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1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一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努力把学习党史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昨天‘时代楷模发布厅’发布了邱军和孙丽美两位‘时代楷模’的事迹,刷爆了朋友圈,今天单位再次组织观看,依然震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的工作岗位也是为民服务,我要以两位楷模为榜样,努力做好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市政府办文教科四级主任科员林海表示。
“观看学习了邱军、孙丽美两位‘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被他们无私无畏,冲锋在前,争作表率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审计科二级主任科员林谢宏表示,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一线,做好乡村振兴资金“最后一公里”的跟踪落实。
“孙丽美同志扎根乡村、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中,谱写出不平凡的美丽故事。”市医疗保障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陈静雯表示,作为一名医保党员干部,要以孙丽美为榜样,坚守为民初心,立足本职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医保问题。
“邱军、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奋进,是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我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市信访局接访科科员(挂职)俞敏华说道。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二
孙丽美1977年5月出生,20__年7月入党,20__年任古县村计生管理员,20__年任村党支部书记。8月31日,中宣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此前,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共福建省委追授孙丽美“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追授孙丽美“八闽楷模”称号。
干群眼中的“米粉书记”
古县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村民们白天下地劳作,孙丽美只能利用午饭和晚上时间入户与群众拉家常,推动工作。忙于工作顾不上吃饭时,她就到村委楼楼下的店铺简单地吃一碗米粉。每有干部群众一同工作错过饭点,她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一碗米粉,“米粉书记”的绰号就这样在干部群众间叫开了。
扎根农村17年,一碗碗米粉陪伴着忙碌的孙丽美,也见证着她“为村里群众做点事”的朴素心声。看到村民办事不便,为一件小事城里农村两头跑,孙丽美争取霞浦县人社局补助资金8万多元,在村委楼二层建设村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解决村民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而她也从三楼的“书记主任室”,搬到窗口的第一个位置办公。孙丽美说:“这里好,离群众更近一点,他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她几乎把村委楼当成了自己家,群众办事“随到随办”;谁家有困难,她“随叫随到”。
曾在古县村挂职的霞浦县卫生监督所所长陈迎霞回忆,孙丽美殉职后,她回村里看望孙丽美的母亲,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伯,老伯对她说,以前村民只要有事,随时到村委楼,丽美都在,村委楼也时时刻刻都有人值班。但现在丽美走了,大家都很痛心。
村民眼中的“暖心阿美”
“村里的一棵大树周围这两年改造成村民休闲场所,很多村民喜欢在那里聊天。阿美每天上班前都会去那里逛逛,听听村民们有什么意见,谁家又遇到了什么事,她就知道要怎么做工作了。”陈迎霞挂职时就和孙丽美共事,她说,阿美一直是个很热心、很暖心的人,责任心强,敢说敢干。
在村民雷健亮眼中,孙丽美是帮他渡过难关的“摆渡人”。20__年,雷健亮干重活时旧伤复发,做完手术在家休息,家里又遇到种种变故。“那时候,爷爷去世了,妈妈摔了脚,我又生病躺在家,真不知如何是好。当时,阿美耐心帮我填材料、办贷款,还悄悄递给我20__元。”雷健亮说,转眼十多年过去,这件事他一直铭记在心。
20__年,村民彭则安患上血管瘤,手术掏空了家里的钱。同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拿不出报名费。听说这件事的孙丽美找上了彭则安。“当时她对我说,你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彭则安说,孙丽美还联系上已经在霞浦县城打工一个多月的女儿,劝她一定不能签长期合同,一定要继续读书。最终,孙丽美向上级申请到5000元助学补助金,让孩子报上名。如今,彭则安的女儿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0__年,陈迎霞带着团队到村里进行“两癌”筛查,村民雷秀金被诊断为子宫癌。陈迎霞第一时间告诉了孙丽美。“她当时一听结果就和我说,雷秀金要是真得病那就不得了了,她丈夫车祸去世了,家中只有年迈的公公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陈迎霞回忆,后来,孙丽美带着雷秀金去卫生院做检查、联系福建省肿瘤医院动手术,多方争取5万多元帮扶资金,雷秀金自己几乎就不用花钱了。雷秀金康复后,孙丽美还为她介绍工作,让她自食其力。
“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多好的一个人,知冷知热,真是舍不得。”雷秀金眼泛泪光。
儿子眼中的“满分妈妈”
“最遗憾的是,我还有很多话没和她讲。”孙丽美的丈夫杨亮顺说,作为妻子,她是顾家的;作为母亲,她很疼爱孩子;作为村支书,她正直有担当。
杨亮顺说,孙丽美本来计划今年“五一”假期一家人去武夷山玩,但家里没有车出行不便,加上正值农忙,想着以后再找时间去,就取消了。
这次没有成行的全家出游也成为了孙丽美儿子杨鑫的遗憾。在杨鑫眼中,孙丽美是个来去匆匆的母亲。“我的母亲和其他人不一样,平时很少见到她,吃饭时也是匆匆忙忙,有时我会不理解,还抱怨她……”在孙丽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杨鑫哭泣道:“现在我才明白,人之所以伟大,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虽平凡却伟大。我为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感到自豪,她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秀品德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孙丽美离开后,杨鑫每晚都会翻看妈妈的照片,他说自己很想很想妈妈,虽然没有太多的陪伴,但她是个“满分妈妈”。有人问他,现在最想对天上的妈妈说什么。少年瞬间红了眼眶,他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对自己好点”。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三
孙丽美1977年5月出生,20__年7月入党,20__年任古县村计生管理员,20__年任村党支部书记。8月31日,中宣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此前,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共福建省委追授孙丽美“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追授孙丽美“八闽楷模”称号。
干群眼中的“米粉书记”
古县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村民们白天下地劳作,孙丽美只能利用午饭和晚上时间入户与群众拉家常,推动工作。忙于工作顾不上吃饭时,她就到村委楼楼下的店铺简单地吃一碗米粉。每有干部群众一同工作错过饭点,她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一碗米粉,“米粉书记”的绰号就这样在干部群众间叫开了。
扎根农村17年,一碗碗米粉陪伴着忙碌的孙丽美,也见证着她“为村里群众做点事”的朴素心声。看到村民办事不便,为一件小事城里农村两头跑,孙丽美争取霞浦县人社局补助资金8万多元,在村委楼二层建设村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解决村民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而她也从三楼的“书记主任室”,搬到窗口的第一个位置办公。孙丽美说:“这里好,离群众更近一点,他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她几乎把村委楼当成了自己家,群众办事“随到随办”;谁家有困难,她“随叫随到”。
曾在古县村挂职的霞浦县卫生监督所所长陈迎霞回忆,孙丽美殉职后,她回村里看望孙丽美的母亲,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伯,老伯对她说,以前村民只要有事,随时到村委楼,丽美都在,村委楼也时时刻刻都有人值班。但现在丽美走了,大家都很痛心。
村民眼中的“暖心阿美”
“村里的一棵大树周围这两年改造成村民休闲场所,很多村民喜欢在那里聊天。阿美每天上班前都会去那里逛逛,听听村民们有什么意见,谁家又遇到了什么事,她就知道要怎么做工作了。”陈迎霞挂职时就和孙丽美共事,她说,阿美一直是个很热心、很暖心的人,责任心强,敢说敢干。
在村民雷健亮眼中,孙丽美是帮他渡过难关的“摆渡人”。20__年,雷健亮干重活时旧伤复发,做完手术在家休息,家里又遇到种种变故。“那时候,爷爷去世了,妈妈摔了脚,我又生病躺在家,真不知如何是好。当时,阿美耐心帮我填材料、办贷款,还悄悄递给我20__元。”雷健亮说,转眼十多年过去,这件事他一直铭记在心。
20__年,村民彭则安患上血管瘤,手术掏空了家里的钱。同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拿不出报名费。听说这件事的孙丽美找上了彭则安。“当时她对我说,你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彭则安说,孙丽美还联系上已经在霞浦县城打工一个多月的女儿,劝她一定不能签长期合同,一定要继续读书。最终,孙丽美向上级申请到5000元助学补助金,让孩子报上名。如今,彭则安的女儿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0__年,陈迎霞带着团队到村里进行“两癌”筛查,村民雷秀金被诊断为子宫癌。陈迎霞第一时间告诉了孙丽美。“她当时一听结果就和我说,雷秀金要是真得病那就不得了了,她丈夫车祸去世了,家中只有年迈的公公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陈迎霞回忆,后来,孙丽美带着雷秀金去卫生院做检查、联系福建省肿瘤医院动手术,多方争取5万多元帮扶资金,雷秀金自己几乎就不用花钱了。雷秀金康复后,孙丽美还为她介绍工作,让她自食其力。
“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多好的一个人,知冷知热,真是舍不得。”雷秀金眼泛泪光。
儿子眼中的“满分妈妈”
“最遗憾的是,我还有很多话没和她讲。”孙丽美的丈夫杨亮顺说,作为妻子,她是顾家的;作为母亲,她很疼爱孩子;作为村支书,她正直有担当。
杨亮顺说,孙丽美本来计划今年“五一”假期一家人去武夷山玩,但家里没有车出行不便,加上正值农忙,想着以后再找时间去,就取消了。
这次没有成行的全家出游也成为了孙丽美儿子杨鑫的遗憾。在杨鑫眼中,孙丽美是个来去匆匆的母亲。“我的母亲和其他人不一样,平时很少见到她,吃饭时也是匆匆忙忙,有时我会不理解,还抱怨她……”在孙丽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杨鑫哭泣道:“现在我才明白,人之所以伟大,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虽平凡却伟大。我为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感到自豪,她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秀品德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孙丽美离开后,杨鑫每晚都会翻看妈妈的照片,他说自己很想很想妈妈,虽然没有太多的陪伴,但她是个“满分妈妈”。有人问他,现在最想对天上的妈妈说什么。少年瞬间红了眼眶,他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对自己好点”。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四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她的先进事迹。孙丽美1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先进事迹再次在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楷模为镜,向先进看齐,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省委组织部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孙丽美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是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真情服务的典范,是身边最真实的好榜样。要深入学习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对标先进、争当先进,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福建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干部陈颖表示,孙丽美同志是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真情服务的典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以其为榜样,汲取精神力量,坚守为民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信仰信念和入党誓言。要学习她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福建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铁晗表示,要深入开展向孙丽美同志学习活动,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讲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巾帼故事,引领全省广大妇女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岗位、奋发有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巾帼力量。
福建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孙丽美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践行宗旨的为民情怀。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全省林业系统要把向孙丽美同志学习同林业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生态惠民,全力推动生态成果全民共享。要持续培育壮大木材加工、竹产业、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五个千亿”产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林区群众发展特色林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孙丽美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中,谱写不平凡的美丽故事。”谈到如何学习孙丽美的事迹与精神,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李清华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农业情怀,其次要勇挑重担、直面难题,最后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科研道路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同时把学习活动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谷文昌、廖俊波等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政治责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风险挑战,为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丽美同志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是基层干部一心为民深情服务的典范。”霞浦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群力说,“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把‘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融入到检察履职中,把满腔热忱完全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中,立足检察职能,为党忠诚,敢于担当,心系群众,践行好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发展大局中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孙丽美同志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埋下一粒种子,竖起一面旗帜,建起一座丰碑。”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党支部书记俞云灿说,“我们将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群众中,与群众建立起真挚感情,带着热爱土地的情怀,怀着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信仰,在实现乡村振兴大业中,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党委书记陈广昱表示,作为山区乡镇干部,尤其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扎实实地真干、实干、苦干,心里想着群众,嘴里念着群众,脑子里装着群众,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在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道路上唱好山歌,共同致富。
“基层干部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群众,与家乡的发展建设共进退,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挥洒在需要的土地上。”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金沙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钦赐表示,同为基层干部,要学习孙丽美同志的奉献精神,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俯下身子建设富美乡村。
国家税务总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四级主办汪宁表示,要以阿美书记为榜样,从她的先进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坚守初心、践行宗旨”的情怀融入到税收工作中,在服务新时期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大局中展现作为、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五
中宣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她的先进事迹后,她的感人事迹再次成为我省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更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以榜样树标杆,发扬时代楷模精神,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不负群众期待,不负韶华。
近日,闽侯县竹岐乡元格村开展孙丽美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孙丽美同志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元格村党支部委员陈礼胜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我要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干动力,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为人民办好实事。”
学习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党支部书记杜振忠感触颇深。他表示,要汲取榜样的力量、筑牢理想信念,全力以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我们要向孙丽美同志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粗坑村党支部书记徐奇峰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努力提升当地花卉的产品力和品牌价值,拓展电商销售平台,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尤溪县妇联副主席陈晓翠表示,孙丽美同志对党忠诚、冲锋在前、实干尽责、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要以她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时刻把妇女儿童的事放在心上,尽心尽力为妇女儿童谋福祉、办实事。
“孙丽美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莆田市12345热线管理中心主任张毓真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着力解决企业群众诉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满意度的“线上政府”。
南平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刘勋表示,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持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法律监督工作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上杭县临江镇党委组织委员廖新莲说,要以孙丽美为榜样,牢记为民初心,竭尽全力为群众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国网平潭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李宇航表示,作为一名电力青年党员,将时刻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直面困难、勇于担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六
20__年8月6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防抗台风“卢碧”中,为了排除安全隐患、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疏通被杂物堵塞的涵洞时,不幸被洪水和淤积物卷走,因公殉职,年仅44岁。
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作为孙丽美同志的家乡人,我们在为她的殉职感到无比悲痛、无比惋惜的同时,都为闽东有这样的好干部好儿女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古县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大村,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产业单一,人多地少。如何让古县村发展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20__年出任古县村党支部书记的孙丽美,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动村里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合作社、建起蔬菜冷库,解决蔬菜销售难、储藏难问题;联系霞浦牙城及福州长乐、连江等地,租用闲置农田6000多亩发展“飞地经济”,介绍100多位村民前去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六七千元。
现年73岁的村民杨兆科说,节水灌溉工程解决了水量不够、干旱天无水可用等情况,方便很多,收成也上去了。
杨兆科肢体残疾,大儿子有精神疾病,妻子和小儿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是双残家庭。为此,孙丽美为杨兆科大儿子办理残疾证、申请五保户,保证日常生活和医疗用药开支;为小儿子安排护林员公益岗位;为杨兆科申请房屋修缮资金、残疾人创业资金、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共计43000元。
“在阿美书记的引导帮助下,我种植了2亩水稻、蔬菜、花生和玉米,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杨兆科说。
在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孙丽美不忘解决村民销售难问题。20__年初,因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古县村实行严格交通管控。而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是花菜销售期,当时有3000吨花菜面临滞销风险,市场价值约1000多万元。
村民孙朝安说,孙丽美书记通过对接县农业农村局获取车辆通行证,对接客商打通销售渠道,并安排贫困户的农产品优先销售,使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三年来,孙丽美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水利修复及农田改造,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2.4万元;争取资金27万元新建村民健身活动场所和完善党群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古县村旧貌换新颜。
20__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今年7月12日,樊丽丽作为省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古县村,就在孙丽美殉职的前几天,她们还在讨论着村里的发展规划。
“丽美书记说,我们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要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些好东西都挖出来,让老百姓也赚上旅游的钱,吃上不辛苦的饭。”樊丽丽说。
挖掘“温麻船屯”的历史文化底蕴,争取农保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后山100多亩荒地、建设食品加工项目,年底前争取硬化村里仅剩的一条200米的黄土路……如今,这些设想,成了孙丽美未完成的夙愿。
“永远不会忘记,她‘心中永远装着群众,眼中永远是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樊丽丽称,将以“丽美精神”为指引,接过她的接力棒,把古县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完成丽美书记未完成的愿景,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30日,宁德市召开学习孙丽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派驻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进兴说,孙丽美同志作为村级组织带头人,是我们驻村干部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榜样,将时刻把她作为一个标杆,当成一股力量,矢志不渝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七
20__年11月29日上午8点半,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在酃峰宾馆召开,这是他生前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
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饶祥明说——
开会之前,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我劝他,你身体不舒服,今天的会就不要参加了。他说:“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我要参加。”
会上,相关领导作动员部署后,黄书记最后作总结讲话时,与会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平时,他讲话充满激情。但是大家发现,那天他的声音很细很弱,坐在后排的同志几乎听不清,以为他前面的话筒没打开,都扯长脖子往前看。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没有发挥,只讲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黄书记今天怎么了?”大家用疑惑的目光互相询问。
大家不知道,七天前,黄书记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11月22日,县委常委会会后,他的脸色不好,跟我说,胸口有点不舒服。我建议他休息一下:“抽空到市里做个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有位专家是我们炎陵人,我熟,我帮你联系。”
他说:“年底事多,忙完了再说。”
后来我们劝了好几次,他都没答应。
一周下来,他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他说:“不加点盐,没力气。”
食堂炊事员也觉得反常,背地里问我:这几天我做的面条,黄书记都没动,是不舒服了,还是嫌弃我做饭了?
我们都觉察到他身体不舒服,但是谁也没想到竟这么严重。
最后这次会上,他讲了什么呢?
他讲,脱贫攻坚极端重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鼓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二是目标问题,确保不发生底线问题,全力以赴,争取脱贫攻坚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作风问题,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责任问题,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谁失责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体系。希望大家坚守岗位、下沉一线、严守纪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最后他说:“总之,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让我们咬紧牙关再攻坚,共同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
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这是他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个脱贫攻坚动员令。
他用生命,展现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谱写了一位扶贫书记“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的壮烈人生,炎陵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八
20__年11月29日上午8点半,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在酃峰宾馆召开,这是他生前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
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饶祥明说——
开会之前,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我劝他,你身体不舒服,今天的会就不要参加了。他说:“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我要参加。”
会上,相关领导作动员部署后,黄书记最后作总结讲话时,与会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平时,他讲话充满激情。但是大家发现,那天他的声音很细很弱,坐在后排的同志几乎听不清,以为他前面的话筒没打开,都扯长脖子往前看。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没有发挥,只讲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黄书记今天怎么了?”大家用疑惑的目光互相询问。
大家不知道,七天前,黄书记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11月22日,县委常委会会后,他的脸色不好,跟我说,胸口有点不舒服。我建议他休息一下:“抽空到市里做个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有位专家是我们炎陵人,我熟,我帮你联系。”
他说:“年底事多,忙完了再说。”
后来我们劝了好几次,他都没答应。
一周下来,他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他说:“不加点盐,没力气。”
食堂炊事员也觉得反常,背地里问我:这几天我做的面条,黄书记都没动,是不舒服了,还是嫌弃我做饭了?
我们都觉察到他身体不舒服,但是谁也没想到竟这么严重。
最后这次会上,他讲了什么呢?
他讲,脱贫攻坚极端重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鼓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二是目标问题,确保不发生底线问题,全力以赴,争取脱贫攻坚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作风问题,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责任问题,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谁失责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体系。希望大家坚守岗位、下沉一线、严守纪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最后他说:“总之,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让我们咬紧牙关再攻坚,共同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
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这是他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个脱贫攻坚动员令。
他用生命,展现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谱写了一位扶贫书记“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的壮烈人生,炎陵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九
一个普通老师
为何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20__年,在重病缠身的张桂梅奔走呼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全国第一个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成立。
为什么要办免费女子高中?面对人们的询问,张桂梅也反复叩问自己的初心。让她至今还阵阵心痛的,是22年前初中课堂上,没来上学的女孩留下的空位。
1998年,张桂梅是华坪县民族中学初二班主任,一次上语文课时,张桂梅发现有个座位是空的。“坐这个座位的李莉(化名)哪儿去了呢?”张桂梅问。有学生说,因为家里穷,李莉去爬树摘攀枝花准备去卖,不慎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张桂梅听到后心痛不已。回忆起这件事,她告诉记者:“李莉那黑黑圆圆的脸蛋,我现在都忘不了。”
同样在民族中学的一次课堂,张桂梅发现初三班团支部书记林秀(化名)的座位空了,她因为家庭贫困辍学了。张桂梅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去林秀家找她回学校,去了两次,脚走肿了,终于说服了林秀和她父母,让林秀回校继续上学。当年林秀没考上高中,张桂梅就鼓励她复读,让她在儿童之家生活学习。第二年林秀终于考上了县一中,后来考上了大学。
林秀和李莉的事让张桂梅震动很大,她常想:“我一个一个地去找辍学的孩子,我能找回来几个?尤其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因难以承受高中经济负担而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能不能有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读高中、考大学,阻断山区农村的代际贫困?”这就是张桂梅当年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也是她建校12年来苦苦坚守的信念。
12年来,在华坪女高毕业的1804位贫困女孩心中,张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们前路的蜡烛。
10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华坪中心镇拉毕村村口,穿过一片菜地,跨过一条水沟,顺着墙边的小路,走进女高毕业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时,瘫痪多年的父亲说:“只要能读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学,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愿上女高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有能力供小月读高中,是女高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张桂梅老师每月还给小月700元生活费,小月才能读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学院,母亲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门口。瘦削的李良翠连连感叹:“小月今年考上大学,我正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张老师又送来了1万元,凑够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张老师很伟大!没有她和女高的帮助,孩子读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学。”
在华坪县医院检验科,有一位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检验师,她叫高世婷,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在检验科值班室里,高世婷对记者连声说:“没有张桂梅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20__年,家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毕业时,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有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她的中考分数超过了县一中分数线,可没钱交学费。绝望时刻,华坪女高开始招生,张桂梅接纳了她,不仅免学费书费,每月还补助她300元生活费,还把她弟弟接到儿童之家生活。因为心里还充满对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见到张桂梅时,她禁不住全身发抖,张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亲切地说:“别害怕,好好学习!”此后张桂梅多次找她谈心,让她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当了班长,3年后考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她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张桂梅负责。大学毕业后高世婷回华坪县医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还能赡养爷爷。80多岁的爷爷常在村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孙女在县医院上班呢。”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李欣坪万分感慨地说:“20__年中考结束,我很担心自己像同龄女孩一样,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庆幸的是华坪女高发来一份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张桂梅老师和女高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佩戴鲜红党徽的研究生。”
12年来,丽江市贫困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都走进了华坪女高的学堂,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使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其中今年高考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今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我们女高的学生了。”张桂梅很开心。
“张桂梅带动的不仅是华坪女高,还带动了全县所有学校。20__年女高成立以前,全县中考升学率不到50%,20__年就达到了90%以上,近8年来全县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保持第一名。”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
“每年寒假,春节前我去家访华坪本地学生,大年三十我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吃饭,初一开始我就去华坪县以外的县区家访,每届高三学生我都要尽量去家访。”张桂梅说。
“张桂梅5次来李小月家家访,每次走菜地和水沟之间的小路我们都要搀扶她,她浑身病痛,走路越来越困难了。”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今年2月初,因为疫情,学校开始上网课,但读高三的李小月没有手机无法上课,张桂梅花1600元买了智能手机送到李小月家里。“张老师身体不好,还多次来我家里关心娃娃,给我们买被子衣服,给过年钱,我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懂得感恩。”李良翠说。
张桂梅的家访已持续12年,覆盖丽江各地山区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公里。头几年,她常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常自己租车,骑过马和摩托,肋骨被颠断了两次。后来县里就派车帮助她家访。
一次,张桂梅来到深山村寨一位成绩下降的傈僳族学生的家中家访,这个女孩是全村第一个高中生,入学那天全村人送行。学生的爷爷对张桂梅说:“如果孙女能上大学,自己就是死了也安心。”张桂梅回答:“我一定让您的孙女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这个女孩已大学毕业,在她的影响下,这个村里已经陆续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
张桂梅12年来寒暑假的家访,让她对每个学生家庭的甘苦都了然于胸。“我是班主任,可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我还没有张桂梅老师了解,因为每个学生她都去家访,学生和家里有什么情况她会告诉我。”女高高三化学老师和德强告诉记者。
“张桂梅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还影响了丽江广大山区农村。以前农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很多,现在很少了,农村家长送孩子读高中的意识普遍增强,我们开家长培训会,有5800多名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参加培训,多数是农村家长。”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平说。
许多慕名来华坪女中学习的人问:女中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教师普遍年轻,为什么能成功?
张桂梅回答很简单:“靠坚持!靠信仰!我们长期开展红色信仰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每天9点40分的课间操,全体学生跳舞蹈《南泥湾》,唱红歌《红梅赞》,下午下课时学生在教室唱红歌,每个周末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我们能吃苦,靠苦出来的!”张桂梅说。华坪女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们清晨五点半起床,晚上12点20分休息,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个小时,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用到极致,学校的空间也用到极致,走廊墙上除红色教育宣传画外,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定律。老师们周末固定上课,毕业班老师每晚守到学生休息,而老师们没有加班工资。
女高的红色教育真能激励人吗?严格的管理学生受得了吗?老师长期加班没有怨言吗?有人将信将疑。
“唱红歌当然能激励我们,刚入学时有些不适应,后来就感觉到很能振奋精神,和英雄模范相比,这些苦不算什么。”李欣坪回忆华坪女高的艰苦生活时说。每晚11时半下自习后,毕业班学生回宿舍楼后都必须在走廊上做作业。10月16日深夜零点,高一、高二的许多学生也自发地在宿舍走廊上做作业。正在做作业的高一新生王芳告诉记者:“学姐都还在努力,我要向她们学习。”
“红色教育为什么有效果?因为张桂梅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吃的苦最多,捐款最多,付出的心血最多。与她相比,我们义务加点班不算什么。所以她说的话有号召力,大家都愿意听。”在华坪女高坚守12年的教师张红琼说。
张桂梅长期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严重疾病,多次送往医院抢救,如今她的手脚上贴满了止痛药膏,时常咳出血丝,在校园里走路都很艰难,只能乘电动车。12年来,为了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她每天对校园每个角落巡查5遍。10月16日深夜,记者跟随张桂梅巡查,她握着手电筒照明,颤巍巍地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查看每个房间时,她都要拔掉插座上的所有插头;同学们快下晚自习时,她把楼梯间的每一个路灯打开,“孩子们下楼跑得快,忘了开灯不安全。”她说。
张桂梅对学生看似严厉,但她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温馨的母爱。下午五点半,张桂梅到学生食堂等候刚下课的学生,她用手机和小广播播放红色歌曲,然后走到打饭窗口看学生打饭,招呼同学们排好队。“我在看食堂打菜是不是打少了。”张桂梅笑着说。学生吃完饭回宿舍,她又冒雨到宿舍门口催促学生:“还有5分钟上课,大家抓紧时间洗脚。”看着学生们匆匆走出宿舍跑向教室,她才满意地把宿舍大门锁好。23时30分,她又来到学生宿舍门口迎接下课的学生,查看毕业班学生在宿舍走廊自习情况。深夜1点,她才进宿舍休息。
20多年来,张桂梅把自己得到的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50多万元,都用来帮助女高贫困学生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用来弥补女高办学经费的不足。她退休后继续当校长,只有4000多元工资,可她每月医药费就需要上万元。全国总工会每年给她5万元治病,可她把这5万元都用于家访。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我评了教书育人楷模,有10万元奖金,我准备全部作为老师们节假日的加班补贴,不能让老师们总是尽义务啊。”
办学经费困难是张桂梅的一大心结。女高每个学生三年学习成本费用大约5.8万元,政府承担了很多,还需学校部分自筹。可学校不收费,只能靠社会捐助和政府临时补助。今年7月,市县政府支持成立张桂梅助学会以来,社会各界捐款有900多万元,学校经济压力才得以缓解。
张桂梅还为一个心结焦虑,学校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师。10月16日上午,她主持了一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的面试,让她很失望,只有两人符合条件参加面试,一人面试合格。“我们还要继续招老师,我们一定要实现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张桂梅坚定地说。她盼望社会各界在师资力量上给予华坪女高更多的帮助。
63岁的张桂梅中年丧夫,没有子女,没有财产,但她并不孤独。从20__年起,张桂梅一直是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先后有172个孤儿在儿童之家成长。在她心中,女高和儿童之家都是她的家,孤儿们和2268个女高学生,都是她的孩子。每天下午6时半,张桂梅都乘电动车来儿童之家看望孩子们,一到门口,孤儿们都跑出来喊:“老妈!老妈!”大家亲热地搀扶她下车,牵着她的双手,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家门,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十
一个普通老师
为何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20__年,在重病缠身的张桂梅奔走呼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全国第一个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成立。
为什么要办免费女子高中?面对人们的询问,张桂梅也反复叩问自己的初心。让她至今还阵阵心痛的,是22年前初中课堂上,没来上学的女孩留下的空位。
1998年,张桂梅是华坪县民族中学初二班主任,一次上语文课时,张桂梅发现有个座位是空的。“坐这个座位的李莉(化名)哪儿去了呢?”张桂梅问。有学生说,因为家里穷,李莉去爬树摘攀枝花准备去卖,不慎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张桂梅听到后心痛不已。回忆起这件事,她告诉记者:“李莉那黑黑圆圆的脸蛋,我现在都忘不了。”
同样在民族中学的一次课堂,张桂梅发现初三班团支部书记林秀(化名)的座位空了,她因为家庭贫困辍学了。张桂梅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去林秀家找她回学校,去了两次,脚走肿了,终于说服了林秀和她父母,让林秀回校继续上学。当年林秀没考上高中,张桂梅就鼓励她复读,让她在儿童之家生活学习。第二年林秀终于考上了县一中,后来考上了大学。
林秀和李莉的事让张桂梅震动很大,她常想:“我一个一个地去找辍学的孩子,我能找回来几个?尤其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因难以承受高中经济负担而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能不能有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读高中、考大学,阻断山区农村的代际贫困?”这就是张桂梅当年呼吁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也是她建校12年来苦苦坚守的信念。
12年来,在华坪女高毕业的1804位贫困女孩心中,张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们前路的蜡烛。
10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华坪中心镇拉毕村村口,穿过一片菜地,跨过一条水沟,顺着墙边的小路,走进女高毕业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时,瘫痪多年的父亲说:“只要能读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学,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愿上女高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有能力供小月读高中,是女高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张桂梅老师每月还给小月700元生活费,小月才能读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学院,母亲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门口。瘦削的李良翠连连感叹:“小月今年考上大学,我正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张老师又送来了1万元,凑够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张老师很伟大!没有她和女高的帮助,孩子读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学。”
在华坪县医院检验科,有一位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检验师,她叫高世婷,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在检验科值班室里,高世婷对记者连声说:“没有张桂梅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20__年,家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毕业时,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有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她的中考分数超过了县一中分数线,可没钱交学费。绝望时刻,华坪女高开始招生,张桂梅接纳了她,不仅免学费书费,每月还补助她300元生活费,还把她弟弟接到儿童之家生活。因为心里还充满对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见到张桂梅时,她禁不住全身发抖,张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亲切地说:“别害怕,好好学习!”此后张桂梅多次找她谈心,让她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当了班长,3年后考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她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张桂梅负责。大学毕业后高世婷回华坪县医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还能赡养爷爷。80多岁的爷爷常在村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孙女在县医院上班呢。”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李欣坪万分感慨地说:“20__年中考结束,我很担心自己像同龄女孩一样,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庆幸的是华坪女高发来一份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张桂梅老师和女高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佩戴鲜红党徽的研究生。”
12年来,丽江市贫困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都走进了华坪女高的学堂,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使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其中今年高考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今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我们女高的学生了。”张桂梅很开心。
“张桂梅带动的不仅是华坪女高,还带动了全县所有学校。20__年女高成立以前,全县中考升学率不到50%,20__年就达到了90%以上,近8年来全县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保持第一名。”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
“每年寒假,春节前我去家访华坪本地学生,大年三十我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吃饭,初一开始我就去华坪县以外的县区家访,每届高三学生我都要尽量去家访。”张桂梅说。
“张桂梅5次来李小月家家访,每次走菜地和水沟之间的小路我们都要搀扶她,她浑身病痛,走路越来越困难了。”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今年2月初,因为疫情,学校开始上网课,但读高三的李小月没有手机无法上课,张桂梅花1600元买了智能手机送到李小月家里。“张老师身体不好,还多次来我家里关心娃娃,给我们买被子衣服,给过年钱,我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懂得感恩。”李良翠说。
张桂梅的家访已持续12年,覆盖丽江各地山区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公里。头几年,她常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常自己租车,骑过马和摩托,肋骨被颠断了两次。后来县里就派车帮助她家访。
一次,张桂梅来到深山村寨一位成绩下降的傈僳族学生的家中家访,这个女孩是全村第一个高中生,入学那天全村人送行。学生的爷爷对张桂梅说:“如果孙女能上大学,自己就是死了也安心。”张桂梅回答:“我一定让您的孙女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这个女孩已大学毕业,在她的影响下,这个村里已经陆续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
张桂梅12年来寒暑假的家访,让她对每个学生家庭的甘苦都了然于胸。“我是班主任,可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我还没有张桂梅老师了解,因为每个学生她都去家访,学生和家里有什么情况她会告诉我。”女高高三化学老师和德强告诉记者。
“张桂梅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还影响了丽江广大山区农村。以前农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很多,现在很少了,农村家长送孩子读高中的意识普遍增强,我们开家长培训会,有5800多名家长通过网络直播参加培训,多数是农村家长。”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平说。
许多慕名来华坪女中学习的人问:女中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教师普遍年轻,为什么能成功?
张桂梅回答很简单:“靠坚持!靠信仰!我们长期开展红色信仰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每天9点40分的课间操,全体学生跳舞蹈《南泥湾》,唱红歌《红梅赞》,下午下课时学生在教室唱红歌,每个周末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我们能吃苦,靠苦出来的!”张桂梅说。华坪女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们清晨五点半起床,晚上12点20分休息,每周只有周日休息3个小时,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用到极致,学校的空间也用到极致,走廊墙上除红色教育宣传画外,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定律。老师们周末固定上课,毕业班老师每晚守到学生休息,而老师们没有加班工资。
女高的红色教育真能激励人吗?严格的管理学生受得了吗?老师长期加班没有怨言吗?有人将信将疑。
“唱红歌当然能激励我们,刚入学时有些不适应,后来就感觉到很能振奋精神,和英雄模范相比,这些苦不算什么。”李欣坪回忆华坪女高的艰苦生活时说。每晚11时半下自习后,毕业班学生回宿舍楼后都必须在走廊上做作业。10月16日深夜零点,高一、高二的许多学生也自发地在宿舍走廊上做作业。正在做作业的高一新生王芳告诉记者:“学姐都还在努力,我要向她们学习。”
“红色教育为什么有效果?因为张桂梅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吃的苦最多,捐款最多,付出的心血最多。与她相比,我们义务加点班不算什么。所以她说的话有号召力,大家都愿意听。”在华坪女高坚守12年的教师张红琼说。
张桂梅长期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严重疾病,多次送往医院抢救,如今她的手脚上贴满了止痛药膏,时常咳出血丝,在校园里走路都很艰难,只能乘电动车。12年来,为了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她每天对校园每个角落巡查5遍。10月16日深夜,记者跟随张桂梅巡查,她握着手电筒照明,颤巍巍地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查看每个房间时,她都要拔掉插座上的所有插头;同学们快下晚自习时,她把楼梯间的每一个路灯打开,“孩子们下楼跑得快,忘了开灯不安全。”她说。
张桂梅对学生看似严厉,但她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温馨的母爱。下午五点半,张桂梅到学生食堂等候刚下课的学生,她用手机和小广播播放红色歌曲,然后走到打饭窗口看学生打饭,招呼同学们排好队。“我在看食堂打菜是不是打少了。”张桂梅笑着说。学生吃完饭回宿舍,她又冒雨到宿舍门口催促学生:“还有5分钟上课,大家抓紧时间洗脚。”看着学生们匆匆走出宿舍跑向教室,她才满意地把宿舍大门锁好。23时30分,她又来到学生宿舍门口迎接下课的学生,查看毕业班学生在宿舍走廊自习情况。深夜1点,她才进宿舍休息。
20多年来,张桂梅把自己得到的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50多万元,都用来帮助女高贫困学生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用来弥补女高办学经费的不足。她退休后继续当校长,只有4000多元工资,可她每月医药费就需要上万元。全国总工会每年给她5万元治病,可她把这5万元都用于家访。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我评了教书育人楷模,有10万元奖金,我准备全部作为老师们节假日的加班补贴,不能让老师们总是尽义务啊。”
办学经费困难是张桂梅的一大心结。女高每个学生三年学习成本费用大约5.8万元,政府承担了很多,还需学校部分自筹。可学校不收费,只能靠社会捐助和政府临时补助。今年7月,市县政府支持成立张桂梅助学会以来,社会各界捐款有900多万元,学校经济压力才得以缓解。
张桂梅还为一个心结焦虑,学校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师。10月16日上午,她主持了一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的面试,让她很失望,只有两人符合条件参加面试,一人面试合格。“我们还要继续招老师,我们一定要实现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张桂梅坚定地说。她盼望社会各界在师资力量上给予华坪女高更多的帮助。
63岁的张桂梅中年丧夫,没有子女,没有财产,但她并不孤独。从20__年起,张桂梅一直是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先后有172个孤儿在儿童之家成长。在她心中,女高和儿童之家都是她的家,孤儿们和2268个女高学生,都是她的孩子。每天下午6时半,张桂梅都乘电动车来儿童之家看望孩子们,一到门口,孤儿们都跑出来喊:“老妈!老妈!”大家亲热地搀扶她下车,牵着她的双手,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家门,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十一
湖南省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井冈山西麓。20__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随后8年多里,他用始终如一的坚守、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献身“红土地”的真情,和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促成这个革命老区成功脱贫。
20__年11月29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他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56岁。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时光流逝,“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赞许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好口碑印证了黄诗燕生前念兹在兹的一句话: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一个“实”字谱春秋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凭着一股子拼劲,黄诗燕主导制定黄桃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琢磨出广告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还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推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__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__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__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__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十二
与11年前采访时相比,62岁的她苍老虚弱了很多——脸色暗黑,身体羸弱佝偻,连爬楼梯都困难,“前两个月吃不下饭,瘦了20斤。”
11年来,她爆发出惊人能量——创办面向贫困山区孩子的免费女子高中,1600多名女孩得以进入大学而改变命运,背后是她“超人”般的意志和付出。
她叫张桂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今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
“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张桂梅18岁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0年从丽江教育学院毕业后,张桂梅随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孰料,丈夫被诊断出胃癌晚期,于1996年去世。她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逃避过去的生活”。1997年,她查出患子宫肌瘤,但为带好毕业班,仍然坚持上课,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她才住院,手术取出的肌瘤重达两公斤。现在,她患有严重的肺纤维化、肺气肿,每天离不开止痛片。
不幸没有打倒张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烧自我的柴火,转机就在于华坪这方热土和这里的好心人。
1998年县里妇代会上,全体代表和县领导主动为张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没有留钱坐车,走几个小时路回到山里。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民族中学里有不少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和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帮助孩子们,张桂梅节衣缩食。
1998年入党后,她对工作更加投入。她为每堂课设计开场白,有时朗诵小诗,有时唱支歌谣,有时讲个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班级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张桂梅任院长。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爱干净的她变了。20__年到20__年,她四处筹集资金,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平时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民族中学里女生很少,儿童之家的孤儿各有各的不幸,这让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20__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到哪里找钱!
“她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20__年,张桂梅当选党的xx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这位女代表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于是,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她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
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张桂梅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靠的是党委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捐款人姓名。各方的关心张桂梅都记在心里。女高学生在校三年,只需付生活费。这给每个贫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费用。
11年来,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11年来,她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里,走过11万公里山路。爬山一爬就是几个小时。一次家访,脱下外套塞给贫困户,自己冻成伤寒……
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多年来跟着张老师家访,吃了不少苦头。他感慨:“张老师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有种精神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县城边上,初冬的狮子山挺拔秀丽、色彩斑斓。采访中,突然传来一阵旋风般的咚咚声。张桂梅微微一笑:“是课间操,走,下去看看。”
来到院坝,学生们早已列队整齐,她们的课间操是歌舞“南泥湾”,阳光下红校服熠熠生辉。
10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周“五个一”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鲜明的女高特色。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女高老师团结如一家,党员带头,张老师身先士卒。
20__年刚办校时只有一栋教学楼,吃饭、上厕所都在校外。张老师让女老师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学生上厕所。不到半年,17名员工跑了9个,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张老师把他们找来,“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在阵地就在,今天,我们要坚守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从那时起,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成了“精神高地”。如今,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学生从这里走进大学。
而年迈的张桂梅,没有孩子,没有家庭,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奖金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山区教育和社会事业,坐着4块钱的“摩的”,每天往返于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
张桂梅不觉得苦,因为“有种精神支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十三
湖南省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井冈山西麓。20__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随后8年多里,他用始终如一的坚守、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献身“红土地”的真情,和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促成这个革命老区成功脱贫。
20__年11月29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他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56岁。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时光流逝,“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赞许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好口碑印证了黄诗燕生前念兹在兹的一句话: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一个“实”字谱春秋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凭着一股子拼劲,黄诗燕主导制定黄桃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琢磨出广告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还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推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__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__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__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__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十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什么才叫“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命题,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间或者寂寞时追问人生、探索前路。其实,“活着”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价值。当你全心全意地为他人、为自己灵魂思想而工作时,不再感受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然“停止”,生命也将永桓。生命哪有什么长短?年龄哪有什么”老“?它不过是生命长河里的一个“刻度”。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就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且看,张富清95岁毅然在伏案学习、为民服务,李桓英98岁依然是“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100岁,赵慕鹤105岁从不把“老”当回事儿,坚持终生学习等等。他们珍惜“活着”的一分一秒,他们忘记年龄、忘记小我,只为心中的目标与理想在战斗。退休永远不是他们工作事业的终点,只要“活着”,“敬业奉献”的脚步就永不停止。
鹤骨霜鬓,伶仃瘦骨,隐藏不住你那颗赤诚之心。每每看到新闻报道里刊载的张富清老人伏案学习的身影、李桓英老人那瘦弱的身躯、赵慕鹤老人那瘦骨嶙峋的面容,内心感动、敬佩而又十分心疼。即使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条件恶劣,你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么样突破自己、怎样在余生之年发光发热,如何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出贡献。“95岁入党,不入党我将后悔”,“学到老哪里够啊”,平凡而普通的话语间,透露的是你们对党的忠肝义胆、诠释的是你们对人民的牵挂与爱恋,彰显的是你们对人民事业的赤诚与担当。他们即使皱纹布满、沟壑纵横,却依然从不忘本来承诺与誓言,毅然扛起时代使命与职责,让有生之年发光发热,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衣锦昼行,功成身退,绝不是你担当作为的终点。虽然20__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李桓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到了退休那一刻,估摸大多数人都欢呼“终于轻松了”,但对她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退休也绝不是她担当作为的终点。当他们按部就班地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的心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这就是因为那份深深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们努力、奋进、坚持。这无愧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一种魄力、一种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得过且过、聊以卒日、懒散拖沓的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可言,只有珍惜有生之年一时一刻、一分一秒,才能真正诠释“活着”的意义。
鲐背期颐,迟暮之年,阻却不住你那奋斗之劲。年近鲐背之年的赵慕鹤在看到小孙子考试落榜自暴自弃,自告奋勇与之一同学习备考,用了四年时间考上大学,成为年龄最大的大学生;李桓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98岁的李桓英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他们却不甘于平凡、不愿无聊卒日,用奋斗、坚持、努力、担当书写着不一样的晚年生活,做出了许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丰功伟绩,人民都尊称他们为时代楷模、英雄人物。赵慕鹤说“年龄对我来说从来只是一个数字”,年龄之“老”从未阻却他奋进的脚步,反而变成他努力与坚持的动力。他们这般年老体衰却依然不停止奋进、努力的脚步,追逐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为国为民奉献余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不是混沌度日,不是享福享受,而是忍受磨练,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接受挑战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近百岁老人退而不休,还在努力奋进地发挥余生余热,我们身处这最美好的青年岁月,且思且问自己在怎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孙丽美事迹感想篇十五
20__年7月,西藏日喀则,海拔4500米的仁布县普松乡果措村。
村民多吉次仁早早地在等候。他身后的家由泥巴、木头和石块砌成,屋内光线黯淡。当地村民大多住着这样的房子。钱海军此行,就是为了照亮这些泥巴房。
顾不上严重的高反,钱海军一下车便查看线路情况。“屋里全是裸线,老化得厉害,全得换。”“屋外装上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确保安全。”“老两口60多岁了,在床头装上开关,方便。”3个小时后,屋子亮堂堂。多吉次仁笑出了满脸褶子:“扎西德勒!”
20__年2月,吉林延边,冰寒未消。钱海军一行人来到敦化市城山子村,走进刘畅、刘响姐妹俩的家。家人去世、母亲出走,空荡荡的家连一盏台灯也没看见。
“正是长身体的年纪,灯光不好视力会越来越差。”钱海军搭起炕桌,安上节能台灯。姐妹俩在暖光中摊开作业本,眉眼弯弯:“这盏‘宁波灯’真亮。”
“宁波灯”照亮了雪域高原,照亮了黑土地,也照亮了黔西南和大凉山。20__年,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发起“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公益项目,项目曾两度获得中央财政立项支持。7年来,钱海军走到浙江、西藏、贵州、四川、吉林等地,行程20余万公里,为7000余户家庭送去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