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观后感1000字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6月19日下午,实验学校党委组织学校全体党员在万达影城观看影片《绝杀慕尼黑》,让党员教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党员教师都感到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党员们收获颇丰。

《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着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在决赛结束前三秒钟,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比赛结果发生逆转,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这部影片的拍摄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张驰有度。它把观众仿佛带到了当年的那场比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让观众的心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十年以后没人会记得这场比赛,但百年以后仍会有人记得这一次击球。美国自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以来,几乎包揽了所有冠军,美国队成为冠军不是新闻,只有当美国队输掉的时刻,才会被历史铭记。

《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官僚关心乌纱,球员只想改善生活,心怀二志的分离主义球员和孩子残疾待医的教练,一个从球员到领队都要走私的球队,一个男篮国手要学织毛衣的国家,这些当年确实发生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前半段的拍摄中规中矩,但后半段把一整场比赛全景式的呈现给观众,不可不说是一个创新,40分钟的比赛全是燃点,看着比分一点点迫近,观众难免紧张,美国队的贴身紧逼,苏联队员的受伤倒地,一次次冲击观众的神经,直到最后三次发球,终于改写了奥运会的历史,美国队第一次被击倒在地,影片也恰然而止,留给观众只有震撼。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它间接展现了参与国的国力。比赛的胜负,表现了参与国的体育运动发展水平。胜了,确实能够提振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输了,回去努力一把,下次再来。然而,体育比赛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影片中苏联篮球队主教练加兰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把篮球运动当成毕生的事业,以球队为家,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严格训练球队,高强度训练。他把辛苦积攒下来为儿子治病的钱全部拿出来为球员看病,给近视的球员买隐形眼镜,他尊重所有球员,体谅他们的心情。为此他赢得了球员们的信任。这一切都为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战胜美国对手奠定坚实的基础。

影片最扣人心弦的是最后的三秒钟。在这三秒钟里,参赛还是放弃?这是三个人:随队的官员、领队格里沙和主教练别兰津面临的问题。随队的官员想到放弃,领队格里沙产生了“不玩”的想法,加兰任却对自己自信,对球队同样有强烈的自信。他有强烈的求胜欲望。面对强敌,他只是想去拼,去战斗。在他身上复苏的是俄罗斯民族的战斗精神。最终在他的指挥下,苏联队胜利了。从这场比赛中我感到:输赢其实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比赛体现真正的体育精神,面对强手仍然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决心。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必须有的一种精神财富。

总之,这部影片拍摄极为成功,剪裁得当,张驰有度,高潮迭起,充满着正能量。我深受触动,它必将带给我工作上的更大动力和精神支持。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靠着自己的那份执着,那份顽强,建立了新中国,建设者新中国,把很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在建党98周年之际,祝愿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无往不胜,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