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师范大学讲座(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川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师范大学讲座篇一

校办发〔2012号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

放假安排和教学调整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放假安排,学校今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时间为9月30日至10月7日,共8天,10月8日上班。9月29日(周六)补上10月4日(周四)的课程。

放假期间,各单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如遇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全校师生员工平安祥和地度过节日。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主题词:中秋节 国庆节 放假抄送: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2012年9月3日印发

四川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师范大学讲座篇二

城关区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提升研修总结

耿家庄小学:柴成玉

2016年的11月7日至11月20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由城关区教育局组织四川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城关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学习过程中,我严格服从教学安排,整个培训过程保持全勤,不迟到早退、做好听课笔记、积极参与讨论,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天学习,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此次学习川师大教授的博学多才使我领略到知识的力量、成都市一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些改变课堂模式的做法,更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座,又有深入一线课堂的校本研修,还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在十天的集中培训里我们分别聆听了王学平教授《如何写论文》、李松林教授题为《学科课堂改进的三个着力点》、罗世敏教授题为《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补缺》、衡菊芳老师的《数与代数的研究》等理论性的讲座、还深入成都百年老校晋阳小学参观学习。此次培训既学习了许多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感受了心理学教授张皓温馨暖人的心理讲座《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一线教师黄平校长、赵媛媛老师联系本校校本教研的讲座使人印象深刻、法学教授陈驰的讲座使我明白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这些讲座诠释了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指明了方向。这些教授及老师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他们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现将我在培训中获得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在李江源教授的讲座中我明白了老师不能唯理论,李教授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许多教育理念观念: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理论观念的影响。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老师应有什么作为,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个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提示。李松林教授讲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策略》让我们对教数学究竟要交给学生什么引起了反思?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还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素养。听了李教授的讲座我觉得应该是后者。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夯实了数学学科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到一次新的补充。

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居高临下,知道小学数学在整个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展示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一名90年代毕业的中师生,我深感自己在数学专业方面的素养存在着很多欠缺。所以此次的培训中听了周思波教授《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教学》和罗世敏教授《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补缺》后我的感悟很深。罗世敏教授《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补缺》中系统讲解了数学教师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不仅要有初等数学知识还要有高等数学知识和现代数学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这也是我所欠缺的。周教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也解除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周教授课后还推荐了《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李文林主编的《数学史概论》、马忠林主编的《.数学学习论》《数学思维论》等书,我想我应该抽时间读读。周思波教授《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教学》的讲座中就老师们关注的如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为什么修改为“图形与几何”?如何理解数据的随机性?什么是概率?如何得到概率?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周教授平易近人、罗教授诲人不倦的地人格魅力也值得我学习。卿平海教授《新课程教学高效课堂建模》从如何建模、需要遵循的原理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卿老师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熊老师当过小学数学教师、中学数学教师、高中数学教师、考研、当教授从事教学法研究、一路走来,有实践有理论。很多提法值得学习。正好我校也在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研究、可以将这些方法用于实践中。

三、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这项改革一直在备受关注中徘徊不前、难以突破。长期以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技术往往不被人所知。至今,中国学校中90%的课堂依旧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教师的负担,也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繁琐的教学理论,花样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课堂,常常使一线老师不知所措。在我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初次接触了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的“生本教育”理念,我很有触动。而此次研修中我聆听了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黄平校长关于“分享式-灵动课堂”的介绍、观摩了双流区晋阳小学“学本课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特级教师衡菊芳分享的“灵动课堂”的事例等。这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深深打动了我,孩子在课堂中的精彩超过了教师、他们学的主动、学的有乐趣。作为一名有20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常在思考:为什么现在的教育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十分有限。就拿我现在班上的学生来说,六年级的课堂上不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布置的作业总有不完成的学生、数学课上总是有从头玩到尾的学生。孩子们找不到学习乐趣。我想这也与我们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先讲后练”就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清楚了,然后学生再练,似乎这是教师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从“五四运动”时期就开始反对“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近百年虽经历了许多次教学改革,但都是在“先讲后练”的模式下兜圈子,没有触动最根本的东西。这根本的东西我想就是没有让学生主动“动起来”。如何动呢?怎么动呢?我想在这次学习中我有了一点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早就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这些都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但是纵观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我们还只是形式化的改变、如:小组合作学习、仅仅限于遇到问题讨论、自学探究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易懂的知识,课堂的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多。我想我有必要将“先讲后练”转变为“先练后讲”。虽然只是前后顺序调换,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先讲后练”强调的是教师是主宰,学生接受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先练后讲”强调学生为主体,是尝试学习,自主学习。我们一线教师都应尝试迎接课堂转型挑战。我想这种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将理论付之于实践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愿意尝试改变、,抛开旧观念的制约,“空杯”以对,领悟和接受全新的理念和做法。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正向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一线教师正应该在“且思且行”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以前每当我校的教科研室布置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材料时,我都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挖掘和积累教学实践中的资源、小故事、小事件以及这些带给自己的思考。这次听了周国韬老师的讲解,真是如同在我混沌的心屋中开启了一扇小窗,使我看到了指引我向前的方向。平时要在教学实践中多观察、多发现、多积累、多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有事可写,有感可言。

四、感受先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有力支持。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得具备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辅助教学。所以此次培训中周雄俊老师的《数学微课设计及制作》中许多老师们有利于教师便于操作、便于掌握的技术深受老师们欢迎。特别是微课的制作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的认识、觉得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的我也可以尝试应用一下。

五、聆听专家教诲,感受职业幸福 教师职业意味着对儿童生命世界的引领和人类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尽管我们目前的教师职业活动还很难达到这一高度,但至少我们内心中应该怀有一份敬意,不至于使教师职业堕落为纯然谋生的职业,这意味着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心灵性。通过优雅的张皓老师《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职业幸福感”,其实,幸福是一个过程,精彩的总会精彩,而且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就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没有敏感的心灵。珍惜这种过程,感悟学生的成长未尝不是快乐的事。不管压力多大,我们都可以快乐而优雅地追求幸福----学会感恩、学会赞美、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科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川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师范大学讲座篇三

2008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省级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

工作总结

根据《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四川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200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要求,我校获得了省级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的任务。此任务主要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中心和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承办。期间受到来自四川省教育厅领导、学校高林远书记及周介铭校长、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钟仕伦教授的大力指导,以及常务副主任李志全教授、青年工作部严树文部长,和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培训于12月10日在我校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由教育部中国历史课程网、四川师范大学网、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网分别予以报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概况

此次高中历史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辉教授领衔向四川省教育厅申报并一举夺标。四川省教育厅从全省高中历史教师中遴选出近90名有着突出贡献的历史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为参培对象,他们将参加为期三年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本次培训属第一年培训,虽只有七天时间,但与以往不同。

为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水平,授课教师的聘请完全打破了校园界限,面向全国、全省,整合一线的优秀历史教师为培训资源,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教授与中学历史教育专家、历史教研专家互补的培训队伍。其中,有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经济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李伯重教授这样的史学大家;有长期致力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的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汉国先生;还有《历史教学》主编、编审任世江先生。他们都是全国史学界或历史教育界的著名专家。不少参训老师评价说: “四川师大在这次培训中起到了一个组织平台的作用,依托大学这一自身优势和社会影响,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使我们能与他们零距离沟通与交流。能参加这么优质的培训我们感到很荣幸。”

此次省级骨干历史教师培训主要涉及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现状、特点、趋势、新理念,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史学近期研究的最新动态等內容。专家们通过对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在推行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已有历史课改探索的简要介绍,和参培老师一起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寻求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等问题,并结合四川省将于2010年进入高中历史新课改这一实际,探讨了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体现历史课改新理念,做到“旧课新上”,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喜欢历史,更喜欢历史课。

就史学最新研究成果而言,专家们主要介绍了历史新课标中突出体现的几种新史观,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很多参培老师都觉得“大开眼界”,因为旧有的历史教材恪守五种社会形态史观,强调革命史和阶级斗争史,教师教学也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考试内容特别是高考这一“指挥棒“也受其苑囿,为了学生能考高分,就算了解史学新动态,也不敢过多地向学生介绍。现在时代不同了,新课标历史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且作为课程资源,不再是“圣经”,而是“学材”。所以,历史新课改的实施,对于高中历史老师来说,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严峻挑战。参加培训的历史骨干教师们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此次培训形式也是多样的。除聆听专家们讲座外,还有史学论坛、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互动式参与讨论等,为参培老师们提供了许多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机会,甚至是争论。希望借助科研载体,帮助参训教师将项目研修和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培养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潜能,构建融“学习、研究、工作、培训”为一体的新模式。很多参培老师在培训期间都提出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困惑,与专家、同学共同探讨,分享彼此的宝贵经验。参培老师还考察了国家级示范高中成都七中,观摩了示范课《抗日根据地建设和抗战的胜利》,并与授课老师一起探讨了新旧课程衔接中的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探讨了集体备课中的同伴 2 互助在历史教师专业引领中的作用。参培老师在示范课例中感悟,在问题中讨论,在案例学习中明确了高中历史的“模块十专题”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此次培训的教学管理实施“选、培、管、用一体制”的原则。在选择培训方案时以参培教师为本,参培教师不仅是培训的对象,也是培训的资源;管理上实行跟踪指导制、巡视督查制、审查机制相结合,从培训机构、导师都有效监督,维护参培教师的权益;而对参培教师同样也有监管机制,如严格考勤、由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考核等措施。总之,这次省级历史骨干教师培训无论从培训理念,还是培训方案上都与以往有所不同,特别是管理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为了让来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培训中心特制作了《四川师范大学省级高中骨干教师研修手册》。目的是让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教育厅赋予他们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并希望骨干教师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修改意见,为更好的实施今后两年的培训献计献策。

参培教师每次参加完培训以后,要在一定范围之内汇报、展示学习成果与体会,每年在县(市、区)及以上范围内上一次公开课或开设一次专题讲座;三年内主持或参与一项县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要认真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要积极承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组织的送教下乡任务。还为参培老师分配班导师,相互交流。培训结束后,把参训学员分小组,一般七到八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位资深的教授、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今后,学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困惑,都可以向指导老师请教。而指导老师也有义务对学员跟踪指导,包括专业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培训效果反馈等等。“跟踪指导制度”的建立,使这次短短的集中培训得到了延伸,提高了培训实效。

二、培训特色

1.把参训学员作为重要资源,组建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

此次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是省内中学历史教育第一线上脱颖而出的骨干,所以无论从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培训内容都需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此次培训始终本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宗旨,参训学员不但是培训的对象,更是培训的资源。不是将授课教师凌驾于参训学员之上,而是创建“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视参训学员为资源,让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掌握“参与 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因为参训的教师不仅是学员,更是提供一线教学经验的“实践家”。于是此次培训引入了“参与式”方法,引导学员进行反思性学习。并多以鲜活的案例进行示范和引导,为学员搭建从理论到实践操作转化的平台。尽量满足参训老师们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努力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收到了参训教师的一致称道。

在学员管理方面,也推陈出新,组建了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班主任老师1名,由培训机构指定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材教法老师张利娟担任,统管初、高中学员报道、学员研修档案袋的保管等相关事宜。且初、高中两个班各设班长1人,副班长2人,学习委员1人,生活委员1人协助班主任老师。班委均有学员毛遂自荐,并经由全班表决通过。主要负责日常考勤;向班主任老师传达学员所需及建议;以及为学员们复印资料、及时转达信息等等。班委会的组建使每个学员都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班委们真诚、热诚的服务,让学员们很是感动,大家相处如一家人般亲切而温馨。

2.分配班导师,相互交流,提高培训实效。

培训结束后,把参训学员分小组,一般七到八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位资深的教授、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今后,学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困惑,都可以向指导老师请教。而指导老师也有义务对学员跟踪指导,包括专业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培训效果反馈等等。“跟踪指导制度”的建立,使这次短短的集中培训得到了延伸,提高了培训实效。

3.问卷调查,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为了真实了解中学历史教师的现状,将原定于在培训结束时做的问卷调查,提前到开班典礼上进行。问卷主要想了解初任历史教师的工作状况,引导参训的骨干教师回顾自己的成才经历。一方面整理后可为初任教师借鉴;另一个方面也可使学员在回顾经历中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如有一个问题这样问道:“你在成为省级骨干历史教师的教学生涯中,你觉得自身进步最快的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具体介绍一下。”这一问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自主发展很有益,但在平日匆忙、4 紧凑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静下来问一问自己,看看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足迹,其实这些足迹就是教师多年耕耘的财富,正是有了这些足迹,才会从一名初任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还有一个问题:“谈谈您在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闪光点”也很有意义,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有自身的特点,或许风趣幽默,或许激情四溢,或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总之一位成功的历史教师,定是一位能吸引学生,能抓住学生心的老师。那么如何发现和正确认识自身教学中的优点,使之发扬光大,成为一名有特色的历史教师。类似的问题在当日做的问卷调查中还有很多,其目的就是要引起参训教师对日常教学中的细节以关注,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成为一名自我认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研究型”、“探究新”教师。

4.专家团队的组建,打破了校园界限,面向全省、全国。

为搞好这次培训,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师资培训队伍,完全打破了校园界限,面向全省、全国。这支队伍的主讲教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全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教育专家、全国历史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二是大学专门从事历史教师教育研究的教授、研究员、副教授,以及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博导、硕导;三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历史教研专家及四川师大聘请的历史教育硕士生导师。他们当中有的是国家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国家历史课标研制组组长、人民版以及川教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主编、全国和四川省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学科专家、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学业考试评价专家组专家、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项目专家,有的是国家级示范高中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和课改实验区的一线骨干教师。这是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学教师与中学教育专家、教研人员互补的培训者精英团队。

5.实践教学互动,参观考察结合。

本次培训是以专题讲座和讨论为主,帮助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和及部分农村中学历史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补充新知识,选择自己关注的教学研究课题,之后让他们带着新理念、新问题重返工作岗位,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 5 思的过程,对培训中获取的知识进行消化。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学实践观摩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到成都七中听课、评课,使参训教师对自身教学有所反思。特别是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如何融会贯通到现行的课程中,做好“旧课新上”,使新、旧课程顺利衔接。并且可以总结他人的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6.初、高中培训资源共享,授课既合班研修,又根据各自不同特点而分开活动。

参训教师分为初、高中两个班,既安排有合班课,又有分班课。对于一些理论学习通常是合在一起的,如清华大学的李伯重先生、北师大的朱汉国先生、《历史教学》主编、编审任世江先生的讲座都是合上的。由于三位先生分别介绍最新史学研究前沿;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新理念,以及学术研究在历史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初、高中历史教师来说都是急需补充和了解到知识。还有就是陈辉教授带来的“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轨迹”的讲座,也适于合班开展。再有潘树林教授对新史观的介绍,拓展学术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亦适合合班。而考虑到初、高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着差异,各具特色、各有特点。又安排了一批分班课程。授课教师多是在初、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其中还不乏特级教师。他们现身说法,结合自己上课的实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成长心得,使每位受训教师都深厚启发。

7.建立长久联系平台,以供交流。

培训结束后,班委会组织建立了一个可供长久交流联系的平台。制作通讯录发予每一位参训学员;

创建qq群(73989562),便于随时沟通交流,分享经验。

建立博客http:///userlog30/226540/,可供资源共享。

三、培训收获

1.开阔了视野,接受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洗礼,初步了解了高中历史课程改 革的现状、特点、趋势。

七天的培训,聚集了大批优质专家和一线教师,搭建一个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分享经验、交流资源的平台。来自清华大学的李伯重先生、北师大的朱汉国先生、《历史教学》主编、编审任世江先生以及川师大的陈辉教授、潘树林副教授、省教科所的黄勇老师围绕新课程改革以及史学研究的前沿信息,给参培教师作了精彩的讲座,高层建瓴,讲解细致入微。还有来自一线的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王开元、郭子其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介绍了教师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成都七中的邱兴华老师围绕“新旧课程衔接中的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所有参培的高中教师上了示范观摩课。通过这些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对新课改动态有所了解、掌握了最前沿的教学改革信息,认识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研修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不少老师纷纷表示:“通过这几天系统的培训,让我们视野开阔,使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改的理念、特点、趋势有了深入了解,为2010年全面步入新课改‘打了气’,‘充了电’感觉底气十足;也使我们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史学观得到‘升级换代’,我们会把七天之收获用于今后的日常教学,用“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为高中历史教学添新装。”

2.建立起了一个较高、长久的交流平台。

一个教师的成长绝对不是单靠自己就能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中潜移默化所获得的启迪与收获。教师合作的核心价值就是“献出个体经验,送你群体智慧”。本次培训,不仅局限于这七天的集中培训,还延伸到了参培教师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如为每一位参培教师安排班导师,对其跟踪指导,包括专业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培训效果反馈等等,参培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如遇到难题、困惑随时可以向导师请教,与之探讨。与此同时,班委会还在这一阶段的培训结束后建立了qq群、博客,供学员们交流经验、探讨问题、资源共享。这些沟通平台都是长久而便捷的,对于参培教师来说和良师益友共同交流,有利于教师个体的迅速成长,也有利于新课改的稳步推进。

3.助于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在聆听专家、教授精彩讲座和与同行交流之后,不少参培教师都在自我反思,寻找自我教学中的不足。特别是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所了解之后,很多老师都觉得,自己在在日常教学中的研究性、创新性做得很不好,基本都只是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要成为“反思型”、“科研型”、“创新型”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新课程所提倡的“参与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法,是对现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的彻底解放,而对于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跳出老路,在新路上驰骋自如,是需要我们反思、探索和不断学习的。虽然我们是省级骨干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有一定的业绩,但面对新课改,我们是否依然能反应灵敏,自我充实、完善,跟上课改步伐,成为领头羊、排头兵,还需看我们的努力。

四、培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实地观摩考察不够,还需增加。

不少参培教师反应:虽然这次组建的授课专家团队很优质,讲座都很精彩,听后都受益匪浅。但是七天的培训中,大多以讲座的形式,主要把我们集中在教室里,而实践观摩仅有半天时间,感觉理论性太强,而实践不够。所以建议在今后的两次培训中,多安排实践考察课,实地观摩名校、名师的教学活动,多听课、多评课,这样才能汲取他人之优点,反思自我不足。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学习、取经。如有可能安排到课改实验区去身临其境的感受新课改的氛围,实地考察其做法,相信对于参培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改,解读课改理念非常有益。

2.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应多加一些教学案例。

虽然这次请到了不少学术界的名师、大腕,参培老师们深受启发。但是授课对象毕竟是搞教育实践的一线教师,理论熏陶固然重要,但生动的教学实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如多提供一些翔实的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成长经历,或是直接聘请他们现身说法,谈谈自己面对新课改的那份锐气,以及遇到难题时如何从容化解;更或者就新课程中具体一课,从备课思路、重难点把握、三维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等环节详细分析,让学员对新课程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3.集中培训时间相对较短,食宿不集中。

培训结束之时,很多参培教师都表示这样集中培训机会很难得,收获也很多,希望时间在充裕一些。比如一年两次,多“充电”、多交流对自身专业成长很有帮助,就算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也还是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大、实效高。有的老师甚至还建议就算利用假期来学习,充实自己也愿意牺牲休息时间。还有的教师提出,应把时间安排到春、秋季,或是学期的前半段,这样日常的教学负担相对轻一些,既可以好好学习,有最大限度的不影响工作。再有就是,这次没有为各位老师同意安排食宿,这样错过了很多大家可以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下次培训会对以上问题有所考虑和完善。

四川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师范大学讲座篇四

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简介

业余函授班专业介绍

(文凭中国教育部学信网注册、全国认可、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后录取入学)

四川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代码10636)。校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学校自50年代开始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现招收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专升本专业,是四川省最早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

学生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合格被录取,入学后在教育部学信网可查询在读学籍。学籍管理按照《四川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执行。录取的学生以业余的形式进行学习。录取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列课程并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毕业时由我校具印颁发注明有就读专业、学习形式、层次、学制等内容的《四川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一、报考对象及条件

1、高中或中专生及同等学历可报考专科

2、已毕业的专科生均可报考专升本本科。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报读第二学历/第二学位。

二、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1、专科:语文、英语、数学(文科/理科)每科150分,总分450分,近年四川录取线在130以上。

2、专升本:英语、政治、专业课程 每科150分,总分450分 录取线按科类录取线在100-165以上。艺术类专业另有艺考考试(学校安排)。

3、网上报名,一般在8月下旬,省考试院官网开始报名;

九月初在报名后到自己选定的省内区市县招办审核报名资料和毕业证(报专科的提供高中/职中/中专学历证书,报考专升本提交专科毕业证)。

考试一般在10月中下旬的周末,半天安排一科考试科目,考试时间2.5小时

成绩一般在11月出来,之后省考试院划定录取控制线,上线的同学参与12月的录取,一般上线即可录取。

三、学习和考试安排:

1、学习方式:

根据考试计划,发统一书籍资料,自己学习与日常网络授课相结合。

2、考试安排:

考试地点在成都市内教学点,网络考核课程安排在网上考试。

四、学制(自录取后的第二年3月开始):

专科层次,学制2.5年; 专升本:学制2.5年; 高起本:5年

五、毕业及学士学位申请:

1、录取并学习考试的同学,通过全部规定课程,颁发本科毕业证,毕业证发放在每年7月。

毕业证查询网站: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2、申请学位条件:(1)必须参加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必须在本科文凭取得2年内通过,否则不能再申请学位);(2)本科成绩平均在75分以上;(3)论文成绩优或良;(4)学位申请,每年4月和10月申请。

六、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及收费

成人教育(业余)

专 业

学费标准

专科: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

文科学费1850元/年理科学费2050元/年艺术类3000元/年

专升本: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造价、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英语、环境设计、音乐学、美术学

文科学费1850元/年理科学费2050元/年艺术类3000元/年

录取人数太少的专业可能专业调配或院校调配;

另代管书籍资料800元;线上课程费用400元(一次性缴费免收);

总费用合计文科:5425-5825;理科5925-6325;艺术类8700;

本科毕业另有论文指导费380.五、报名:

报名地点:成都市锦江区川师第九教学楼 / 锦江区静宁路12号川师科技园大厦1310(川师南大门对面)

报名时间:3月开始预订成考辅导资料,8月截止,参加当年成人高考。

报名资料:报名时需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1张、蓝底背景证件彩照电子版本1份,如专科已经毕业,另交专科毕业证复印件1份。不能亲自到校报名者或可将资料电子版本发到邮箱469693777@

学费(二年):教育类/文科类3000/年;管理类3200/年;艺术类4500/年。代管书籍资料费400/年

联系人:谢老师 *** 微信:xst20121221 qq:469693777

毕业证样本

封面 内页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