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十一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蒋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创世神话》。课上,他让学生读了7篇文章:1篇科普文《关于宇宙大爆炸》和6篇神话《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盘古开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巨人伊密尔》。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记录下自己的听课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地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的确不够热闹,如果放到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这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呢?我把它称之为“群文阅读”资格都没有。但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阅读课

“这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呢?我们把它称之为“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则教学案例,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读了十几篇文章。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蒋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群文阅读”,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多读几篇文章,或者让孩子感受真实的阅读情景,又或者是让孩子体验到自主的学习空间,这些远远不够。在我看来,“群文阅读”应该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了: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

群文阅读追求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有人要问了,难道单篇文章的教学中就投有“发现”吗?当然有,不过单篇阅读教学中,发现往往是借助教师的“讲”和“问”,由教师层层递进的环节设置诱导出来。这样的“发现”,现实的模拟性不够强。而群文阅读,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以引发困惑,启动思考,最终导出发现。

他想,相对于朗读、讲述、背诵能力,理解、质疑和发现能力难道不更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角”吗?为什么不能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去尝试这样新的可能呢?群文阅读或许能够提供这种可能。

让我们也大胆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给语文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效果,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二

本学期,利用云平台共观摩了四节课,从中我受益匪浅,并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

第一、二节课是主题活动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课不同,本次观摩的两节主题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即把课堂当作学生们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而前期的工作需要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课下完成,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量剧增的社会,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节主题活动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薄薄的一张纸引发了全体学生的头脑风暴,有的小组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收到了启发,动手制作了纸质的打击乐器;有的小组研究了纸与文化的关系;还有的小组探讨了节纸与减霾的关系。研究的方法多种多种多样,举行课题研讨、绘制思维导图、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等等,全面地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这节课中我了解到了发散思维的魅力、知道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证实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在第二节主题活动课中,学生们研究中国桥梁史、探讨十七孔桥和布鲁克林桥的异同,不仅开阔了眼界扩充了知识,更能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思路。从这节课中,我了解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只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通过这两节课的观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和头脑风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新。

第三、四节课是数学课,从中我认识到教师适时进退和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对整节课的影响。在第三节课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尝试。重要的步骤让学生去做去展示、重要的结论让学生思考得出,让教师、学生一同享受课堂。“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第四节课,课前小游戏与授课内容无缝衔接,《猜猜他》这个小游戏,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特点,巧妙地导入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特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然后,教师通过切土豆、搭建长方体构架来认识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学生兴致非常高,教师讲得也很尽兴。

通过观摩本次的优秀课例,我才真正明白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层意味。也认识到了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教师适时进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得以发挥和提高。

以上便是我观摩优秀课例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应用学习到的先进理论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真正让学生拥有课堂、享受课堂。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三

受学校的委派,我于11月18日去桓台二小参加《淄博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在短短一天时间里,我既欣赏了来自淄博万杰朝阳学校小学部,张兰花老师和淄川北关小学,翟静老师及张店区科苑小学和桓台二小的四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又听取了几位区县教研员的评课,最后市教研员李传英老师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如何打造"绿色课堂"进行了阐述。通过本次观摩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本次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本次观摩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构建绿色课堂,什么是绿色课堂?——充满生命力,没有污染的课堂。

充满生命力——知识的结构;思想方法渗透;关注学生生命。

没有污染的课堂——不要过度分析;不要过度干涉。

此外一些细节问题也应引起注意。如:

1、上课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大部分上课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上课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撕、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有一位教师在上《可能性与统计》一课时,设计了拍手问答、快乐大转盘等训练环节,注重了训练的效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自己的听课感受,下面谈一下在课堂效率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以往的观摩课,很多教师注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本次观摩课中,各位教师深入研究了教学内容,课教材,运用多种数学手段,让学生在短暂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彻底掌握了所学知识,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朴实"而不"造作",淄博万杰朝阳学校小学部,张兰花老师的《笔算乘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张老师先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出乘法竖式的写法,整节课设计巧妙,讲课朴实无华,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切实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受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活动中,情境创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如张店区科苑小学的一位老师在讲授"统计与可能性"时,通过现实生活中超市抽奖,福利彩票等一些现实情境的展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勇于探究。

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亮点,最大的共同点是课堂的花架子少了许多,实效性的讲求是显而易见的;课堂语言优美、到位、精练,教学内容选材贴近生活,课件的设计精心、精致;课堂上都非常注重学习的方法的指导和交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收获的非常多。我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学到的知识,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四

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我在兰州铁四中参加了20xx年甘肃省第一届初中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观摩活动。通过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只要教师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学生总是热情奔放。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可以改善教学,使教学更加有效。

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容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却是昏昏然。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学生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经过课前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障碍;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各方面就会调整到最佳状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效率就能提高。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特别是初中生。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

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放开手脚,人人参与,积极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善于倾听,营造阳光、和谐、高效的课堂。实现用空间换时间,用面代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交流展示中,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稳定了,表达流利了,思维敏捷了;在交流展示中,学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了由模仿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前许多同学在人家面前说话都不敢大声,但现在却能站在黑板前面,面对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和作题思路大胆表达出来,通过同学们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来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高效的课堂展示可以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节课,同样的教案,不同的老师的课堂展示是不一样的。

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改革的基本形式,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组内成员本着尊重、互助、促进、发展的原则把每个小组建设成小组成员的精神家园。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完成好基础知识的整合和挖掘工作,站在学科高度,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热情和激情,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点燃那思维的火把,展示展现自我。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帮助同学,提高自己。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的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愿我们的英语课堂阳光、和谐、高效!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五

十月份,初登讲台的我参加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并进行了现场观摩。这次的教学观摩,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学到了很多。

在大专的教课过程中,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注意例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非常重要。自己是教经济学的,对于某一问题,需要举例说明。举什么样的例子能说明问题,这很重要。有一个英语老师,对班上调皮的男生说到:大家喜欢打游戏吗?如果英语学的不好,你就看不懂游戏叫你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使我明白了,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举学生生活当中的例子,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在讲课的时候,怎样组织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学也极为重要。一个语文老师讲的故事: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出现了,同学想象一下羊会怎么样?会被吃掉,还是会逃跑?将故事的结局交给学生去想去讨论。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是自己讲多少,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想,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教师站在讲台上,都怕自己讲的知识太少,学生没有吃饱。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讲内容的多少,还是要有所把握。我自己一站在讲台上,就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讲出来,而忽略了语言的速度,整堂课几乎没有停顿。这让学生一下子很难消化。所以,不管心情是多么急迫,都要有话慢慢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在学校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那些课程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我认为应该根据所讲课程的内容来确定。例如:物理上的震动,数学当中的极限,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多媒体当中,应用动态效果来讲解,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明白和了解。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今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巧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观摩,我从同事的身上学到很多,相比之下,也看到了很多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经验不够丰富,还应向老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探讨,尽快的提高自己,为办好e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六

10月10日至12日,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约3000名代表共同领略了16位青年教师的风采。活动精彩纷呈,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有幸参加这次代表了全国小学语文界最高水平的赛课观摩活动,欣赏了16位青年才俊的精品语文课,获益匪浅。总的感受:十六节课风格各异,异彩纷呈。有的课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有的课精巧细腻、春风拂面;有的课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有的课厚重凝练、引人遐想……尽管风格迥异,不一而足,但所有课都依据“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性质,本着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的思想,强化其“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课的设计都遵循“整体(初步感知)――部分(深入感悟)――整体(回归升华)”的教学思路;寻找能有效落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言训练点;确立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开展听说读写书的全方位训练。

目前,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对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上取得共识。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还是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认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如何正确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强调一方面排斥另一方面。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20xx8月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总结发言中提到要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换言之,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关照;在获得语言智慧、运用语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因此,在本次活动的阅读课中,有的以读为主,通过反复读,品味语言,读出感情,读懂道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的引导探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的课读写结合,立足文本,感悟文本,拓展文本,在理解与表达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浙江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月光曲》就是极好的例子。

……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

学生写。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学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老师:恩,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

……

蒋老师的教学从听写词语开始,根据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再借助工具书理解,让我们看到扎扎实实的词语教学,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动的词语教学。

接着,蒋老师让学生用上听写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环节中,重点研读贝多芬与盲姑娘交往的词句,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想象写话,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体会他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在充分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山东徐慧颖老师执教的《给予树》,在初步认识了文中的人物后,通过“沉默不语”一词进入金吉娅的内心,体会到她对家人的体贴。接着在理解金吉娅为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时,出示了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时教师有意漏掉了“什么都”,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小女孩一丁点、丝毫都没有”,从教师追问“小女孩没有什么?”中,学生了解到小女孩“没有礼物”,“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圣诞节的乐趣”(学生的回答)。通过体会“沉默不语”和漏词这两个环节,学生体会到小女孩渴望得到关爱的愿望,自然也从金吉娅用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只为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却为小女孩买洋娃娃这一行为中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纵观整个教学大赛,几乎所有做赛课教师都具备了出众的才能,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扎实。

江苏的陈飞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语言幽默,自然潇洒。一上来他请学生读课题,第一位学生把“清平乐(yuè)·村居”读成了“清平乐(lè)·村居”,陈老师是这样表扬学生的——“嗯,读得很不错,5个字读对了4个。”幽默的语调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便紧接着让学生指认出课题中哪个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清平乐(yuè)”。在接下去的课堂上,陈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词中字词的理解,而是通过文字引导学生进入“词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来自山东徐慧颖老师执教的《给予树》,教学已经到了尾声处,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发挥想象说一说“当那个小女孩收到金吉娅送来的圣诞礼物时,她会激动地说些什么?”或许是前面的几个学生讲得很多很好,轮到第四个学生回答时他忽然“卡”住了,对着话筒怎么都憋不出一句话来,而关键时刻计时铃声又响了。怎么给这个学生解围,又能准时下课呢?只见徐老师不慌不忙地接过话筒对这个孩子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像你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巧妙的话语立刻引来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堂课因此也获得了满堂彩。

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崔峦老师提出“把阅读观摩课上成常态的精品课”。他说,理想中的阅读课就是教师要做到“正确地解读文本,有明确、实在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训练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效果明显;加上有一点自己的特色、教学的亮点,给听课老师一些启发、回味,给他们留下一点难忘之处”。

让我们来看一下辽宁的傅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齐读课题。

师:这是怎样的伯父,怎样的.先生呢?跟随作者周烨去看一看,读准字音,读顺课文,看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板书:扎绷带、夹出

师提示:把声音放出来,大胆一些!

生读课文

师板书:咳嗽、饱经风霜

师:课文读到这儿,这两个词语,谁先来读一遍。

师:扎,做一圈圈捆讲,在这里读za、,生字“嗽”在写的时候,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不要把“欠”写成反文

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

师:读一遍课文了,课文写了几件事?

生:5件事

师:给每件事概括小标题。

生:鲁迅先生死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

师板书。

师: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抓住主要事件,我们可以用追悼伯父来做小标题。还可以用什么词?

师:可以抓住主要事件,用几个字概括小标题,想好了,可以在书上写上。

(指名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其他学生写)

……

在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傅欣老师引入课题毫不拖泥带水;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明确,时间充分;生字的读音、书写教学扎扎实实;整体感知、概括小标题,鼓励写旁注,既注重了方法的指导,又重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知道,在感知文本阶段,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是读懂文本最基本的要求,这虽然很常规,但很必要。傅老师能够在这么大规模的全国性的赛课活动中给予充分的时间,非常到位地实施这一环节,足见傅老师平时课堂教学的扎实。

崔峦老师有句顺口溜来概括阅读教学的本质,这就是: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的确,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潜心研学,体验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去体验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结合本次阅读教学观摩课,我谈几点个人的感想和认识,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交流和共勉。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课堂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抛弃表现的欲望,全身心为学生的“学”服务;妥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追求二者的统一,不能把工具性搞得很模糊,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在教科书与其他资源的关系、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自主与指导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处理上,要全面认识,得当处理。当今时代,我们要对语文教学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美国卡内基大学的一位教授提醒我们:“中国百花园中有很多很美的鲜花,千万不要丢掉自己的而去移植别人的花。”语文教学也应如此。我说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是说排斥当今的课程改革,更不是不学习,而是要批判的学习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崔峦讲,“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继承、发展、创新;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是:求真、求实、求活。”

本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做课教师课堂上那份自信与潇洒,那份沉着与稳健,让人钦佩、令人羡慕。但我想,那是与他们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和思考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的不二法宝;其次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的基本功,现在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解读文本,深入与文本作者对话非常重要。具体的讲,教师课前解读文本,首先要作为一个读者“钻进去”,“潜心会文本”,并占有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体会,读出独到的感受,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确立明确、实在的教学明目标;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立本课的语言训练内容,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方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普通话、课堂应变和调控等功夫也是必不可缺的。

一是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要准确,有利于教与学的便捷高效地展开与深入;

二是教学训练点的确立要集中,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环绕教学目标,有层次的开展读、思、议、练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三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要简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是教学的特点和亮点要独到,能给别人提供一些启发、回味,给他人留下一点难忘之处。

总之,本次活动我的收获使我在教学生涯中受益无穷,也给了我许多思考,让我真正理解了学“无止境”的内涵。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七

11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北省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通城县教学研究室协办的《走进名师的真实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观摩和聆听了三位苏派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精彩授课和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胜教十年书的感受。置身于课堂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或与生促膝谈心,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不愿离开。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赞叹不已。

在林老师的《雾凇》阅读教学,我记得他对一名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把你的喜欢读到脸上去,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读好。"顿时,让学生紧绷的心弦突然松开了,学生的激情立刻得到释放;朱老师的课外话题,老师叫某某,老师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等话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些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方法都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老师们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学生学得轻松,让听课的老师叹服。林春曹老师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气氛使我受益匪浅,他那言意兼得的教学途径和课堂意境,使学生长久伫立、流连忘返,沉浸在美的熏陶当中。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会听得乐此不疲?我想: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名师的数学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在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课堂展示后,我觉得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尤其是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课堂语言的锤炼。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师自己的业务素养提高了,才会创出实效的教学方法来。

2、要在备课上下真功夫。自己先对文本真的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3、从教学内容总体出发确定好每节课的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明确每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再精心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

4、注意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使用要合理恰当。

5、教书、育人为先,教师要目中有人,时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培优扶差,让所有的学生始终在进步的状态中。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保证成绩的重要渠道。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八

20xx市高中体育优质课评选既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永安一中举行,研讨主题:立足教材,提升教学技能。在本次活动中共开展了13节高中体育优质课,比赛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和25分钟的课堂教学两部分,参加本次展示课的教师都是来自各县、区的优秀体育教师,他们的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最后进行展示比学,组织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哨声和队伍调动。教师讲解言简意赅、语言精练、示范规范。如将乐县的钟老师的武术《形神拳》,他的精彩表演震撼了在场的所有师生和评委,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且他的语言干练,很有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他个人武术功底和教学技能。

能有效利用图解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武术图解、篮球图解、排球图解等等。映象最深刻的是永安一中的郑老师上的排球《正面上手传球》,他的教学方法很是新颖,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同时又能层层突破本课的难点,练习方法多样、实效。组织环环相扣,课堂活跃,确实是一堂示范课。

如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中,用绳子系上不同颜色和男、女生不同高度的塑料袋作为击球对象,排球网用彩带自制成网带,还有的教师自画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图解等等,让我们耳目一新,可见发挥了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行动谱写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九

20xx年11月,我在我校录播室有幸聆听了十几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展示课,结合听课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思考。

例如:《六个矮儿子》的指导朗读“我从早到晚,无论刮风下雨,都为八只脚忙”引人入胜;《伯牙绝弦》配着低沉的音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了子期死的伤痛;《真实的高度》,有效的引导学生尽然理解的那么透彻,“写作水平的高度”、“人格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能手们所占在的高度,这些课都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精彩课堂奠定了一个基础。

有的老师的导入,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为学生情感阶梯的攀登奠定了一个基础,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丰富的大自然,走进新课文。

有的老师的语言优美,在老师激情的话语介绍中,激发了学

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教学情境中。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应尽求简、趣。所谓的简就是不复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所谓的趣就是有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总之,老师们个个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式多样,对比中让我有了很多灵感,也让我反思着自己的课堂。

(一)初读的主导问题是简单,让学生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初读目标,积极投入文本中。

(二)分段朗读,更是让学生的初读做到天衣无缝。读中有指导,读中有浅层的感悟,让在座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他扎实、耐心的教学态度所折服。初读要有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的阅读像在长满果实的果园里闲逛,最终走出果园两手空空。初读中的目标一定要简单,让学生明确,复杂的目标就像小猴子下山,捡了西瓜丢了芝麻。

(三)词语教学各有门道。

1.词语教学,为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作好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了解了本课的语言特点。

2.颇有特色的词语教学,让学生无形中把词语化静为动,赋予词语的无限生命力。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依据汉字的字形特

点,对词语中各个字的解释,让学生豁然开朗。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生硬的,呆板的,枯燥的,往往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唾弃。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词语教学也随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四)围绕目标,研读课文。

1.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依据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初读、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然后通过老师引导对课本外延的想象,出示图片,让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再读,学生情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明显得到升华。

2.明确解读文本的段落,先让学生自读,个别朗读汇报,这个汇报朗读的阶段中只是学生依据自己原有水平理解的感悟。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和音乐的渲染下,得到了明显的升华,此时的朗读水平是在模仿、想象中提高的。课的最后还不忘让学生感悟所有这些都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引出语言文字的教学,实在是到位,实在是精彩!

首先,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汇报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赵兵老师的汇报中提到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

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再次,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子?最后,崭新的教学理念

执教老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位老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思想,一千种教学方法。”通过此次听课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淀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人民教师。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十

对于我们做老师的来说,善于听课,尤其是善于听优秀的老师的课是极为有意义的,有的收获甚至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听了我校任永梅老师《曹刿论战》的公开课,感到收获颇丰。任老师教学的节奏控制得很好,本人认为,这节课的优点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注意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字词发音的及时纠正,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教学内容落实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而后会其意,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规律。

2、问题引领,注意互动。老师引导,学生表达,注意调动学生译、读、写、说,多读多练。

3、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了老师教学的用心。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件制作简洁、朴素,字体大小合适,对比清晰。

5、当堂训练,及时巩固,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性。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因此,我认为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学得更精彩,然后再看教师是否教得精彩。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给学生更为充裕的时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篇十一

11月中旬,我很有幸参加了在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的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充分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观摩,让我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前预习是学新课的前提,是学生心理意识的一种良好心态反应,也是学生自觉主动从信息源各种载体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自觉学习理解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不只重视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预习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总是认为品德课堂的三分之一模式就是外在的绚丽,并不能真正做到将课本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应该来说是不适合作为常态课来使用的模式。而这三位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花枝招展,而是非常的实在、实用。他们的导入简单明了,用时短,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三位老师并不是花很多精力来对课进行外在的模式化,而是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这三块很好的整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三位老师巧妙的引导与设计,赢得了在场观摩者的赞赏,而我也认识到了一堂真正好的品德课就应该脱掉那种刻意营造的热烈讨论学习气氛的花俏外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且学有所获。

应该承认品德课堂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沟通交流表达的能力。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是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学模式,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并学习。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将这一科学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力不从心的两难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小组成员中限定发言人、记录员等角色就容易使不用发言的同学产生懈怠心理,小组成员角色是否需要互换、如何互换,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再比如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该做什么;自主学习的时间及任务的确定应注意哪些问题;老师的教应该教到哪些地方,讲应该讲到什么分寸;对于课堂生成的知识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的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探讨与研究。

总之,在这些观摩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