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1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在村办公室,我见到了王家元。听说来投资,王家元瞪大了眼睛:“你们来得太及时了,现在就可以谈。”可到现场一看,那片地水、电、路三不通。再见王家元时,我就给他出了道难题:一个月内把这三件事办好。

过了20多天,王家元打来电话说,那三件事有眉目了。我打心里不相信,就开车过去看。一进村口,王家元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说:“路,交通局已经立项了,保证两个月内挖通,争取五个月内硬化;水和电也已经在测绘了。”他还把资料、图纸拿给我看。

一个村干部居然有如此魄力,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仍有些疑虑。我说,投资可以,土地租用30年,每亩租金最多50元。王家元说:“这个事情我还真不能做主!租金要由村民讨论决定。”

两个月后,王家元再次来电,说土地的事情说好了,每亩租金就50元,但有个条件,用工春风村的村民要优先。我问他原因,王家元说,土地租金是便宜了点,但是如果用工都请村民的话,大家每年能增收300多元。

王家元的实诚和执着打动了我,我不再犹豫,把320亩茶叶地租了下来。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4月28日,“春风”吹进座无虚席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正在举行的王家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时代楷模王家元同志的故事一次次打动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次次回荡。

上午9点30分,报告团5位成员陆续走上讲台。他们中,有王家元工作的好搭档石均,有靠“三哥”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胡怀彬,有曾和王家元讨价还价的业主周波,也有连续几年采访王家元的记者吴晓颖。一个个故事,一点点体会,都让人深深感动。而每一次感动,都直达心底。

动情之处抹眼泪

孙建民是北京一个社区的基层干部,他早早来到会场,选了靠前的座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重重,我就想听听,王家元是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的。”

孙建民找到了他的答案。

“我发誓:不畏难、不畏险,善始善终,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当王家元激情澎湃地说出这番话,场内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那晚最动人的场景,是节目快结束时,上百名村民蜂拥而上,手挽手把王家元接连抛起。那一幕,让我这个局外人,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听到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吴晓颖满怀深情地回忆,在场观众抹起眼泪。

会后,孙建民感慨地对记者说,“王家元为百姓服务真心实意,非常实在。”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王家元只要发现两家人“不说话”了,就立刻进行调解疏通,把基层矛盾化解在最细微的阶段。

来自北京电力系统的职工李楠,被王家元艰苦奋斗的精神所鼓舞。“王家元带领群众致富,是扎扎实实地实干、巧干、敢闯敢拼。”

报告会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开,争相和王家元合影。一名基层干部主动向王家元要电话号码,希望今后好好“取经”。

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每位报告团成员的发言时间,被限定在15分钟。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短,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筠连县腾达镇党委书记石均,第一个走上讲台。和王家元十多年来并肩作战,石均和王家元有过分歧、有过争执。但老石说,他从心底佩服这个好兄弟。

作为镇党委书记,石均对王家元“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有着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心涣散、寸步难行,春风村却能凝心聚力、高歌猛进?这是因为有王家元这样的精神引领、道德引领、人文引领的好带头人。”“为什么很多地方满足于小富即安,春风村却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因为有王家元这样的居安思危、求进思变、胸怀宽广的好带头人。”

即便说着一口“川普”,村民胡怀彬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与“三哥”之间的故事。从每天只能吃两顿红薯稀饭到自家仅卖李子就能收入10万元,“我从心里感谢三哥,是他领着我找到致富路。”

吴晓颖回忆第一次见到王家元时,他是个“泥人”。那时,村里正在修建新村聚居点,满身泥浆的王家元,正带着村民干得火热。此后一次次采访,吴晓颖每次都有新感受。“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与许多老幼相守的‘空心’村不同,春风村充满了活力。”变化记录在采访本中: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开张了,第一届品果节开幕了,三块石新村聚居点建成了,家家门前多了摩托车、小轿车……

让春风村明天更美好

来北京这几天,王家元一直没闲着。白天彩排布置会场,他带头搬桌子摆椅子,晚上将报告稿一次次打磨。20xx年的艰辛历程,王家元用最质朴的语言带到报告会现场。

他带来了自己的梦想和激情。回想村民们高票选举自己当村主任那天,一边是村民的期盼,一边是家人的反对,王家元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农民群众生活的艰辛,深知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要改变落后面貌、发展致富。乡亲们这么穷,我就是再富,心里也难受,因为,我是春风人。”

他带来了自己的实干和巧干。修路的时候,他带头捐资,和村民一起攀峭壁、喝凉水;发展茶叶产业,他把选择权交给老百姓,召开坝坝会,让大家决定干还是不干;党的之后,他创新思路,延伸产业链,带领村子走生态观光旅游的路子……

报告会上,王家元将多年的经历总结为5个字:“闯、干、巧、实、情”。“‘闯’不是瞎闯,而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打开思路;‘干’不是蛮干,而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实’就是讲求实际,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为发展求实效;‘情’就是以真情团结群众,以真心对待客商,走合作共赢、共同致富的路子。”

站在人民大会堂,王家元把千言万语凝结成决心:“我将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带着我的乡亲们去拼、去闯,让春风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的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称传奇。

她嫁到西沟村时才18岁,婚后第六天就下地干活,一生信守“劳动就是解放”。

上世纪50年代,她带着十几个姐妹加入互助组,和男人一样种树开荒,把男女“同工同酬”变成了现实。至今,村里仍流传着这样的“斗争故事”:

春播快开始了,成堆的粪要往地上匀。妇女装一天粪7分工,男人挑、匀一天10分工。干了一天,妇女们都想挑粪匀粪。男人不愿意,就比赛。一样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妇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妇女们都匀完了,有的男人还没匀完,连最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也说:“该提高妇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起点。2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现在,西沟村有集体企业4家、民营企业12家。20__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在申纪兰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已经化为血液。即便在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依然早早起床,给大家扫地、打开水、擦桌子,也不曾将自己和孩子户口迁到城市。

申纪兰对物质生活看得很轻。她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和高档电器。但她却多次将奖金捐给村集体。她坚持不领厅级干部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补贴,这两年才涨到300元。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脱离群众,要给群众干工作。”申纪兰说。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题记

除夕,这个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远的路,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团聚的力量。亲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着生命的根与源,像枝与叶般相拥相偎。可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美好在今年却是无比的奢侈。

疫情的爆发使你们不得不坚守在岗位,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还记得逆流而上的那一天吗?

那天,你换上了崭新的西装,把头发梳成了大人的模样,买来回家的车票,你想终于可以回家和数月未见的家人团聚了,但是在知道疫情之后,你脱下了西装并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机拨打家里的电话:“对不起啊,今年我不能回家过年了,疫区需要我,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对了,记得注意身体,”你强忍住内心的悲伤,微微一笑说:“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说完,你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接着工作

那天,你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爱多年的长发,脱去了漂亮的衣服,你专心致志的投入到防护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没有关系的,头发可以再留长,短发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后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旧最美。

那天,你拿着今年刚发的工资,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劳犒劳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关需要以后,你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你想,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的赶往了一线......

你,你,无数个你,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们将涓涓溪流汇聚成大海,你们将点点星光聚拢并照向四方,你们在疫情来临时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实际的行动去抵御疫情的不断侵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拿起心中的信念作为武器去抵御疫情,你们为众人负重前行,用一袭白衣来守护我们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险重重,但是你们依旧昂扬而去,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你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你们的平凡造就了伟大。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用来赞美你们。祝你们护士节快乐!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三月,蔚蓝海岸,威海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然而,为这座城市奋战了11天的一位白衣战士,却在春风中远去。

3月20日6时45分,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主任技师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回忆起与白晓卉在威海并肩奋战的日子,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技师吴晓本哽咽了。“事必躬亲,责任感极强”,这是她留给吴晓本最深的印象。

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白晓卉顾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当天14时,白晓卉作为第一组的一员,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队长的工作已经很繁杂了,不仅要参与疫情处置决策,还要布置分队的工作,可她还要在实验室参与一线检测操作。”吴晓本说白晓卉“一天到头手和嘴都不闲着”。此外,她多次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样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训。

身在威海,济南的工作她也记挂在心。“上次聊天时,她提示我威海采用的实验记录表好用,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主管技师邱旸,翻着两人的一页页聊天记录,那是白晓卉分享的她在威海工作的新发现新想法。

快速准确完成大量核酸样本的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但对于检验人员来说意味着挑战。

“检测时需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服内又闷又热,有时护目镜上都是水珠,只能从边边角角看过去夹样。”白晓卉曾这样描述检测工作。为此她钻研如何提高检验效率,总结,优化,岗位精细化,操作流水化,日样本检测量超过万管。

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加上防护服厚重封闭,一轮检测下来,往往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许多比她年轻的同事结束一个班次回到房间都感觉累,可从没有人从她口中听到过“累”这个字。

3月19日凌晨3点,白晓卉和同事们返回酒店休息。“酒店离海,那么近。”回程的路上,白晓卉突发感慨:“等解封那天,我们去海边吧!”然而,白晓卉没等到那一天。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成为“麻小娟”,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和光明

“小娟学姐的榜样力量将激励我前行!”近段时间,在麻小娟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生纷纷通过报纸、网络、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该校20__级820音乐班学生付秀洁坦言,自己也曾是留守儿童,看到学姐的付出和坚守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自己回到乡村做一名好老师的决心。

麻小娟的故事也让很多师范生深受启发。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2101班学生刘喆勇感叹道,麻小娟老师用爱与坚持为农村留守儿童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我今后应当学习、拥有的品质,我要扛起教书育人这份重任,为孩子全面的发展做出努力。”

“与其说麻小娟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现实版,不如说她就是童话,是那一群孩子的童话。”衡阳师范学院20__级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一班学生蒋婉珍说,麻小娟老师讲故事,是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成长、如何待人。“我羡慕她受学生喜爱,将来我要成为她。”

“热爱每一个学生,塑造每一个学生,是我们师范生将来的使命和责任。”湖南师范大学20__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刘姣说,麻小娟的事迹对自己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教育课,“将来我也要像她一样立师德、铸师魂,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学习“麻小娟”,为农村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热爱中成就自我。”近日,麻小娟任教学校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举行了学习麻小娟老师优秀事迹动员会,全校老师深受鼓舞,倍有干劲。

该校工会主席田芳表示,麻小娟老师把普通之事干出不普通的效果,主要源于她对孩子由衷的的热爱和她对教育的赤子情怀。一位90后的年轻女教师,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胸中有大爱,心怀赤子心,何其可贵!而这正是当代年轻教师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麻老师的故事中,我看到了90后青年教师的担当和执着,感受到乡村教师在教育路上的一份温暖与坚持。”张家界市慈利县溪口镇中学青年教师高双艳表示,自己也是一名青年乡村教师,将以麻小娟为榜样,以“真心”换“真心”,做学生的“启明星”,指引他们奔向美好的未来。

“做麻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每天被孩子们围绕的麻老师也是幸福的。”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金小菊说,麻老师“不为名利,只因热爱”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检视自己,“从今天起,我愿重拾初心,做一个像麻老师一样温暖学生,幸福自己的教书人。”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辅导员谭咏佳说,麻小娟对留守儿童们的细心关怀令人深受感动。“作为新时代教师中的一员,我要认真学习麻老师的教育事迹,感悟麻老师的教育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培养“麻小娟”,点亮更多农村孩子梦想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邓验认为,麻小娟老师的“一千零一夜”就像1001颗夜空中最亮的星,燃起了孩子们无尽的思想火花,也让大家看到关爱学生不光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青年教师都应向麻小娟老师学习,以100分的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次教学与科研,成长为担‘大责’,怀‘大爱’,有‘大为’的优秀教师。”

麻小娟也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培养的数万名乡村教师中的杰出代表。该校党委书记罗成翼表示,麻小娟毕业后扎根乡村教育,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用行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师范生对信念的坚守和对梦想的追求,也必将激励更多学子朝着优秀的目标奋进。学校也将继续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和教育传统,为社会培养更多像麻小娟一样坚守教育初心,厚植爱国情怀,坚定责任担当的优秀人才!

“这些天,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麻小娟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这个老教育人深受感动。”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说,在麻小娟老师身上,看到了纯粹的教育情怀,看到了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创新与坚守,看到了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夏智伦表示,要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学习麻小娟老师的典型事迹,学习她扎根农村、初心不改的教育情怀,学习她敬业爱岗、潜心育人的高尚情操,学习她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她心系学生、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

“三尺讲台系国运。”夏智伦说,一个崇德尚学的民族,总是把崇高的位置留给教师,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仅有“春蚕”精神的倡导还远不够,还要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师道’有尊严,教育才有底气,国家才有未来。让三尺讲台更温暖,更多孩子的梦想被老师点亮,民族复兴的征途也将更加充满希望。”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___,中共党员,是县房产科的一名维修人员,同志工作几十年来,他时时刻刻不忘了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事不声张,勤勉工作,是同志的工作特点,这些年来,同志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同志多次被评为出席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并被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一、勤奋好学,钻研工作业务

1976年,年轻的同志参加了工作,成为县房产管理所的一名维修工。工作中,憨厚、朴实的他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休息间隙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研究、维修,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不仅很快使梁士忠成为了单位业务骨干,也极大的降低了单位的维修费用和购置成本,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他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同志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

随着单位维修量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原来作为设备维修主力的卧式管道疏通机,常因施工中进水而造成电源短路,既影响施工进度又是事故隐患,同志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对原有机器进行技术改造,啃下这块硬骨头。

同志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卧式管道疏通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其间,有的同志开玩笑的说:“咱就是一个维修工,操那份闲心干啥呀”?每逢这时,他总是淡淡一笑,心里说:“因为我是党员,就得要钻研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同志终于解决了将卧式管道疏通机改成立式的技术难题,机器投入使用后,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还为单位节省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万元以上。

近年来,城镇居民区下水道井盖丢失问题严重,这不仅加大了维修的工作量,更危及到群众的出行安全。经过同志的几经调研,提出了利用单位废旧钢材自制水泥井盖代替原来铸铁井盖的思路,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推广,如今的水泥井盖不仅避免了丢失,而且还为单位节约了大量维修资金。

同志的钻劲不仅表现在技术革新上,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如今,他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户主的简单介绍,就大体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干一行,钻一行。如今,凭着这股钻劲,使原本木工出身的,成为了集木工、瓦工、管道工、水暖工、油漆工为一身的全能人才。

二、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

作为一名房产管理所的维修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在与广大居民群众打交道,谁家的屋子漏了,谁家的下水道堵了,哪片的居民区污水外溢了,都离不开梁士忠和他的同事们,每当这时,不管时间早晚,梁士忠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

2月26日,建华楼1号楼1单元202的于师傅因家中下水道被堵而急匆匆来到房管所请求帮忙。原来,于师傅家里的下水道因为种.种原因18年没有疏通了,现在找了几个维修队,要么人家嫌活太脏,要么觉得技术不过关都没有承揽,万般无奈之下,于师傅找到了房管所。同志听说情况后,二话没说和两个同事就来到于师傅家开始工作,寒冷的天气,加之下水道刺鼻的屎、尿、洗衣粉等味道混合在一起,熏的人抬不起头,但是他没有任何抱怨,率先跳入下水道开始工作,机器处理不了的地方,他就把手探进去清理,清理过程中,污水不时的喷到脸上、身上,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住同志的工作,最后,同志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终于将管道疏通了。当时,于师傅激动的说:“我儿子18岁,这个下水道就整整18年没有疏通过,今天,你们可是了去了我一块心病!”

房管所维修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更是不得闲着,为此,有的朋友也劝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干啥,该歇就歇了!”每逢这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就得要为群众着想。”因此,每当群众有了困难,他显得比户主还着急,总是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11月26日,星期六,同志正在亲戚家忙碌着丧事,接到报修电话,说沿河路街85岁孤老户唐淑珍家的坐便器漏水急需修理。他二话没说,和亲戚打了个招呼就会同同事赶到了唐淑珍家。由于坐便器老化,第一次维修后还是往外渗水,虽然这样,唐大娘还是一个劲的说:“大礼拜天也不让你们休息,行了,行了,这就挺好的,挺好的!”可是,梁士忠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身边又没有人照顾,毅然又把坐便器拆了下来进行了补救,彻底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同志不善言辞,但是他的心里总是这样想

,任何家庭成员都代表着自己家庭的形象,同样,自己是党员,也就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梁士忠在工作中总是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努力将群众因维修而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排千家忧,解百家愁。同志解决的虽然都是些烦琐的小事,但是他以自己那凡事都要多为群众着想的朴素感情,书写着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炽热情怀。

三、共产党员,时刻无私奉献

同志上有年近七旬的老母亲,下有在外上学的儿子,妻子没有工作,全家的收入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同时,他自己也患有血压高和轻微的甲亢,如果工作累了,身子就会发酸,出虚汗。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丝毫影响他的工作热情,相反,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30年来,他奉献了多少个公休日已经不能用数来计算了。

今年年初的一个星期日,楼居民区下水管道因过往车辆碾压而破裂跑水,污水又很快溢到地面结成冰层,如不及时抢修就可能造成人员、车辆事故。这天,在家休息的同志接到报修通知后,迅速和三名维修队员赶到现场。施工中,因天气寒冷,冻土层深达几米,每一钢镐砸下去,镐柄震的手掌都发麻,手都打起了血泡,但是同志全然不顾,毅然脱下外衣继续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体维修队员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在主管线位置挖出了一个2平米的作业坑,然后马不停蹄的拆碎管、安新管,很快使下水管道恢复了正常,临近施工地点的饭店老板主动邀请他们吃饭,都被他带头谢绝了。

有朋友不解的问他:“凭你的技术自己干一定比在单位干强多了,何必在那瞎守着甘奉献呢?”每逢此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党员,就得要无私奉献。”就这样,义务奉献也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奉献源于责任。多年的维修工作中,总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很少想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哪些是无私奉献的,他心想:只要群众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了,自己也就知足了,也就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了。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梁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12月2日,朱有勇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多年来,他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已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这是坚守初心的科研示范。

30多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从利用物种多样性创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样性研究应用在三七、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柠檬等特色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让农民得到实惠。

有人说,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总是难以割舍对土地的感情与牵挂。正如他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减农药控病害

遗传多样性研究世界难题

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为了解答这道题,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虫害爆发流行,是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难题。如何既减少农药用量又控制病虫害?这个命题难倒了全球的农科专家。

人类的智慧往往从“问号”开始。如果换一种思路,在栽培上实现品种多样性,是否会简单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纪80年代,云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严重。一次,正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过石屏县,路边田野里一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有些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两种水稻的田里患病现象很轻微。“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与水稻间栽有关?带着疑问,朱有勇展开了近千次的试验研究。

然而,想要走通这条途径需要回答3个问题,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机理是什么?三是能否推广应用?

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攻克病虫害的“细节”慢慢勾勒出来,效果越来越明显了。经过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逐渐掌握了作物多样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学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自然》杂志发表。如今,这项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到了滇、黔、川、湘、赣等省份,及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天拉长、地拉宽、站好队、换好位。”为了能把这些复杂的机理简单化,让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样性抗病害的机理,编成了十二字简单的顺口溜。“其实就是改变播种节令,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以前都是散种,现在排好队,科学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这里种这样,明年就种另外一样,利用植物间的相克相生减少病害,达到优质高产。”朱有勇笑着说。

推广间作套种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引起作物病害发生的寄主品种、病菌和气象因子“三要素”入手,朱有勇摸清了控病的主要机理,并且在几万亩面积的田地也试验成功了。但能否推广到更大面积的田里,更大的范围?为此,他带领团队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品种搭配、空间配置和时间优化的技术创新,发明了马铃薯间套玉米、玉米间套辣椒、烟套粮(豆)等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新技术。

把成果奉献给大地,造福云岭千万农户,是朱有勇的心愿。20__年,朱有勇将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推广应用到昭通,为昭通市粮食生产开创了新的时代。种植玉米、马铃薯、蔬菜、蚕桑、烤烟等各类作物,试验示范马铃薯间套玉米、水稻多样性间栽、烟套豆类等多种间套种模式……间套种技术在昭通陆续推广开来。“我每次到昭通,都能感受到那里泥土的芳香,物种的呼吸,大地的律动,人民的欢笑。”朱有勇常常对他的团队成员这样说。

“每次来,他总是第一个下到地里,先是仔细查看作物长势及病虫害情况,然后再用铲子撬开土壤,看看土壤土质、肥力、墒情及农作物根系发育情况。”鲁甸县农技中心粮作站站长胡兴祥说道。“昭通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朱有勇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示范推广的主战场。”昭通市农业局副局长赵高慧介绍,在昭通推广新技术3年中,朱有勇教授团队近20__人次到昭通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

自20__年以来,这一被国内外专家鉴定为处于国际同类研究前沿的技术成果,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累计应用面积3亿多亩,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魔芋软腐病等主要病虫害33.7%至62.1%,减少农药用量51.6%,促进粮食增产270余亿千克,农民增收300余亿元,为全球应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提供了成功范例,并被列为我省重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注入科研成果

促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是今年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时节,连日来,在石屏县、建水县10万亩冬季马铃薯地里,村民们正忙碌着种下种薯,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冬春季节,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丝,5盘中有4盘是云南产的。”提起冬季马铃薯,朱有勇很自豪。“每年春节过后至5月中旬,国内市场都没有马铃薯鲜薯,云南发展冬季马铃薯可填补市场空白,提高产品效益。”朱有勇说,利用云南“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条件,避开降雨导致的病害多发期,种植冬季马铃薯。从20__年开始,朱有勇带领团队在云南种植冬季马铃薯,并迅速推广了1000多万亩。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的价格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种植冬季马铃薯逐渐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

无独有偶。10月9日,在朱有勇的院士扶贫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大塘子村举行了林下有机三七竞卖。当天,闻讯赶来的商家现场激烈竞拍,最终以高价拍走刚挖出土的有机鲜三七。

“三七种植有个难题,就是种完一茬后,十几年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三七,农业上称这种现象为‘连作障碍’。”朱有勇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不停地探索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但收效甚微。他表示,大肥、大水的高产栽培才是导致“连作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改变生产方式。朱有勇带领团队模仿三七生长最适合的温度、光照条件以及水肥的需求条件,形成了一套克服连作障碍的人工仿生技术,20__年以来已在石林、寻甸、文山、澜沧等地示范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中药材种植中连作障碍难题。

近年来,朱有勇结合云南多样化的气候地理特点,将生境多样性研究成果“注入”特色农业中,葡萄“打伞”的避雨栽培技术,解决了我省葡萄成熟时节与雨季重叠导致减产的关键难题;他带领团队在香格里拉干冷河谷区建立葡萄优质高产化标准种植示范基地,推动打造世界级高端优质葡萄酒产业;带领团队实现红河谷柠檬黄龙病的生态防控……一步一个脚印地穿行在田野间,一滴滴汗水撒在农作物上,一份份实惠送到农民手中,朱有勇正用实际行动将一篇篇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云岭大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__,女,白族,现年30岁,中共党员,__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卫生院妇幼保健科工作人员。20__年参加工作,20__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__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颁发)、2020__年度考核优秀、20__年获得“公卫标兵”称号(__市人民政府颁发)。“爽朗热情是干部职工给予她的评价,干练、细心、负责、乐于助人、勇敢、吃苦耐劳是领导干部对她工作的认可”,她总是以严要求、善学习的态度出色完成党委政府、卫健局、院领导交办的一项项工作任务。在这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疫”战场上,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责任与担当,不惧危险、不辞辛劳勇敢冲锋到抗“疫”第一线,护卫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抗疫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舍私忘我的“健康卫士”

“妈妈,妈妈,你今天下班早点回来吧,我想和你一起玩,我想让你陪我……”,听着女儿充满依恋的话语,她只能压下满腹心酸,轻轻地哄着“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你乖乖地……”。按照党委政府、卫健局、卫生院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排,作为疫情防控小组的一员,__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院长做好人员调动、院内消毒指导、入村排查监测重点对象、高速路卡点值守等工作。

防控工作初期,人员调动安排和公共场所的消杀指导并不容易,为了能把防控工作落实做细,__迎难而上,忙得脚不沾地,刚电话汇报完人员管控和检测情况,接着立马上在电脑上敲打制作卡点值守信息登记表册,将排查表分发至卡点人员手中,而后还要把管控人员检测信息登记反馈信息统计同事处。

在疫情防控战场上__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顾不上孩子,只能让丈夫在家照顾女儿,没能让孩子享受到新年的欢愉。她夜以继日、任劳任怨、细心负责地行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忙碌的身影向群众生动地展现了医者的初心,树立了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健康卫士”先锋形象。。

不惧危险挺身而出的“女汉子”

1月28日17:47,王庄卫生院接到__市疾控中心电话通知,称贵阳肺科医院反馈一名发热病人疑似新冠肺炎,现已在贵阳肺科医院隔离,该名发热病人杨某系乡打冲村村民。“发热、疑似、隔离……”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高度重视,__作为卫生院医护人员和乡领导、包村站所、院长赶赴到该户开展排查监测工作。__考虑到该村村医患肺气肿,如果一旦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便以“我年轻抵抗力好”主动向院长请缨参与人员监测和消杀工作,没等院长回应,她已经穿上一次性手术衣,带上帽子口罩,做好防护后开始了排查登记,“何时出现的发热,有没有咳嗽,都接触了那些人……”“你们是疑似病例的家属,按照相关规定,你们要实行居家隔离观察,我们每天要上门进行体温监测,还要消毒……”__轻言细语地说道。这是乡境内的出现的第一个疑似病例,在登记排查的同时,既要做好隔离也要消除村民恐慌。讲解、消毒、宣传……回到院里已经近九点。

2月7日22:04,接到院长电话通知洛阳村有发热对象需转诊到__市第一人民医院后,还没哄睡孩子的她马上穿衣服赶到医院,做好防护措施后同救护车来到发热对象家中,因焦虑、恐慌,发热对象不愿意转诊,__同乡领导及派出所同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导了两个小时,才将对象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回到乡里面已将近三点。

2月13日19:48,接到院长电话称贵黔高速王庄收费站卡点处检测到一名从黔西来的发热病人,需马上对与其接触过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还没吃完晚饭的__立即赶回院里做好防护措施赶到收费站,为与该名发热病人接触过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同时做好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宣传、指导消毒等。

在多次转诊对象的路途中,__总是心绪万千,“如果这次转诊的对象真的感染了怎么办,那就要隔离14天,孩子怎么办,家人怎么办,工作怎么办……”一大堆的想法汹涌而来,可是想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更是一名党员时,所有的想法烟消云散。“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更是党员的使命,我在践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比起战斗在武汉一线的战友们,这又算得了什么。”直面病毒,勇敢与病毒叫板,__以果敢的行为、女汉子般的气概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孕妈妈的“定心丸”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护工作者的誓词,也是__内心所坚持的底线。因为疫情防控,怎样保障孕妈妈按时产检问题摆在了__的面前。以“变”应“不便”,__和产检医生严小云带上胎心多普勒、血压计、皮尺等检查仪器进村入户,直接上门为孕妈妈们提供血压、宫高、腹围及胎心测量等产检服务,了解其身心状况,宣传相关疫情防控和消毒知识,讲解一些缓解压力的小知识、小窍门,同时,还把自己的电话告知她们,24时小接受孕妈的咨询。

“我家里面没有车,肚子大出行不方便也不敢乱跑,你们上门给我检查,真的解了燃眉之急,服务周到,太感谢你们了”。已经怀孕19周的胡长菊感动地说道。特殊时期的主动服务和贴心关爱,给了孕妈妈们一粒“定心丸”,犹如及时雨解了群众急、暖了孕妈心。

疫情最是无情,党员初心最暖,在这场全国上下共同面对的疫情防控战役中,她用最朴实的行动、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医者的无私大爱,诠释了“一往无前、勇挑重担”的新时代杨顺清“挑夫”精神,在群众服务、宣传讲解、人员摸排、隔离监测中发挥着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群众看到生命的希望、坚定生活的信心,也让“共产党员”几个字在群众中闪烁得更加耀眼、绽放得更加光芒。

王光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4月11日下午,武夷山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党委召集机关各(总)支部书记及全体干部职工,专题“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会”,以廖俊波同志为镜,做个合格好党员、人民好干部。

局党委宣传委员林旭华同志介绍了廖俊波的事迹,宣读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文件精神。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后,部分党员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局党委副书记胡维清同志首先发言,要学习廖俊波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刻苦专研、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结合实例就是要学习廖俊波同志“用脚步丈量出园区”的实干精神,一手抓基层党建,一手抓项目建设,以打好项目攻坚战为抓手,着力抓好项目前期、促进项目开工。

局党委委员、粮食局总支书记寇福新同志发表感言,自己在粮食局总支将带头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深学细照笃行,提出今年粮食行业工作要以“储粮安全”做为第一要务,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粮食餐桌污染的检测工作,抓好粮食订单的分解和落实,开展好放心粮油进万家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粮食行业工作上新台阶。

局机关支部书记吴临宝同志学习后有感而发,认为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他表示发展改革和科技局机关支部将充分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习,掀起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热潮,当前,我市上下正在开展“百日攻坚战”,机关党员、各股室都积极投入这场战役中,发扬“5+2”、“白+黑”,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神,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转为打赢“百日攻坚战”的动力,紧盯任务目标,倒计时推进工作进度,全力推动全局工作迈向新台阶。

通过此次学习,局机关党员干部感触很深,大家对廖俊波同志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对其表现出来的“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表示崇高的敬意。通过学习,大家深知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感,表示要像廖俊波同志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坚决打赢今后工作的每一场战役,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好党员。

4月9日,福建省委印发了《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全省各级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4月10日,福建日报头版刊登了相关报道。4月11日,我校党支部接到中共湖里区委教育工委的学习要求通知,立刻通过厦门市党建e家平台和校内党建群发出以《以廖俊波同志为镜,争做合格好教师 》为主题的学习通知,并详细地对学习要求进行了布置。

此次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党员同志给给通过党建e家平台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李银岚书记写到:廖俊波同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不畏艰难,多到一线了解师生所需,帮助他们找到提升质量的方法与策略,脚踏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林伟路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他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畅谈了这次的学习体会,他说,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应该学习廖俊波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工作,认真教学。我校陈艳慧老师因身体原因本学期请病假在家修养,可是对于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却仍旧坚持参加,此次她也通过平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学习了廖俊波同志事迹,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心中有学生,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纵观此次的学习,党员同志参与热情高,反响热烈,相信对于激励和引导全校党员、干部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