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十一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让老师们明白如何才能达到在短时间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们存在危机感,让教师了解为什么每天如牛重负般的工作而学生的成绩平平的原因。那是因为教学方法和模式步正确。
太谷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二十四字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这二十四字模式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思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自己去检测。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点拨,学生是全方位的展示,教师是疑点处的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面对的是学生。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
我发现我们班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不多,会整理的更少,实实际际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较差,课改势在必行,非改不行。我很认同张主任提出的“时间短、效率高、学生愉快的学、教师有幸福感”的教育教学目标,如果学生不能快乐的学习,他就会讨厌学习。这还谈什么成绩呢?做为教师,每天带着情绪走进课堂,上下来会是一节好课吗?可想而知。这也告诉我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进课堂。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韩立福博士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现在所讲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教学观怎么变,教学理念或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设计启发性问题,上好导语。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代表人物画像,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历史人名、地点、年代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4、史论结合,感受成功之愉悦。“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
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1、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街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现依赖于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更好的推进有效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故在全班开展本次”学习小组”互助活动、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班里的学风很差,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有旷课逃课之事发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者之数居高不下,经了解发现,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对自我的放松;对大学目标的懈怠;受不良学风的影响;对大学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如此诸多原因导致学风日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走向颓废与迷茫,违背了自己当初进大学时所立下的誓言与目标,与其父母所期望的路线背道而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故班委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小组"互助活动,在活动开展之中受到同学们的好评,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是积极、热情地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疑问,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知识点,所有同学都乐在其中,生怕懈怠同学或者是怕错过这样好的机会,拼命地学习,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互助学习,同学们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也开始逐渐地习惯老师的教学方式,并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源去解决学习上问题,这正是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之所在,其意义也正好体现于此、更可喜的是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彼此间的友谊增进了不少,对于团结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所以鉴于此次“学习小组”互助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得整个班级具有不竭的活力,对于今后将要开展的各种活动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班的发展潜力并非取决于一两个同学,而是取决于整个班级学习成绩与其浓厚的学习氛围,所以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上的创新,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自我评价。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本学期,我担任三年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及本班的语文与数学的教学任务。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下面就本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如果给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评分的话,我给自己评99分,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赋分原因如下:
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因而,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我从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内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每周定时评比,表彰先进,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在班中选拔出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培养、指导,鼓励他们做好带头工作,协助教师完成一些工作,如:早读,午睡等。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
在班里,有几个很聪明,但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我没掉以轻心,听之任之,更不会因其学习成绩好而包容、姑息。一次,班里几个平常成绩、表现都不错的学生搞恶作剧。我得知后,立即找他们谈心,讲道理,并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从那以后,这些同学也逐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当然,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不熟练,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下学期,我将扬长避短,竭尽全力,把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度是否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时间空间。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3、要学会欣赏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在《北京的春节》一课任课老师通过图片和自己的介绍把学生带到那个幸福、忙乱、喜庆的时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课本更好的了解所要表达的感情。
这次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正是反映时代的要求为教师也要用创新念武装自己。
总之在参加培训后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一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沟通学校家长、社会的桥梁,一定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在我的记忆中,我上学那会,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满堂灌、教方法、总结,而现在重视的是怎样把学生调动起来,把“让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经过几天来的培训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于所学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方法更容易接受,我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觉度考虑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上,师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教,迎合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的新的发现,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应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研究,肯定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楔子。乌申期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感觉来思维的。”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有如汤中的盐,让学生好之乐之,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政治课堂不能像领导作报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要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即创设情境。教师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入手,符合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从现实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创设情境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按照课标要求,搜集、归纳、整理包涵教学内容所涉及问题的情境材料,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就展现给学生。情境材料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浅显、易懂、具体、直观的现象材料,小点切入。直观性是创设情境主要特征和根本要求。就政治课堂教学实际而言,情境可分为视觉情境、听觉情境、活动情境。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所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视觉,故首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看得见”,即创设视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图片、照片、动画、影像、实物、模型等。其次要让学生“听得到”,即创设听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音乐、广播、朗诵、寓言、故事、俗语及名言、警句、成语等;再次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摸得着”,包括实验,游戏、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好课就像好戏,开演几分钟就要牢牢抓住你的观众。需要说明的是,直观易感的情境必须紧紧围绕课标来创设,否则会起相反作用。例如上课一开始就随便给学生讲一个笑话,但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结果课堂进行了二十分钟,还有学生在回忆讨论笑话的内容,则整个课堂结构就被这个笑话完全破坏掉了。学习本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才是需要的”,老师抛砖的目的只为向学生引玉。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使课堂热闹、有趣、好看,而是要引出本节课所要讨论研究的问题。
教师需注意做好以下点拨指导工作:
一是目标要明,方法要正。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自学目标。自学究竟学什么,哪些是可供学生自学完成的任务,要给学生要求明确。学生自学总的目标可归纳为“标、记、理、找”四字诀。“标”即做标记,要能在课文上标出概念、原理、观点;“记”即识记,记标题、记原理、记结论;“理”即整理,理层次、理思路、理问题;“找”即质疑,找重点、找难点、找关联点。通过任务分解,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能完成全部四字要求,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完成前两字要求,从而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学生自学期间,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课堂中间,观察了解学生自学进程,有效控制课堂秩序,对自学困难、思
二是激励要够,压力要足。学生自学开始就将自学过程中需完成的任务和解答的问题明确告诉学生并可板书在黑板上,并强调下一个环节将进行当堂检测和单独提问,否则学生会有“假学习”情况出现。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自学进程,也使自己进一步明确下一环节教学重点难点所在,并根据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突破。
本环节是中心任务是通过当堂提问检测学生自学过程中记忆缺失和理解偏差所在,指正易错点、易混点,同时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抓住时机,促成基本教学任务目标完成。教师在提问检测的自主学习效果时,切记不可陷入以下误区:一是空洞浮泛,大而不当,学生不知问题中心意义所在,只好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克服的办法是将问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问题缺乏思想深度,学生不待教师问完就异口同声说出答案,没有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只是落个顺口溜而已。三是单调直露,思维僵化,翻来覆去只是问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行不行?激发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不恰当、不正确、不完善的答案,教师不要急着自己补充纠正,要让其他同学来替他补偏纠错,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把学生的错误答案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声错了了事。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表现欲,善于把得出正确结论的功劳让给学生,自己只扮演苏格拉底所谓助产婆的角色。对学生确实难以把握和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依然要进行必要的讲授,但不宜像过去一样长篇大论,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本环节任务完成后,传统意义上一节课就上完了。按照现行考试评价的制度,学生只需要再进行一些习题作业训练就已能够应对课标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考试。然而按照新课标标准,好戏还在后头。
案例是包含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特殊事实材料。教学案例的建立和运用应遵遁下列原则:一是“精”,即所选案例材料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并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现象材料。二是“深”,既案例材料要包含深刻的认知矛盾,有质疑探究的价值。与情境材料相比,它不再强调直观性。展现的方式以抽象文字图表数据为主,信息量大,涉及问题更加全面和复杂,能够引发学生做深入分析和深刻思考。三是“真”即案例材料应该是直接取自社会生活实践,是现实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最忌讳为迎合某种理论观点而生编硬造或对客观事实预先进行某种修正。四是“新”,既案例材料要选取最新发生的现象材料。特别是以统计数据形式出现的材料,更要强调时效性,否则思想政治课就会异化为历史课。材料陈旧,不仅本身缺乏研究价值,而且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同时,问题设计要“新”,要能引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不能老是重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五是“近”,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材料如果过分晦涩冷僻,学生就会将很大部分精力花在理解材料本身而不是去探讨研究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问题,使课堂教学过程偏离正常的教学目标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好教师最善于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中发现课程资源。本环节的课程价值在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过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基本概念原理记忆理解的基础
上进一步达到分析运用的水平,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找出疑点,联系热点,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本身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品质。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来讲,此环节与考试要求完全一致,使新旧课程实现了较好的对接。
本环节的学习形式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在案例展现基础上提示若干个可供学生探究的议题,将讨论研究的工作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好课堂组织安排和秩序控制工作。放开学生的口,让学生敢说;打开学生的脑,让学生敢想。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创造性意见,让学生思维处于最大限度的发散状态。不管学生在讨论中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要沉得住气,不做纠正,不做评价,不做结论。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学生讨论必须动口出声甚或争辨、以激活头脑中的所有智慧因子。为防止讨论无序无果,讨论前要指定一名小组代表做好讨论纪要,不能说过撂过。讨论的时间要长短适度。时间太短,学生尚未进入深入探讨问题状态便草草收场,会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时间过长,说闲话扯野谈的人会多起来,进而影响学习效率。讨论结束时要让各组代表陈述其讨论结果,教师负责分类罗列,以供师生交流分享。一节课是否有创造性,是否体现研究性学习价值,是否真正精彩,全在此一举。
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要进行点评,肯定其创新价值,指出不足。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适度解答,但不要把话说绝、说完,要再留出一些空间供学生课后思考。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自己动手归纳提升出课堂精要,做好笔记,以备课后复习巩固,使整个课堂教学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使课堂教学留下问题伏笔,能与后续内容衔接,以便拓展延伸。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上周周四周五,我参加了xxx县语文教师高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两天的听课以及自己讲了一节课,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对我来说,不足和遗憾就更多了。
1、对于导学案的编制,我平时就力求科学实效,可这节课密度还是大了些,特别是时间的预设做得不够好,导致拖堂,没能完美的体现“五步三查”的各个环节。以后更要精心设置问题,适当减少知识的投放量,特别是对或然性、拓展性题目的设计时间应该更长一些。
2、课前的预习很重要,只有充分的课前预习,课上才能有精彩的展示和质疑。不过没有指导的预习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
3、课前预先让课代表抄教学目标,各小组将需要展示的题目抄到展板上,确实解决了高效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是个不错的办法。
4、课代表的回顾与导入创意比较新颖,本节课效果不错,但绝对称不上精彩。仍需课前加强对其培训,确保精彩展示。
5、板书的设计中,回顾的内容设计让课代表先抄到黑板上,预留出上课时教师的补充空间。更加便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复习、归纳与梳理,用起来较好。不过,本课没能完美展示。
6、课上的“五步三查”环节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疏密有致,一气呵成。此点我做的还很不到位,应多向这次讲课的许多年轻教师学习,特别是多向六道河的王海栓老师、二中的贾晓静老师学习。
7、展示环节中的书写与讲解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不需要板展的,只需口展或公示答案即可,以节省时间。确需讲解的,板展后尽可能脱稿展讲并着重讲解过程和方法,同时做好预设,最好有时间限制。展讲时,对正确的补充和质疑应及时评价加分。展讲完毕,嘱咐展讲者督促其他同学修改导学案。
8、听展者注意倾听以及时补充和质疑,提出的问题尽量要有价值,不必要过分追究细枝末节,耗费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了。
9、达标测评一定要嘱咐学生不得提前做,但可以提前准备,到时必须统一时间把导学案折起来独立背答,完成后公示答案对组互评。组长检查统计小组得分。我不赞成教师口头对答案,我认为答案一定要提前写好,对答案时及时公示出来,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测评的实效性。
10、对我来说,评价方式应更加灵活多变并有所创新。通过本次活动我要多学习那些年轻教师的做法,如:赛龙舟、智慧树、报道站、发奖状、赠礼品等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高效。
11、评价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特别是对那些补充质疑正确者,应嘱咐展讲者予以评价加分。下课前一定要统计小组得分,公布成绩兑现奖励。
12、收获与感想环节,要求学生重点书写课上的纪律表现,听课的状态,以及预习的完成,检测的情况,独学、对学、交流研讨、展示与听展、补充和质疑、达标测评、导学案的整理等各个环节的表现和改进措施等等。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统一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如此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易于疲劳,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题美术教学,应突出关键,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描述特征、体验生活的方法和群体合作、积极参与的能力,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从学校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施“互助互动”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⒈低年级—引导互动
低年级的功课是基础教学之基础,教学生画画、写字都得从一笔一画开始,学生表达一句比较完整的话都有困难。不可能让学生对一幅画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再说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差生”、“好生”,让“好”帮“差”进行互助互动,这样会形成定势,会让一个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词的孩子承担“差生”的“压力”。因此,我觉得低年级实施的“互助互动”在选择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选择的内容上要适合低年级学生。我在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助互动时,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组的组长也要轮流替换。在内容上一般选择容易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并列式内容。如小组集体创作《走进大自然》,“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花,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的多,画得多。”这些问题学生基本能回答。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形、色、名,并不能完全统一,组织互助互动,小组成员可以把一种花的不同形、色说完整。而且有的会说不会画,有的会画不会说,通过互助合作,学生可以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让学生共同进步。
⒉中年级—启发互动
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比低年级学生好动;回答问题思路虽广,但不善于抓住重点,容易走题。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主要来自外界(教师),一般能围绕教师提出的总是去思考,而中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增强,受外界控制力减小,什么问题都问,哪条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级美术课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抓住教学重点展开讨论,从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级《你会设计邮票吗》一课,什么是邮票?它的由来及组成部分。在中年级学生中展开互助互动的问题讨论,教师一定要把关键词、句“扶”正,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讨论,得到满意的答案。
⒊高年级—放手互动
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小组组织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较强。因此,在“互助互动”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小组通过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综合纸版画》一课,学习目标是了解综合纸版画的一般知识,熟悉综合纸版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综合纸版画的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这一课可以开门见山地组织小组讨论,进行集体自学、集体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设计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
实施“互助互动”要根据一定的课型进行。如上《画人物》课,由教师授课和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较好,因为描绘人物是否形象必须通过自身的多次练习才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课课型《包的世界》制作比较困难,就应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制作。制作包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然后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制作,最后每一小组将自己小组学会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⒈教师导动,激发兴趣
教师导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激励、唤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学生投人教学各项活动中。要达到导动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前瞻、铺垫、引导等工作。如“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弹喷、压印等方法。学生能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兴奋起来,由此引入贺卡的制作。这样把美术技能转化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单一形式或生硬的术语,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只强调课程内容,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只能去翻书,不能去观察和开动脑筋,作画时抄袭课本或同桌的画,无法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⒉师生互动,形象感知
我们知道,学生对绘画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法则的理解,用简单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学生自我的体验感知是任何东西无可代替的。学生的审美经验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感知一想象一情感一理解一创造,体验、感知是把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激发创作热情。而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以传授、临摹为主。为此,教学中我总是力求打破单…—的信息传递方式,把学生的感知体验作
为重要的教学步骤来安排。例如“彩线连彩点”一课,在单凋的点线练习中引用了音乐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点线变幻无穷的魅力。我先放——段节奏鲜明、轻重有致的击鼓乐曲,让学生联想可用什么图案来表示鼓点,学生有的说用圆形、三角形、方形,有的说用花形、星形来表示鼓点的轻重缓急则可用点的大小疏密来表示。这断断续续的鼓点被学生具体化成大小不同的点,既形象又生动,增加了学习兴趣。当放第二段乐曲“玩具王国进行曲”时,这下学生兴奋多了,他们说感觉好象点都动起来,走起来,跳起来了。是啊,活泼流畅的进行曲何尝不是表现物体在连续的行进呢?再让学生听乐曲把点连成许多流畅的线就没有难度了。稍加涂色,一张张富有创意的彩线连彩点的作品就自然天成了。这种学生感受中的体验,降低了技能训练的难度。
⒊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理沦认为:教学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不够的。多向交流较之单向和双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我曾尝试打破一些教学常规,让学分组学习,构思时让学生交流,每一幅画完成一部分或者结束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观看,组内交流与组外观摩相结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产生链式反应,使…—种新想法激起更多的看法=有的学生开始不敢画或画了—部分不完整,通过看别人的画,就有了“灵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敢于表现,比如在创作“太空遨游”这一课,有的学生画自己了月球。通过观看交流,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画太空旅行;有的画地球搬家,到银河遨游,与星星跳舞、与月亮唱歌……
为促进生生连动的进行,教师还应当创设学生合作的情景,把互助互动引入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中,在一次手工制作“鲜花送老师”讲评时,我尝试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评述的新方法,、学生每人一件的“小花”制作临完成之际,我出示了几张彩色卡和一些纸做小树。我说:“我给每个小组—块地,你们把制作好的花和树种在这快土地上,让它成为童话中美丽的森林。”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已完成的学生马上在他们分到的“土地”上规划起来。我提示学生,童话森林,还有花草树木,还有什么景物?于是种上花,铺上草,画上小河,那一棵棵树就摆在其中。有的还给同伴出谋划策,装饰鲜花,最后在每组互相观摩评述中结束了全课,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后还让学生把用鲜花装饰的树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建立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主发展已成为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扬弃、也是教与学关系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一让学生处在—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呼唤主体觉醒,是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取向,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认识: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主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想、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思考、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创设情境。
1.求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然后计算,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什么,此时课堂气氛比较平稳。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很繁,怕动手计算,课堂出现沉闷现象。此时教师立即口答出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惊奇,为之一振,进而产生疑问:“老师怎么会看出答案?这里会不会有规律?”课堂出现窃窃私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开始的计算和老师的结论观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投入到观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问题:你敢肯定你所猜测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敢于说理、敢于证明,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复习中的最大矛盾是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既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规律中理解、记忆、熟练、提高。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根的判别式可以作为判别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的依据:当△>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如果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别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位置(交点是在坐标原点的左边还是在坐标原点的右边)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考虑到我们所教的,与学生所需的、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之间是否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使这些关系更密切,怎样使我们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怎样的设计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等等。
在这条建议中提到要重视操作实践,关注不同学生,这是我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很关键的一环。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听得多,活动参与得少等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缺乏精讲多练的意识和举措,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因此建议老师们重审教案,提炼教学重难点,压缩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升度,研究精讲多练的方法。
我们现在基本都具有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意识,在备课中、在课堂上也能看到一些关注实效性的设计,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每节课上在实施这些设计时都真正落实了?是落实在老师的讲解上,还是落实在学生实践中呢?
因此建议老师们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教学的重点环节设计好操作的步骤、方法,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就体现在实字上。我们应做到踏踏实实教学,扎扎实实训练,实实在在提高。
首先,备课要实。备课的关键是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这节课,我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目的一定要明确,且求精不求全。待目的明确后,在思考我运用什么方法、借助哪些手段、设计什么问题、安排怎样的环节达到这个教学目的,甚至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我应该怎样引导调控等。
第二,课堂训练要实。这里的训练应该是根据学科特点,学科知识能力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某些环节,强化训练学生学科基本功。换句话说,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形成,要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习惯培养要实。这里的习惯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习习惯,有些是常规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流畅表达的习惯、正确书写的习惯、规范站立的习惯等。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的主要任务之一,一定要有训练、有强化、有检查。
融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必须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构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在探索中发现在合作中交流</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应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应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