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我们的城市迷了路

尊敬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第三学生党支部:

我们的城市迷了路,产生这样的想法源自于最近给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两件事情,前段时间的,有同学去了上海――这个被称为国际大都市的地方,回来之后问她的旅行感受,她居然一脸愕然,除了几个人尽皆知的标志性建筑外,就再也无从陈述上海的独特之处。之后,同一天,在英语课堂上看了一个老师从伦敦带回的照片,寥寥几张照片却令我们感叹这个城市的独一无二。在这里,我并不认为外国的城市比国内的优越,只是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城市建设出了问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我们知道,城市既是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是成为一个民族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城市开发建设的绊脚石。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我相信这并不是我们的审美观出现了问题,而是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城市正偏离自己本来独特的文化与内涵,在所谓的全球化,高科技形式下走着一条千篇一律的道路。

于是,人们开始质疑:这些危机,难道这就是城市发展与建设所必须经历的?

其实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了形式,却忽略了支撑起形式的更总要的内容——城市的底蕴与内涵!

哲学上说,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中,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处于主导地位,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然而,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太急于求成了,急于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这条东方巨龙正在发生的变化,大刀阔斧地进行外形上的整改,以为这就改变了原来的中国,以为这就是走向现代化,殊不知,我们为此正在失去更加宝贵的精神遗产,失去城市的人文底蕴,失去中国的与众不同!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现代化的趋势,毫无疑问,我们的城市是需要改变,但不是以这样一种颠倒了主次关系的方法,城市的“内容”与“形式”不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我们大不必为了追逐形式上的现代化而不顾一切地牺牲自身的本色。

而事实上,比如北京,那些胡同和古建筑作为北京文化与历史的象征,虽然带着岁月的痕迹与沧桑,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整改,到北京参观的游客希望看到的是本色的北京,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风景,而不是崭新的毫无个性的一个都市。不然,他们就枉费此行了。

我认为,好的城市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堆砌,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应该注重的是其特色,按其文化特性来制定发展的结构和方向,做到城市内涵与形象的统一,就如哲学上所说的,适合内容要求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是阻碍了。所以,在改变城市建设的旧形态时,必须克服和防止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涵的决策。如此,我们在对城市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才能保存她原有的个性魅力,才能自豪地说,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我们手中传承和发扬。

英语056班 王钱裕

2008年6月8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