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字(3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观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字篇一

《唐山大地震》是我看过的,最感人,最会让人流泪的电影,看的人哭了,是因为那是从他们心灵最深处涌出的感动。

第一次感动人在地震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地摇晃的屋子里叫:“妈妈!妈妈!”的时候,妈妈李云妮在一片慌乱中,歇斯底里地叫道:“来---啦---!”那种喊,像是撕心裂肺一般,让人震撼,让人心酸。然后屋子倾然倒下,李元妮又一次仰天大喊:“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

第二次让我动容的地方,是李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方达方登,要救他们,也只能救一个。万般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救弟弟方达,就是“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水泥板下的两个孩子,一个感受到了希望,另一个感受到了绝望和无助。此时方登的眼睛里,默默流下了一滴泪,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八岁小女孩的痛。

第三次感动,方登带着她的女儿点点找方登的养父,在点点放风筝的时候,方登告诉了养父,地震时她妈妈说的那三个字:“救弟弟”,片刻,方登哭了,把三十几年前委屈哭了出来,说:“不是我不记得,是我忘不掉啊!”她也把那个埋藏在心底的痛说了出来。

其实,电影里还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我妈看到了那些感动的地方就会哭。

地震,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生命,随时都可能没有。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如意的事,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字篇二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以一家四口的生活为线索展开,但这幸福美满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得支离破碎。

23秒,蜻蜓掠过、紫光笼罩、大地颤动、房屋倒塌、人群慌乱、四处奔逃。一时间,天崩地裂,人们就像大自然的玩偶,又像被猎杀的兽,无助地尖叫,最终一个个倒下。

父亲死了,母亲撕心裂肺地叫:“老天爷,你个王八蛋!”另一面,一块板两头压着两个孩子,只能保住一个,母亲最终低下头痛苦地选择了弟弟。

母亲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生活。儿子事业有成,母亲绝不再嫁,杭州不去,新房不住,独自守着老房子,心灵的创伤用什么也无法弥补。

女儿则从死人堆里死里逃生,被一对军人夫妇领养,绝口不提以前的事,平淡地生活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灾区失散多年的姐妹俩偶然相遇,回到唐山,见到了老母亲。

母亲说:“西红柿我洗好了,我没忘。”地震前给了儿子而未给女儿的西红柿,压了老母亲整整32年!

老母亲给女儿下跪:“妈给你道歉了……”

女儿原谅了她,一连声的对不起,32年的煎熬啊!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失去了丈夫和女儿的妈妈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女儿,内心的痛苦无法言尽。而我,根本无法体会她那内心深深的痛楚。我还 有很多很多,有爸爸、妈妈,有老师,有朋友,还 有家!我们拥有的实在太多太多。珍惜吧,珍惜现在的一切!都说人生短暂,当我们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该珍惜时,生命就长了,有意义了!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亲情更伟大!学会珍惜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字篇三

有一种情,叫亲情;有一种爱,叫母爱。

一场无情的地震,使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两口,但那位母亲还不知自我的女儿被一位解放军叔叔收留。小女孩心中一向有阴影,因为在她和她弟弟之间,她的母亲选择了弟弟女孩长大后,在另一次地震中,最终理解了自我的母亲。

在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一向记得三个字,也是让她彻底绝望的三个字:救弟弟。对于她,这样的选择也太不公平了,有什么事,都是她做,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弟弟吃,最终连生的期望都不给她留下。

小女孩获救后,也许他对自我的生活有怨有恨,不是也许,是必须。然而她的母亲也在为失去她而痛苦。对于这位母亲,她得到两条命的喜悦,也掩盖不了失去一条命的痛苦。当初在选择时,他曾央求过:两个都救。这说明,他同样不想失去女儿。只可是条件不允许罢了。我们也再也没有理由去责怪那位母亲的偏心。

在女儿前去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挽救她女儿的生命,竟选择了锯掉她女儿的腿,而真正据掉后,她的母亲却又哭着喊要她女儿的腿。在这位母亲选择后,女儿问:“你不怕你女儿将来恨你?”她说:“恨就恨吧……”

恨就恨吧多么简便的四个字,却是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后得到的?她为了换回女儿的生命,宁愿让自我养大的女儿恨自我。

这时,女儿似乎明白了,母亲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救弟弟,她说出这三个字,经过的思想斗争也不比那位母亲少,她应当原谅她母亲,因为她母亲为她已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我最终明白:什么情都会磨灭,但亲情不是,什么爱都会黯淡,但母爱不会。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