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金坛市尧塘中学 钱潜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学案例: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2.同类变换
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abc中,如果∠a=∠b,那么
。(3)如图6,在rt△abc中,如果∠c=90°,∠a=45°,那么。
(4)如图7,∠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60°,∠a=30°,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
例题:如图8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 ①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 ②接着找中等生计算△abc各内角的度数; ③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
④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找学困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1.如图9,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2.如图10,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1.如图11,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2.如图12,∠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84°,∠a=42°,那么。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六 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用字母表示数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分层引导,由简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作为教学案例,更好理解和掌握分层教学,一.教学目标
1.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四.教学用具
课件统计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cctv,kfc,m, wc,你知道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吗?
2、生活中经常用字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这样既方便又简洁,在我们的数学中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字母在生活中的简明性,调动学
生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
子共有多少条腿。
设计意图:出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这首儿歌怎么唱也唱不完,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n只青蛙n张嘴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从儿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次体验用字母表
示数的简洁性,联系生活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
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或“a-几”。
(1)出示年龄表格:学生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1+20
22+20
33+20
……..aa+20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学生的年龄不断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变
提问思考:如果学生的年龄是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a可以是哪些数呢?
(2)小练习:
1.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的年龄是_______岁
2.姐姐比妹妹大6岁,姐姐今年x岁,妹妹的年龄是_______岁
3.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公园站时下去了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
上有______人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
(3)集体订正并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ab层学生交流,以好生为资源帮助差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解答疑难。
4.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
(1)出示表格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
11×3
22×3
33×3
„„
aa×3
提问: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说一说: a可以是哪些数?a×3表示什么?
(2)小组讨论:手的只数手指的个数
11×5
22×5
33×5
……
n?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____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__条腿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怎样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4)小练习:1.一只小鸡两只眼睛,a只小鸡有_____________只眼睛
2.一只兔子四条腿,m只兔子有____________条腿
3.体育组买了x个毽子,每个3元,买这些毽子一共花了______元
(5)集体订正,并请b组同学讲给a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即时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过关小测试
1.限时独立完成过关测试题。
2.集体订正,并请小组长统计测试结果.
3.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a.b组同学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过关测试,巩固新知,利用你说我听互相交流的方式让优生帮助差生掌握新知,解答疑问,互相提高。小组长统计,让老师确切掌握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不可控教学变可控教学,实现堂堂清。
4.展示小组完成情况。
四.全课小结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子
共有多少条腿。
2.自我检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
五.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挑战题”,课下完成。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学案例: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的“大家谈谈”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二)探究新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找中等生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abc中,如果∠a=∠b,那么
。(3)如图6,在rt△abc中,如果∠c=90°,∠a=45°,那么。
(4)如图7,∠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60°,∠a=30°,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识别定理。
4.解释应用
例题:如图8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
①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 ②接着找中等生计算△abc各内角的度数; ③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
④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找学困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1.如图9,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2.如图10,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1.如图11,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2.如图12,∠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84°,∠a=42°,那么。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六 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3.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学困生,是指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未能达到教学要求,学业成绩偏低,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技巧方法等方面跟同年龄的学生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就是具有相似数学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检测”──“分层评价”,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业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坚持分类指导,主张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将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分类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使"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突出了三大改变(1)变课堂教学"一刀切"为分层试教、分类指导。(2)变教师讲解为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3)变练习统一要求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3、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趋于一致,营造民主、和谐、乐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学校里,平均每个班都有
四、五十个学生,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的实验,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突破口,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并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一个以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凸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四、研究目标
1.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全面育人的责任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让学生了解大概,实行滚动向前的策略,营造学生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4.练习、作业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练习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新知,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对优、中、后进生三类学生的课堂练习应分别安排。后进生一般能做第一层次反馈练习的基本题就可以了,如果他们能再做第二层次的对比性练习或易混练习,应加以鼓励表扬,中等生一般要求他们做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反馈练习,优等生除完成两个层次的反馈练习,还要完成课本中带星号的题目或教师补充的综合性较强的灵活题,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鉴于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不搞"一刀切"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
5.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课堂的分层分类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分类评价尤为重要,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拔,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后进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六、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中分层的认知
2011.9,本人采用调查研究法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方面的看法。主要过程如下:
1 设计问卷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分层教学,有必要对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课堂立项之后,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目标、学生分组、课堂教学、提问、练习、作业、评价分层方面的内容。
2 开展调查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所调查对象是本班学生,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调查问卷44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
3 统计分析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很有兴趣,觉得数学学习不是很难,个别同学觉得难度很大,学习很吃力;对于每节课所学知识,14%的学生一知半解;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少数,有7%的学生害怕上课回答问题,每次练习和作业如果没有人单独辅导就不能完成,即使完成后正确率也低,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数学自信心不够,估计自己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占很大比例。
(二)思考对策,确定研究思路
对策一:通过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测试,降低学习难度,并通过分层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针对学生练习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分层作业,精选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做到作业布置“少而精”,确保作业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让各层次组长加强督查,任课教师每日将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和作业情况公布在得分表上,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策三: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多多给予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并发动优等生帮助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力和进步,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
1.学困生的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地告诫青年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在分层教学中慎对学困生的不同学习态度,选择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为了使这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依据学生的现实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学困生数学基础薄弱且学习速度较慢,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困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靠死记硬背是没有效果的,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
2.学困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每周的周周清可以看出中等生后进生学生成绩在逐步提高。
3.强化了本人的主体性观念和教科研意识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因为在分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处理不好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在教学中,努力与学生结成亲密友好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缩短后进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喜欢老师逐渐转移到喜欢数学,进而提高成绩。
转变观念,从原来的以“我怎样教”转化为“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研兴教、科研促教,已经成为不少的共识。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科研对教育教学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本人的科研意识日益增强。在备课,讲课以及课后的总结、评价等方面已经摆脱了原有传统的做法,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理论,依据教育科研方法,指导教学全过程,并且自觉地在实践之余及时整理教学经验所得和自觉学习教育科研著作。
七、思考
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根据教育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制订出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对策,进行适当的教法调整和有针对性个体心理调适,就能够使学困生的数学学业得以提高。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学困生的学习障碍非一时一日造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恢复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要持之以恒充满爱心,相信他们会出自己最优异的成绩。分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参差不齐,在教学课中按学生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教学中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课堂享受乐趣,考试体验成功,活动展示风采。
【关键词】科学分层 制定目标 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如何因材施,一直是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一、科学分层,精心编组。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么分层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变化,有的起伏很大,有的相对稳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成绩的高低进行分层,但同时也要清楚成绩是分层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给学生分层时,我先粗略划分每层的要求,让学生对号入座。先分两头,一类是成绩稳定在95分左右,作业书写整洁,正确率高,同时善于帮助其他人的同学;一类是作业需要别人的督促才能完成,订正不及时,成绩基本上不及格的同学;另外一类是学习态度认真,成绩在80-95分之前摇摆不定的同学;还有一类是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但成绩始终处于70-80分左右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编组,每组4人,一共9组,其中一组5人,每组都含有4类同学。在根据自我定位,相互选择,再经个别调整形成的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制定目标,携手前进。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罗盘一样。我让学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后,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首先学习方面,完成家庭作业,订正错题是底线,是每一个同学必须做的,同一小组动作快的,能力强的同学要负责督促帮助能力差,惰性强的同学,帮助同学及时完成任务可加1分;课堂回答问题,能力弱的同学要求回答三次以上,上黑板板演和在幻灯上展示都可以算是回答问题一次,能力强的同学要能根据老师所授新课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或与众不同的思路与解法,达到要求者可加分;每次单元成绩捆绑计算均分,9组中均分排前五名的学生每人可加1分,一次促进整体进步。分组时先将最强和最弱同学进行搭配,同优先让最弱者挑选喜欢加入哪一小组,以感情为主线,使每位同学都找到合适的小组。最后根据身高与性别再微调一下,从而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三、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1、让优生“吃得好”。经过课前的预习,这部分的学生基本上能掌握知识的要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则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创造学习空间。如在教授应用题例题时,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经过老师对例题点拨,已经能解决基本题,基本上能提早进入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这时候,我允许他们做课堂练习中较难的题目,如拓展题、延伸题,甚至我有时把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提前给他们,这样,避免了他们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由于他们觉得知识很有挑战性,学起来就很有劲。他们还可以有选择地听课,你觉得这部分你需要听,可以听,不需要的可以完成提高练习。我觉得,这部分的学生,本来自觉性就很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这类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发挥他们的潜能,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让中等生“吃得饱”。由于给了一部分雄鹰很大自由空间,这时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针对老鹰和小鹰,老鹰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能更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信心比以前足了,他们还是比较有优越感的,举手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同时他们也乐于与优生“争一争”。老师则能更大的保证中等生能吃饱,同时他们中的“出挑者” 也能在时间多余的情况下尝试优生的延伸题,跳一跳,能摘到更多的“苹果”。
3、让后进生“吃得了”。这部分的学生,有的接受能力较弱,有的因为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总之,他们的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现在进行分组以后,我的教学有针对性,上课时,能更多更集中地关注和辅导他们。如:在讲解一道练习册中解方程的变形题,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探讨解题思路,经过一番交流,优生和中等生均能着手解题,唯有后进生仍然无从下手,这时,我便分别深入后进生中间,再深入浅出地进行一番探讨,使他们也能解答这道题,有时发挥优生的作用,让部分优生像我一样给这些后进生当“小老师”,这在以前的教学中,这样的时间只能辅导两位同学,或者有时因为他们则要在全班面前再重复一遍,所以分组分层教学对于后进生的辅导有很大的益处,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尽量少带些问号留到课外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让他们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喜欢上数学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学优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学案例:
课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首先由“等边对等角”逆用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接着进行应用;最后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识别。
学情分析:学优生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出几何推理的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中等生、学困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等角对等边”。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应予以指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优生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三步几何说理题。
2.中等生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二步几何说理题。
3.学困生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优生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中等生、学困生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困生:(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中等生:(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学困生回答)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教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学优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学困生动手操作验证;中等生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找学困生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学优生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性质定理。
2.同类变换
学困生中等生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4,在△abc中,如果∠a=∠c,那么
(2)如图5,在rt△abc中∠c=90°,如果∠a=∠b,那么。。
(3)如图6,在rt△abc中,如果∠c=90°,∠a=45°,那么
学优生回答
(4)如图7,∠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60°,∠a=30°,那么
3.方法总结
(1)先用箭头指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等边,所以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解释应用
例题:如图8所示,一艘轮船在近海处由南向北航行,点c是灯塔,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38°的方向上。轮船又由a向北航行30海里到b处,测得灯塔在其北偏西76°方向上。
(1)求∠acb的度数。
(2)轮船在b处时,到灯塔c的距离是多少? 对于例题,采用如下步骤处理:
①先找学优生将题中的数据转化成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 ②接着找中等生计算△abc各内角的度数; ③然后找学困生分析得出结论;
④最后找学优生口述解题过程,中等生、学困生书写解题过程。拓展题: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条件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找中等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找学优生回答)(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找学困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找学优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学困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中等生必做题目: 1.如图9,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2.如图10,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中等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学优生必做题目: 1.如图11,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
2.如图12,∠bcd是△abc的一个外角,如果∠bcd =84°,∠a=42°,那么
学优生完成:
1.如图13,已知ad∥bc,bd平分∠abc,△abd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14,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交于点o。△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每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放之所有课皆能用,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因课而异。分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不断去完善。
。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