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心得体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六个方面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坚决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的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成效。一是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认真抓好“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应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免除农业税、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持续可靠的收益。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对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助农增收。三是应积极推广“支部 协会”的有效模式,整合农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快速扩张,积极发展粮油、畜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与规模龙头企业联姻,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四是应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壮大劳务经济。五是应充分发挥中心村和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大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市场经济意识强,群众公认的农村能人选拔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本领,即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提高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其先进性。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抓好学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要抓好党员帮扶,对年老的和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弱的农村党员,要主动关心,搞好帮扶,认真解决其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解决农村基层突出问题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和谐内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是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方位关心、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多渠道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通过成职校、农民夜校等各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致富能力。二是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应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通讯、信息条件差的问题。四是应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硬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一是应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二是应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尽快实现农村公路畅通、快捷的目标。三是应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小水电建设,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四是应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循环经济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要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亮化。
五、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因此,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应健全议事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相关议事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应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监督民主化。三是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清村党支部与村级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协作制度,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管理民主化。
六、创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共青团等村级组织的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建设重点,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建立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