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三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体》读后感1
《三体》这本书我之前就看过了好几遍,本来不是科幻迷的我在这之后就被大刘带进了这个坑。每一次读《三体》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我都会惊叹,原来还有这些细节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还有这些描写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看上瘾的书。
《三体》这个名字是天文力学中一个至今无解的难题,同时也是三体星系的名字。故事从“文革”期间,红岸基地的叶文洁向三体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开始说起,一直到几个世纪以后归零者重启宇宙结束。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就是作为小说来看,它也有许多闪光之处。作者在书中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给读者一个又一个惊喜。有一处,三体人利用智子给常伟思等人发送了一条讯息:“你们是虫子!”,可他后面又写道,即使人类用再先进的办法,也不能将地球上的虫子杀光,而我们跟三体人的差距比虫子和人的小多了。这也照应了三体世界入侵地球失败的情节。在第三册中,如果你没有看到后面,你根本想不到山杉惠子竟然是她丈夫的破壁人,仿佛前面写的所有伉俪情深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讽刺的:“面壁者比尔·希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在文中,人类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则——火,然后又用五万年的时间进化到现代文明。可当我们遇到三体文明时,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将代表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恒星级别飞船瞬间摧毁。正如三体文明说过的那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但即使是强大的它们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几乎灭绝。接着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进行了一场战争,宇宙的所有法则都被当成武器,就像猿人拿着火把一样。人类文明,毫无还手之力。
每一次看完这本书后,我都会望着天空思考着:在宇宙的某一角落,会不会有三维空间正在向二维空间坍塌?此时此刻,会不会有一支舰队,正在大开杀戒?我们所处的宇宙,在其他文明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灰尘……
一切,都无从知晓……
《三体》读后感2
听说这部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某日听了一个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的讲座,其中提到《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也提到该书的精彩之处,但演讲者认为该书还是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其故事铺垫太长,人物众多,剧情复杂,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很难把故事讲清楚,这么一说我到来了兴趣了,下决心拜读一下这部神作。想到哪就说哪儿吧,先说我最敏感的一个词。思想钢印,听上去就充满硬度的一个词。
在《三体》第二部,这个词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类发现三体危机时,通过分析三体世界生物不会欺骗、不会伪装和演示的特性,为了逃脱三体世界的监控,以寻求能够战胜三体的途径所挑选的人,面壁者拥有很多自由,有强大的调配资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释,以表象欺骗三体世界,真实意图是战胜三体。希恩斯发明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项技术,一项企图控制人类思维的技术。作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装要为人类打上对于未来与三体世界的战争充满信心的思想钢印,造就一支拥有必胜信念的太空军,当时的情况来看,人类对于未来的星际战争缺乏信心,敌人太强大了。看到这儿时我不禁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干的活么?尤其在战争年代,这个职业绝对是必要的。当希恩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思想钢印的想法时,曾遭到大家的反对,是希恩斯是这样反驳的:"怎么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这样敏感?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发生吗,从商业广告到好莱坞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对于人类危机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联合国同意了他的思想钢印计划,只不过对这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然而当希恩斯关于思想钢印的惊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来自三体世界的专门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计划的人。揭穿之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个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对未来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给人们打上的思想钢印看上去是使其获得信心,实质则相反,只是这种失败主义的逃亡情绪不会立马表现出来。
"思想钢印"的巧妙设计,让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好感大大加深了,这正是哲学本身所缺乏的。无数的理论无数的论证,通过故事性的叙述竟然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而且给人很多空间,更加巧妙的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表达任何一种观点,因为人物的丰满,这些观点也会显得真实。希恩斯对现实中的思想控制那一段,何尝不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表达,纯粹的理论本身有深度,而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有厚度,这种厚度来自于一种可理解或者可想象的情景。这是文学创作的优势,亦是其薄弱之处。理论更多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而不会明显的呈现,深者见之深,浅者视之浅。虽然刘慈欣在人物刻画也语言优美程度上确实不那么出色,但科幻小说的性质本身对这二者就没有太高的要求。
作者在这里所描述的思想钢印必然有很深的哲学意味,首先涉及的肯定是自由问题。对于联合国大会上其他学者的质疑,是对由于思想自由的捍卫,希恩斯给出现代思想控制的例子,但并没有说服大家,真正触动每一个人神经的,是生命受到的威胁,也就是生与死的问题。大家心里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能生存下来,思想不自由点也就算了。所以这里根本上还是生存问题,其实三体第二部通篇都在讲生存问题,为了生存,很多原则都可以暂时放弃,只遵循一条生存原则。然而讽刺的是,冒着思想控制的危险而进行的思想钢印,输入人脑的不是必胜的信心,却是根据希恩斯这个思想钢印的创造者的主观意愿来制定的。多么巧妙的包装,掩盖住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这又契合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对文化工业的一个重要描述虚伪性。所有的表现都是在为你服务,为你着想,但事实上背后却藏污纳垢,不知有多少欺世瞒众的目的。就像现在的'大众文化,美国好莱坞,全都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全都是美国人拯救世界的张扬,剧情再离奇最终都不免俗套。更可怕的是,即便明眼人拆穿了文化工业的虚伪性,总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好一个为了你好,如此一来,所有欺骗和虚伪都可以打折这个旗号大行其道,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的目的是善的,可笑至极。
这本书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三体》读后感3
刘慈欣笔下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他就像一个做手术的医生,精准无误却不带感情,将书中的地球剥皮拆骨。我曾一度怀疑他是外星人,因为他对地球似乎没有一点眷恋,他以极端客观冷酷的姿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着那个地球的诞生和毁灭。
故事从一个“文革”时期受苦受难对地球失去信心的少女开始,从一个呆子把一颗星星送给一个女人结束。只看节略,可能会以为又是一个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但是看下去就会发现完全超乎你的想象,原本假想中的唯美的爱情故事被宇宙钢铁般的规则硬生生切断了,这故事如此的寂寞无助,销魂蚀骨。甚至于书读完了,可是你会觉得故事却没完结。只要宇宙仍在继续,这个故事就不会完结……
《三体》在硬科幻的外壳中,包裹着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个宇宙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怎样的?是否和人类相同?如同孔子双手交叠对天思考,释迦摩尼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刘慈欣在中国西部某地的一个发电厂开始思考这个古老的命题。以《三体》为思想载体,刘慈欣对宇宙的文明做了两个假设:一个是有道德的以爱与包容为主流的,一个是零道德的以残酷和征服为主流的。以程心为代表的爱与道德,曾经两次将地球亲自送往毁灭,而以维德为代表的零道德,却拯救了地球。
就这样,在“黑暗森林”的前提下,劉慈欣得出结论——宇宙,是零道德的。然而他并没有强迫书中的人去选择道德或者野性,似乎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答案,所以在书中最后唯留下一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可以说,抛去科幻的外壳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当下,人们更需要从这个时代去思考人性。这是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不经常见的,然而这就是《三体》剧情的主线,整个宇宙中,只有人类有爱。这在其他文明看作废物般的情绪无数次差点毁灭地球,又无数次让即将覆灭的地球燃起了希望的光。
记得通宵读完《三体》第三部时候,我把书放下,去看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闪烁的星星是如此的可怖,一百五十亿光年内似乎都是无尽的杀机,心悸感随之而来,那是一个无比黝黑的森林,我十几年来对于宇宙的看法都被颠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