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篇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在接受本报驻外记者采访时,多国政界、经贸界、媒体和智库人士畅谈“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盛赞“一带一路”这一共同获利、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
指出,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13年,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四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同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参与国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扎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
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强调,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开创合作共赢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大家庭;将推动已达成协议的务实合作项目早日启动、早见成效;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为3000亿元;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
将积极同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帮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建设更多民生项目;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中心,合作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能力建设中心,打造人文合作新平台。
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由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部分组成。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
沿线国家共同获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中国企业与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中欧班列运行路线达39条,开行3000多列,覆盖欧洲9个国家。中国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了约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共同获利,迎来了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今日中国》阿文版副主编侯赛因·伊斯梅尔说:“‘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关键在于‘共商共建共享’,它是多方参与、群策群力、合作共赢的发展大道。”
塞尔维亚经济学家协会主席亚历山大·弗拉霍维奇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塞尔维亚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而推动塞经济总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中国企业还对塞尔维亚的再工业化战略作出贡献。不久前塞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斯梅代雷沃钢厂被中国河北钢铁(行情研报)集团收购,很快扭亏为盈。他还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塞尔维亚可以成为中国与欧洲经济合作的通道和中心,这将形成一个多赢局面。
巴基斯坦计划与发展部长伊克巴尔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多赢观念下提出的新的全球治理方案。正在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极具示范效应。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4月20日签订了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其中近40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巴基斯坦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解释说,得益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如今巴基斯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投资友好型国家,成为新崛起的市场之一。“中巴经济走廊”的具体建设项目已经给当地提供了6万多个工作岗位,也为巴培养了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这为未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原动力。
英国“跨境资本”投资咨询公司负责人迈克尔·霍威尔在英国较早关注“一带一路”,他已在英国议会、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等机构举办多场“一带一路”问题研讨会。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已开始充分显现,“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成果乃至整个中亚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的明证。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惠及沿线国家的数十亿人口,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以色列交通部长卡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改善中东国家的经济状况,将惠及整个中东地区。目前,以色列正在规划并推进连接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地区和平轨道”铁路计划,“一带一路”倡议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和平台。该规划将使波斯湾与地中海之间的货运路程从海运的6000公里缩短至不到2000公里,时间和运费也将大幅减少。最重要的是,这一规划将强化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推动二者政治关系的破冰。
捷克著名政论家、布拉格扬·考门斯基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主任克莱伊齐教授说:“‘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各方在经济上的互利互惠,能够大大降低爆发战争的危险性,‘一带一路’倡议因此也成为世界和平的基石。”
世界未来与“一带一路”同步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可以增信释疑,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建设惠泽四方更有信心。
迈克尔·霍威尔说:“高峰论坛期间,各国将宣布一系列新的合作计划,让世界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并非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合作,这将是对怀疑者最有力的回应。”
侯赛因·伊斯梅尔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互联互通。多国元首、国家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表明‘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和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广泛认可的中国方案。”
克罗地亚金融和财务研究所所长多玛泽特表示,新时期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与“一带一路”倡议直接相关,21世纪世界经济的未来将会与“一带一路”倡议同步发展。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和外事顾问阿齐兹说,“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各国间更广泛的联系,发展邻国间贸易与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堪称梦想创意的典范。
“一带一路”是伟大构想
即将前往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捷克总统泽曼日前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现代伟大构想,也是回归传统”。
泽曼指出,他此次赴华参加高峰论坛最主要的目的,旨在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情况,并希望“一带一路”在连结中国和欧洲的过程中将捷克与中国也连结起来。
捷克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也是中东欧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捷中两国已于2015年底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继续深挖潜力,拓展制造业、核电、金融、航空、纳米、生物等领域交流合作。
泽曼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刻理解。他曾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写道,“一带一路”倡议并非简单的“道”或“路”,人们应从“互联互通”的角度来认识该倡议。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指的是通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连结,以达到节省时间和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目的,同时还包括促进旅游业发展这一层面,从而加深捷中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深化对两国历史、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理解。
泽曼说,接下来,捷中两国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特别是在航空领域,捷克将为中国培训一批飞行员。另外,捷中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一年多以来,来捷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翻了一番,这都令他非常欣喜。
泽曼建议,希望与中方利用“16+1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带来更多合作机会,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双向货物交流等领域,各国企业都将大有作为,同时,互联互通也将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篇2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各国走向共识的合作构想。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边保障;而与中国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此外,本地区国家之间合作关系发展的成果,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与海湾国家、与南亚和西亚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东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
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梦,让我们一起共筑中国梦。
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篇3
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去建设好“一带一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对世界的一份责任与担当,是古丝绸之路精神照耀当代发展的生动体现。
“一带一路”建设是解开全球化“死结”的中国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三个“赤字”的出现表明,过去的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很大问题。全球治理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伴随着利益纠葛形成了一个困难的“死结”。在全球化遭遇困境的背景下,究竟是迎难而上,用智慧和努力去转危为安,勾画全球化新蓝图,还是各自为政,靠仇恨与对抗来加剧危机,走回战乱颠沛的老路上?
一方面,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沿线国家普遍响应,“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思潮夹杂保护主义与民粹思潮泥沙俱下,为现存的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带来巨大冲击。这两者截然相反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国对于解决全球化问题务实负责的态度,是“天下为公”精神在全球化时代的新体现。
传统全球化路径走入困境的原因就在于治理方式是符合少数国家利益的单边安排,缺乏广泛的合作基础,直接导致了全球化的成果被少数国家的少数人所拥有,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地域不平衡与阶级不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这种不平衡性被进一步拉大,和平赤字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这意味着,“一带一路”不会是现有全球化模式的简单“重启”,而是在解开全球化“死结”之后对全球化的重塑与再造。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复兴带来的利益,精神与命运的重组。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演讲提到,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中国所做的,是一个受益于全球化的崛起大国对于国际社会的回馈与担当。而伴随中国的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将重组。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组,第一在于利益。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中国对全球化红利的充分利用。而在全球化进程遭遇困境之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为全球化“输血”。中国已经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红利”,从以往享受全球化进程的后发国家转变为引领全球化造福更多国家和人们的利益创造者。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还是建设更多民生项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惠及更多民众,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的共同利益。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组,第二在于精神。自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开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外界先进理念的引入、吸收与内化。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则是中国输出自身精神资源的时代。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聚焦发展问题,释放发展潜力;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的目标等一系列精神资源,将会是中国借助“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所提供的宝贵资源。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组,最终在于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把“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让更多的国家与民众了解“一带一路”、认同“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用丝路精神将人类命运紧密相连,从而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篇4
20_年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各国加快发展的内在愿望,有助于促进沿线经济建设和全球经济繁荣,有利于加强人文交流、维护世界和平。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继承历史遗产,共同开创未来的深刻启迪。早在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的两端就开启了对话,丝绸之路也由此肇始。中国秦汉时期,古丝绸之路已形成并逐步发展,到隋唐时期,进入最繁荣的阶段。唐宋时期,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我们的祖先成功开辟了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商贸兴盛,文明融合,呈现祥和繁荣景象。历史深刻启迪我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值得今人继承和弘扬。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同应对风险,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时代要求。发展是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远未消散,世界经济也复苏乏力。面对防风险促复苏的艰巨任务,各国需要精诚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增加正能量、增添新活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互利互惠发展新格局的客观需要。从区域发展看,“一带一路”横贯亚欧大陆,一头是快速崛起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高度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以互联互通为纽带,将两大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能够有效促进亚欧大陆的广袤腹地加快发展,促进增长机遇共创、发展成果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统筹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加强了发展战略对接,有助于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加强各国友好交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举措。回望历史,古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承载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黄河流域、恒河两岸,到奔腾不息的尼罗河、天海一色的地中海,古代人类文明的绚丽花朵在互学互鉴中竞相开放,为沿线国家留下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古人尚如此,今人何不为?作为“地球村”的建设者,在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有理由,也更有责任扩大友好交往,增进人文合作,让文明之光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照亮前进的道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将坚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原则,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在文化、教育、艺术、科技、旅游、卫生、体育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鼓励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提倡共同发展,不搞零和游戏。“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并进的阳光大道。
关于一带一路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篇5
_消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天闭幕。为期两天的高峰论坛是我国主场外交的又一重大举动。
此次峰会成果丰硕
此次高峰论坛向世界展现了四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描绘了面向美好未来的发展愿景,亮出了兑现承诺的中国行动。
比如,这次峰会形成了270多项成果清单。这是一个很具体的数字,表明这次会议的成功落于细微之处。
再比如,宣布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高峰论坛。与会的外方嘉宾也提出,高峰论坛要常态化、机制化。
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还回应了焦点,比如金融支持方面——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
峰会成果体现出3点
凝聚共识。这种共识不仅有宏观层面:价值观、政策、理念思想的共识,还包括通过具体项目来落实共识。
突出主题,即谋发展、共合作。秉承丝路精神,各方都需要把“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各自的发展战略进行对接。
明确推进机制。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中方和各相关国家,都会有一些后续的落实机制,把峰会所达成的成果落实下来。
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说到务实合作,在本次论坛期间及前期,中国又同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批“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文件和多项合作协议。其中之一便是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根据倡议,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从目前的情况看,预计明年会有90个以上国家参加进口博览会,这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战略主动权。
△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过去举办的类似博览会主要以出口为主,比如广交会,现在要举办进口博览会,这样的转变背后折射出中国的哪些变化?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可以为老百姓释放哪些实实在在的红利呢?
解读: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中国的古老智慧。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对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方式。
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创新之举
说起以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博览会其实人们并不陌生,比如耳熟能详的广交会就属这一类型。
小贴士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历经60年,以出口为主,累计出口成交约12335亿美元。自2007年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由单一出口平台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但仍以出口为主。
与广交会等以前中国举办的类似为了带动出口的展会相比,现在举办专门的进口博览会则是创新之举。由于“一带一路”并非中国的独角戏,而是相关国家共同的大合唱,进口博览会是一种让各参与方都能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享受中国发展红利、实现互利共赢的途径。
举办进口博览会体现中国担当
进口博览会不仅会是以贸易畅通为目标的“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背后折射的更是中国的国际责任和担当,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不少国家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则正是摆脱经济增长乏力、贸易量停滞的解决方案。从深化国际贸易往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会为相关国家带来实际的效益。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的方式,也是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搭建的国际化平台。
举办进口博览会惠及每个人
“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从贸易畅通到民心相通,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作为载体。比如当中国人能方便快捷地买到伊朗的藏红花,中欧班列拉着苏格兰威士忌回程的时候,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消费者,在商品价值链上的每一个参与方,都能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一带一路”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加深中国同相关国家的经济往来,这一过程与中国经济再平衡密切相关。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4-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总额超3万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这些进口的商品不但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丰富居民的消费选择。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的进口博览会上展示的内容能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