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1
1883年,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停止思考了。马克思生前的挚友、学生以及亲属都来到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将他与其夫人合葬在一起,为他举行了简朴而又庄严的葬礼。在葬礼上,恩格斯以极其悲痛与无比了这篇演说。
作为马克思生前的挚友,可以说,恩格斯是最了解马克思的一个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别人难以体会的,也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在这篇演讲中,恩格斯并没有直接陈述悲痛的字眼,而是用平常的话语来打动听众,让人信服,他所作出的一切评价都是真实客观的。马克思的逝世对世界无产阶级人民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恩格斯把他的贡献与达尔文对于有机物的发展规律相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巨大的。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一生的两大发展,除此以外,他还对科学领域的极其关心。马克思的贡献是伟大的,同时恩格斯也对马克思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作出了十分精辟的肯定,形象而生动地表述了马克思生前的为人,“他或许有很多敌人,可不见得有一个私敌”,让听众了解到马克思是一个胸怀广大的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
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对于另一位大师逝世的悲痛。明确、严谨、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富有情感的语言,中肯理性的评述,构成了这经典悼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2
1883年3月14日下午二点三刻,马克思平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读完《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我觉得它在告诉人们的是:人类失去了“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国际工人阶级失去了“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我们今后该怎样做?在这个讲话的最后,恩格斯说:“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是的,马克思为世人留下了《资本论》巨著。他独一无二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预言着人类社会应该存在的公正和公平的“模式”。应该承认,尽管这世界上有许多人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恶魔,但不管怎样,马克思没有“私敌”。
马克思不是只看见地球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海洋,不是只看见汽车马达的启动和车轮的运转,他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着的规律。他的眼光是明亮的,不是孩子似的的天真无邪,也不是月下情人的暗送秋波,而是犀利的、能穿透现实迷雾和未来时空的火眼金睛。在他的世界观里,这种眼光给人们以无比的震撼力,他的唯物史观就是一个例子。“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形式”,“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晶莹剔透、好不含糊的见解成了人们重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过去的一切神灵之身、神灵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
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马克思并不是高兴得忘乎所以,因为马克思活着不是为自己,不是为少数人,他关心的是全人类。他的胸怀如此豁达,他的生活如此激情,是因为他的整个心都装着全人类,他的血液里流的是全人类的灵魂。所以他不是一时半响的地懒洋洋地哼着“人类赞歌”,而是用他毕生的心血为人类谋福利。当资本主义工业资本把全球闹得天翻地覆之时,把工业文明“哺下”到世界每个角落之时,马克思没有随着资产阶级一起庆祝干杯,他噙着泪水的眼睛看着贫困潦倒的底层人们——无产阶级,这些占世界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处境让他不得不为人类设想一个更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尽管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没有了马克思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之一,即唯物史观的发现:“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里,恩格斯简明扼要地概括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着由政治、法律以及道德、哲学、宗教等构成的上层建筑,规定着它的性质、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不迷信权威、“思考一切”的思维品质,他伟大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无疑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养料。马克思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其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我们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3
自己不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而哲学一直是自己无法深入涉足的领域。最近读了部分哲学原著,许多问题仍然不敢妄加评论,只有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易懂但震撼人心,对马克思的人生感触颇深。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这句《共产党宣言》开篇的话长久无法忘怀,而再次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足千字的文章却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
人们对马克思的评价太多太多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者,哲学家,思想家……”,我只是觉得那是一颗何其睿智,睿智到难以形容的头脑。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化论,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直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产生了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物质、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在今天只是简单的一句结论,但我却难以想象在一个半世纪前那个愚昧落后的年代,马克思如何语出惊人的做出这一跨时代的发现。
剩余价值的发现,正像恩格斯所说的“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竟然透过一切迷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其对资本主义剥削本性,对资本家赤裸裸的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揭露,可谓给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上层资本家致命的批判,也给予了无产阶级所有斗争最强有力的理由和武器。也难怪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诅咒他”,他给人类的旧思想以撼动,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开朗,人们再也不会在迷雾里犹豫徘徊,人们终于有了坚定的信念:无产阶级就要反抗丑陋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就要解放全人类!是啊,有什么比思想的力量更强大的呢。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想这也正是马克思比以往的哲学家更伟大的地方所在。虽然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总觉得哲学家们更多的是对事物本身的研究和阐释,较少的提出让这个社会更好地发展的方法。而马克思不但有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这两个伟大发现,他更为整个人类历史指明了最终的出路——共产主义。而且马克思还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寻求人类解放的道路。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门科学,但我始终认为其从一定角度是自然科学所无法比拟的。无可否认,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巨大,但自然科学产生于用先进的工具和研究手段去追究事物的客观本源。而社会科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并没有事物本身的物质面貌。虽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但马克思只是用一个人的大脑、几十年的时间竟然创造了跨自然、社会、思维、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哲学思想,实在是让人震撼。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的一生却是贫困潦倒,坎坷痛苦的。今天我们总是谈论马克思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一生,但我不知道他当时在外人眼里是否是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他让妻子一生为其奔波,他的孩子无钱治病而死,他一生都在躲藏,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我不知道他是否为自己的选择犹豫过;他对他的那些当时遭受资本主义批判与迫害的理论著作怀疑过吗;他一直坚定地认为共产主义一定是人类社会的最终阶段吗,但不可否认的却是,他的思想曾使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震撼惊和恐慌;他的《资本论》是当今无论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社会争先研究的一部不朽巨著;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种意识被称为科学,几乎让人难以发现它的错误;他的一些理论在一个半世纪后仍深奥的需要人们深入理解;他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预见又是何其的具有前瞻性,也许只要是伟人,他们早已超越了个人和家庭的境界吧。
“最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在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文中不是个人的悲伤,而是像其所说的“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恐怕再也难有人有这样一颗睿智的头脑,马克思达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这位大胡子哲学家的画像百年被世人敬仰,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