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大学生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一
“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静静地读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最后一段诗一样的语言,轻轻的将书合上,凝视着那淡雅素洁的封面,我仍然爱不释手。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真诚的言说”,那一个个直抵内心的话题、论述,令我读后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鲜活、灵动,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的教育学的世界,原来教育竟然可以这样的富有诗意!
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作者“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
首先,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与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写道:《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其次,我体味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因此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来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被他的深刻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所深深吸引。该书犹如“理论的面包上涂抹上诗性的奶酪”。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有着很多不同,从目标上看,教育服务追求学生成长与发展;从方法来看,教育服务是复杂和多元的;从成果看,教育服务是看学生发展的满意程度。我们要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1、规范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和科学得当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直接能够影响学生身心的活动,其方法的选择首先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并通过教师的职业行为影响学生,真正让学生言传身教。
2、尊重学生家长,使学校的服务成为一种满意工程。检验学校工作的好坏是社会、家长。社会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新时代家长是有文化、有思考的家长,对教师的行为监督能力很强,鉴别能力也很强,家长不再屈服于学校的上级行政式的角色定位。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观,变被动接受家长的咨询为主动与家长的联系,变高高在上的教师观为全心全意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3、注重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不同的发展。齐步走是一贯的教育方法,以前我们都用同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我们要注重学习目标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只有教师有了愿意改变单一模式的教学愿望,问题学生的处理才会有科学的方法。
4、上下齐抓共管,注重学生每个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的习惯培养,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三
通过参加廉政警示教育,心灵上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上受到了很大震撼,工作中每个人要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记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
警示一:党员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能保持警惕、保持冷静、保持操守,更没有慎独慎微,忽视从根本上考虑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警示二: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自己也必将遭到“身囚”之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正确的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反之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从领导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遥,不能用自己的政治生命、青春年华、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试法换取身外之物。
警示三:法制观念淡薄,待人处事没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和纯洁性,必然导致行政行为的畸形。通过警示教育宣传片上几位现身说法的罪犯,他们声俱泪下的忏悔,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这些典型案件告诫我们,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变成人民的罪人。
通过警示教育,结合岗位实际,主要有三点体会:
体会一: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群众谋利益。党员干部,应该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大转轨时期,人们的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都大大增强,但由于各种文化和思潮的磨擦、碰撞,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务必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种.种诱惑,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始终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体会二:勤政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练的过程,个人思想境界的提高,也要不断地学习与自省。党纪国法,是对每个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执行得如何,体现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态度与行动。干实事,就要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对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不但个人要积极参加和践行,还要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事,知荣耻、树新风、促和谐,为民、务实、清廉,力求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加强纪律、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进展。
体会三:廉洁自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如何对待权力、地位、利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而决不能是特权利益的拥有者;不仅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做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要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修身立德,廉洁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和道德修炼,淡泊明志,固守节操,洁身自好,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警钟长鸣,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本色。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四
去年,有幸参加了长宁区第三届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同时班主任张邦浩老师也为我们推荐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好书。
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开拓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引领。其中有一本书,封面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
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被这一段话所感动,让我的内心有一种读一读的渴望。《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当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何其重要,这就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
许多的教育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是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五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收录的是作家肖川博士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这本书很轻松,因为每篇随笔篇幅都不长;读这本书也很享受,因为篇篇随笔都是美文,思想深刻,文字优美,写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完美教育的无比坚定的信念。正如劳凯声在序里给出的评价,肖川的文章“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的烈酒”。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让我感到思想力量的强大。
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中,作者写道“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这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才智、情性、胸怀、教养等其他方面的素质。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才能将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给了我们什么》中,作者写道“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我想不外是积淀于我们的气质、性格、处事方式与行为习惯中的那些东西。当我随着作者一起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所得时,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什么。这种给予可能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但我们要坚定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相信潜移默化中教育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在《审视教育目标》中,作者指出现代人最重要的素质是“批判性的思考力、创新的能力、开拓新生活的能力、选择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和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师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使学生主动、积极、创新地去接受知识。
在《负担过重会导致肤浅》中,作者写道“负担过重会使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应避免教学方式的陈旧与单调——机械训练、简单重复、题海战术,这样的负担过重,使教师丧失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能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成长的渴望,形成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中,作者写道“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的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来践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用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来更好的实施教学。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使我收获很多。通过聆听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的理想有了一份更执着地追求。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六
看了这本书,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教师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为自己服务。现在,人们提出了‘教育消费’的概念。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绝不应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气质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也讲到我们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用它那一如既往的平易自然的语言,没有丝毫的说教,让我在世俗的喧嚣与嘈杂中,用多年来久违的,古典的心情,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白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投机取巧,在大多时候,它的价值是十分间接的。它内化为人的一种素养,外化为人的一种气质。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我发觉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习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急功近利啊!要考试了,才捧起书,要写东西了,才开始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多久没有品尝看书的乐趣了?多久没有在书的海洋里欢快遨游了?
诚如狄金森所说: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这本书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它让我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了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培养和激发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理论兴趣,又能提升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以随笔的形式,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它第一次让我领略到教育随笔这种表达方式的魅力:它随和、随缘、随意,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是有感而发,像朋友间的抵膝而谈,不求全面,不求严谨,甚至不求客观公允,只求谴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嬉笑怒骂。这种逻辑实证之外的表达的美。这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行云流水一般随意而不随便的文风,喜也,怒也,哀也,乐也,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时时处处,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体现着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对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文公之言出至今,师道之光传也长盛不衰,即使在反文化悖常理的年代,兴风作浪者也清楚自己是在昧着良心玷污师德是光辉。然而金子之光不掩,师德之耀不灭,这是为何呢?这是为师者坚定师道的理想信念,坚守师德的雨化之功使然。孔老夫子如此,其弟子之弟子弟子也是如此。
常言道:“见死不救”是医德之失,“以权谋私”是政德之缺,“贪污公款”是财德之乏,而“误人子弟”则是师德之败了。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 教师是教育之魂,关乎教育的成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了。
坚守师道的理想信念,就是一培养师德为基础,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惯例、服务等方面做出尽可能好的成绩。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那些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的教师,自己为师不尊,何来谈为世典范做人表率呢?
坚守师道的理想信念,就是以爱心去对待自己的职业和教化的对象——学生。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工作职责之本,教师职业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心血。只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才会付出精力和时间去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只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才会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辅导每一个学生;只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才会才会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呵护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爱岗敬业更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差生很难。师爱的表达,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应根植于良心之上,灌注于灵魂之中。一个教师在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坚定信念、坚守师德的过程中,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时,一切就变成自然的行为,内化为高尚的师德,此时,无需造作,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爱。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教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标准、新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地生活、有尊严地工作,让师道继续发扬,让师道永远闪光!
2022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心得体会范文八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