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800字作文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4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狗十三观后感800字作文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篇一
曹保平无疑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导演,在《狗十三》里,他在注入了较多个人的理解在其中,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少女成长的电影,但电影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更多,包括孩子成长过程里细微的心理变化,包括她与周围世界的处理关系,以及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等等,这些现实的元素显然让它超脱了一般青春片的范畴,而是用精巧的剧情来打动观众,并让他们思考。
整部电影里,很少有主观的抒情,而是用客观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又一个极具矛盾冲突的生活瞬间,同样,这种矛盾的打磨也是相当高级,它并没有借助各种鸡飞狗跳来呈现,而是让对立的情绪一直伴随着剧中人员与观众的心理而变化,对于《狗十三》这部电影来讲,它像极了你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个极其平凡的缩影,甚至某些情境你也可以折射在自己身上,因为它其实呈现出的是一个大时代的小家庭的缩影,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同身受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体验是极其真诚的,这也是这部电影好看的根本,真诚不世故,正如片中的女主角李玩,你可以看到她的倔强,也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自我的萌芽。
在李玩青春成长的过程里,她的个人诉求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是一直忽视的,比如开场的那场戏,父亲强行帮她签字违背她的兴趣意愿,而后父亲为了讨好她又给她送来一只狗,后来因为这只狗不断的引发其他的冲突,可以看到,李玩在家庭体系里,她其实与那只狗是同病相怜的,她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接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多数中国式家庭的缩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大多时候是通过命令来呈现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而是冷冰冰地按着头,李玩起先是拒绝着成人化的世界的,但最终她选择了顺应这个规则,结尾部分,当她一脸平静地看着下一个自己,她的弟弟经历这种困境,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波澜,这也意味着她最终选择了收起锋芒,与这个世界和解。
李玩从迷茫到进一步的妥协,显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在她自己的眼里,她是被伤害的那一个,在父母眼中,他们才是需要李玩被感谢的那一个,你可以看到太多中国式父母的困境,为你好这句话听起来顺耳,但看起来却刺眼,李玩与父母始终不处在一个沟通频道,这也是他们一直对抗的根本所在。
无疑,《狗十三》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式家庭缩影,在这个少女成长的路上,她经历了太多的迷茫与疑问,最终她的这些疑问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观众的心里其实都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而究竟是哪个,这需要你去银幕里自己体会。
</div
狗十三观后感800字作文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篇二
这部电影是看了影评之后想看的,缓存在ipad里有段时间了。今天想看电影,打开看,没想到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应该也是很多人,我想。
有没有想过,你是从什么时候懂事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李玩如何一步步放弃自我,变成一个大人的。
喜欢物理,被爸爸强制改为英语学习小组。狗被送走,丝毫没有说话的权力。被迫参加饭局,被要求喝酒。坚持自我的时候,被家人问什么时候才能懂事。
现在看这些,我会想,为什么要懂事?孩子真的错了吗?还是大人错了呢?
从小,我就是个懂事的孩子。李玩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多我都遇到过。但基本没有反抗过,就是为了大人说的懂事。但我真的很难过。想起黑头,眼泪总会流下来。黑头也是一条狗,狼狗,从小在我家长大,我很喜欢它,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就放开绳子让它跑。每次放开绳子,它都要跑到筋疲力尽才停下。但是有一天,妈妈说狗吃太多了,卖了吧。那时候狗狗在我家应该有两三年了。我舍不得,妈妈骗我说,卖给看果园的,它会过的更好。当时的我真的好傻,就信了。长大后才明白,根本就不是,不可能,我家黑头那么老实,怎么可能看的了果园。妥协处处在,因为我很少反抗。小时候喜欢画画,妈妈说学艺术太贵了,又没前途。放弃的那么轻而易举。四五年级时,养了两只羊。放学就去放羊,在爸妈的帮助下,羊养的又肥又大,还生了小羊。升初中时,妈妈说学习紧,卖了吧,就卖给了隔壁家。还记得漂漂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多少次不开心的时候跟它诉说,它的眼睛仿佛能看到眼泪。
我活成了爸妈的骄傲,却丢了自己。
长大了,出来读书了,越来越发现妈妈也经常做错,为什么要那样要求孩子呢。
再往后,我开始越来越发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由父母来作画。
<p
狗十三观后感800字作文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篇三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 自小父母离异的李玩被爸爸寄养在爷爷家,跟爷爷奶奶长大。爸爸为了李玩能够进入一个好的高中强制给爱好物理的李玩改到英语组,这招致李玩的不满。为了缓解紧张的父女关系,爸爸送了一条狗。李玩开始对小狗厌恶,然后同情,接受,照顾,喜欢,最后依赖,把它看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与要好朋友。
狗丢了,家人弄了一条一模一样的狗来糊弄李玩,令李玩怒不可遏。爷爷因为小狗被李玩推倒,摔断了腿,多年不出门的奶奶因为寻找李玩迷了路,爸爸为此大动肝火,李玩在丢狗的委屈中知道自己的任性妄为给亲人带来的伤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知道狗可能找不回来了。于是开始接受这个现实,丢狗让李玩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不仅仅只围绕自己转,个人感受固然重要,他人的感受亦是十分重要,亦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积极学习,积极生活。
经过努力,李玩英语考了第一,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欢天喜地地以为爸爸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庆祝一下。爸爸明知电影本周不上映却还要表面欢喜地带李玩去,实际上只是无法开口而编造一个谎言骗李玩去参加儿子的一周岁生日。宴会上,看着爸爸忘情地给弟弟唱生日歌庆生,李玩懂事地拍着手庆祝,迎合地笑着,笑容里带着羡慕,努力而尴尬地笑着,笑里带着对爱的渴望,笑容渐渐消失,退出人群独坐到沙发上。考了好成绩本来今天是主角的,无缘无故杀出一个素未谋面的弟弟,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自己还要为他庆祝生日。凭什么,为什么,自己想要做的不能做,不想做的被强制去做,自己拼命努力懂事只是为了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求而不得。我就是不高兴,不开心了,我不愿陪笑了,我想一个人静静。这里是李玩的第二次成长,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应强加在别人身上,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幸福要建立在自身之上。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玩得了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之后很淡定,没有跟周围的人说。
李玩陪新弟弟玩,弟弟不小心哭。公园想陪弟弟玩,却被后妈制止。李玩明白无论她对弟弟再好后妈都不会在内心认可他,她想对弟弟好,是自己想对弟弟好,并不是为了讨好后妈。陪酒,吃狗肉,做这些不愿做的事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最后一次成长,是关于遇见的狗是否是爱因斯坦,其实这只狗是不是爱因斯坦对李玩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长大了,已经会照顾自己了,已经学会了如何被爱以及如何去爱人。
片尾李玩的哭泣,我想要表达的是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委屈的宣泄,宣泄狗丢了,被大人欺骗,接受弟弟,敬酒,吃狗肉这些种种无能为力但必须接受的事情所积累的委屈。成长是痛苦的,成长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一些我们看不惯接受不了还改变不了的事情。李玩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看不惯看不惯的东西,不接受不能接受的东西,力所能及地去改变这些事情。
<p
狗十三观后感800字作文 狗十三观后感700字篇四
《狗十三》把中国式家庭中沟通失语表现出一种痛感,但也恰是这击中人的痛感让这部电影成为我们沟通的起点,它表现了太多的不能沟通,其实也表达了太多希望亲人间多一些沟通。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狗十三观后感作文大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狗十三》狗十三一部把亲情,爱情,青春,成长,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的电影,看了两边,才读懂该影片的深刻含义。是啊,我们的青春不就是这样度过的么,叛逆,早恋,高考,失恋,大学,梦想。吵着要离家出走。诗和远方,小时候的梦很遥远,长大后你不停的努力,有时于它近在咫尺,有时它又远在天边。
还记得那个最初的你吗?长辈问你道:长大了想干啥呀?,那长大了想干啥呢?当科学家?当诗人?从政?你我的未来都是未知的呢!奈何我们没有预见未知的超能力。十三岁处于叛逆期的女主角,在家里于长辈显得格格不入,父母离婚,长期远离的父亲从来就不理解自己,又缺乏母爱。家庭的不完整,导致女孩的成长缺陷,视狗狗为伙伴的女孩在丢失狗狗后的无助,在父亲的逼迫下,不得不接受狗狗丢失的现实。在后母买来一只狗狗骗自己找到爱因斯坦时,慢慢接受了这位新来的伙伴,可好景不长,在弟弟的逼迫下又再一次将她的伙伴扔了出去,此处的特写时现中国家庭给孩子过度的溺爱,孩子犯错也不管,好像弟弟走的路与女主角似乎差不多。
这部电影是看了影评之后想看的,缓存在ipad里有段时间了。今天想看电影,打开看,没想到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应该也是很多人,我想。
有没有想过,你是从什么时候懂事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李玩如何一步步放弃自我,变成一个大人的。
喜欢物理,被爸爸强制改为英语学习小组。狗被送走,丝毫没有说话的权力。被迫参加饭局,被要求喝酒。坚持自我的时候,被家人问什么时候才能懂事。
现在看这些,我会想,为什么要懂事?孩子真的错了吗?还是大人错了呢?
从小,我就是个懂事的孩子。李玩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多我都遇到过。但基本没有反抗过,就是为了大人说的懂事。但我真的很难过。想起黑头,眼泪总会流下来。黑头也是一条狗,狼狗,从小在我家长大,我很喜欢它,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就放开绳子让它跑。每次放开绳子,它都要跑到筋疲力尽才停下。但是有一天,妈妈说狗吃太多了,卖了吧。那时候狗狗在我家应该有两三年了。我舍不得,妈妈骗我说,卖给看果园的,它会过的更好。当时的我真的好傻,就信了。长大后才明白,根本就不是,不可能,我家黑头那么老实,怎么可能看的了果园。妥协处处在,因为我很少反抗。小时候喜欢画画,妈妈说学艺术太贵了,又没前途。放弃的那么轻而易举。四五年级时,养了两只羊。放学就去放羊,在爸妈的帮助下,羊养的又肥又大,还生了小羊。升初中时,妈妈说学习紧,卖了吧,就卖给了隔壁家。还记得漂漂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多少次不开心的时候跟它诉说,它的眼睛仿佛能看到眼泪。
我活成了爸妈的骄傲,却丢了自己。
长大了,出来读书了,越来越发现妈妈也经常做错,为什么要那样要求孩子呢。
再往后,我开始越来越发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由父母来作画。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 自小父母离异的李玩被爸爸寄养在爷爷家,跟爷爷奶奶长大。爸爸为了李玩能够进入一个好的高中强制给爱好物理的李玩改到英语组,这招致李玩的不满。为了缓解紧张的父女关系,爸爸送了一条狗。李玩开始对小狗厌恶,然后同情,接受,照顾,喜欢,最后依赖,把它看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与要好朋友。
狗丢了,家人弄了一条一模一样的狗来糊弄李玩,令李玩怒不可遏。爷爷因为小狗被李玩推倒,摔断了腿,多年不出门的奶奶因为寻找李玩迷了路,爸爸为此大动肝火,李玩在丢狗的委屈中知道自己的任性妄为给亲人带来的伤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知道狗可能找不回来了。于是开始接受这个现实,丢狗让李玩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不仅仅只围绕自己转,个人感受固然重要,他人的感受亦是十分重要,亦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积极学习,积极生活。
经过努力,李玩英语考了第一,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欢天喜地地以为爸爸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庆祝一下。爸爸明知电影本周不上映却还要表面欢喜地带李玩去,实际上只是无法开口而编造一个谎言骗李玩去参加儿子的一周岁生日。宴会上,看着爸爸忘情地给弟弟唱生日歌庆生,李玩懂事地拍着手庆祝,迎合地笑着,笑容里带着羡慕,努力而尴尬地笑着,笑里带着对爱的渴望,笑容渐渐消失,退出人群独坐到沙发上。考了好成绩本来今天是主角的,无缘无故杀出一个素未谋面的弟弟,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自己还要为他庆祝生日。凭什么,为什么,自己想要做的不能做,不想做的被强制去做,自己拼命努力懂事只是为了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求而不得。我就是不高兴,不开心了,我不愿陪笑了,我想一个人静静。这里是李玩的第二次成长,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应强加在别人身上,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幸福要建立在自身之上。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玩得了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之后很淡定,没有跟周围的人说。
李玩陪新弟弟玩,弟弟不小心哭。公园想陪弟弟玩,却被后妈制止。李玩明白无论她对弟弟再好后妈都不会在内心认可他,她想对弟弟好,是自己想对弟弟好,并不是为了讨好后妈。陪酒,吃狗肉,做这些不愿做的事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最后一次成长,是关于遇见的狗是否是爱因斯坦,其实这只狗是不是爱因斯坦对李玩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长大了,已经会照顾自己了,已经学会了如何被爱以及如何去爱人。
片尾李玩的哭泣,我想要表达的是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委屈的宣泄,宣泄狗丢了,被大人欺骗,接受弟弟,敬酒,吃狗肉这些种种无能为力但必须接受的事情所积累的委屈。成长是痛苦的,成长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一些我们看不惯接受不了还改变不了的事情。李玩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看不惯看不惯的东西,不接受不能接受的东西,力所能及地去改变这些事情。
非常现实的一部好片,导演竟然这么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从女主身上看到太多太多自己曾经的影子,应该也是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影子。女主在我看来,很可怜,很懂事,比我懂事多了,比我能理解大人多了,曾经,那个年纪的自己,和身边人的冲突更加激烈。很巧,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宠物的走失,同样的,没有失而复得,永远的失去了。虽然我没有责怪家人,但是女主的伤心,完完全全可以体会,甚至可以说,我曾经比她更伤心欲绝。
另外,从孩子蜕变成大人的过程,确实是撕心裂肺的,感觉自己的童真一点点的在死去,电影通过几次饭局来表达女主的变化和所谓的成长。饭局,是中国式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也在饭局上看到过太多这种虚伪恶心的景象,其实自己还是吃这碗饭的呢,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这么些年过去了,自己在饭局上的表现一点没长进,依旧那么木讷,和十几岁的初中生女主没两样,性格决定命运吧。我是该庆幸自己内心仍是个孩子吗?
电影七七八八的小时挺多的,有那么一两件事没怎么看懂,但女主的变化,我并不认为这是妥协,还是很连贯自然的,可能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有类似经历。父母的爱真的很重要,但比爱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理解。我就是有爱没理解,女主是没爱没理解,片中的爱情,谈不上爱情了,少男少女间的好感和欣赏,其实我还挺喜欢这段的,恰到好处,很淡很自然,没有发展才会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吧。
为什么大人都觉得对宠物的爱是可以随随便便找个替代品就可以解决的呢?每一个宠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因为它长的全世界最可爱,它的品种最高贵还是怎样,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找来替代品,对它也不公平。我觉得电影中第二条狗真的很可怜!从来没有得到过爱,完完全全的牺牲品,养宠物务必慎重,那是它的一生。而女主最后遇见第一条狗的反应,有看到评论说女主长大了,对生活对等等妥协,我觉得不是妥协,在我看来是,它现在的生活很不错,有爱它的主人,既然自己没有能力给它好的生活和爱,就不要打扰它的生活了,它就算回到自己身边也会是个悲剧。
《狗十三》是一部让人感觉到真实疼痛的电影,电影里聚焦了一个女孩青春成长过程里的心理转变,可以说,她代表了大多数国内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在一步步迈向成年人世界的过程里,你能读懂她的迷茫与慌张,也看到了她与这个世界最终选择了和解。
曹保平无疑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导演,在《狗十三》里,他在注入了较多个人的理解在其中,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少女成长的电影,但电影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更多,包括孩子成长过程里细微的心理变化,包括她与周围世界的处理关系,以及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等等,这些现实的元素显然让它超脱了一般青春片的范畴,而是用精巧的剧情来打动观众,并让他们思考。
整部电影里,很少有主观的抒情,而是用客观的镜头对准了一个又一个极具矛盾冲突的生活瞬间,同样,这种矛盾的打磨也是相当高级,它并没有借助各种鸡飞狗跳来呈现,而是让对立的情绪一直伴随着剧中人员与观众的心理而变化,对于《狗十三》这部电影来讲,它像极了你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个极其平凡的缩影,甚至某些情境你也可以折射在自己身上,因为它其实呈现出的是一个大时代的小家庭的缩影,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同身受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体验是极其真诚的,这也是这部电影好看的根本,真诚不世故,正如片中的女主角李玩,你可以看到她的倔强,也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自我的萌芽。
在李玩青春成长的过程里,她的个人诉求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是一直忽视的,比如开场的那场戏,父亲强行帮她签字违背她的兴趣意愿,而后父亲为了讨好她又给她送来一只狗,后来因为这只狗不断的引发其他的冲突,可以看到,李玩在家庭体系里,她其实与那只狗是同病相怜的,她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接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多数中国式家庭的缩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大多时候是通过命令来呈现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而是冷冰冰地按着头,李玩起先是拒绝着成人化的世界的,但最终她选择了顺应这个规则,结尾部分,当她一脸平静地看着下一个自己,她的弟弟经历这种困境,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波澜,这也意味着她最终选择了收起锋芒,与这个世界和解。
李玩从迷茫到进一步的妥协,显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在她自己的眼里,她是被伤害的那一个,在父母眼中,他们才是需要李玩被感谢的那一个,你可以看到太多中国式父母的困境,为你好这句话听起来顺耳,但看起来却刺眼,李玩与父母始终不处在一个沟通频道,这也是他们一直对抗的根本所在。
无疑,《狗十三》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式家庭缩影,在这个少女成长的路上,她经历了太多的迷茫与疑问,最终她的这些疑问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观众的心里其实都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而究竟是哪个,这需要你去银幕里自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