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精选2篇)
七十一年的长空利剑 七十一年的筑梦蓝天 71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整编成立 忆往昔,岁月峥嵘: 这七十一年 中国空军在 战火中磨砺,烽火中淬炼人民空军,下面是残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精选2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民空军,长空利剑心得体会1
物质的丰腴并不奉送精神的富足。今天,比沉浸于购物狂欢更有意义的,是重温一段曾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一份能创造奇迹的信念。今日长空利剑如你所愿
——讲述几个为空军“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呕心沥血的老兵故事
图为东北老航校机务人员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
这是一句很响亮的提醒。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当天上午,守候在人民大会堂“党代表通道”的中外记者,从空军某部原参谋长刘文力代表口中听到一句掷地有声的话:“马上就是‘双十一’了,我想请大家记住的是,这一天,更是我们空军的建军节!”
物质的丰腴并不奉送精神的富足。今天,比沉浸于购物狂欢更有意义的,是重温一段曾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一份能创造奇迹的信念。
一鸣惊人裂长空。一年成军,三年成名—这段岁月、这份信念属于空军第一代将士、第一批老兵。
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纪念日。68年前的今天,伴随着共和国初升的太阳,人民空军宣布组建。30天办起6所航校,6个月培养出第一批飞行员,7个月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3个月后一个旅改组为4个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战火中边打边建,“裂变式”发展壮大,短短3年建成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击落击伤敌机425架,共和国从此骄傲地配上长空利剑!
辉煌的背后是信念、是拼搏、是牺牲,是第一代空军老兵谱写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谁开始就熟悉空军呢”
1949年6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北平后,国民党空军不时来袭扰。毛泽东强烈感受到来自天空的威胁,作出了组建空军的决定。
打仗,打将。在众多将领中,毛泽东选中了刘亚楼。刘亚楼是从长征路上走出来的高级将领,曾赴苏留学,作为四野参谋长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还担任过东北老航校校长。早在东北工作时,他就两次赴老航校调研指导工作,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把“依靠谁、培养谁”作为办校方针确立起来,亲自调整老航校班子,把一批老红军战士安排到重要岗位,从组织上思想上确保了党对航校的领导和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但刘亚楼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空军司令员。毛泽东找他谈话时,他连连摆手:“主席,这使不得、使不得!我是学陆军的,不懂空军,哪能当空军司令员?”毛泽东拉刘亚楼坐下,充满信任地说:“有谁开始就熟悉空军呢?要我去我也不懂,可总得有人领个头。我就是要你这个自认为做不了的做!”刘亚楼似乎还有些顾虑。毛泽东说:“你做了那么多年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难道今天还要我做你的思想工作不成?”刘亚楼领会到这话的分量,毫不犹豫地敬一个军礼:“干”。人民空军第一任司令员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一位陆军指挥员身上。
空军创建初期,飞行员很少,有很强的优越感,从各野战军挑选的机关和地勤干部也都是优秀骨干。刘亚楼上任伊始就遇到一个有趣而严肃的问题。在杨村调研时,他听说老百姓看到空军和陆军服装不一样,好奇地问:“空军和陆军哪个大?”空军同志一仰脖子,反问老百姓:“我在天上,他在地上,你说哪个大?”回来后,他又了解到机关的同志经常议论“空军老大还是陆军老大”的问题。他连续几天闷不作声,思忖出答案:陆军和空军不是老大和老二的关系,而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只有弄清这个关系,才能让我军的优良传统在空军不断线。后来,他在空军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并提出“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正是坚持了这一正确方针,人民空军依托陆军的传统、经验、机构、人员,坚强了党的领导,光大了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快速超越发展的建设之路。
“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
处非常之世、干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的勇气和干劲。
空军的特点是建军先建校。1949年10月30日下午,刘亚楼在军委航空局召开第一次校长会议,来的都是刚刚明确的未来航校领导,命令还没有下就要先干事,目的只有一个:加紧办校建部队。会议开到晚上10点钟,刘亚楼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党中央毛主席殷切期望我们把空军建设好。我们受命开办航校,一天一小时也不能耽搁。按通常速度建校起码要三四个月的筹备时间,现在只能给一个月,12月1日必须全部开学!”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刘亚楼又把嗓门提高八度:“艰难困苦是对大家的考验,按规定时间开学,是英雄;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12月1日见分晓!”凝重的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议结束后,6个航校负责人带着“军令状”,直奔选定的校址。
入冬的北方寒风凛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没有能用的飞机,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子,跑道坑坑洼洼、草比人高,航校领导们一到位就紧张地工作起来。第5航校负责人方子翼刚到济南,就找许世友司令员选址。3天后,空军分配的几十架飞机和器材、油料、特种车辆一齐涌入济南火车站,要求48小时内完成卸货。机场无铁路专线,方子翼紧急请求山东军区调拨车辆和人员支援,两天两夜把货物运回学校。紧接着数百名空地勤学员陆续入校,山东军区近100名业务干部、空军司令部介绍来的几十名航空理论助教、从东北和新疆招来的几十名俄语翻译也接踵而至,方子翼都要与他们谈话,为他们分配工作、安置食宿。第4航校吕黎平、尹安澜、陶雨峰等校领导让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住在宽敞的营房里,他们却同睡一个狭小的通铺,和战士们一起到机场扫雪、清理跑道。各航校领导旋风般忙碌着,连续20多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个个满眼血丝、喉咙嘶哑。凭着“一人挑起几副担、一天当着几天干”的精神,各航校都按时间节点完成筹建,最快的仅用了25天。
“就是要干别人从没有干过的事”
老红军杨思禄调到空军前,已是正师级干部。到空军后他有两个职务选择:一是正师级预科总队队长,一是副师级航校参谋长。杨思禄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航校参谋长,以便尽快了解空军各方面知识。刘亚楼对此大加赞扬:“这很好嘛,有的同志不愿意委屈当参谋长,杨思禄你愿意去当,说明你是有眼光的。我就是参谋长出身,我认为只有当好参谋长,才能当好一名主官。”
受到鼓舞的杨思禄,到航校后向校党委提出学习飞行的请求,没想到立即遭遇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有人直言不讳地说:“杨思禄,你连小学的门都没进过,怎么能学会飞行?”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你老胳膊老腿的,在空中能应付紧急情况吗?”苏联顾问也再三劝阻:“世界上还没有33岁才开始学飞行的人……”杨思禄却主意已定决不回头。
情况报到空军党委,刘亚楼认为杨思禄主动提出学飞行是有远见之举,表示鼎力支持:“我们共产党就是要干别人从没有干过的事,杨思禄同志岁数大一点是事实,但他身体好,有决心,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将来能飞出来最好,就是飞不出来,也可以多掌握一些飞行知识,对部队的管理有好处嘛,这样的干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需要更多一些懂飞行又会飞行的老同志,这个学费我出!”
杨思禄终于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关更比一关难的飞行路。小学文化学数理化,学领航运算和空气动力学,用他的话说:“比登天还难”。别人是8小时正课、2小时复习,他除正课外,还要花五六个小时复习,有时连做梦都在背公式解题。在飞行阶段,由于动作不规范,他经常受苏联教官的“惩罚”,两条腿被驾驶杆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最终,他驾驶战鹰独立飞上蓝天,之后逐步成长为航空兵师长、航校校长、军区空军司令员。今年,老将军已经101岁。
在“杨思禄现象”的带动下,一些领导和机关干部主动要求下部队学飞行、学军事、学技术,段苏权、曾克林、刘懋功等一批从陆军转来的干部通过掌握飞行技术,成长为空军高中级指挥员。
“仗还是要打的,不过需要更谨慎些”
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如飞机升空必须迎风而起一样。
人们都知道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人民空军首战告捷、愈打愈勇,却不太了解这些战绩的取得,是以不断总结教训、克服挫折挑战为前提的。
1951年1月21日、29日,在苏联空军掩护下,志愿军空军第4师10团28大队先后击落击伤敌机3架,初上战场两战两捷,全国沸腾、全军沸腾。在士气振奋的同时,一些飞行员产生了轻敌思想,因此付出沉重代价。
第4师12团2月3日进驻安东(今丹东)浪头机场,10天内一仗未打,却在训练和巡航过程中接二连三发生事故,2架迷航、2架自己相撞, 4名飞行员牺牲,一个中队“报销”。空军领导层有人提出追究责任,撤换师长方子翼。刘亚楼接报后怒斥轻率拿意见为“瘟疫”:“你就懂得撤换,你去指挥啊!”他详细分析事故原因,感到4师同志英勇作战士气不可挫,关键是空战经验太少,对敌研究不够。痛心之余,他于13日复电:责成4师高度警惕,解决好技术不到家和作风粗枝大叶的问题。电报最后指出:“方子翼同志所提的‘虽然事情出得这样大,仗还是要打的,不过需要更谨慎些’,把问题的本质看透了,望转告全体同志们按照方师长这三句话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方子翼捧读来电,泪如泉涌,二话不说带12团回辽阳整训。
不承想,经过5个月整训,12团正式升空作战又遭遇重大挫折,团长赵大海见敌眼红,在敌多我少、没有海上作战经验的情况下,不顾指挥员劝阻,冲入敌阵壮烈牺牲。飞行员悲中有气,落地后一个个不肯下飞机,地勤人员也守在停机坪不回去休息。
刘亚楼亲临前线,安慰作战飞行员,严肃认真分析原因教训,告诉他们空战是一项复杂工程,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瞬间使战斗结局变成另一个样子。有的飞行员委屈地说:“12团的运气比东北的严冬还差。”刘亚楼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主要的教训是骄傲轻敌、不听指挥、技术基础差。“同志们,骄兵必败,陆军如此,空军亦如此,何况是初出茅庐的骄兵!”
12团再次撤回到辽阳整顿,卧薪尝胆、痛定思痛。官兵把所有问题摆出来,从主观到客观,从思想到技术,一一拉条挂账,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终于站上了新起点。两个月后,重回浪头机场的12团像换了人一样,雄姿英发、纪律严明、攻守得当,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与10团并肩作战22天,击落敌机17架,击伤7架。3大队飞行员李永泰,战机中弹30余发、受伤56处,安然驾机返回,在后来的作战中又击落敌机4架,被誉为 “攻不烂、打不垮的空中坦克”。李涌新在作战中,首次击落敌F-86型歼击机,创造新的纪录。“孤胆英雄”华龙毅击落击伤敌机4架,成为首个荣立特等功的飞行员。
12团打了翻身仗,空4师大展新面貌,志愿军空军第一支参战部队打出了国威军威,毛泽东看到战报后,欣然批示:“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人民空军,长空利剑心得体会2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以航空兵部队为主体,包括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和其他专业技术兵种的现代化军种。
蓝天长城 从无到有
一九四六年三月,在东北通化一个日本军遗弃的机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正式成立。
最初的人民空军面对的是残垣断壁,是布满弹坑的跑道和几架残破的飞机。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没有保险带,就用麻绳代替;螺旋桨不够,就几架飞机合用一个;自行车气筒被因陋就简地给飞机轮胎充气。士兵们甚至用马拉着飞机走向跑道。中国空军的创业者们在简陋而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终于实现了中国空军艰难的起飞。
今天,作为中国空军主体的航空兵,已经拥有各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侦察机等,具备了相当水平的远程作战、高速机动、空中打击、空中支援、空中运输、空中侦察以及支援陆军、海军作战的能力,在中国领空筑起了一道“ 蓝天长城”。
空中雄鹰的骄傲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四时三十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飞行队,以十七架飞机的编队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上空。带领军队在地面上打了二十二年仗的毛泽东,第一次深情地检阅自己的空中梯队。总司令朱德兴奋地说:“今天我成了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
一个月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毛泽东对它的要求是“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
一九五0年六月十九日,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一批作战部队和航空学校也陆续建立。空军航空兵用自己稚嫩的翅膀,肩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神圣使命。
一九五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燃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家卫国,不足一岁的中国空军航空兵勇敢地登上了空战舞台。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及其盟国共出动各种作战飞机一千二百多架,飞行员大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最多的达三千小时。而中国空军航空兵只有刚刚组建的二个师和二个团,作战飞机一百一十四架,大多数飞行员仅飞行了五、六十个小时。
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当时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宣称:中国根本没有空军。
然而就是这支在美国人眼里根本不是对手的中国空军,却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国空军八架飞机起飞迎战美军的十六架F-84。大队长李汉机智灵活,紧紧咬住敌三号机,三炮齐发将其击落,首创中国空军空战史上击落敌机的战例。
王海和他领导的飞行大队,参加空战八十多次,击落击伤敌机二十九架,仅王海一人就击落击伤敌机九架。他的大队还创造了十五比零的惊人战果。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日,飞行时间不足一百小时的大队长张积慧,一举击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二百六十六次、飞行三千多小时的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这令美国朝野一片震惊,认为“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个沉重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共击落敌机三百三十架,击伤九十五架,并在世界空战史上创造了用活塞式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范例。
从中国空军诞生至今,航空兵与地空导弹、高炮、雷达等部队紧密配合,共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三千八百一十八架的辉煌战果。
飞向现代化
五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空军航空兵的战斗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家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空军航空兵陆续装备了一大批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作战飞机,实现了从螺旋桨到喷气式、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飞跃,战机性能不断提高,与其相配套的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通讯导航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等机载设备和武器,都有了较大改进。
目前,空军航空兵已形成了由各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侦察机、空中加油机和多型特种飞机构成的强大阵容。
以上就是残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精选2篇),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残浔网持续为您提供优质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残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