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什么
为了16天,我们梦想了百年,又筹备了七年。七年前,我们曾经激情畅想:奥林匹克来到中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而在今天,当北京奥运从“遥远的将来”变成“渐远的过去”,我们又开始思考: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作家余华在一篇名为《我也许要在北京度过七年来最安静的夏天》的博文里写道:这两天我走在北京的街道上,感到车辆比以往的夏天明显减少,行人也比以往的夏天明显减少,七年来中国人期待中的奥运街头情景应该不是这样。
七年前我们想象过的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北京,如今却变成了“最安静的夏天”,余华所描述的,实际正是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缩影。及至北京奥运会真实来到身边,我们才发现原初的很多设想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小到曾经备受热议的奥运假期,大到不切实际的奥运带动经济腾飞,莫不如是。
关于北京奥运能挣多少钱,可能主要是一个统计学问题;但具体落实到个人,除开北京一些精明房东和倒票黄牛党,公民在物质上的获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货真价实的,“感谢中国人民”因而并不是一句泛泛的虚话。
但是,北京奥运会让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永远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它留下了“鸟巢”、“水立方”等经典建筑,它让北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大为改善,它还给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无比自豪感。菲尔普斯、博尔特这些优秀运动员以及他们创造的世界记录,让北京奥运会成为一种经典的历史记忆,而中国历史性取得金牌榜首位的优异成绩更是带给国人强烈的精神振奋。
盘点北京奥运会“遗产”,有两点最不容遗漏:一是北京奥运会留在国人思想深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一个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动辄说奥林匹克精神,似乎显得有些虚,但北京奥运会对于“我们如何做大国国民”确实是一种有益的历练。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开启一个现代先进国家的篇章”,在思想行为层面和制度开放层面都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一个良性的基础秩序。而“使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在。
郎咸平先生说: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讲,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让世界各国清清楚楚地了解中国人。我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而这也恰恰是北京奥运会的最大价值所在。近三万注册记者和难以计数的“游客记者”,扛着“放大镜”和“显微镜”来到中国,无疑将加深世界对中国的深入理解。这个意义上,比世界会怎样评价北京奥运会更重要的,其实是世界会怎样评价中国;或者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完整展示中国的一个有效窗口。
“这是我见过举办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也许只是萨马兰奇先生的一句口头禅,他不仅在北京这么说,在希腊他好像也这么说过,在伦敦或许他还会这么说;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京已经真实展现在世界面前,并前所未有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