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培训心得 省委党校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委党校培训心得一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刘国中主持大会。他宣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应到代表570人,实到代表564人,符合规定人数。
巴音朝鲁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他指出,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努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在聚焦振兴中奋力拼搏,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党和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走出振兴发展新路要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在动力和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市委党校培训心得二
吉林省十一次党代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战略思想,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而奋斗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经受“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先进,党的纯洁性首先体现在思想上的纯洁。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党性修养,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学习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本领,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切实加强各级党校建设。继续推动解放思想。切实把思想解放的成果由观念层面转化到实践层面,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营造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叫真、敢于碰硬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振兴发展宏伟事业,关键要靠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绩,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真正让那些肯干事的受尊敬、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强化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集体。注重在基层和一线选拔锻炼干部,大力培养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实施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做好社会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以及依法办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加大力度、创新载体、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促发展、惠民生、增和谐、转作风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实践特色,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全面提高基层党建水平。高标准启动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大力实施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双覆盖双增强”工程,切实加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渠道。
着力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三帮扶”活动,整合帮扶资源,巩固帮扶成果,实现“一改善、三加强、一促进”的目标。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肩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重任,要真心爱护、真情关怀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市委党校培训心得三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赖以领导人民大众取得一次又一次革命实践胜利的理论法宝,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与时俱进,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对我党革命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深刻认识。
在党校中青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根据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性地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而每一次概括都使思想路线的表达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泛滥,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及时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二个凡是"的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概括,使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规律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当前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进入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世界政治两极化和多极化变幻多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变万化、瞬息转变的新时期和新形势,毫无疑问我们党必须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或者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认识是为了正确地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离开了事实和实践,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进一步将这一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我们自然就得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结论: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事实既然是客观存在,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必须如实承认,不能视而不见,轻易否定。尊重事实、注重实践,就能使我们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和反映,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在我们的工作中根据事实来构造我们的理论,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变化局面,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去发现我们前进道路中的问题,继而去分析它们,直至解决它们。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发扬科学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首先,善于科学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论的精髓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及至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是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的典范。
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理论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指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过程中,科学地继承了具有先进性的"珍宝",最终形成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我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这一核心,同时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进行了统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特别善于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尤其是继承了邓小平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力研究在新历史时期,如何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党,如何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和实践证明科学地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根本保证。
其次,善于科学地批判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如前面所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批判"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和社会都是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必须随着事物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要深化认识,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地批判僵化或半僵化的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教条主义,批判经验主义,批判一切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旧思想、旧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
第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探索、研究事物发展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探索是实践的高级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论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终是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尊重实践,参与实践,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找其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探索中总结--总结探索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推进正确的,纠正偏差的,从而在总结中前进,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推向新的胜利。
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邓小平同志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他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带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各项工作的创新,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
当前,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正在不断地深入,我们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很多。要解决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我们既没有也不能以前人的经验或先例来照搬照抄,更不可以从抽象的定义或概念出发来推断答案。我们必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注重实践;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坚持科学的"批判"和"继承"相结合;我们必须从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出发,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真谛,这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