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十二篇)

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一

“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战的勇敢无畏。”

“即使几近失败,也要险处逢生的绝不放弃。”

“即使战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即使伤痕累累,也坚定为国而战,无怨无悔的爱国信仰。”

为了那份从81年开始的那份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女排精神”,我们等待了12年。我们始终铭记,从1981到1986,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国女排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始终铭记,中国女排在03年战胜日本队,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我们始终铭记,20__年中国女排艰难逆转俄罗斯,重揽错别20年的奥运金牌,重创辉煌。

当然,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女排再度迎来低谷,08年北京奥运的遗憾,10年日本世锦赛的谷底,12年伦敦奥运的意外……我们的成绩也许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却从未消失或离去。我们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无论何时,都要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回顾女排的里约赛程,可以说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们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惊险晋级;淘汰赛越勇,一分一分顽强拼搏,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挺进四强,逆转荷兰晋级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一路突破最终夺冠,创造了逆袭的奇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向世界诠释了“女排精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女排精神”的实质。正如郎平指导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国女排前行,给予她们无限的动力,也一直感染、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该轻言放弃,要始终坚持信念,勇敢前行。让我们祝贺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让我们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铭记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二

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完成万众瞩目的壮举。一瞬间,中国沸腾了、世界华人被点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战的勇敢无畏。”

“即使几近失败,也要险处逢生的绝不放弃。”

“即使战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即使伤痕累累,也坚定为国而战,无怨无悔的爱国信仰。”

为了那份从81年开始的那份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女排精神”,我们等待了12年。我们始终铭记,从1981到1986,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国女排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始终铭记,中国女排在03年战胜日本队,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我们始终铭记,20__年中国女排艰难逆转俄罗斯,重揽错别20年的奥运金牌,重创辉煌。

当然,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女排再度迎来低谷,08年北京奥运的遗憾,10年日本世锦赛的谷底,12年伦敦奥运的意外……我们的成绩也许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却从未消失或离去。我们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无论何时,都要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回顾女排的里约赛程,可以说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们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惊险晋级;淘汰赛越勇,一分一分顽强拼搏,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挺进四强,逆转荷兰晋级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一路突破最终夺冠,创造了逆袭的奇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向世界诠释了“女排精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女排精神”的实质。正如郎平指导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国女排前行,给予她们无限的动力,也一直感染、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该轻言放弃,要始终坚持信念,勇敢前行。让我们祝贺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让我们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铭记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三

说起中国女排,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女排精神”这个词。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等精神品格的总概括。中国女排从峥嵘岁月中走来,从1981年到1986年,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也正是从那段时期开始,“女排精神”为人们口口相传,成为耳熟能详的体育价值符号。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筚路蓝缕年代,竞技体育尤其是大球项目的崛起,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人们带着贫困与饥饿的回忆,相信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赛场上的荣誉就是国家荣誉的最好体现。女排精神的广为传颂,宣誓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能力与信心。女排姑娘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被视为艰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然而,中国女排并不是赛场上永远的霸主,这支队伍同样经历过低谷,遭遇过惨痛的失败。随着郎平一代的名将相继退役,中国女排面临青黄不接。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只获得第七名。在那段屡战屡败的时期,中国女排备受质疑和冷落,人们怀疑那个曾经的女排精神能否重现光芒。

在赛场上,被记住的总是胜利者。然而,失败者从困顿中走出来的孤胆,更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倔强。陈忠和来了,这位被称为“最好的陪打、最好的副手”的主教练,大胆起用新人,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郎平回来了,在中国三大球项目普遍低迷之际,女排姑娘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翻身仗。如今,中国女排以崭新的姿态回归世界顶尖行列。在我国大球项目萎靡不振的当下,人们无不感慨:幸好,我们还有中国女排。

但是,我们不能将女排的崛起归结于一个人的功绩。正如郎平曾经说的,女排精神是一种团队精神,是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性,即便在中国女排整体实力的巅峰时期,谁也不能言之凿凿地说,这支队伍可以战胜所有对手。是全体队员互相弥补、团结一致、紧密协作的精气神,甚至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忍,拿下了一场又一场比赛的胜利。

时至今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中国社会不再需要一场比赛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竞技体育也走上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人们能够以更平常的心态看待竞技场上的得失。然而,人们并没有遗忘“女排精神”,没有遗忘女排队员在赛场的汗水与呐喊。伟大的精神总是历久弥新的,毫无疑问,女排精神正具有那种跨越时代的力量。

不管在哪个时代,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都是应当嘉许的品格。对于女排姑娘来说,打好球就是自己的工作,朝着胜利拼搏就是自己的初心。体育环境和体育潮流可以变,但运动员对待体育的人气和韧劲不能变。现实中,也有一些运动员面对诱惑,迷失了本心,在赛场上患得患失,丧失了对职业应有的尊重。女排精神屹立不倒,就在于教练员、运动员对职业的一份专注。

女排精神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代的年轻人从小成长在物质宽裕的年代,也许体会不到前辈创业者的辛酸与苦楚。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在登山路上的“快活三里”处懈怠,就有可能失去攀至顶峰的冲劲儿。女排姑娘如此,所有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追求卓越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弘扬女排精神,就是鼓励踏实付出,把美好的愿景转化为激昂的奋斗。

当代青年思想价值多元,个性鲜明,这当然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可是,只有让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同频共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追求。有人说,面对来自生活的困难和打击,一个人应该像一支队伍,孤胆向前;其实,一支队伍更要像一个人,各个器官协调一致,才能步履坚定,笃定从容。女排精神,仿佛我们时代的注脚,引领人们在团结的征程上齐心协力。

女排精神在传承中闪耀。女排精神也在时代发展中迸发新的旋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女排精神历久弥新,是通过一场场硬仗打出来、拼出来的,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磨砺出来的。感受女排精神带给我们的热血沸腾,表达对女排姑娘的敬意,离不开拼搏的原点,也离不开对时代共同价值的守护和践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四

女排夺冠了!这久违的一刻,我们泪流满面。

缺乏大赛经验、伤病困扰团队、整体实力不占优……一支不被看好的球队,一群年轻的姑娘,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不断逆袭,面对一支支世界劲旅,一球一球地抢,一分一分地拼,硬是把对手逼向死角拼出胜利,走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中国女排夺冠,比一些项目夺金更能触动我们的泪点,最重要的就是那曾令无数人感动和敬佩的女排精神。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后,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奋进、为国争光。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经历了10多年的低谷,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在郎平主帅的带领下再现传奇,人们无不赞叹——女排精神又回来了!

面对如潮赞誉,郎平却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她说:“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的确,时至今日,我们总愿用女排精神来褒奖一代又一代取得辉煌成绩的女排姑娘,赢球说是女排精神的回归,输球便说缺乏女排精神,仿佛欠佳的战绩会给女排精神失了色、抹了黑。这种将女排精神与比赛胜负捆绑在一起的功利心态,不仅漠视了姑娘们的付出,也对女排精神造成了伤害。

比赛总有胜负,赛场上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精神和意志力的对决。技不如人的情况下,选手们通过无所畏惧、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实现爆冷,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这一道理,“唯金牌论”的光环也已逐渐散去,我们已经懂得不必以胜败论英雄,只要运动健儿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夺金摘银也值得尊敬和赞扬。同样,我们也不应以胜负输赢论及精神。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意志、一种传承。它是永不言弃的拼搏、追求卓越的执著、心无旁骛的专注。正如郎平所讲:“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缔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因契合时代需要,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女排精神渐渐受冷,有人说女排精神过时了,那个靠拼搏精神取胜的时代过去了。这无疑是对女排精神的曲解和误读。

20__年,重新执掌中国女排的郎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文中称:“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只有具备这种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成就。”两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再次傲视群雄,重返世界之巅,凭借的不正是这种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永不过时的奋斗精神,和对这种精神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传承吗?

经过一代代中国女排的传承和发扬,今天,新一代中国女排正以新的姿态展示和丰富着新时期的女排精神。除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其中还有求新求变的不断创新、开放包容的博采众长、淡定自若的成熟心态等闪烁着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光芒的科学精神。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女排新的瑰宝。

岁月轮回,精神永驻。新时期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所焕发出的持久魅力,已成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学习弘扬女排精神。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四大难题”日益凸显,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百折不挠的女排精神,坚定信心、奋勇拼搏,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实现行业“十三五”“两个略高于”发展目标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要学习女排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越是在困难面前,越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一分一分咬牙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难关、创佳绩。学习女排团结奋斗、共创佳绩的协作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发挥集体力量,共谋发展之策,同做添砖加瓦之事,聚焦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行业“十三五”良好开局。学习女排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追求卓越的专注精神,努力发挥潜能,激发创造激情,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把挑战变机遇、压力变动力,将行业“十三五”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学习女排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举措、创新的手段,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时代精神是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是发展创新的兴业之魂。让我们以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为激励,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烟草行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五

女排夺冠了!这久违的一刻,我们泪流满面。

缺乏大赛经验、伤病困扰团队、整体实力不占优……一支不被看好的球队,一群年轻的姑娘,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不断逆袭,面对一支支世界劲旅,一球一球地抢,一分一分地拼,硬是把对手逼向死角拼出胜利,走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中国女排夺冠,比一些项目夺金更能触动我们的泪点,最重要的就是那曾令无数人感动和敬佩的女排精神。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后,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奋进、为国争光。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经历了10多年的低谷,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在郎平主帅的带领下再现传奇,人们无不赞叹——女排精神又回来了!

面对如潮赞誉,郎平却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她说:“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的确,时至今日,我们总愿用女排精神来褒奖一代又一代取得辉煌成绩的女排姑娘,赢球说是女排精神的回归,输球便说缺乏女排精神,仿佛欠佳的战绩会给女排精神失了色、抹了黑。这种将女排精神与比赛胜负捆绑在一起的功利心态,不仅漠视了姑娘们的付出,也对女排精神造成了伤害。

比赛总有胜负,赛场上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精神和意志力的对决。技不如人的情况下,选手们通过无所畏惧、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实现爆冷,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这一道理,“唯金牌论”的光环也已逐渐散去,我们已经懂得不必以胜败论英雄,只要运动健儿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夺金摘银也值得尊敬和赞扬。同样,我们也不应以胜负输赢论及精神。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意志、一种传承。它是永不言弃的拼搏、追求卓越的执著、心无旁骛的专注。正如郎平所讲:“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缔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因契合时代需要,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女排精神渐渐受冷,有人说女排精神过时了,那个靠拼搏精神取胜的时代过去了。这无疑是对女排精神的曲解和误读。

20__年,重新执掌中国女排的郎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文中称:“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只有具备这种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成就。”两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再次傲视群雄,重返世界之巅,凭借的不正是这种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永不过时的奋斗精神,和对这种精神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传承吗?

经过一代代中国女排的传承和发扬,今天,新一代中国女排正以新的姿态展示和丰富着新时期的女排精神。除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其中还有求新求变的不断创新、开放包容的博采众长、淡定自若的成熟心态等闪烁着科学化、职业化、国际化光芒的科学精神。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女排新的瑰宝。

岁月轮回,精神永驻。新时期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所焕发出的持久魅力,已成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学习弘扬女排精神。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四大难题”日益凸显,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百折不挠的女排精神,坚定信心、奋勇拼搏,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实现行业“十三五”“两个略高于”发展目标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要学习女排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越是在困难面前,越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一分一分咬牙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难关、创佳绩。学习女排团结奋斗、共创佳绩的协作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发挥集体力量,共谋发展之策,同做添砖加瓦之事,聚焦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行业“十三五”良好开局。学习女排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追求卓越的专注精神,努力发挥潜能,激发创造激情,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把挑战变机遇、压力变动力,将行业“十三五”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学习女排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举措、创新的手段,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时代精神是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是发展创新的兴业之魂。让我们以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为激励,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烟草行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六

鄞州,素有“义乡”美誉,鄞人好善。周秀芳的父母正是这样的人。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为人心善的父母还收养了两名孤儿,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负担更重了。更不要说在家中富裕时,父母的乐善好施。父母的善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也在心里埋下了善根。

而影响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业的,是她人生中谈起来就要情不自禁落泪的三位老师。

小学

周秀芳5岁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当上四年级时,由于家庭变故,家里已无法再支撑她的学费。非常热爱读书的周秀芳此时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鲍老师。时任班主任的鲍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成绩又这么好,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于是,鲍老师帮周秀芳垫付了三块五毛钱的学费。周秀芳的求学生涯才柳暗花明。

从讲述第一位恩人老师时,周秀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觉间,十几张沾满泪水的纸巾在桌上散落开。

初中

周秀芳说,到了初中,家境依旧没有好转。尤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学生主动退学,有校长、老师去学生家中劝学生返校。

周秀芳在帮一位校长指路带路时,诉说了想要读书的念头。不料,这位校长知道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周秀芳的名字,并撕下来告诉她,拿着这张纸到一所民办学校去念书。

休学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学路。

保姆生涯

这位有恩于周秀芳的校长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后的保姆生涯中,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毕业后,就连“勉强”读书,家中都再无力支持。周秀芳无奈再次辍学,找了东家去当保姆。刚好这个东家就是徐志慧校长。

看到徐校长家有大量的藏书,周秀芳渴求读书的意愿再次喷涌,忍不住开口说:“这些书我可以看看吗?”徐校长一口答应了。

从此以后,周秀芳白天带小孩,晚上看书,常常看书看到半夜一两点。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黄静宜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后,对周秀芳说:“你性格好,对孩子有爱心,又爱读书,真的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这句话,点燃了周秀芳的内心:“我一个小保姆也能当老师吗?”从这之后,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读书。在当保姆的两年时间内,她自学完成高中和师范学院的相关知识。

也正是感恩于三位老师,更坚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当一位老师,宁可减去十年阳寿;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七

鄞州,素有“义乡”美誉,鄞人好善。周秀芳的父母正是这样的人。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为人心善的父母还收养了两名孤儿,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负担更重了。更不要说在家中富裕时,父母的乐善好施。父母的善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也在心里埋下了善根。

而影响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业的,是她人生中谈起来就要情不自禁落泪的三位老师。

小学

周秀芳5岁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当上四年级时,由于家庭变故,家里已无法再支撑她的学费。非常热爱读书的周秀芳此时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鲍老师。时任班主任的鲍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成绩又这么好,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于是,鲍老师帮周秀芳垫付了三块五毛钱的学费。周秀芳的求学生涯才柳暗花明。

从讲述第一位恩人老师时,周秀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觉间,十几张沾满泪水的纸巾在桌上散落开。

初中

周秀芳说,到了初中,家境依旧没有好转。尤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学生主动退学,有校长、老师去学生家中劝学生返校。

周秀芳在帮一位校长指路带路时,诉说了想要读书的念头。不料,这位校长知道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周秀芳的名字,并撕下来告诉她,拿着这张纸到一所民办学校去念书。

休学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学路。

保姆生涯

这位有恩于周秀芳的校长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后的保姆生涯中,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毕业后,就连“勉强”读书,家中都再无力支持。周秀芳无奈再次辍学,找了东家去当保姆。刚好这个东家就是徐志慧校长。

看到徐校长家有大量的藏书,周秀芳渴求读书的意愿再次喷涌,忍不住开口说:“这些书我可以看看吗?”徐校长一口答应了。

从此以后,周秀芳白天带小孩,晚上看书,常常看书看到半夜一两点。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黄静宜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后,对周秀芳说:“你性格好,对孩子有爱心,又爱读书,真的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这句话,点燃了周秀芳的内心:“我一个小保姆也能当老师吗?”从这之后,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读书。在当保姆的两年时间内,她自学完成高中和师范学院的相关知识。

也正是感恩于三位老师,更坚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当一位老师,宁可减去十年阳寿;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八

1986年,库尔班·尼亚孜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后,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国家通用语言教师。“我是大学才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我教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并不标准,自我评价只能得30分,而即使这样的水平,我依然被评为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在耽误学生的未来,并一直内疚惭愧。”库尔班·尼亚孜说,当了20xx年教师后,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xx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九

为什么中国女排总会让我们心潮澎湃?

3:0零封美国队,打破了世界杯8年逢美不胜的历史,取得七连胜,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七轮比赛中中国女排取得的成绩。

零封韩国队、喀麦隆队、俄罗斯队、多米尼加队、日本队,战胜巴西队。中国女排是整场比赛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队伍,接下来还有4场比赛,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个目标让无数中国人沸腾,赢得全网刷屏级点赞,听起来简单的目标,要付出的却不止汗水那么简单,不止是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些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七连胜,这个战绩让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紧张时刻,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中国女排和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正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中国队把球传起来!”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主攻手郎平顶住压力,瞅准来球,高高跃起,一记重扣,“铁榔头”扳平了比分。中国女排最终以3-2战胜日本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17:15!中国队胜利啦!队员们都跑在一起!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以7战7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这是主持人激动到哽咽的声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是热泪盈眶,他们高呼:“中国万岁!”

一时间,女排夺冠新闻占据了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当时正主管女排的魏纪中在回忆录中写道

然而,这只是一波五连冠的开头一个属于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才正式拉开帷幕。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完胜东道主秘鲁女排,首次摘得世锦赛桂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议地扭转了局势,中国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红旗又一次在赛场上高高升起。

1985年女排世界杯重回日本,中国女排决赛大败古巴女排,再次封王。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永恒定格成一个时代的经典。1986年,再到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实现前无古人的“五连冠”战绩,王者之师的名号

响彻中华大地。天安门前人潮人海的欢呼,优秀队员被印上邮票,女排姑娘们参与国庆游行,接受山呼海啸的致敬,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我们和世界强国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奋起直追,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女排精神也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写照,追溯历史,女排精神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出来的。

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支中国女排在北京成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特定的训练场地,全队就进行全国拉练,据首任主教练马启伟回忆:他们背着行囊“行军”,相当于游击队,可以说是另一种长征。

1964年东京奥运会,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夺取奥运会冠军,1965年4月,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华训练中国女排。

当周总理询问女排训练情况时,大松毫不客气地说:“我正在训练的中国选手,连日本一半的训练量都不到。”周总理严肃地说“请你把大松精神移植到中国女排的训练中。”大松博文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姑娘聪慧勤劳,将来中国女排必定超越日本队,她们总有一天会夺取世界冠军!”

1972年中国女排漳州训练基地建成,所谓的排球场就是搭建的竹棚,每天姑娘们进去是个人,出来却是一团泥。一天至少8个小时的训练,衣服破了,球鞋开口了“三合土”场地的沙粒,嵌进队员们的皮肉中,要用小镊子才能拣出来,女排老队员回忆说:“每天训练完,我们就开始相互拔刺,并乐着比谁身上的刺儿多。”

低谷期的坚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儿,时间回到90年代,中国女排在经过五连冠的战绩之后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阵痛,中国女排主教练和队员更换频繁,此消彼长,十余年间,中国女排再没能站上三大赛世界之巅,在低谷时,中国女排一直在奋力坚持,从未选择过放弃。

1995 年退役后赴美留学的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作为主攻手,郎平的两个小指断是经常断掉的。

此时女儿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郎平考虑再三,主动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个烙印,一直在姑娘们心中流传。

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因伤退赛,决赛对阵俄罗斯队时,在先负两场的情况下实现激情澎湃的惊天逆转。

中国女排在低谷中,逐渐找回自己的状态,第二个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20__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这时的中国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4年换了3位教练,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够接手或敢于接手的教练。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同年5月郎平在中国女排最危难的关头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20__年亚锦赛,中国女排战胜韩国队,重回亚洲巅峰。

20__年里约奥运决赛,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绝地反击,连扳三局,

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千万台电视机前,裁判的最后一个哨声响起解说员喊道“中国队冠军”!无数中国人相拥而泣,心中的热血前所未有的汹涌翻腾!

20__年女排奥运会资格赛上,中国女排以三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时间拿到奥运门票,如今在奥运前最后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杯中,女排姑娘们又赢得七连胜!

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复杂,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平时训练时郎平经常亲自上阵,不断地给队员喂球、指导训练细节,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

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更让人看到了不畏竞争、执着坚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励,振兴中华!30年后女排精神已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中国为什么行?因为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十

为什么中国女排总会让我们心潮澎湃?

3:0零封美国队,打破了世界杯8年逢美不胜的历史,取得七连胜,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七轮比赛中中国女排取得的成绩。

零封韩国队、喀麦隆队、俄罗斯队、多米尼加队、日本队,战胜巴西队。中国女排是整场比赛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队伍,接下来还有4场比赛,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个目标让无数中国人沸腾,赢得全网刷屏级点赞,听起来简单的目标,要付出的却不止汗水那么简单,不止是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些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七连胜,这个战绩让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紧张时刻,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中国女排和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正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中国队把球传起来!”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主攻手郎平顶住压力,瞅准来球,高高跃起,一记重扣,“铁榔头”扳平了比分。中国女排最终以3-2战胜日本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17:15!中国队胜利啦!队员们都跑在一起!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以7战7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这是主持人激动到哽咽的声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是热泪盈眶,他们高呼:“中国万岁!”

一时间,女排夺冠新闻占据了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当时正主管女排的魏纪中在回忆录中写道

然而,这只是一波五连冠的开头一个属于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才正式拉开帷幕。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完胜东道主秘鲁女排,首次摘得世锦赛桂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议地扭转了局势,中国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红旗又一次在赛场上高高升起。

1985年女排世界杯重回日本,中国女排决赛大败古巴女排,再次封王。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永恒定格成一个时代的经典。1986年,再到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实现前无古人的“五连冠”战绩,王者之师的名号

响彻中华大地。天安门前人潮人海的欢呼,优秀队员被印上邮票,女排姑娘们参与国庆游行,接受山呼海啸的致敬,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我们和世界强国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奋起直追,国人的激情被中国女排彻底点燃,“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女排精神也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写照,追溯历史,女排精神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出来的。

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支中国女排在北京成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特定的训练场地,全队就进行全国拉练,据首任主教练马启伟回忆:他们背着行囊“行军”,相当于游击队,可以说是另一种长征。

1964年东京奥运会,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夺取奥运会冠军,1965年4月,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华训练中国女排。

当周总理询问女排训练情况时,大松毫不客气地说:“我正在训练的中国选手,连日本一半的训练量都不到。”周总理严肃地说“请你把大松精神移植到中国女排的训练中。”大松博文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姑娘聪慧勤劳,将来中国女排必定超越日本队,她们总有一天会夺取世界冠军!”

1972年中国女排漳州训练基地建成,所谓的排球场就是搭建的竹棚,每天姑娘们进去是个人,出来却是一团泥。一天至少8个小时的训练,衣服破了,球鞋开口了“三合土”场地的沙粒,嵌进队员们的皮肉中,要用小镊子才能拣出来,女排老队员回忆说:“每天训练完,我们就开始相互拔刺,并乐着比谁身上的刺儿多。”

低谷期的坚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儿,时间回到90年代,中国女排在经过五连冠的战绩之后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阵痛,中国女排主教练和队员更换频繁,此消彼长,十余年间,中国女排再没能站上三大赛世界之巅,在低谷时,中国女排一直在奋力坚持,从未选择过放弃。

1995 年退役后赴美留学的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作为主攻手,郎平的两个小指断是经常断掉的。

此时女儿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郎平考虑再三,主动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个烙印,一直在姑娘们心中流传。

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因伤退赛,决赛对阵俄罗斯队时,在先负两场的情况下实现激情澎湃的惊天逆转。

中国女排在低谷中,逐渐找回自己的状态,第二个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20__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这时的中国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4年换了3位教练,已经没有第二个能够接手或敢于接手的教练。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同年5月郎平在中国女排最危难的关头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20__年亚锦赛,中国女排战胜韩国队,重回亚洲巅峰。

20__年里约奥运决赛,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绝地反击,连扳三局,

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千万台电视机前,裁判的最后一个哨声响起解说员喊道“中国队冠军”!无数中国人相拥而泣,心中的热血前所未有的汹涌翻腾!

20__年女排奥运会资格赛上,中国女排以三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时间拿到奥运门票,如今在奥运前最后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杯中,女排姑娘们又赢得七连胜!

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复杂,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平时训练时郎平经常亲自上阵,不断地给队员喂球、指导训练细节,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

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更让人看到了不畏竞争、执着坚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励,振兴中华!30年后女排精神已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中国为什么行?因为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十一

1986年,库尔班·尼亚孜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后,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国家通用语言教师。“我是大学才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我教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并不标准,自我评价只能得30分,而即使这样的水平,我依然被评为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在耽误学生的未来,并一直内疚惭愧。”库尔班·尼亚孜说,当了20xx年教师后,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xx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感悟10个字篇十二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政治工作部组织开展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了颁奖仪式。评选出的58位全国道德模范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善行的力量。

在这些道德模范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宁波的一位小学退休教师,在古稀之年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贵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溆浦和宁波两地架起了爱心桥梁,将长三角上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的大山深处。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小学,帮扶了400多名贫困学生,为学校捐款捐物3400多万元……

20__年9月5日,周秀芳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奖章

她就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周秀芳。

周秀芳不仅助学,还是“扶贫带头人”。她牵头成立爱心基金,精准帮扶湖南溆浦、吉林延边等地产业脱贫。她在吉林和龙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在湖南溆浦创设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点燃了希望之灯。

初心不改 年近古稀远赴山区支教

周秀芳被孩子们包围着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深受学生爱戴。20__年退休后,她被一所私立学校返聘。虽然拿着丰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内心却依然不平静,只因她还有一个未实现的支教梦想。

周秀芳的支教梦源自年幼时的经历。在念小学时,周秀芳因家庭贫困差点辍学,班主任鲍老师为她垫付了三元五角的学费,让她得以继续学业,也在她心中照进一束光。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为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做点什么。

20__年,66岁的周秀芳得知贵州省惠水县正在招募支教教师,她的内心又燃起了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周秀芳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高龄支教路”。20__年春节,从贵州回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好友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更需要支援,便决定去看看。而她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的情景。”长途跋涉辗转来到九溪江乡桐林小学门口时,眼前的情形让她震惊了——一栋简陋的木房,16个孩子正在认真聆听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讲课,这位老师也是桐林小学唯一的老师。见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贵州的周秀芳决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开始了在溆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进教育理念带进了乡村学校,用启发式的教学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当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难户,走访贫困学生时,她总会偷偷给学生家长塞点钱;看见孩子们穿着单薄,她张罗着给他们买校服;为让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她又张罗着给学校买电脑;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联系医院给孩子做手术……周秀芳和儿子、儿媳长期结对资助16名贫困生,用于支教的钱超过了10万元,而她自己却常常一碗米饭、一碟泡菜对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资每个月有7000多元,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觉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说。

助学路上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溆浦地处雪峰山北麓,层峦叠嶂,很多学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医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过多可能有坐轮椅的风险,但她坚持到每一户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有一次,她来回走了8个多小时。还有一次家访途中,周秀芳身体不支摔倒。被救回后家人劝她放弃,她却说:“如果我倒下了,你们就把我埋在学校旁边的土地上。”

爱心“搬运” 四年筹建29所希望小学

“我可以教孩子学到知识,可他们的境遇如何改变?”周秀芳在支教之余一直琢磨着。

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周秀芳和学生在一起开心地玩游戏

周秀芳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由她的学生们组成的聊天群里。她的学生、在美国洽谈业务的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看到后,一回国就从机场赶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师早年在宁波石浦小学教过的学生,班里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师在贫困山区支教,这份大爱情怀我们非常敬佩。”感动之余,张刚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他捐资30余万元重建了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动工兴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农房里住下。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商量解决建校遇到的问题。

20__年7月底,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溆浦县九溪江乡第一所农村希望小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爱心涌向溆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班学生筹资40万元援建的前进小学,上海企业家苏书超出资28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宁波女企业家王娴出资援建的搭溪小学,宁波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捐修的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等学校一一落成,爱心助学的雪球越滚越大。

周秀芳还牵线促成了浙江鄞州与湖南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爱心搬运工”周秀芳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点燃了大山的希望。

精准扶贫 用爱架起东西部扶贫协作之桥

贫困山区要真正脱贫,除了“输血”,还要实现自我“造血”。

20__年起,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她牵线搭桥,将宁波市象山县的“红美人”柑橘树苗引到溆浦试种,开展生产帮扶。与此同时,周秀芳将溆浦的农民带出大山,在城里找工作。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周秀芳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周秀芳爱心驿站

在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中,周秀芳还在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爱心工作室和爱心帮扶基金会,在吉林延边设立周秀芳爱心驿站,通过项目对接,引导社会帮扶资源向那里集聚。

经周秀芳多方协调,今年7月,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落户溆浦,并将研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刚刚过去的暑假,宁波有6批300多名学生到溆浦开展互动体验式研学。这个研学基地预计明年可接待5000至10000名研学青少年(家庭)。

从“支教奶奶”到“爱心搬运工”,再到“扶贫领路人”,周秀芳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续。年岁渐长,她步履越来越蹒跚,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但这些都没能打倒这位老人。

“只要我的膝盖允许我走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周秀芳坚定地说。

周秀芳与孩子们交流

周秀芳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感动了很多人。她曾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和“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在参加9月5日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时,周秀芳认真聆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获得这份荣誉,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认可,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也更坚定了我扶贫助学前行的信心……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身后有很多的同行者,荣誉是属于所有人的。今后我们会继续走下去,助学帮困、精准扶贫,把更多的爱心搬运到贫困山区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