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讲稿整理

今天所讲的题目是《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发展实现和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前途。

"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内左倾错误路线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农村革命战争路线的论断,秀才理论家不顾中国国情,生搬硬套城市革命经验。而革命的事实证明,"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为什么"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成功,为什么欧洲苏俄共运的经验、社会主义经典理论都不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更有效。原因是,它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的同时,掌握了中国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中国的时代特征、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那么,现在再讲"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还有意义吗?我认为现在我们依然可以讲"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内容不一样了,但其依然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一、"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繁荣的今天,"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依然还是具有其意义,而且这种意义随着当今时代的向前推进更加重要。

"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意义在哪儿,既然说是"山沟沟里",那意义自然在万水千山、绿水青山中,在于两个字——基层。

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家注意:以前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直接指出了人民的需要是"物质文化",那么当时我们的工作就是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而工作重心就应该是最能够出经济效益的地区和部门,譬如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国企央企、经济职能部门等。而现在讲的是"美好生活",那么我们的主要工作就要由仅仅重视经济发展转变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但是什么是美好生活?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定义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有人从基层中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谁来了解?只有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所以,十九大之后的工作里,我们是主人翁。同样,之前讲我们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么就明确了目标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哪里不平衡不充分、怎么不平衡不充分,依然需要从基层社会里找答案。

十九大将是基层建设的里程碑。经过五年的促改革、调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基本完成了整体布局。既然我们的社会经济结构的上半部分已经建设完毕,那下一步就需要下面的经济社会形态能够与之相对应。十九大之后,社会经济结构等顶层设计将逐步细化,并有条不紊的落实到基层建设中,促进基层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将是基层社会开展如火如荼建设的大时代,激发出基层更多的前进动力。

十九大将是基层发展的突破点。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实施,十九大之后各项改革将更加的深入基层。譬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反应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譬如"信访不信法"问题,体现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更体现的是基层法治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司法资格证的同学去了法院检察院,可能在座的同学都很羡慕他们,不用再基层这么辛苦了,但这并不简单因为他们有司法资格证,也不是简单的将他们调动到司法机关任职,而是因为只有他们在具备司法资格的同时,了解基层法治状况、法治问题和法治建设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为了基层的未来发展)。

十九大将是基层变革的转折点。中国农村千年来虽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有着很多变化,但是生产方式依然还是以家庭农户为主。社会形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理,我国的社会形态都是由每一个街道乡镇的基层社会形态汇集而成,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必然带动着基层社会形态的大变革。在此之前与南京农业大学和市委党校的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的意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就是集约化,当然集约化的规模是需要控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在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实现小农户(注意非‘家庭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因此,十九大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说明未来的社会发展将是更多的向基层倾斜,而基层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实际、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二、"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实现

"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要"山沟沟里的人"来发展和实现,吃洋面包和住小别墅的人是不能够进行依靠的。而我们这些身处基层的选调生就是"山沟沟里的人".

我个人一直认为只有身处基层才能看懂中国,历史上年轻的毛泽东去北京是为了筹集留学法国的款项,但是后来放弃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认识到国外的经验难以适用复杂的中国,想探索出中国的道路,应该去中国生产力最集中、经济最基础、人口最密集、地域最广阔、需求最普遍的农村去。

基层何以是看懂中国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基层才能看到中国的全貌、看到中国的细节、看到社会发展进程、看到社会前进大方向。试问,除了在基层工作,谁能窥得中国社会全貌?学生只能看到学校之中国,医生只能看到医院之中国,城市人只能看到城市之中国,企业职工只能看到企业之中国,机关部门只能看到部门之中国(而且上级部门级别越高,分工越细化,就个人而言,只能接触到自己所分工的那一块事务)。唯有在基层工作的我们,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政策需落实到基层,各项事业需基层去发展,才能让我们窥得中国之全貌。试问,谁还能比我们接触的更全面?谁还能比我们了解的更全面?谁还能比我们做的更全面?

选调生何以必须下基层?为什么称选调生是党精心培养的后备青年干部,除了是组织精心选拔培养、肩负组织重托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基层工作。培养一名好的医生,需要先教他解剖,认识内脏,而后肌肉骨骼至人体;培养一名好的经理人,需要让他明白采购、营销、广告、团队建设才能总揽全局;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也是同理。中国社会,就是由无数镇街组成,它们具有特殊性,但是更多的是具有普遍性。选调村官只有从基层干起,才能看的到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才能总结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假以时日由"后备青年干部"接过组织交付的大旗时,才能做到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带领人民更加进步。

我们经常听到"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这句话没错,拿破仑同志讲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懂得这句话,还要换一种方式考虑,那就是没当过士兵的将军会是好将军吗?

选调生如何发展实现"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经常讲服务,现在,我要在"服务"两字后面,加上"研究"、"引领"四个字。

1.研究国情民情,掌握基层社会整体脉络

进入选调生队伍到所在镇街工作,这就要求选调生转变工作思想,选调生的工作除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外,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自己本职工作。选调生作为国家后备干部人才,其设立的用意就是希望选调生能够通过基层工作,逐步的摸清国情、社情、民情,能够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规划发展提高更有力的经验与理论支撑,也因此,选调生对于基层的研究,并不等同于对自己所在镇街情况的了解与研究,而是通过在所在镇街工作得到的经验加以总结,并结合大量的理论知识,来梳理出基层社会所普遍存在的整体情况,得出基层社会所出现问题的逻辑脉络,掌握基层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引领基层社会发展,改变基层社会格局

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选调生队伍,并下方到基层进行锻炼工作,其用意不是基层缺乏工作人员,而是基层缺乏人才。前者是可以萧规曹随,后者是用来改变现有格局。历史证明,社会的大发展由生产力发展决定,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伴随着基层社会格局的改变,也因此,基层社会格局的变化与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步伐。由此来看,选调生责任重大,因为如何引领基层社会发展,能够伴随国家发展脚步,将基层社会格局怎样改变,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大动力,这是需要每一位选调生考虑并研究的长远问题。

三、"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前途命运

为什么说我们选调生有前途,当然有些人现在已经非常的不相信选调生有前途,有些人从基层的角度看工作辛苦、待遇低、层次低等等,会觉得和"前途"两个字没有太大关系。我之前有段时间也有些迷茫,如果我说是因为我们是组织部重点培养的云云,你们肯定觉得我唱高调,那我不唱高调。组织的培养当然是肯定的,这是是选调生有前途的主观因素,那么我就会思考,为什么组织重点培养的是"选调生"呢?这就是客观因素。

在这之前,我先列举一些事情可能更有助于理解。我们想一下,改革开放前即1949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在领导岗位上发展较快的是哪一批人?是不是除了开国功臣之外,就是革命老前辈、工农兵等等,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初期,其时代的主题就是革命的,当然用的干部身上具有强烈的阶级色彩和革命气息。那么,八十年代到如今,发展较快的是哪一批人呢?我们看一些领导干部的简历,是不是发现他们年轻时候要么是在国有企业或工厂任职、要么是在经济要害部门任职、要么是在上级高级机关任职,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其时代主题当然是经济,重心当然是在经济领头羊那里:一线城市、职权部门、国企央企等等,而在这个主题下迅速进步的人自然是与这个主题相适宜的。那么,从现在以后呢,正如之前讲到,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之重心是在基层,未来的时代主题是全面,那么未来进步最快的当然是与未来时代主题相适宜的人。

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是,我们有前途有发展,并不是和我们个人有太大关系,而是这个时代的发展造就了我们能够有前途有发展,非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

当然有人会不理解,我怎么没感觉自己会有发展。其实,在八十年代初期,那些还年轻的领导干部可能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当时也是一个时代交接的时候。

这就是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角度和唯物史观角度来分析的原因。

宰执起于州郡,猛将发于行伍。"选调村官"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需要珍惜在基层工作的机会,去吃透中国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在基层的工作中探求为国为民的真理。

依照中国的复杂国情和社情,中国的真理,永远不在高楼大厦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在高楼大赛中研究出来的,应该是在最基层的地方实践出来的,否则马恩列斯毛邓等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研究院里当教授,而不是在最艰苦的地方奋斗半生,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不接地气的,它是不接俗气的,在基层的我们需要分清楚地气俗气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一句话"山沟沟里出马克思主义".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