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做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部署,对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卫生创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城乡卫生创建提高的是素质、改变的是环境、保障的是健康,被称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乡创卫工作必须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确保十二五期间城乡环境面貌极大改观,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指标显著提高。
城乡创卫工作包括各级卫生城市、卫生集镇、卫生村和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考核验收标准涉及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生命健康方方面面。以陕西省卫生城市标准为例,十项基本条件和十二大检查考核项目既有城市市容环境、城乡环境保护、社区单位卫生、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的要求,也有爱国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治内容,还有深化医改的指标,创建工作涵盖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专项整治、文明素养培育、长效机制建设等,被称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城乡卫生创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工程规划好、实施好,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规划好、实施好城乡创卫工作,首先要吃透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总结城乡卫生创建的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城乡卫生创建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当前创建规章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围绕一个主线。城乡卫生创建必须围绕“人民需要创建、创建为了人民、创建成果让人民共享”这条主线,始终把解决城乡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创建标准和城乡居民对环境、健康、安全的新期待,修通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门前灯,让城乡居民共享创卫成果。
(三)动员三方力量。城乡卫生创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全社会行动,全民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在这些力量中,最主要的要动员各级领导干部都真实起来,各级各部门单位的职能都履行到位,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都调动起来。
(四)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坚持为民创建的原则,解决为谁创建问题;二是要坚持科学创建的原则,解决城乡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规划控制、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建设等问题;三是要坚持依法创建的原则,创建工作必须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四是要坚持和谐创建的原则,解决创建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问题。
1
(五)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要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二是要切实做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做好空气质量监测、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整治、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确保环境保护达标。三是要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城乡食品安全,全面整治六小行业,推进医改进程,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目标。四是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建立健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开展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整治行动,实现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干净卫生、秩序良好、市场规范、绿化美化的标准。五是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中心城区重点做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规划建设满足需要的公厕、市场、停车场和垃圾中转站,完成生活垃圾处理、水和污水处理场建设任务,加强社区能力建设,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在农村要加快集镇建设,配套做好集贸市场、公厕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标准的新农村。
(六)建立六个机制。一是要建立城乡卫生创建的组织保障机制,组建权威高效的创建指挥机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单位责任;二是要建立城乡卫生创建的市县联动机制,抓住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建设机遇,实行卫生城市、卫生集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卫生单位联创,整体推进城乡环境改善及公共卫生发展;三是要建立城乡卫生创建的经费投入机制,采取各级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为辅,市场化运作、多方面筹资的经费投资方式,解决城乡卫生创建资金问题;四是要建立城乡卫生创建的宣传发动机制,把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城乡居民发动起来,形成全民共创共建的氛围;五是要建立城乡卫生创建的考核奖惩机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实现严格的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加强督促督办和责任追究;六是要建立城乡卫生创建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创建把必需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制定出来,严格执行;把必需的管理机构建立起来,落实人员和经费,保证运转,加强考核管理;把不顺的体制进行理顺,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环境秩序和公共卫生管理的效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