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新课标背景下,作业设计的系列要求逐步提高,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提出了作业习题设计要求,点明了作业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体会1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是我们工作室共读的第一本书,作者是王月芬老师,她从新课程视域的角度论述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作业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合上这本书,我在想:到底哪些东西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我从书中了解到,课程视域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什么来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如何判断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并进行反思调整?”等基本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论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本质问题。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我认为就是要求教师规划设计的作业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时间以及作业的差异性等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布置一些常规作业,但作业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难度是否适合所有学生,时间花费需要多长时间,是否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等问题,我们考虑的并不多,至少我没有考虑的这么全面过。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作业设计观有多么落后,好像从没有从宏观角度考虑过一个单元的作业应该如何由浅入深、系统科学,如何统筹全局、兼顾每个课时。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我们可以做的不仅仅只是抄抄写写这样机械式的低阶思维训练,而要思考如何才能让作业更有趣、更有效,并尽可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让完成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如,在巩固单词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单词卡、图画单词卡、魔方等形式,既可以巩固单词,又可以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有趣又实用;学习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表格、思维导图、手抄报等的形式,学习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梳理等。对话和小故事的作业我们可以让学生和家人或朋友合作表演出来制作成视频的形式等,……多样化而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自然不枯燥,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如何“减量增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方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理论高度和深度也不是一本书就能得以提高的。但阅读能扩大我们的视野、提升素养,阅读教育类专注至少能让我们的某些教育理念得以更新,会让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所突破。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体会2

在之前的作业设计中,常常会对作业目标这一部分感到困惑,作业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作业目标要依据什么去制定?在王月芬教授的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存在,一是对作业本身的价值和地位认识不清,二是对作业目标的制定本身认识不够。

1.对作业本身的认识

作业不单单是教学巩固,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或评价任务,课程视域作业观强调从学生视角出发,强调注重学生差异,注重作业与教学的协同,系统设计作业,注重反思改进。作业不应该只是作为教学课后的延续方式和途径,其功能上更应该重视与教学的一致和互补的关系。

对于作业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这一点来讲,反思自己布置作业的过程,大部分时间都只关注知识巩固提升,较少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只有一些特殊情况略有涉及,比如黄金分割、利用相似或三角函数测高等,平日里的作业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兴趣,缺乏实践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造成学生认识不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给学生带来烦躁感、枯燥感。另外,对于作业中关注学生差异性上,虽有,但在作业分层上做的还不够,受限于作业的完成方式、讲评反馈方式单一,往往出现优生从作业中找不到挑战感,差生在作业中尽是挫败感,没有起到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

对于以上问题,在瓦特洛特总结的作业四大特点中的归属感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瓦特洛特提出,具有归属感的作业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允许学生选择;

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如何个性化完成任务的机会;

允许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信息,或者他们自己的生活;

有助于开启和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允许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成果或者创造性的呈现;

同时,她列举了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归属感的作业案例。例如:

学生设计自己学习乘法表的方法,并且与其他学生分享——制作卡片、书写、阅读、画图或者创作歌曲或者诗歌等;

学生自己撰写一份双梁天平的说明书,使之能够指导其他学生如何使用;

合作创造一个棋盘游戏,这个游戏要能够反映中学阶段的一些典型的事件。

这样的作业,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会很愿意去完成,而且也会很愿意去观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难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业表现形式多样,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对作业目标的认识

由于对作业本身狭隘认识,常常使我认为作业目标不就是跟教学目标一致的吗?通过前面对作业的进一步认识及王教授的分析,我才认识到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不是一种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应更加强调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作业目标需要适当考虑如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要在课程视域下思考作业目标的整体性和导向性。对于此,王月芬教授还给出了四条解读加深对作业目标的认识:①与当天教学紧密相关(这一点不难理解,有针对性的设计强化和巩固型作业);②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目标,需要通过课后作业来弥补(说明作业目标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需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③针对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但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与要求的,作业需要对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法开展的活动及无法培养的素养,与教学共同实现课程目标(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互补性);⑤作业与教学目标关系不紧密,体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思想(这一点不难做到,但却在大部分时间没有做好,只是偶有体现)。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目标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而不是零散的、孤立的目标设计;更加强调根据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适当调整与完善,而不仅仅是对既定目标的机械执行与落实。

认识清楚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我想应该依据此进行作业设计中作业目标的尝试,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去理解和感悟。除此以外,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性,还有作业批改分析与改进都需要在实操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在阅读与实践中成长。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更多最新优秀资讯请继续关注残浔网网站!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