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班学员党的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1. 党的理论基础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1.1学习目的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等“八种本领”,并把增强学习本领放在第一位。理论学习也是领导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以及自我深化提高的基本。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也要求通过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1.2学习的目标
1.2.1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党的理论基础知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掌握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模式。通过系统性学习,从经典著作中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灵魂的毛泽东思想,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方法论和理论系统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系化的指导实际工作。
1.2.2在支部党建工作中带领学习和宣传学习
通过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支部党建工作中带领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从思维逻辑性、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支部党建的学习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3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自身本领、认识水平
通过理论学习和理论基础的夯实,拓宽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讷讷管理、战略思维能力、全局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2. 党的理论基础学习内容
2.1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掌握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角度和思维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以往其它哲学思想无法逾越的问题,通过实践将认识论和价值论联系起来,对于不断的发展过程采用辩证法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原理,阶级、阶级斗争和国家的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原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原理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原理等。
2.1.1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政治立场是人民大众的立场,为了人民大众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
- 唯物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实践标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方法。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 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客观事物不但作为矛盾存在,而且作为系统而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系统的观点,运用系统的方法。
- 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从唯物史观出发,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
2.1.2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代表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列宁晚年著作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古典哲学的终结》系统性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批评了抛弃辩证法的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论。文章阐述了马克思哲学是新的哲学派别,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即在实践中贯彻辩证法。文章说明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历史观和价值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属于人民,财富是人民创造的,财富属于人民。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是结合时代条件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时代问题的直接回答,是共产人的行动指南。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除阶级和阶级斗争,走向无阶级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宣言提出了经济生产、社会结构、政治和精神、阶级斗争等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了一个分析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宣言中说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性政党,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得到如下的理解:应该以发展的态度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分析其中的新变化,掌握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变化,用理性的思维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合作共赢,以执政党的意识和不断革命的精神学习,意识到执政党应该是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和巩固政权。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巨著,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全面论证和创造性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建立了全新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深刻根源,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
《资本论》将研究对象从国民财富转为研究生产关系,研究的方法采用唯物辩证法,其主题思想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剥削剩余价值为中心,得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资本论》对市场经济历史起源进行了分析,市场经济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劳动交换必然采取的经济活动方式,所要求的制度基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
同时《资本论》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市场机制是包含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市场经济存在于特定的社会,作为特定社会的代表-政府可以对市场运行进行调控。文章中阐述和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观点。
列宁晚年一列的著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并解答重大现实问题与思想理论问题,即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怎样巩固和建立社会主义:
-运用唯物辩证法论证了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把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
-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即采用迂回的方式。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实现党的全面转型,加强巩固工农联盟,保证中央的团结和稳定,监督国家权力运行;开展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列宁晚年思路的延伸和超越,对于我们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找到了启示。
2.1.3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这个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一致,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以从思维逻辑上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为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结构框架打下了基础,可以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2.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由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背景、列宁主义的背景和中国实际情况完全不一致,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包含六个方面:
-关于新民主义革命:
通过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相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为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现实的途径。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依据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规定党指挥枪的原则
关于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文化工作采取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2.1毛泽东思想的几篇重要著作(实践论、矛盾论)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为党的思想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马克思哲学典范,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必要性。
《实践论》是认识论著作,主要阐述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回答了中国革命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实现条件第一次认识是通过调研并去伪存真等加工制作,实现第二次飞跃是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对事物的认识需要通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知和实践始终是发展的。
《矛盾论》是辩证法论著,主要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分析事物就是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方法是研究任何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需要采用辩证思维,善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两论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2.2.2毛泽东思想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成功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同时毛泽东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后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通过两论,可以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矛盾、新特征和新趋势。以两论为基础作为理论指导,可以提高洞察力,通过认真调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问题上升到本质高度来处理;通过认识论的理论分析,提供谋划力,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多方位分析,掌握全局,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的能力来提高实践能力。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三大理论成果的理论整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3.1体系的组成
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体系的主题。
通过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原则,我们国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与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这个阶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如何发展和解放生产力,需要实施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是辩证法的应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出了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的党的性质的新表述,是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新提法,体现了执政党理论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和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命题,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重大理论成果进行理论整合,使其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回应了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没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和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政治民主,建设多样化的文化,社会建设追求和谐,党的建设注重加强和改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巩固、建设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明确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奋斗目标的现实性,强调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和愿望,使人民群众及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 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这些基本理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观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人类最高利益,共同富裕等,通过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本质,解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缺陷,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际,形成了中国化成果。
我们国家的时期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工作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我们应该从掌握理论出发,反省历史,辩证分析矛盾,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历史的学习和理论学习,掌握发展规律和分析问题的本质,深化改革。
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加强对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解,从理论上找到依据。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人能有“四个自信”,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揭示,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在解答人类历史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解答人类历史问题中不断发展的。其科学性就是在于它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其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创新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四个自信”。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整个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武器,我们中国共产党坚持运行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实际,以发展的思路和思想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发展高度,是我们党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做出了行动的指南。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将带领支部照党的要求工作并进一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入手,在世界观上改造认识,从方法论上改造行动,从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