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工作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英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华语是第一外语。中文在那儿並没有想像中的管用,至少没香港那么管用。各种标示95%以上都是英文,英文不好最好隨身带翻译机。不过那裏的华人都会讲华语(但腔调还是有点难适应),中年以上的会讲闽南语。比较特別的,是那裏的华人,日常对话是好几种语言交杂,一下子英语,一下子华语,一下子闽南话,一下子马来语,我在mrt上会仔细偷听他们日常生活都聊些什么,但实在听懂没几句。华人以外的人(特別是印度人)比想像中的多,要和他们沟通,只能用英语,不过腔调也很奇怪,有点像日本人讲的英语。

二、物价

应该比台北贵,尤其是饭店住宿费,我住的三星饭店一晚就要台币4000多元。500cc的甘蔗汁(裏头有一半冰块)要35-50元。电子产品就不用说了,我看过的没有一样比中国台湾便宜。衣服的话倒是可以考虑,无印良品比中国台湾便宜许多。

三、食

平价饮食在食阁、美食中心(food court、food centre)及市场裏,外观有点像是中国台湾的市场,不过裏头的的配置像是百货公司的美食街。肉骨茶不常见,比较常见的是海南鸡饭、福州麵、果汁等。海鲜是较高价的食物,以闻名的辣椒螃蟹来说,我在newton吃的价格,是每100公克8新元,並不便宜,建议吃一次就好。

四、衣

买衣的话,首选当然是orchard rd,整条路上,档次的分类很多。我也建议bugis地铁站旁的bugis junction商场,较为平价又丰富。日常穿着,比中国台湾还隨便,辣妹帅哥当然有,但穿着短裤、拖鞋到处跑也不奇怪。

五 、住

上面说过了,住宿费並不便宜,有管道的话去住民宿应会是较好的选择,也能比较贴近当地的生活。

六、行

地铁网络没香港、东京密集,而且标示我觉得並不清楚,站名都是英文,发文都很奇怪,要搭之前最好先把站名背起来,以免听不懂车上广播而坐过头。

七、育

虽然这和观光客没啥关係,不过看到新加坡的学校,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教育很重视。不像香港的学校小不拉嘰,每个学校都有不小的绿地。每天蛮早就放学了,下午开始,就会发现学生到处流窜。而且这裏校外教学的风气应该蛮盛的,很多地方都看得到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外出上课。

八、乐

要来这裏找乐子,显然会失望而归。不过要当成体验不同文化之旅的话,你会发现,新加坡真是个有趣又丰富的国家。

旅游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11月16日晚,索道公司机关第二批旅游考察人员,在吴杞强与王昌友领队带领以及天路旅行社郝曙光的陪同下,一行16人乘着夜色,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旅游考察。

11月17日——六朝古都南京

清晨7时,我们跨过长江大桥,抵达了六朝古都——南京。南京为江苏省府,其良好的城市规划,宽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午首先游览了总统府。总统府内有孙中山先生办公楼、国民党蒋介石及其要员办公楼,太平天国遗迹。府内亭台楼榭,假山清池,夕阳斜照,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之韵味。随后奔赴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之陵墓——钟山陵。一路上,树木参天,枝干向上,整齐划一,庄严肃穆。中山陵外,游人如织,车辆众多,齐整的停顿在道路两旁。及至钟山陵,果然气势辉宏,布局巧妙,庄重严肃,令人肃然起敬。在缅怀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后,我们到兄弟单位——紫金山索道,拜访了一下。紫金山索道为固定抱索器吊椅式索道,由于所处位置景点不多,人气不旺。但其较注重吸引广告开发,其索道站门牌及吊椅顶棚均有可口可乐的广告。中午紫金山索道盛情款待了我们。

下午至秦淮河夫子庙游玩购物。秦淮河两岸建筑古色古香,美食街店铺林立,商业街游人熙来攘往,甚是繁华。

虽然此时时值冬季,但是总统府和中山陵人气甚旺。据我们所知,中山陵门票定价虽然为25元,但其年收入过亿元。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南京身为六朝古都,历史遗迹颇多,又加之近现代新增的南京旅游的兴旺很大程度归功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自身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旅游景点,旅游资源可谓丰富。

11月18、19日——天下无双之黄山

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抵达了此行旅游考察的第二站――黄山。

当日下午我们参观了黄山脚下的两个民俗村――宏村和西递。两个小村庄以其建筑造型奇特的明清代民居而著称,均为世界文化遗产。素闻徽商勤苦辛劳,此地人秉承先祖遗风,家家户户均有旅游小摊铺销售纪念品,对古民居保护开发相得益彰。当地人的旅游意识深得我们借鉴。

19日清晨,天公作美,风和日丽,这在一年多半时间是阴雨天气的黄山实属难得。乘汽车至入山口。由于黄山地处江南,气候湿润,路边青竹劲翠,傲然挺拔,冬季也是青山绿荫,不觉单调。及至登上黄山,环顾四野,更觉黄山之秀美峻险,尤以云海、奇松、怪石、温泉为最,真是自然造化,鬼斧神工。看过黄山美丽的自然风景之后,那种感觉正如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观黄山之旅,黄山虽地处僻壤,山深路远,交通不便,但是凭借其有效的开发、包装、宣传、管理,使得其旅游市场效益良好。更何况山东省交通便捷,我们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在国内名山大川中首屈一指,无可替代。我们要扬长补短,在加强历史文化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新的旅游景区。黄山三条索道某些经营理念思路也值得我们学习。其下午16:00停车,增加游客滞留时间,促进消费。我们也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泰山上兄弟单位也应携手并进,联手发展,利益共享。

11月20日――碧波荡漾千岛湖

山路崎岖,坎坷难行。在经过8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来到了渴慕已久的千岛湖。千岛湖原为水利发电所建,面积980多平方公里,湖中岛屿林立,湖水清澈,碧水蓝天,放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

千岛湖本来称谓新安江水库,是上世纪为水利工程而兴建的一个大型人工湖。原本默默无闻的一个水库,经过近几年淳安人民的大力开发和宣传,已经崛起为旅游界一颗闪亮的明珠,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应该说千岛湖的兴盛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淳安人以其良好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合理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而成功崛起地,是淳安人民智慧的结晶。

11月21日――漫步人间天堂杭州

冒着丝丝的细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人间天堂――杭州。踏进杭州,我们就对其规划有序,环境整洁的城市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午至灵隐飞来峰游玩。其实这里的景点不多,几处岩洞内外有几尊佛象雕塑及传说济公修行的寺院。尽管天气不好,但是游人甚众。

下午去西湖。古人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摸总相宜”,西湖的美丽世人仰慕。今日有幸亲身一游,甚是兴奋。“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我们还算有幸,西湖在雨雾的笼罩下仿佛一个羞涩的少女披了一层面纱,隐约透现着一种朦胧的美感。我们乘船至湖中的一个岛上,看了三潭印月。可惜无缘欣赏到三潭印月中33个月亮同时出现的美丽景观。但西湖并非完美,如今已今非昔比,水质混浑,和千岛湖清澈的湖水相比,简值是天壤之别。

下午的活动还有“龙进问茶”和“参观丝府丝绸”。

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下以及我们的亲口品味,茗香的龙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又到丝府现场参观了丝绸的生产,美丽的丝绸服饰深深吸引住了大家。尽管导游事前声称有提成,但是大家还是挡不住龙井和丝绸的诱-惑,纷纷慷慨解囊,争相购买。这些不同常规的营销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11月22日——蒋氏故里

离开了人间天堂杭州——一路向宁波奔来。

途经宁波一个服装工业区。国内几个知名品牌都集中在这里,杉杉,雅格尔,波斯登,洛兹等等。产业集中,集约生产,品牌效应,是其发展的思路。

终于来到了国民党的一代枭雄蒋介石的故里——溪口。溪口镇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其实溪口镇除了蒋氏的几处旧居并无

其它景观。但是奉化还是充分利用了名人效应和有效资源,把溪口镇

发展为一个很兴旺的旅游点,游人络绎不绝。路上一边店铺林立,不断有香气从店铺飘来,原来是在做一种当地的特色小吃——千层饼。

正当午时,大伙饥肠辘辘,忍不住上来品尝,颇为可口,于是返程的时候大伙手里都多了几箱千层饼。

反观我们泰山,缺的就是特色的东西,既没有特色饮食,也没有特色纪念品。这一方面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值得我们挖掘。

11月23日——佛教圣地普陀山

清晨,搭乘某一船运公司的公共汽车至港口,换乘轮船,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小时后,到达了普陀岛。普陀以其为佛教圣地而闻名于天下。此间有著名的普济寺和法雨寺,寺院香客如云,来往不绝,香火极为兴旺。而普陀岛内街道整洁,绿树参天,空气清新,海浪沙滩,气候又温暖如春,确实是一个休闲的理想之眩难怪有不少的上海人趁周末之际乘船来此消遣。

其实我们搞旅游的也不能搞单纯的旅游。景点一般游客游一次就够了,游后便走人。我们应开发配套的娱乐消遣场所和设施,让游客有延续的消费和更多的消费方式。另外其公交和船运联运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还有这两天晚上我们自由用餐,宁波城隍庙的美食小吃让我们味口大开。

11月24、25日——金融之都上海

从宁波出来,汽车向我们的最后一站上海驶来。

进入城区,上海的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走,蔚为壮观。24日下午,大家先到外滩观光,后至南京路购物。南京路为步行街,商业繁华;夜间霓虹闪烁,溢光流彩,非常漂亮;路上游人熙熙攘攘,多为外地人。这种商业街效益很好,我们泰安应该借鉴这些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发展我们的商业。

次日,至浦东游玩。同事们或登东方明珠,或上金茂大厦。金茂大厦中国最高,世界第三,呈保塔式建筑。要做就做最好,金茂大厦以其不凡的身价在陆家嘴鹤立鸡群鹤,写字楼每平米月租金2万美金。宁缺无滥,虽然出租率仅有30%,但收益还是不错的。其经营理念值得思考。

中午到城隍庙。城隍庙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各样的美食小吃深深吸引住了大家,自然又少不了一顿慷慨解囊。等到傍晚时分,我们向火车站汇集的时候,大家都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

晚上7时多, 公司机关旅游考察组恋恋不舍的踏上了返程的列车,告别了华东之旅。

这次的华东之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商业模式的拓展,饮食行业的兴旺。“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值得我们介入。毕经人要吃饭,但是人消费心理不同,口味也越来越挑剔。从金茂大厦的高贵身价却效益良好和各地美食餐饮的兴旺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做餐饮要有特色,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应分别设置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如开发面向高层的高档贵宾饭店,及面向普通百姓的大众美食广场等。

回顾此次旅游考察行动活动,同事们团结协作,服从指挥,使得整个行程较为顺利圆满,展现了公司良好形象的一面;但也不乏个别人员在活动中不注意细节行为,暴露出素质不高的一面。

综观之,此行考察虽然时间短,认真学习和交流的时间不多,但是收获还是颇丰的。此行既开拓了员工们的眼界和视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又丰富了员工们的精神文化物质生活,使我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通过和旅游界的联系交流,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我们了企业荣誉感和凝聚力。 谢 谢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决心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学习xx大精神,抓住机遇,以泰山为依托,开发大旅游,营造大市常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鼓足干劲,投身于实际的工作之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旅游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来到厦门的第三天,我们乘车到福建著名的永定高北土楼群景区参观。

福建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人。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为“客家土楼”。

在这里,有1962年最年轻的土楼“侨福楼”,也有远近闻名的“土楼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土楼王”。

“土楼王”的外形很奇特,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进入土楼,大家有没有感觉很凉爽?”我们感受了一下,确实是很凉快。“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所以楼内形成了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为什么要建这么厚的墙呢?这么厚的墙又是如何建的呢?导游告诉我们说主要是为了防御所用,防野兽,也防贼防盗。建筑的工序很复杂,据说土楼还有防震的作用呢。

那么,承启楼为什么能被称为“土楼王”呢?

“承启楼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2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要在每一个房间都住上一宿,要花上一年多时间。”导游给我们娓娓道来,“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承启楼的生动写照。”

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要不是我出来旅游,恐怕我直到现在都不会知道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冬暖夏凉等特点。这一次旅行还真让我收获颇多啊!

福建土楼,有机会我还会去拜访你的!

旅游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在小时候就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就如同人间天堂一般美丽。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感谢公司的这次组织,我来到了美丽的西湖。去的时候我很好激动,西湖是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呢?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诱人呢?是不是真的就是人们所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

哇!别再想啦!去看看就明白啦,下车后我们很神秘的来到西湖,其实如果你不是第一次去的话,你绝对也不会相信眼前的就是西湖,并不是说她不美,只是他没有确实的大门进去它,四面全环绕着大路,绿树环绕,神秘的藏在那些高大的树丛中。当我进去的时候,我最先触及视线的是茂密的树丛和草坪,还有那雕刻在地上很让人赞叹不已的百类鸟石雕刻图。随着步伐的渐渐踏入,键入眼眸的:哇!湖面,湖面这天并不是那么的平静,由于这天下了点小雨,湖面还朦胧的点缀了些白雾。真可谓水光接天啦!

踏上断桥,传说与现实交织,那相依的神仙眷侣仿若就在眼前,那凄美的结局令人断肠。步上苏堤,遥望三潭印月,带来的是一种跨越百年的历史沉淀感。花港观鱼,动植物的乐园,生机盎然,美不胜收。柳浪闻莺,春风拂面,带来阵阵鸟鸣与青草的气息,漫步柳荫间闲适惬意,直叫人忘却烦恼俗世。于是,以前记忆中单薄的画面生动了起来,充满生气与灵性。

然而,似乎总有什么缺失了,是那种宁静质朴的美,那曾今恬静若静女般的西湖再也找不到了。即使非周末,西湖也总是人山人海。林立于周边的各类商业点,咖啡馆、餐馆、照相馆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亦破坏了西湖原有的美。即使已尽力保护,仍然随处可见被破坏的痕迹。践踏草地,垃圾乱扔,随便触摸文物,数不甚数。有游客们都在静静的观赏池中鱼群,一队旅游团的人忽然吵闹着拥挤过来,那种观鱼的气氛瞬间被破坏。导游用着如商场打着推销般介绍着文物历史,让人不禁皱眉。鱼池“赏”罢,人群拥挤着涌向前,来到林徽因的雕像前。于是又是一阵吵闹拥挤着拍照,更甚至者直接上去或扶或抱,令人不禁皱眉叹息。以至于想拍张清晰完整的照都十分不容易。右侧的照片便是废了很大的劲才“抓拍”到的林徽因雕像。能够看到即使这张照片是最清楚的,但边上仍有人或依或靠。

西湖的美也因此变得不再完整,她缺少了那份宁静的动人感,那触动人心的出尘之美。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游客的增多带动了杭州经济。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文化越来越受关注,而西湖作为杭州乃至江浙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旅游开发就更为突出。且自从西湖申遗成功,随着更多游客慕名而至,对于西湖的保护任务就更为艰巨。而且,西湖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在西湖景区,往往对挂牌的历史建筑看得很重,而忽略了那些具有传统风貌的普通民居。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民居遭到超多破坏。渐渐的,西湖也或多或少失去了那种历史的美感。

都说江南美,美在苏杭,杭州美,美在西湖。而西湖的美,美在景,更美每处景所包含的的故事。不同于与它属于同一类别的自然景点,更有异于其他类别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与杭州城市的关系更紧密,很多景点都镶嵌在城市中心。西湖边,老的、破烂的、陈旧的,哪怕是一条小巷、一条街、一座房所透露出来的都是上百年历史。它们所包含的的故事,在历史中沉淀,展现于每个角落一砖一瓦。也许你此刻所站的这条旧巷,百年前曾发生过一场美丽的邂逅,或是曾在某个雨天的悲伤惜别。它们有着自己的灵魂,历经百年,默默地展现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因此,在保护西湖的过程中,就应坚持“如旧修旧”,以最小干预的原则修复,体现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也体现了世界遗产对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而西湖在免费的同时也要加强保护力度和完善管理。对于破坏行为,应采取强有力的惩罚手段。而对于旅游社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导游的培训要求应更加严格规范,提高导游的职业素质。同时,宣传西湖文化精神也很重要。对于爱西湖的游客而言,是破坏她任何美的,只会在欣赏的同时想到保护她的美丽。而对于那些抱着玩的心态的人而言,破坏便由此而来。传播西湖文化,一次打动人心,西湖的美若女子般婉约娇柔,令人不忍破坏。明白这点,想必人们便会主动担当起保护她的职责,不忍破坏了吧。

随后,我们加快脚步到了雷锋塔,由于雨开始加大就买票进了雷峰塔内,在塔内雷峰塔分七层,分别是暗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天宫、塔刹。走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种古来而神秘的气息,我们跑过去一看,原先是旧雷峰塔的砖块,上面还有许多钱呢!据说如果把钱扔到最上面就能梦想成真。随后我又走到了第二层,第二层也是雷峰塔遗址,只是比第一层看得更清楚罢了。

之后,我们从二楼来到了暗层,那里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这些浮雕刻得栩栩如生,如真的一样,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让我赞叹不已。

这天由于时间和天气的关系,我们没有在此参观太久。但我脑海中的西湖景象已确立啦,更重要的是陪小孩一齐游玩了一次。只要他们开心,我就更开心!不管什么季节,不管什么天气,西湖的诗情画意随处都是,哪怕你再留神也会绊着你,那千年的江南风情早已把西湖过滤成如窖酒般的纯香,哪怕你不是诗人,随口也会咏出一些诗词来。这就是西湖,一块挂在江南胸前的美玉,看惯了多少春花秋月,又被多少人的故事滋养的如此温润。

旅游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说来真是惭愧,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的我,平时也喜欢游山观水赏景,却是一直没有来过壶口,没有亲眼一睹壶口瀑布的雄浑英姿,没有亲身领略壶口瀑布摄人心魂的磅礴气势。有好几次,有朋友建议去壶口玩,以前是因为路不好走,后来又因为好多去过的人都说没看头,就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后年,一直没能成行。

今年的10月13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正巧是重阳节,又是礼拜天,我们四个人想忙里偷闲出去转转,没有什么准备,开车上了路,车已驶出洪洞县城,还没想好去哪里呢,边走边商量,是去古县,还是去乡宁,最后决定去吉县,一观心仪已久、闻名天下、素有“民族之魂”之称的壶口瀑布。

出了县城没多远,就上了高速公路,不太清楚是什么高速,也许是大运高速吧,我出门有些路盲。不过还好,不用我开车,朋友是路路通。一路上,我们一行人说说笑笑,车载播放器播放着流行歌曲,很抒情的那种,也有略带伤感的,我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哼唱着,使车内洋溢着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给心情加了很多分。

说不清走了多少公里,下了高速,又走了一段路,便到了吉县壶口瀑布景区。其中一个朋友人脉真好,在这儿有认识的哥们,提前打了招呼,熟人好办事,开车直接进入了景区,车停在了停车场。前面是售票处,门票价格90元,我们买了票进去后,发现朋友安排接洽的人原来在入口处等着,这是一个小插曲。

进入景区,走下石阶,抬眼看去,是宽宽的河床,不过我们发现河道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滔滔黄河水,不免有些失望。感觉今天的游客不是很多。再往前走,便清晰地看见壶口瀑布了。壶口瀑布不是仰视瀑布,而是俯视瀑布。在远处你根本看不到他一帘飞瀑从天而降的雄姿,你也无法将他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气势对接起来,更不用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视觉冲击力了。

在朋友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龙洞,此处门票21元,这价格不知是哪个有才人士定的,还有整有零。看了看门票,背后简介里写着:“不下龙洞观瀑布,难识壶口真面目,到壶口,不进龙洞观瀑布,等于没来壶口”,这简介词让人心中产生了些许的期待。我们沿着盘旋的石阶逐级而下,洞里不时有水珠滴下,凉丝丝的,我们戏说恐怕要“失(湿)身”了。到了龙洞口,是绝佳的仰视壶口瀑布之所在。虽然黄河已经不比当年,但站在壶口瀑布的身边,还是能感受到它大气磅礴、雄浑壮观的气势。抬头望去,翻滚着的黄河水在壶口倾泻而下,眼前是一道激流奔涌的黄色瀑布,瀑布象一挂水帘,又象一条金链,形成一道弧线,从高高的河床上倾泻到脚下的窄窄的河道中,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眼前水雾弥漫,迎面扑来,犹如滚滚浓烟,腾空而起。耳边河水轰鸣咆哮,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那声不是一般瀑布的声能比拟的,黄河大合唱也唱不出那雄壮的气势,震耳欲聋的巨响撼人心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词很贴合当前的景致。人们频频地摄像、拍照,将这瞬间的印象铭刻在记忆的深处。由于拍照,站在河边,河里的水浪一阵阵涌上来,鞋子湿了,头发也湿了。

从龙洞上来,站在宽阔的河床上,离河岸栏杆一尺左右的地方,能清晰地俯视和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姿英魂,体会那种充满男性力量的美。满目所见,是浪花翻滚,激流汹涌,时而水柱冲天,时而水花飞扬,形成腾腾雾气,并且伴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不佩服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真是“造化钟神秀,大河变小流”。深潭里翻腾的浊流泛起雪白的泡沫像放了许多洗衣粉的水。急速的旋涡拍打着两岸,造型各异,稍纵即逝。水雾迷蒙中,我们眼前一亮,一道绚丽无比的彩虹横跨瀑布之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好美好美哦,记忆中,好久好久没有见过彩虹了。毫不犹豫,拿起手机,拍下了这神奇的美景。对岸便是陕西地界,那边的瀑布群宽阔而平缓,我没有亲眼见过中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但感觉两者有些相像。

正看得入迷,耳边响起“照张相、照张相”的吆喝声,原来是一位身上披着羊皮袄、系着腰带、头上扎着白毛巾、手里拿着烟锅袋的陕北老大爷,牵着扮相花哨的小毛驴,招揽照相生意。我胆小,很少骑在马呀、骆驼呀等上面拍照。但朋友们在一旁说:拍一张吧。经不起鼓动,就穿上大红花棉布中式褂子,老大爷给我扎上大红三角头巾,骑上毛驴照了两张相,好土气哦,活脱脱一个陕北婆姨。顺便说一句,拍一张像10元哦。

这时,朋友的手机响了,是他的朋友在等我们吃饭。面来香餐馆不太大,但那面做得真好,剪刀面一条一条很匀,味道也蛮香的。酒足饭饱,该踏上归途了。

再见了,壶口瀑布。短暂的停留,来不及把你细细欣赏,但你那水溅四射,水雾升腾、汹涌澎湃的豪迈,你那响彻云天、震耳欲聋的声响,你那磅礴大气、恢宏壮观的气势,让人久久难忘......

旅游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到湖南来旅游,是必须要到张家界的。不仅因为张家界景色秀美奇绝,秀美奇绝的风景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而是因为张家界的地貌极其独特,全国仅有。张家界属于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众所周知,石英砂岩结构比较疏松,易受水、风等的侵蚀,所谓峰林地貌应该就是受水、风的侵蚀而形成的。顾名思义,这里的山峰既不是锥形、馒头形、连绵起伏的波浪形……而是一座座如拔地参天的树木一样,壁立陡峭,如一根根擎天巨柱,但又形不成大面积的石林,是十分独特的。张家界所在的湘西,土匪、赶尸、梯玛……又与神秘、神奇联系在一起,人们很想看看它面纱下面的庐山真面目,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因此,游完凤凰古城以后,第二天一大早便乘车赶往张家界景区,走进期望已久的神秘和神奇。

路上遐思

张家界景区属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张家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后,名声大了起来,便改大庸市为张家界市。

早在秦始皇时,这里就设置了郡县,到明朝洪武年间,正式定名大庸县,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大庸在地名中是很少使用的,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我搜集到三种说法。一个说是,这里是春秋时期古大庸国所在地;另外两说法与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有关,但又不尽相同。一个说法是,这里地处边远深山老林,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缺少教化,性格剽悍好斗,被认为是不开化的“蛮夷”。朱洪武用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里的两个字作为这个县的名字,意在少数民族中倡导礼仪,教化少数民族。而另一种说法则并非如此,取《大学》《中庸》里的两个字不假,意在敦促少数民族学习礼仪、文化、文明也不假,但都不是朝廷的意思,而是当地少数民族及其领袖(土司王)的意愿。不必讳言,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看不起少数民族,认为他们野蛮,不开化,没教养等等,用一些侮辱的词,如“南蛮”“蛮夷”“野人”……等等来称呼他们,就是证明。而当地少数民族理所当然的会对此不满,甚至愤怒,他们不服气,认为少数民族不比其他人差,他们能学经典,也能懂礼仪,能有文化,成为文明人。为了表示他们发奋学习的决心,便取《大学》《中庸》里的两个字,把自己的地名叫作了“大庸”。

到底哪个对?今天已经考究不清了。但少数民族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顽强精神,是毋庸质疑的。或许三个都是对的。

举世无双的峰林奇观

黄石寨是张家界景区的精华,不看黄石寨等于没来张家界。所以,中午到达张家界,在索溪峪吃饭、安顿好住处以后,便去游览黄石寨。

黄石寨海拔1080米,山顶是一处平台,是观赏四周景色的绝佳之地,站立山顶远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黄石寨确实名不虚传,景色壮观而奇绝,陡峭的石峰象挺拔的柱子一样,从深不见底的山涧直挺挺伸向高空,穿透雾霭云层,直上云霄。或一枝独秀,或成双成对,或三五结伙,或成列成排如天兵天将,欲飞欲动,威武雄壮,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这样的奇异景观,在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奇秀壮美的独特景观不仅黄石寨一处,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十里画廊……比比皆是。这些奇山秀峰高耸云霄,云遮霞绕,形态奇特,引人做出种种想像,比如,有的状如毛笔,被人称为御笔峰,有的呈美女形,发髻高耸,若美貌仙女,手捧花篮作散花状,谓之天女散花;有的孤零零笔挺挺拔地参天直插云霄,名副其实的擎天一柱;有的状如老人,身背篓筐,仙风道骨,银须飘然,活脱脱一位攀岩越岭的菜肴老翁;还有奇者,远望如尾巴蓬松的松鼠,头高扬尾上翘作窥探状,惟妙惟肖,十分生动传神;最奇的是“天下第一桥”,此桥架在两座峭壁顶颠,桥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涧,桥面平坦,桥下拱形,状如单空拱桥。奇的是不是人工搭建,而是天然形成,经过成千上万多少亿万年的风吹雨淋水冲刷,掏空了下面的大山,独留下崖顶上这段小桥。在金鞭溪还有一处雄鹰护神鞭奇景,金鞭溪全长七公里,宽仅30—50米,溪中流水潺潺,澄澈见底。两岸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峭壁林立,奇景连连,满眼绿色,古木参天,猴子在溪边树间飞来窜去,时不时与游人来个亲密接触,招来“唰唰唰”一阵阵快门按动。金鞭溪的标志性景点就是雄鹰护神鞭。一根状似尉迟敬德使用的金鞭,兀立在溪水边,直刺青天,气势宏伟,不远处有一光头和尚正窥视神鞭,意欲偷去。金鞭旁有一只凶猛的神鹰,振翅舞爪,目光犀利,全神贯注地守护着金鞭,以不被和尚偷去。和尚和雄鹰不但形态酷似,难得的是神态也十分生动传神,越看越觉得像。纯粹的鬼斧神工,自然造化,引来游人啧啧称赞,叹为观止。张家界的景色秀、美、奇、绝、神,乃上天之造化,非人工所能为者。

张良与张家界

中国名山大川很多,似乎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与一些神话传说、皇帝达官、名人雅士……纠结联系在一起,为这些名山大川增添了光辉,蒙上了神秘。它们之中虽然有翔实的依据,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有许多是牵强附会,拉神秘而壮门面。

张家界不但与西汉名相、留侯张良有关系,而且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

张家界原先并不叫张家界而是叫青岩山,这里也没有张姓人家。那么,后来怎么改为张家界、有了张姓人家呢?要弄清这些,就得从张良张子房说起。

据当地人讲,张良在他师父黄石公那里得到奇书《太公兵法》,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当了皇帝的刘邦宠信太后吕雉,吕雉用阴谋手段害死对汉室有大功的淮阴侯韩信。韩信临死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话,深深触动了张良。为保全性命,他决定效仿范蠡,功成身退,隐逸乡野,便来到风景秀丽又远离朝廷的张家界,即当时的青岩山。朝廷得知派兵来追,将青岩山围了个水泄不通。时间一长,山上的粮食和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张良处在危机之中。

就在这时,奇事出现了,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顺着大雨从天上降下二条一百多斤重的大鲤鱼,在张良面前蹦了几蹦便跳下山崖。围山的官军看到鲤鱼,心想,包围了这么多天,山上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鲤鱼没有吃,可见山上粮食之丰富,再包围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便撤除包围撤了回去,张良得救了。雨停后天空现出一道彩虹,彩虹下站着一个鹤发童颜的仙翁。张良认得,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恩师黄石公。他这才明白,原来是恩师救了他,急忙向空长拜。黄石公早已与彩虹一起隐去。

解除了围困,张良在这里结庐修行,并在茅屋前种了七棵银杏树,繁衍生息,才有了张氏一脉。

张良功德圆满升仙以后,七棵银杏树越长越茂盛,如七把绿色巨伞屹立在山上,为山民遮荫挡雨。

若干年以后,有个叫张万冲的指挥使,见这里山水秀丽,便以七棵银杏树为界,将青岩山霸为己有,把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山民赶走,并在七棵银杏树上刻了七个大字:“指挥使张万冲界”,不许山民擅入。有个叫张家雄的猎人,力气过人,刚猛正直,气愤不过,趁无人的时候把银杏树上“张万冲”三字砍掉。张万冲闻报气得喳喳叫,率官军把青岩山包围,抓捕砍字的人。张万冲抓不到张家雄,气急败坏,便把气泄在山民身上,派兵血洗青岩山。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七棵银杏树突然摇动起来,射出刺眼的红光,枝叶象挥舞的臂膀,愤怒的铁拳,发出“嘎!嘎!”的巨响,七个大字喷出七股混浊的黄水,汇合成汹涌的洪流,卷起滔天巨浪,铺天盖地袭向张万冲和他带来的官军!刹那间,张万冲和他带来的官军便被奔涌的洪流吞没,冲进山下的金鞭溪,卷入大海,成为鱼鳖肤中食。

百姓见此欣喜欲狂,对着七棵银杏树磕头作揖。

这时,天空隐现出一位仙人,对众人说:“此地乃神赐仙境,属张姓子孙共有,岂容不肖子张万冲横行?张万冲已受天罚,你们在此安居乐业吧。”

仙人说罢,用拂尘一指七棵银杏树,银杏树上立刻现出“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金光闪烁的大字。

众人又惊又喜,抬头向仙人看去,但见此仙书生模样,笑容可掬,峨冠博带,仙袂飘风,原来是修炼成仙的张良!

仙人说罢,微微含笑,一甩手里的拂尘,驾五彩云朵向黄石寨方向翩然而去。

自此之后,人们便把青岩山改名为“张家界”,把“黄狮寨”改名叫“黄石寨”。

这个故事很美,很浪漫,很有神秘感,甚至还很有“历史感”。

然而,我们只能当作传说对待。

山崖上掉下鱼以证明山上粮草充足,并不新鲜,不少地方都有类似说法。武夷山“天车架”的传说,几乎与此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天车架”是一位秀才出的主意,这里改成了仙人的法术,仅此区别而已。

至于张良来这里避难隐居,很明显是杜撰的,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张良并没有受到吕后迫害,相反,而是受到吕后重视。张良晚年学道,经常辟谷不吃饭。《史记》说“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留侯不得已,强听食之。”“德”在这里是看重敬重的意思,可见,吕后不但没有杀他的意思,反而是希望他辅佐自己。因此,张良不会有避难隐匿之意,更没有出逃,既没有逃往张家界,也没有逃到别的地方。当然,更没有成仙,而是寿终正寝,“留侯死,并葬黄石(冢)”。

至于张良到没到过张家界,史书上没有留下丝毫蛛丝马迹。至于成仙云云,只能是神话传说,与现实是风马牛不相干的。

会说话的塑像

看了标题,您一定以为我在故弄玄虚,以此来吸引眼球,雕塑是死的,无生命,怎么可能说话呢?

我没有故弄玄虚,也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故作耸人听闻,我说的是真的。不信,听我慢慢说给您听。

提起雕塑,主体都是伟人、名人,都是有头有脸有地位有名气的。所以,雕塑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雕塑的主体都一本正经,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威严神圣得很。就是笑也是很上档次很严肃的笑,不是生活中随随便边的笑。衣饰自然是笔挺挺新崭崭纤尘不染,好象从来没穿过,像是演戏的服装专门留着被雕塑时用的。

在张家界天子山上,有一座贺龙公园,园内有贺龙的汉白玉雕像和纪念碑,而这座贺龙雕像却不是以上的样子。

贺龙的原籍是张家界的桑植县洪家关,张家界、湘西是他的故乡,在故乡人心目中贺龙英雄、豪放豁达的磊落君子,在这里为他立碑塑像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的。

贺龙自幼家境贫寒,靠贩卖私盐维持生活,由于不堪忍受官府的欺压敲诈,与几个穷乡亲起事反抗,靠两把菜刀砸了反动官府。

这一行为,包括共产党在内的革命派认为是正义的,是革命行动,是英雄。而反动官府则认为是大逆不道、是刁民、恶人、是十恶不赦的犯法造反。立场不同也。

贺龙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被革命派称为英雄的革命行动,会成为日后置他与死地的判决书。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后来,贺龙投奔井冈山,参加红军,闹起革命,枪林弹雨里东拼西杀,与其他革命前辈一起打出了个新中国。合拢也因战功卓著,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国务院副。走上共和国领导岗位,职位不谓不高。然而,厄运并没有引之而化解、转变。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颠倒黑白,将曾经褒扬为英雄的贺龙,说成是痞子土匪,被迫害致死。其实,革命成功建立起新中国以后,就由对他的信任、依赖,变成了怀疑防范。

上世纪五十年代湘西剿匪,用时一年多,付出了惨痛代价。如果让贺龙去,凭着他的威望、人格、影响,只须登高一呼:“弟兄们!我贺龙来了!都给我投诚!”肯定会乖乖地走出大山,缴械投降。却没有派他去,尽管能说出十条百条理由,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原因还是那妙法抹去的两个字:土匪。

话扯回来说说雕塑,贺龙的这座雕塑乍一看,与一般雕塑没什么两样;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同。首先,是雕像的大衣,好象不是高级面料做的,而是面布做的,颇为不上“档次”。雕像是要流传后世的,应当穿最美、最体面、最气派、最能显示高贵身份的服饰,才能彰显威风,光耀门楣。比如元帅服,多威武气派!然而,贺龙的这尊雕塑却穿了件不上档次的破大衣,而且还是披着,不了解贺龙身份的,还以为是赶打车的呢!可是,这正是雕塑在说话,说贺老总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仍然把自己看成是普通老百姓。

再有,雕像不塑他挥手作高瞻远瞩状,也不塑他招手作领导检阅状,而让他拿了个大杀风景的烟斗,而且很大,在很显眼的位置,唯恐别人看不见。领袖抽烟的很多,哪个肯把这不文雅的陋习传之后世?唯独贺龙这样做了。这才叫真实,只有这只烟斗,才使石头雕的无生命贺龙,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活人,不是装模作样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头僵尸。而且据说,这烟斗还有一个说法,湘西话烟于冤读音相同,雕像在告诉人们,他是被冤屈死的,那样对待他是不公正的。这不是雕像又再说话吗?

贺龙雕像的前面有一匹战马,抖鬃奋蹄,引颈长嘶。但个子很小,与高大威猛的贺龙雕像很不合比例。这匹战马也是在说话,它在告诉你,在湘西百姓心中,贺龙的形象是高大无比的。

我说贺龙这座雕塑会说话,没有说错吧?

梯玛和《梯玛神歌》

“梯玛”是土家族最受尊敬的神职人员,类似于汉族的巫师,满族的萨满,纳西族的大东巴。据说,梯玛能与神鬼通话交流,传达神的意志,占星卜卦,驱鬼治病,知识渊博,通今博古,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所以,很受土家人的信任、尊重和喜爱。梯玛是家传的,要成为一名合格梯玛,需要修炼,修炼到能与神鬼学习很多东西。据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梯玛断了代,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梯玛渐渐成长起来,有的已能独立担当梯玛重任。

我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我对一些神秘现象,和少数民族尤其是比较原始的少数族群的巫术,是相信的,因为它绝非子虚乌有的诌,而是确确实实地存在。比如气功,我原先是将信将疑。有一次,一位练气功的人发气提起了我的一只胳膊,那感觉就象用绳子提起来一样。所以,我信了。

对于土家族的梯玛也一样,一件实事征服了我。导游姓龚,三十来岁,是地地道道的土家小伙子,他在城里住了,父母和奶奶还住在深山里。

土家族有个习俗,人死后何时下葬,要由梯玛挑选吉日,不然,全家是要倒运的。他爷爷去世时正是炎热的夏天,梯玛挑选的吉日要在七天以后,这就意味着死人要在家里停放七天。当时还没有空调电扇,就是有,尸体也会腐烂。梯玛胸有成竹,说他有办法保证尸体不会腐烂。家里人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送上不菲的红包,乞求梯玛作法。

在外人看来,梯玛的作法很简单,每天夜里十二点钟,手上拿着一钵盂清水,便带领徒弟围着灵床正转三劝,再倒转三圈,口中默念咒语,将钵盂里的清水洒在尸体上。夜夜如此,奇怪的是,尸体在炎热的夏天停了七天,硬是没有腐烂,室内没有异味,灵床下没有尸水流下。

由此可见,梯玛的功力、法力或者说是巫术咒语,确实非同一般,令人折服。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很想亲眼看看梯玛作法。由于时间和其它方面的关系,这一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但有一个间接了解梯玛的机会,当天晚上有一个晚会,名叫《梯玛神歌》。从名字看,肯定有梯玛的现场表演,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晚会是现场演出,地点在风景秀丽壮观的宝峰湖大瀑布下,背靠青山,脚踩碧水,实景演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应该说演出是精彩的,内容完全是土家族的风土人情,从插秧、收获,到恋爱、哭嫁、征战、厮杀、赶尸……等等,原汁原味,民族特色极为浓郁,让人耳目一新。征战厮杀一场表现得极为悲怆壮烈,老妈妈亲自送儿子出征,慷慨悲壮,震撼人心,老妈妈和儿子的表演都很到位。儿子杀敌勇敢,壮烈牺牲,急瞎眼的老娘跋山涉水去战场寻找儿子,当见到儿子的尸体时,不是一般地撕心裂肺的恸哭,而是用拳头用力捶打儿子的胸膛。把土家母亲当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比嚎啕大哭要感人得多。

震撼全场的一幕出现在演出当中,当前一场演完后,场上灯光全暗。正当观众等待灯亮演出下一场时,突然一盏巨大的象天文望远镜一样的大探照灯亮了起来,但光束没有射向演出场地,而是射向左前方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峭壁。观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向崖壁看去。但见一穿白衣的男子腰间拴着一条粗绳子从悬崖顶上下到峭壁中间,像猿猴一样在峭壁上飞来窜去,极为敏捷灵活。原来,这不是职业演员,而是当地山民,现场表演采摘岩耳。太震撼了!引来声声赞叹和“嚓嚓嚓”快门按动声。

要说有遗憾,就是梯玛的表演太少,只是在硬气功师表演长枪刺喉和用五块水泥预制板压在身上时,带着徒弟手执法器转圈默诵咒语,仅此而已。在我看来,很不过瘾。或许是组织者心有顾虑,怕招来宣传迷信的指责。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