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两会记者提问观后感
这些天事情很多,所以没更新,现在上来说说关于两会记者提问的观后感。
首先要说的,就是对于台湾记者提问李肇星是否看过电影《色戒》,现在我才明白过来,这些台湾同胞的聪明以及新闻敏感性。因为从《色戒》可以引申到“汉奸论”,然后可以引申到汤唯是否被封杀的问题,高。李肇星没有回应,如果不是没有看过,那就是真的反应敏捷,不踩入陷阱。不过台湾记者问广电的官员,对方一句“对事不对人”被当成默认封杀。台湾记者的关注,还是因为这部影片的导演,是李安,其实,很有新闻价值的一件事情,大家都应该关注才对。
大会堂北门有重大改革措施,这是记者追堵部长级官员的地方。在拉起了红绳子之后,给大家放麦克风的架子据说已经做好了,头尾各一个,相当的和国际接轨,不过记者的人手需求增加,至少需要两队,一个站在头,一个站在尾。
在宣布大部制方案的日子,不管是现部长还是前部长,都成为堵截对象。只是对于记者的提问,他们也哭笑不得。比如香港记者问北京市副市长大部制对他的影响,对方强调好几次,自己只是北京市副市长,但是记者还是不停的追问。李毅中被围堵,被问药监局并入卫生部的感受,他很无奈,向大家澄清,他是安监总局局长。
大会堂二楼采访区这次也采取新的措施,电视记者不能够在会议进行期间,那主席台当背景做串场,就是记者出镜那种。为了维持秩序,记者也不能够在走廊过道停留。只是,总是有例外,某官方电视台在过道上大模大样架起了脚架,一位记着看不过眼,向警卫投诉,对方打圆场说:“没有没有,他们马上就走。”此记者兄继续投诉:“他们当了过道,走不过去。”警卫说:“那你跨过去吧。”记者兄说:“不行,我的脚有病,就是不能跨,就是要用楼梯一级一级走。”官方媒体的记者说:“都是同行,为何自己人和自己人过不去?”记者兄说:“不是和你们过不去,是和享有特权的人过不去。“
有规矩当然是好事情,如果大家都遵守的话,可以节省成本,提升效率,只是,如果有人不遵守,并且被纵容的话,那末矛盾就会因此而产生。如果大家都各显神通,想办法不遵守规矩,那这样的规矩还有什麽用呢?
俗话说,以小见大,大会堂的一条走廊上都有特权的出现,那何况在现实生活里面呢?
关于京剧进校园的争论,不少人提到了政协委员这个提案的质量问题。我想应该这样看提案这个话题,每个委员都有权利和责任提出自己的提案,但是作为政府,不能够把有一个好看的数字,到底有多少提案变成了政策作为出发点,作为尊重民意的基础。
因为首先,委员们的代表性就是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的提案的代表性就是值得讨论的。但是既然他们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出现的委员,他们自己没有办法改变,他们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责任,讲真话,反映自己的,和别人的看法。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是否做,需要的还是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公共政策,因为这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群众的。
委员提议案没有错,他们的提案质量,在现在的情况下,也正在接受公共舆论的监督,至于未来委员的构成,这也是可以大家有期待的事情。但是如果政府部门为了落实而落实,那就是政府部门的失误了。
在法改委和环保总局的联合记者会,被称为最沉闷的一场。其实环保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有很多议题,只是整个记者会的问答“完美”的滴水不漏,毫无新意,更没有新闻价值。
之所以“完美”,是因为记者的提问流畅,不打任何的疙瘩,回答也非常流畅,因为手上已经有提纲。只是这样的安排,实在是浪费时间和机会。用一位记者同志的评价:“侮辱大家的智慧。”
外交部一个半小时的记者会,不少记者坐在哪里睡着了。其实不是记者的不敬业,而是这样的记者会的催眠效果实在是过于强烈,睡魔肆虐,挡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