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是展示当代中国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下面是残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志工作会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十三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20**年主要工作。

去年12月29日,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市地方志编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王安顺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建设高素质地方志工作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刚才,陈玲同志代表市地方志办作了工作报告,对20**年的工作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对20**年的工作做了务实可行的部署。对此,我都同意。六位来自市志、区县志承编单位的同志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创新和探索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以更好地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地方志工作。现在,我就进一步深化对地方志的认识、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地方志工作谈三点意见。

1、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深刻认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文化自觉和内生动力。地方志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项具有长远历史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发展好地方志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事地方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由地方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也是由建设文化强国、扩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延续,历代连续编修志书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血缘、地缘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梁启超先生指出,最古之史,实乃方志。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志书编修起始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汉隋唐,成型于两宋,清代臻于鼎盛,至今2000多年绵延不衰。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地方志,明代以后更被制度化,或反复颁布修志诏谕,或下令设方志馆、方志局,编修省、地、县三级志书,或编修国家一统志。正是由于不间断地编修志书,形成了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构筑了对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文化认同,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方之全史和一地之百科全书,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母体。它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对一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作出全面系统记述,是所有国情书、地情书中最全面、最翔实、最客观的,其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是其他文献难以比拟和替代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方志8500多种,11万余卷,约占现存古籍总数的1/10。可以说,志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全景式展示。对此,世界著名科技史学者、英国人李约瑟指出,古代罗马,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与中国地方志相比拟的文献。地方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性文化形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成一脉,独树一帜。

地方志在地域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以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著称,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拥有世界首都发展史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地方志编纂密不可分的,北京地方志构成了北京丰富厚重的文化。北京有着悠久的地方志编纂历史,据缪荃孙等所纂《(光绪)顺天府志》《纪录顺天事之书》中记载,纪录顺天事见于史书者以《燕十事》为始。北京地方志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元代熊梦祥所纂《析津志》。自元以后,北京地区的志书编修从未间断。北京历代编纂的府志中以《析津志》《(永乐)顺天府志》《(万历)顺天府志》《(康熙)顺天府志》《(光绪)顺天府志》为代表,其中由张之洞、缪荃孙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全书约350万余字。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存民国以前的旧志有100余种,包括府、州、县等地方志,为人们了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省、市、县三级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取得巨大成就。20**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使地方志工作纳入依法修志的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年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其后还在多个场合对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专门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强调要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做好地方志工作发表讲话,指出,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能体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一脉相承,特别是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明确了地方志事业在国家发展改革大局中的目标和任务,首次把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成为国家战略在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对地方志的价值和功用给以充分肯定,凸显了地方志作为国家基础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自1988年我市启动第一轮修志工作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贾庆林、刘淇、王岐山同志先后就做好我市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年,郭金龙同志在市第六届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不仅是建设人文北京的一项内容,还可以达到资治、存史、教化的目的,更好地为建设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服务,扎实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首都软实力的需要,对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具有重要意义。20**年,郭金龙同志还专门调研地方志工作,对我市地方志工作提出记述快速发展的历程、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的明确要求。同年,王安顺同志在市第七届地方志编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北京作为文化名城,方志编修历史悠久,为我们了解北京的自然、建置、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读史明志,我们从志书宝库中得到很多启示,更加热爱这座伟大的城市,增强了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的使命感、责任感。今年1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同志们,早在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向市委领导传达了周总理生前的嘱托:一定要修好北京志。这既是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北京地方志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化对地方志事业的认识,以首善标准落实好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首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2、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城市工作中的作用

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地方志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古人常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存史、资治、教化,是大家公认的地方志三大功能。存史,可作存史镜鉴,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资治,可作资政辅治之参考,究兴衰之由,陈利弊之要,补救时政之阙失,研求民生之荣枯教化,可作教化育人,传述忠孝节义,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一部地方志书在手,便知一方历史兴亡、政权更替、经济枯荣、文化盛衰、社会变迁、民族分和等等。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借鉴历史、资治当今的工作,要从历史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和挖掘历史智慧,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地方志所记涵盖百行百业,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借鉴。

当前,我市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前不久,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专门研究形势下的城市工作,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了首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找准地方志在服务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开阔思路,聚焦发力,积极发挥作用。

(一)发挥地方志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中的作用

市民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仅要有以高楼大厦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以市民素质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关键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旧志中有古来志书半人物的说法,人物在志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入志人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激励后人的先贤,例如《(光绪)顺天府志》中用很大的篇幅记述了大量先贤,以期景仰名德,遗言逸事,甄采靡遗,所以传先哲之风规,示后人以法式,意至美也,先贤们承载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对于加强市民道德建设仍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另一类则是以警后世的鉴诫人物,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角度来记述,成为后人的反面教材。

新编地方志记述的人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例如一轮《人物志》中记述了大量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与独立、推动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事业、促进各族人民团结与合作、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传扬他们的事迹,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志书精髓,加大对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人物和事例的收集整理,加大对优秀家训、家风的收集整理,注重用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来感召人,用优秀的道德思想来鼓舞人,大力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二)发挥地方志在研究城市和管理城市中的作用

作为展示一地自然和社会全貌的地情资料书,地方志在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方志书开篇记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而环境是城市研究中的背景和基础。地方志展示了城市的环境因素,将一地的疆域、形胜、风土、山川、险隘详加记述,对于准确认识和把握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对北京城市环境的记述,可以看到北京地质地貌、物种矿藏、水文气候、自然灾害等的演变情况,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不间断的开发建设。在展示北京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方面,志书花费了大量笔墨,如《大金国志》记述,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隆,俯视庭宇燕京地广土坚,乃礼仪之邦《宛平县志》记载,皇居右肋,千山拱护,万国朝宗。山奥而深,土肥而衍《大兴县志》记载,气势庞厚,文武之丰镐不是过也。这些对于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优势,有序开发城市是很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当前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也可以从志书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城市,元大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所处的地位,是当时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企及的,明清北京城也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情况在北京的旧志和古籍中都有记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考工记》中提出有关都城的城市规划方案,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其规划思想对历代都城的规划均产生过潜在影响,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设计规制无一不取自于《考工记》,其中元大都对《考工记》的规划思想体现最为彻底。而新编地方志所包含的资料更加丰富。一轮《规划志》《建筑志》《房地产志》《环境卫生志》等志书,全面翔实记述了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发展情况,包括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今天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借鉴。

地方志还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如正史中记载了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缺乏实际执行的效果,这些内容在地方志中可以找到。利用地方志资料可以使城市研究更为具体细致,更加接近历史真实,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历史在不断延续,地方志也在不断编纂,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参考资料。要修好志,从历史中总结和提炼规律,用历史的智慧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三)发挥地方志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随着改革开放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进程日益加快,一些具有价值的古建筑纷纷被拆,许多老的胡同、四合院不复存在,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通力协作来完成。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积极作为,牢牢守住历史传统根脉,保护好北京古都风貌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近年来,市地方志办已经组织编纂了《北京胡同志》《北京四合院志》等特色志书,对胡同、四合院建筑和人文进行了全面系统记录,把胡同、四合院的文化形态长久地保存于历史的记忆之中,使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北京有很多的历史遗存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方面的资料在相关志书中可以找到记载,不仅展示了有形的文化遗存,而且挖掘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得到充分反映。在社会的发展中,实体文物弥足珍贵,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但实体文物总有消亡的时候。把旧的实体文物消亡和新的实体文物产生的过程记述下来,把消亡的实体文物的物质和精神形态记述下来,是地方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历史文化得以永续利用的有益实践。比如北京历史上的一些胡同、会馆等,已经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不复存在,要把它们记录在《地名志》中,使后人能够感受到北京当时的城市格局和在历史中的发展变迁,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地方志工作者要担负起这一沉甸甸的责任,深入挖掘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化对北京各类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延续首都城市历史文脉。

3、进一步挖掘利用地方志的丰富资源

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地方志是一座不断丰富、取之不竭的巨大文化宝库。修志不仅仅是为了存史,更重要的是为了使用,而且首先是要为当代人服务。地方志开发利用的水平是衡量地方志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开发利用做得越好、推广得越多、运用得越广泛,地方志工作的现实价值和历史贡献就越大。

前些天有个消息大家都很关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去世。大家都知道陈先生的《白鹿原》,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和地方志的渊源,这部小说是陈先生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查阅蓝田、长安和咸宁三地县志后写出来的。《白鹿原》中的不少人物,都可以从县志中找到影子。从这个角度上讲,陈先生可以说是读志用志的典范。

地方志在首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税制改革时,《财政志》编辑部提供了民国时期分税制和历史上的税费改革情况等资料,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颐和园、天坛、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燕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相关文件,天坛神乐署、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等恢复建设,都是基于丰厚的地方志资料。

地方志开发利用的基础在于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地方志特别是新编地方志书一般体量都比较大,二轮规划的《北京志》分志一般是50万字,区县志是80万字。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地方志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互联网 思维模式,像开采宝藏一样,把志书中的精华,根据不同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挖掘出来,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服务党政机关和社会群众。

(一)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综合研究和统筹

地方志资源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重视地情文献资料的普查摸底和专门研究,加强对包括旧志在内的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利用,努力打造地方志资源的大数据库。

旧志对于研究修志规律,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北京市旧志整理于20**年组成了编委会,制定了整理标准和规范,计划对对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记载北京现行政区划内的府志、州志、县志,以及各种厅志、关志、山志、水志、街巷志、寺庙志进行点校整理,形成了以《北京旧志汇刊》为代表的初步成果。这项工作要坚持下去,力争把北京现存旧志全部点校整理,实现古为今用。

新编地方志书也要在利用上下功夫。可以按照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大门类,将一轮、二轮规划志书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深入研究,既要提炼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努力形成资料资源库。各种规划外志书以及志书编纂过程中收集的各种资料也要有计划地加以整理。

年鉴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据初步统计,北京地区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年鉴300余种,相当一批专业年鉴已经成为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不可或缺的资料。要重视年鉴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年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当前,要结合首都城市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环境保护、改善和保障民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发展重大课题,打通新旧志书、规划外志书和年鉴的使用,形成相应的专题数据库,为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资料夯实基础。

(二)提升地情信息、方志文化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水平

地方志是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广大群众了解国情、地情最为权威的资料性著作,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借鉴,为社会各界提供翔实可靠的地情资料,为开展爱祖国、爱北京、爱家乡教育提供素材,满足多种文化事业的需求。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将地方志工作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拓宽地方志资源的服务渠道,总结历史规律,提供历史借鉴,通过编辑信息简报或月报、编写地情读本、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推出高水平的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党和政府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和内涵,科学规划地方志机构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和途径,当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情服务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拓宽发行、交换、赠阅等渠道,鼓励社会各界读志用志,千方百计扩大读志用志覆盖面。大力推动地方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全面展示地方志成果和地方志事业。

要培育历史记忆,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北部长城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和东部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北京故事,把志书内容编入乡土教材,作为中小学生的辅助读物,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优良品质。针对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将地方志资源科学划分门类,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和特点,拓宽服务渠道,可以分门别类地编辑一些志书的精装本、普及本和简写本,如编纂部分名胜古迹的文化简本,摆进旅游景点或旅游书店,向游客展示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提升地方志资源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找准着眼点和切入点,研究发挥地方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自觉把地方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各种地情文献的研究、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将这些资料妥善保存在方志馆、地情文献中心,同时为社会各界查询和借阅提供条件。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地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举办各种地情展览,征集并展示能够反映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线索、元素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展品,大视野、多层次展示北京城市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街坊风貌留存的基本情况,讲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

(三)采用多种方式途径宣传扩大地方志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牢固树立宣传意识,主动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作,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地情信息和方志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满足社会各界对地方志资源的需求。加强与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受众面;开发地情类APP,通过手机和智能终端等新载体,提供终端应用阅读、查询;充分利用现有交通领域的户外数字广告,如地铁隧道动画广告,火车站、飞机场液晶显示屏等,嵌入宣传地方志成果的宣传片或宣传画。

扩大宣传范围,加大优秀地方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志、喜爱地方志、应用地方志。要创新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播方式,将地方志从书籍的形式转化为数字、墙体、石碑、宣传栏形式,通过志来直接展现一条胡同、一个景区、一个建筑物;选择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传统街区、历史建筑,设立文化信息标识牌,留存北京城市记忆;在社区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栏,制作各类地情文化折页,在公交站点、机场车站、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发放,使城市的历史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举办一系列公益性的历史文化和地情知识讲座、竞赛活动,提高市民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注重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深公众对城市的感情和热爱,增强市民参与保护城市文化的意识。

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地方志成果走出去。重点推介一批高质量的地方志成果,加强对外以及对港澳台地区的方志文献学术交流,推动方志文化走向海外,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发挥方志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友人通过方志文化更好地了解北京的前世今生,扩大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完成十三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问题。《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是对十三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是我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全覆盖,是未来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任务,也是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向市委市政府立的军令状。确保两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既需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全市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0周年,要抓住这个契机,加大依法治志工作力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落实政府的法定职责和主体责任,切实把地方志工作放在政府整体工作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完成目标任务的难点和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强化督责和检查,将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督查范畴和工作考核,市地方志办公室做好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工作。希望承担第二轮规划志书的各区、各部门与市地方志办一道,科学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时保质完成规划任务。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要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留下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同志们,地方志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实现明天美好的蓝图,更需要我们扎实做好今天的工作。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让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进一步认清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组织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刚才,四个区(市)县分别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家球同志详细解读了全市《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志刚同志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地方志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地方志工作作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同志委托,我就贯彻落实地方志《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全市地方志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担当

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良智书记特别强调:地方志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人们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发扬人文精神至关重要,把这个时期的宝贵历史以及这段宝贵历史中的宝贵财富记好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给予支持。志宏常务副市长也多次专门安排部署地方志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率先在全国集成整理了地方珍稀文献《蜀藏》,探索了志书统编统筹模式,创建了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并在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介绍创新经验,《成都年鉴》也获得了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特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借此机会,向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日益彰显。前不久,G20财长会议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承办方选定成都的交子纸币制成书签作为礼品赠送给参会人员。省政府金融办领导在考察成都金融城时,对红庙子这类具有金融历史元素的文化符号特别感兴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还有很多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值得我们认真发掘。发现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有关部门和区(市)县责无旁贷。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和省市都相继出台了第一部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地方志《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新要求、新指示,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把一纳入、八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区(市)县政府要结合实际尽快形成本区域地方志十三五规划体系,构建起既有乡镇(街道)志,又有村(社区)志的志书配套体系,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

二、突出重点,推进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

一要抓主业。地方志的主业是修志、编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负责修志工作的人员要沉下心、耐得住寂寞,切实把修志、编鉴主业抓好。当前,要做好二轮市志和区(市)县志编纂工作,个别进展缓慢的区(市)县要加快进度,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做好名镇(街道)志、名村(社区)志编纂工作,进一步弘扬和保存成都镇村历史文化。做好年鉴编纂工作,《成都年鉴》要继续发扬成绩,创新品种,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各区(市)县年鉴要对标全国一流,提升质量,力争在一年一鉴的基础上全部公开出版。

二要抓资政。各地方志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全面、准确地反映地方自然、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要着力打造地方的精神名片和城市发展名片,充分挖掘地方宝贵历史财富,在文化建设、旧城改造、重要文化遗存保护、街道命名等方面,从历史上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三要抓服务。地方志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找准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口,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良智书记提出的上溯五千年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利用独具成都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成都建设发展。当前,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精品读物。各区(市)县政府要全面梳理历史脉络,积极参与《成都风土人文丛书》编纂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丛书编纂任务。要认真抓好方志馆建设,努力把方志馆建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和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建成服务和教育全市青少年及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备单独建馆条件的区(市)县要单独建馆,暂不具备单独建馆条件的可以考虑与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合建(合馆)等方式,推动方志馆建设落地落实。

三、多措并举,加大地方志工作保障力度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各区(市)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期或不定期督导地方志工作,每年听取汇报,多给地方志机构出题目、压任务,及时帮助解决地方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地方志工作,人才是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切实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配齐配强地方志机构的人员。要注意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和年龄梯次搭配,切实将懂业务、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和热爱地方志事业的人员安排到岗位上。同时,要鼓励地方志工作者积极参加在职和脱产培训,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修志队伍。希望大家多关心支持地方志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修志编鉴人员。

三要加强督查考核。各区(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地方志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形成具体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健全和完善地方志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督查通报制,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及时开展督查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建立完善市地志办牵头、各区(市)县政府分级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全市地方志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同志们,地方志编修是为国存史的一项重要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牢牢抓住当前地方志工作新的发展机遇,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有序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迈上新台阶。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是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占平同志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志工作,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占平同志的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准确,工作思路非常清晰,推进措施十分有力。会上,相关县区、部门和企业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经过全体修志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新一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各县区各部门、中省驻延各单位普遍成立了编志机构,落实了编纂任务,全面开展了续修志资料搜集整理和编写工作。二是年鉴编纂工作成效显著。自20**年《延安年鉴》创刊以来,至今已连续出版11卷,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了良好的地情信息服务。三是地方志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在继首轮修志编纂出版的14部市、县区两级志书和34部部门专业志、厂矿企业志之后,进一步拓宽修志用志领域,编撰出版延安地情书籍50多种,整理校注出版旧志10多部,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志 资政、存史、教育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修志一线上辛勤耕耘的全市方志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是展示当代中国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地方志的特点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在浩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地方志以其丰富翔实的资料性,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素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将修志视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定期修志。志书的编纂过程就是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过程,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通过编修地方志,将本地区的建置沿革、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各方面情况全面系统地记载下来,使后来的主政者有所借鉴,使子孙后代知晓其由来,使地方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工作,适逢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们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的关键时期,用志书形式真实记录这一段历史,不仅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重要的存史价值,而且可以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佐证和经验,更加凸显服务当代、资治垂训的作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这必将对我市科学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现实中,修志是一项非常辛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它所做出的成绩表现力也不是很强,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去重视它、关心它、支持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真心希望全市地方志的同志们,继续发扬地方志人辛苦、清苦、艰苦的三苦精神,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二、加大力度,如期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今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我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顾全大局,着眼长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我市两级志书编纂工作。总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好字当头。好就是要确保修志的质量,资料要全面,内容要真实,表述要准确,文风要朴实;快就是要抓紧工作,加快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县区、本单位、本行业的志书编写任务。围绕又好又快,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

(一)结合实施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地方志工作

地方志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工作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政府要把它纳入到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全面安排。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制定新措施,克服困难,保证按时完成二轮修志任务。一是要用抓项目的办法安排修志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明确认识到,地方志工作确实是地方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大项目,要按照抓项目的办法来组织实施修志工程。二是要切实加快编修进度。《延安市志》各承编单位务必确保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初稿上报。尤其要注意的是,地方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部志书是一个整体,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只要有一个单位拖后腿,就无法进入总纂,更无法交付出版。各级各部门及全市修志工作者要站在全市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修志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修志工作当作本部门、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倒计时安排、加快工作进度,绝不允许有哪个单位拖全市的后腿。三是要把修志工作与服务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把修志的成果应用于科学决策,应用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修志工作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之中,实现地方志的价值,扩大影响面,提高修志工作的社会地位,真正发挥和体现修志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二)切实加强年鉴编纂工作

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是国务院《地方志条例》和陕西省《实施办法》规定的地方志工作任务和职责。地方综合年鉴由同级人民政府主办,本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要重视质量,坚持创新,不断充实内容,突出年度地方特点,成为文化精品,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为修志保存资料。到目前为止,除延安年鉴外,安塞、富县、黄陵、志丹这4个县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出版工作搞的比较好,甘泉、宜川、吴起3个县还没有编辑出版过综合年鉴。因此,没有连续编辑出版年鉴的县区,要连续搞好此项工作;还没有编辑出版过年鉴的县,要在今年创刊出版。同时,要加快编修进度,各级年鉴要力争在每年68月前出刊,最迟不得超过10月份。

(三)着力打造精品志书

要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质量是地方志的生命,是关乎地方志发展的根本。地方志作为为党为国为民立言的重要历史传承,既是对市情的普遍调查,也是对当地自然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的综合研究,时间跨度长、内容全面丰富,有严格的体例和规范要求,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和专业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共同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地方志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就象做学问一样,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致学态度和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我们修志的成果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要严把志书的政治关、保密关和重大史实关,在志稿正式上报之前,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未经内部评议审查的志稿不得上报。市方志办要认真贯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市委办、市政办《关于印发延安市志(1997~2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抓好志书编纂质量管理,对各单位报送的稿件认真审查,把好评审验收关,不合格的志稿要坚决退回重写,努力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良志、佳志、美志。

(四)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成果

盛世修志,志在于用。编修地方志,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源为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地方志经世致用的作用。要紧随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对方志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将各种志书和已开发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吸收的载体和形式。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把地方志炒热,让地方志成果走下书架,走出书斋,做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志书、年鉴的普及率和对外宣传效果,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使志书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熟悉地情、了解历史、科学决策的必备参考书目,成为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乡土教材。

三、高度重视,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加强督查。市、县区政府督查室、方志办,要定期不定期对市志、县区志以及各部门和单位专业志编纂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政府分管领导和地方志编委会汇报修志工作进展情况,重点督查、通报后进县区和单位工作进度。

二要依法修志。要继续加快地方志工作法制化的步伐。认真落实《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探索法制化、社会化修志的新路子,着力解决修志工作随意性大、主观性过强、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局面。

三要做好保障服务。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人力、财力的综合支撑。一纳入、五到位这条修志工作的基本经验,必须要长期坚持。各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尽职尽责开展修志工作,将修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之中,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从而形成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合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加大解决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的力度。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业务水平较高、熟悉地情、热爱和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吸引、充实到修志队伍中来,保障修志质量。同时要关心修志人员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同志们,地方志的工作是光荣的,事业是崇高的。十二五期间,地方志工作任务重,大家要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开拓进取,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为我市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看过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1.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编修工作动员会议讲话

3.在全市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全市组织工作会议讲话全文

5.在全市会议上的讲话

6.全市年中工作会议讲话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