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 电影邓小平小道心得体会最新优秀五篇
电影《邓小平小道》历经4年精心筹备,在邓小平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拍摄,以父子情深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刻画出伟人平凡真实普通的一面。影片向观众传递身处人生低谷的邓小平坚守信仰,“想得开、挺得住”的精神力量。关于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有哪些呢?以下是残浔网小编整理的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一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红色氛围。11月12日,观看重大革命题材人物传记电影《邓小平小道》,一同回眸了邓小平同志留下的“江西印记”。
电影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南昌新建拖拉机修配厂工作的故事。在这3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他身处逆境,做钳工、开菜园、劈柴火、砸煤块,近70岁的老人对待工作依然事事尽心、认真负责。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刚毅坚韧的政治品格、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反思、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主题鲜明、感人至深。
影片创作从父子情深切入刻画出伟人平凡真实普通的一面;从与基层工人群众的交往中,展现出邓小平同志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揭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思想轨迹。
通过此次观影活动,全局干部职工都被邓小平同志坚强隐忍,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所震撼,内心受到了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将切实从自身做起,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品格扎实完成本职工作,观看电影《邓小平小道》,如同进行了一场生动、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观影结束后,大家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自己通过此次活动,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如何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了小平同志的坚定信念,从中汲取了经验智慧和精神力量,今后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二
近日,县局组织民警集中观看红色电影《邓小平小道》,我感触颇深,该影片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再现了邓小平同志系家国情怀于一身的伟人风采。
观看这场电影如同进行了一场生动、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从住所出发,经由一条小道,邓小平同志走20多分钟能到工厂,这条红土裸露、杂草丛生的小道,与中国改革开放宏图伟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在这条千米小路上长达三年多的苦思冥想,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梦想。
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三
近日,中共婺源县律师事务所联合支部组织党员律师观看了电影《邓小平小道》。该片讲述了“文革”时期,邓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接受“劳动改造”,在政治、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一方面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大儿子邓朴方,另一方面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感受基层群众生活的艰辛,并思索未来中国往何处去的故事,是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大革命题材影片之一。看后,我的内心受到强大的震撼:邓小平同志在那种困难逆境下依然不改初心,依然将党性排在第一位,坚毅隐忍,忧国忧民。尤其是在面对小孩连一个粽子都吃不上的情况下拍案而起的情景更令人动容。
对错误批判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邓小平同志选择了隐忍。1969年,被解除了一切职务的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生活,停发了工资,只发生活费,但邓小平同志不发一言。每天鸡鸣三声时,清晨的阳光照进了南昌陆军步兵学校“将军楼”。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六点半准时起床,七点三十五分在从家动身去工厂。刚开始,两人从住所到工厂要绕一个大圈子,得走40多分钟,还经过一个长途汽车站,既费时又不安全。但邓小平同志从容不迫,每天都准点来到工厂。后来,因为邓小平同志在厂里的崇高声望又因年事已高,曾经的老部下罗厂长和工人经过讨论,为了方便他们上班,就在工厂后土墙上开了个小门,沿着荒坡和田埂铺铺整整,开辟出一条简单的小路——这便是著名的“小平小道”。
长子邓朴方被迫害成高位瘫痪,邓小平同志教导邓朴方乐观面对生活,而把痛苦扎进自己的心里,依旧默默忍受。长子邓朴方因受残忍迫害,导致腰以下半身不遂。邓小平同志为了能照料儿子,写信给中央要求邓朴方来江西让自己照看,中央答应了他的请求。1971年6月,邓朴方来到江西父母亲劳动的地方,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就只能靠轮椅活动的生活状况,邓小平同志心如刀绞,为了能让儿子病情不致恶化,邓小平同志却教育儿子面对困难最好的方法是“乐观”,但透过影片可以看得出,邓小平同志的心在滴血!之后邓小平同志负责每天帮邓朴方翻身、擦澡,卓琳负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和衣物。
邻居小孩想吃粽却不得粽,邓小平同志此时拍案而起。1971年仲夏,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天气燥热难当,一如当时的政治风气,沉闷又压抑。在望城岗的“将军楼”,被解除了一切职务的邓小平为了庆祝长子邓朴方和家人的顺利团聚,一家人及当地群众在包粽子,此时当地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在门边盯着包好了的粽子,被细心的卓琳看在眼里。粽子煮好后,卓琳吩咐监督“改造”的黄干事送一筐粽子给那个小女孩,但“坚持原则”的黄干事以未经请示未得到上级批准为由予以了拒绝。邓小平听到后坚持不吃粽子,并再次要求黄干事将粽子送给那个小女孩,黄干事还是以同样的理由予以了拒绝。此时,邓小平同志拍案而起,踏着坚毅但却明显沉重的步子沿着“小平小道”急促行走着,耳边回响的是往昔峥嵘岁月震天的枪炮声,脑海里翻腾着无数革命战士前仆后继的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此时的邓小平同志在沉思:我们战胜千难万险建立的新中国为的是什么?怎么现在连一个小孩想吃粽子也吃不到?邓小平同志沉思后马上找到了答案:文化大革命救不了中国。老百姓生活要想得到改善,必须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这就是一代伟人!在自己和家人受到迫害时能一声不吭、隐忍不发,但当人民群众有困难时却能不顾自身的处境,为民请命、拍案而起!电影《邓小平小道》展现出了邓小平同志刚毅坚忍的政治品格和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作为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整部影片跌宕起伏,催人泪下。而为小孩吃不到粽子拍案而起继而联想到基层群众困难生活无法改善引起邓小平深深思考的“小平小道”无疑成为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策源地,使全片所要展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邓小平同志最后恢复了组织生活,虽然再一次被打倒,但最终引领着中国人民朝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一路高歌向前。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律师,我们该如何作为呢?我们更应积极主动加强党性党史教育学习,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时刻以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一条乡间小道已伸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四
重大革命题材人物传记电影《邓小平小道》将于4月22日公映。该片由王兴东担纲艺术监制、编剧,雷献禾总导演,卢奇联合导演,卢奇、于慧领衔主演,刘金田担任历史顾问,张志忠监制,张勇总制片,黄平担任制片人,江西、广东、江苏、四川四省联袂打造。该片首次真实全面地将邓小平在南昌劳动生活的非常岁月搬上大银幕。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南昌城郊望城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生活了三年零四个月。为了方便他上下班,工人们在围墙上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小道直通他的住所。三年零四个月,邓小平每天风雨无阻走在这条小道上,不断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小平同志要在拖拉机厂干多久?这是当时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工人们不知道,负责“监管”的黄干事不知道,包括小平同志自己也不知道。通过影片中的桩桩件件大事小事,小平同志展现着他的顽强意志,他坚持每天绕“将军楼”步行2小时、无论冬夏用冷水洗澡,他在沉默中不断积蓄力量。黄干事不准他坐工友递过来的凳子,他就搬开凳子继续工作;陶厂长写小纸条提醒他,可能省里的**派要来批斗他,请他请病假回去,他说他哪里也不去,要继续工作;**派偷偷翻墙进来要把他拉去批斗,他不关心自己是否会受折磨,而是关心小红卫兵母亲的命运;中央每个月只发生活费,其他的工资由中办暂代为保管,他就和家人一起“开荒”种菜、养鸡。
图片回忆峥嵘岁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真是一部值得全家观看的好电影,伟人一生的一段困厄时期演毕,对小平同志的敬仰怀念之情却在心中久久激荡,他在人生起伏中的强大睿智深深折服着我们观影的每一个人。正是由于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正是由于有他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我们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五
近日,集团党委组织开展电影党课,我和全体党员同志共同观看了《邓小平小道》,并有幸与电影制片人黄平同坐交流。之后我又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影片中的情节、细节及其表达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颇为受益。谈到邓小平,人们总会对他“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生感兴趣,该部电影讲述的正是他的第二“落”,时年65岁的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度过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改造”时光,展现了一代伟人在政治失意时依然坚持理想信念、在人生至暗时刻依旧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图片
一、信念之光永亮
伟人怎样面对挫折和逆境?看完影片之后,自然想到的是邓小平拥有异于常人、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正是基于这种精神毅力,他没有因个人的遭遇而消沉、悲观,而是在逆境面前选择坚定信念,在是非面前选择正确方向,在风浪面前选择从容乐观。回京复职前深入基层调研的“所见”,拖拉机修配厂坚持劳作的“所体”,每日穿梭“小平小道”、午后散步2小时、坚持读书看报的“所思”,加深了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
信念是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一个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邓小平同志也一样,一生波澜壮阔,身经百战,历受磨难,几度沉浮。面对困难,是越磨越平、折戟沉沙?还是初心不改、越挫越勇?结果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没有坚定的信念,必然会在斗争中向敌人屈服,在工作中向困难低头。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奋斗的方向,才有乐观心态和精神毅力。正如最近热播电视剧《突围》中齐本安说的一句话:“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也是要有点精神的。历史证明,正是因为这样一批又一批有奋斗牺牲精神的人,我们才有了一个新中国,才能一次次地从各种挑战中胜利突围。”
二、刚柔并济的智慧
在谪居江西下放劳动的艰辛岁月,邓小平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极具艺术的工作方法——“刚柔并济”。
“刚”的一面是坚持原则。这个原则是坚持真理。邓小平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遭到错误批判下放江西,出山后依然坚持“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事实证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腾飞。这个原则是“爱民如子”。影片中有一个桥段,一个孩子瞧见邓小平家吃粽子,哭闹着也要吃,监管的黄干事不允许给孩子送去,邓小平怒而拍桌,坚持给孩子送去了粽子。这个原则是“不搞特殊”。工人们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老邓”,不顾黄干事反对给邓小平拿了把凳子,以便累了能坐着休息一下,邓小平彻底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工人,把凳子放到了工厂的墙角。
“柔”的一面是忍耐等待。下放江西的三年多时间,邓小平每日到修配厂工作,回到家中还要照顾瘫痪的儿子邓朴方。影片中,邓小平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邓朴方,说“要乐观、忍耐”,既是对邓朴方说的,似乎也是对自己说的。为了让邓朴方有点事做,邓小平曾经试图收集一些工人家里坏掉的收音机,工人们告诉他,“哪里有钱去买收音机呀”,后来工人们还是想办法弄来一些无线电设备,但被黄干事挡在了“将军楼”外,邓小平透过窗户看在眼里只能作罢。邓小平的忍耐和等待,不是消极无为地面对困难,有痛苦,也有智慧和期望。这种期望不是暗自发狠将来有朝一日报复,从最后邓小平对黄干事说的话略见一斑,而是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国情的观察、思考和判断,是条件不允许时的蛰伏准备,只待时机成熟全力而为。
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邓小平之所以能够“三落三起”,除了坚定的信念、高超的智慧,最基本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身体保证了邓小平为党和国家继续工作,在1973年他接到中央的回京通知后,感慨地说:“我还可以干20年”。事实上,邓小平回京后,又为党工作了20年。这是他人生经历中最辉煌的20年,也是受到国内外评价最高的20年。
邓小平的长寿秘诀在影片中可以隐约知晓。
其一,坚持锻炼。刚到江西时,邓小平身心疲惫,每晚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后来,生活工作趋于稳定,加上坚持锻炼身体,用冷水冲澡,每天绕“将军楼”散步2小时,身体状况得到恢复。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说,“父亲在北京挨批的时间里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到了江西后体重又开始增加,活动增加,一改刚来时的瘦削和憔悴,人胖了一些,精神也好了很多”,“多年来吃安眠药入睡的习惯也改掉了”。
其二,乐观豁达。影片中,邓小平乐观豁达、宠辱不惊的个性和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良好的心态,让他不管遇到什么烦恼苦闷,在怎样的挫折面前,都能等闲视之、泰然处之。尤其是在如此逆境之中,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更是显示出卓然不凡的独特之效。1984年,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向其请教“长寿秘诀”时,他曾略带幽默地说,“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将其豁达开阔的心胸尽显无遗。
仔细凝望时代景深中的吉光片羽,在让人生发出无限感慨的同时,更有着许多现实的观照。小平同志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信念、刚柔并济的处事智慧、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后感 电影邓小平小道心得体会最新优秀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作文资讯请继续关注残浔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