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反思
从近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中的共同点:
其一是道德缺位。记得《政治经济学》里面,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及马克思都对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血腥现象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和尖锐的讽刺,特别是马克思的那句名言,至今犹记:资本自从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些不法厂商不惜一切地追逐财富,不惜以牺牲消费为代价,寒心哪。
其二是监管缺位。当厂商黑心地追逐利润的时候,而部分监管部门的不力,无疑又起到了纵容的作用。从食品安全管理来说,存在着“多龙治水”的现象,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在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起着不同的管理作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管而不理”的现象,从人造蜂蜜、变质猪油,到家乐福、沃尔玛等知名超市被曝光出售问题寿司、过期食品,再到接连发生的“福寿螺”“红心鸭蛋”“多宝鱼”……一个个案件让人心惊肉跳。特别是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同样是奶粉质量问题,为什么再一次发生了呢?并且受害者多数是相对比较贫穷、弱势的社会群体,怎么都不长记性呢?
其三是制度缺位。实事求是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后,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比如一小时上报、绿色通道等等,但这些制定有“牛栏关猫”之嫌,制度不具体、不严密、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就拿这次三鹿奶粉事件来说吧,就缺少原料奶第三方检测制度,把监管的权力部分让渡给企业。不幸的事实再一次告诉善良的人们,与虎谋皮,本系痴心妄想。此外,联想到云南发生的橡农的群体性事件,我认为奶粉事件中还存在利益调节制度缺失问题。在奶农、企业的利益博奕中,双方都施展解数,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产生各种问题那就防不胜防了。
出现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国饮品行业的沉重打击,但并非绝路。解决三鹿奶粉乃到中国饮品的信任危机,应对症下药,全面治理。从战术的角度说,从政府有关部门到生产企业,都要把这个事件作为一次公关危机事件来处理,聘请高明的策划师进行技术性的加工,并以自己加强对产品质量管理的行动取信于广大消费者,让他们树立信心。从战略上、根本上说,还要加强制度的约束。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一定依赖于建立现代的管理体系,而不是道德约束。现在还是这个观点。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切切实实地亡羊补牢,查漏洞,挖根源,管长效。比如,质监总局的通报中曾说过,供应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奶制品没有发现三聚氰胺,为什么呢?这不只是高层领导重视,更重要的是奥组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如,加大对食品生产原料新技术信息的收集、汇总和研究,构建完整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在食品进入市场环节实施标准准入、协议准入,开发建设奥运食品的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奥运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统等等。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既然是有效的,为何不能借鉴,使之普遍化、制度化呢?
综上所叙,就相关食品行业现状,我们更应该强化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安全管理,制订出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服务于消费者的心态,坚持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力争一直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但愿这次三鹿奶粉事件真正能够成为我们反思和改进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