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论语心得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的论语心得篇一
蓦然回首,豁然开朗。孔子“弟子盖三千焉”有七十二位贤徒。孔子的学生有一些是从事政治的。如子路、冉有、子贡,也有一些是从事教学的,如子游、子夏、曾参。是他们宣扬、继承、践行着孔子的思想。使之发扬光大,经过代代相传,慢慢的渗透在我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子孙里无论是我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已经渗透了现实的思想,不管我们是不是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都是存在的。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教学内容,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论语.颜渊》篇中,樊迟、司马牛、仲弓、子张和颜渊曾分别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五种不同的回答: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张问仁。孔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不一样呢?因为孔子对五个弟子的性格,禀资有所了解。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子张有时过于偏激,办事好走极端,这种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常显得不厚道。所以当他请教仁德时,孔子讲得比较具体细致,告诉他如何与人相处。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五种深浅不一的回答,针对具体对象的思想行为实际,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读《论语》,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沉潜其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