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全面推动科学发展,不是偶然的,也不仅仅是时间点的巧合,而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对前30年道路的一次总结和升华和对今后发展方向的明确。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后讲到了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放在这个世纪中国第三次革命的高度来看待,对改革开放评价很高,寄予的期望也很高。我们在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通过改革开放第三次革命,稳固了执政党的地位,事实上也使整个中国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层面。那么今后道路该怎么走,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需要回答许多问题,它身上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而决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改革开放30周年恰逢这次金融风暴的冲击,可以说给我们再次上了生动一课。我们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我们在其中该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又能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必须准确定位自己。

有人总结说,广东这30年的经验,就一个字,“放”。我的理解,既要放开,还得会放弃。如何“活而不乱”的放开以及“急而不躁”的放弃,是相当长时间内我们的重要课题。要始终牢牢把握这一点,让每个市场主体,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改革开放30年来的许多成绩都是由人民群众摸着石头过河先去试探,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再由国家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固定、认可下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不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再由党和政府加以指导来完成的。在这个时候讲科学发展观,我们还是要把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放在改革开放的大局,放在三次革命的大背景下和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是为了什么”

当然最终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究竟发展是为了什么?一切的经济发展,如果失去了目的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是比30年前有钱了,但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不能说已经做出回答。这个时候我们讲科学发展,作为核心的“发展”二字是要努力去找到发展是为了什么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民生、稳定、社会公平、城乡统筹。在经济发展之后,要实现社会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许多工作必将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等,我们整个社会的真正全面协调发展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不动摇”、“不气馁”、“不折腾”的指导思想,其中“不折腾”三个字广受关注,这其实是一种执政的艺术。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些道家传统思想与我们党的执政艺术有些也是融合的。其中深意也有待进一步的领会与实践。

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是不照搬,二是要学习。胡锦涛同志说,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做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所以说科学发展观应该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能够结合不断更新的事业发展的潮流和经验、能够总结我们党和国家若干年的发展经验,能够展望未来,把这些都融合进去,再不断吸取新鲜血液,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不断总结实践中提炼的知识和经验,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够长远指导国家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

今天我们倡导科学发展,要把它放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放在改革开放30年,放在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放在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去考虑,应该有更深的含义可挖掘。即便将来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告一段落,我们这个命题其实才是刚刚开题,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对于科学发展观,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头脑不断去学习。长期的开放如果陷入麻木的话,就可能是一种保守。因为我们可能总觉得我们以前做的是正确的,因此不愿意再去尝试新的东西。包括对长期开放的路径依赖,使得我们不愿意放弃已有的发展模式,不愿意放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去谋取科学的发展模式,这些理论都需要我们去学习,需要我们真正以一种开放的头脑,敢于对我们现有的一切,对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我们还有没有改进的余地,怎样才是科学发展。我们不能学了就算了,而是要真正在学习中找到答案,要把学习落到实践中去。在书本上学,在实践中学,反过来再用学到的东西指导实践,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到今天仍然是鲜活的,一点都没有过时。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