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第二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班里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面对“就近入学”的群体,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历,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新课程的改革,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确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正确评价学生,做到与学生共成长,是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要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考虑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初中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学习,我的评价观也得到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
按照新的教改目标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有创造性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设计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按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趣爱好为出发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有内容和有方式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初中语文与他人交流,发展用初中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学习并使用初中语文,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使学生受益终生。
。
重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要注重过程,区别对待,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初中语文及其文化、对初中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初中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设计提问的活动,让学生们先讨论,再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以求做到共性统一,个性张扬。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在新课程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我们的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用浅易的初中语文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用初中语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初中语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现行的教材极富德育意义,它图文并茂,每课时无不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寓德于教,引导学生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是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遵循的应该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祖国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受益终生的教育。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