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1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一
与《生死疲劳》相比,贾平凹的《秦腔》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甚至没有回避自身的矛盾,这在当代作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在贾平凹的眼中,改革开放后仍坚持合作化的夏天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嘲笑的对象,而是一个失败的杯具人物,他也展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未来;而坚持市场利益的夏君亭虽然在现实中有着生机与活力,却也有着重重危机,并不必须有前途。小说中有着对革命与改革的双重反思,同时也是贾平凹的自我反省。在那里,贾平凹并未给我们供给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对现实的体验与思考,对土地的贴近,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却能给我们以广阔的思考空间,让我们了解到当下农村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生死疲劳》给我们展现的,则是一些破碎的家族故事,越到最终,小说越偏离土地,或者说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之物。
《秦腔》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突破,他是从表现生活的自身逻辑出发,寻找到了《金瓶梅》这样展现生活全貌的“奇书体”加以借鉴,结合以往的创作经验进行创新,才写出了这部描绘当前农村整体面貌的作品,虽然它不无细碎、琐屑,因而让某些批评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但正是这些细碎,呈现出了乡村世界从传统到现代、从社会主义到市场经济等多重转变中的细微之处,也是“宏大叙事”解体之后知识分子心灵的微妙写照,是作家基于个人经验去重新把握整体的努力,它的破碎感来自当前农村的破碎和作家内心的破碎,这两方面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症候,值得人们关注与探讨。而《生死疲劳》,更像是描述六道轮回这一观念的作品,作者从抽象的观念出发,以之剪裁生活与素材,构成了一个故事,在那里作者并没有去探讨轮回对农民的影响,所谓“东方想象资源”只成为了作家的框架,只成为了“剪裁”的一把剪刀,而与现实生活无关,与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无关。或许这仍延续了作者“魔幻现实主义”的追求,小说中“种的退化”的隐性结构,结尾处残疾人大头儿的出现,都显示了《百年孤独》的深刻影响,莫言多年来对马尔克斯的学习与模仿已受到了不少批评,其实学习也并非不能够,但如何将之融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更
多的功夫,莫言曾表示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高度已无法逾越,故而选用了此刻的写法,但马尔克斯不一样样是不可逾越吗?仅仅是“东方”的思想资源就能区别或赶上马尔克斯吗?何况莫言并未深入到思想对当下民众影响的层面,在这方面,贾平凹对民间巫术、风水等神秘事物的描述似乎更胜一筹,更有东方的特色。
小说当然也有精彩的地方,流畅奔放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感觉,狂欢的情节,这些具有莫言特色的艺术仍不逊于以前的小说,其中对动物与人意识交汇处的描述颇见功力,西门牛夜巡、西门狗对味道的敏感等一些细节,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小说前半部对小厌恶鬼“莫言”的描绘中既有调侃,又有挖苦,但不乏可爱之处,能够见出作者心态的放松、自然,可惜到之后这一形象也模糊了。小说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但总体让人觉得华丽而苍白。以我们善意的理解,精彩之处当然是莫言的功力之所在,至于华丽而苍白,毕竟这56万字的作品是42天写出的,也情有可原,但我们也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花一些时间,多思考、多修改一下呢?这自然是庸人的问题,或许“大师”会不屑一顾的吧。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这篇《生死疲劳》读后感,在小编看来对于一个作家而言,任何一种有益于书写、有益于生存的思考、有益于历史反思的“野心”都不是可耻的。更何况这是人到中年的莫言,以“好看”的方式,以43天的写作,以极端奔放的语言,以疯狂的人物塑造来呈现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莫言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二
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部奇作,之所以说它“奇”,不仅仅表此刻它以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形式——章回体——来接撰这部洋洋百万言的著作,更是奇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人的六道轮回的宗教观和现代美洲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将一部中国社会自解放以来的50年的漫长发展史,借地主西门闹及其死后相继轮回的驴、牛、猪、狗和猴的眼睛,以一种不一样寻常的艺术形式,一一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读来既令人兴味盎然,又能使我们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因而,不能不说这真是一部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奇作。
上个世纪的后半个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段不寻常的时期,五十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可是弹指一挥间,但在充满苦难和传奇的近现代中国史上却又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间该上演着多少人间悲喜剧,能够说,西门闹及其轮回后的变身历史,每一次都是充满着多灾多难和荒诞离奇的经历,他(它)的每一次死亡,都充满着忧伤和痛苦的气息,这些,都大大强化了全书的杯具气氛。譬如,靠勤劳起家又乐善好施的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当作反动代表遭人民“革命”而被枪毙,他的死后冤魂不散,在冷气森森的阎罗殿里鸣冤叫屈,得到的不是这另一个世界对他公正的评价和由衷的同情,他在阴间的悲惨遭遇,只会让人感慨身受不公正待遇的痛苦是无所遁逃于天地间,这一段描述的惨况让我自然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的故事。
只是席方平最终还能否极泰来,终有正义之神为他伸张了正义,平息了冤屈,而我们可怜的西门闹生活在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里,恐怕就连阎王爷也对他爱莫能助,甚至助纣为虐般地将其不断戏弄,让他在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中继续体味世事的艰辛。西门驴虽风光驮县长,但最终却落了个折断前蹄而成废物的下场,并在58年的大饥荒中沦为一群灾民的口中美食;西门牛与合作化改造中冥顽不化的蓝脸相依为命,最终却惨死在时为蓝脸之子实为西门牛的前身西门闹之子蓝金龙的鞭下,更是让人有捶心之痛;西门猪的命运更是充满着戏剧性,从一只被人视为神奇的配种公猪到最终落荒而逃变身为一头与人为敌的野猪,人猪大战的过程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不由得为人的残忍狡诈和滥杀生命而造成的野外生命的毁灭而悲哀;相比起这几个前身的生不逢时,西门狗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可谓正逢其时,但全书却转为对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不幸的婚姻感情的描述,而西门狗正见证着这个让它矛盾并令它痛苦的故事过程,它成了以西门金龙为中心的几个主要家族间成员杯具命运的见证“狗”,读到这一段,颇让人产生生命无常的幻灭感。
至于西门猴,则继续着这个杯具的延续和结束。西门金龙在为母亲送葬时遭他的“政敌”、业已疯狂的洪泰岳炸死,他的情人,呼风唤雨的县委书记庞抗美锒铛入狱,被判死缓;蓝解放爱美人而弃江山,他的结发妻子黄合作因癌症死亡,而他的情人之后自然就成了他继室的庞春苗也不幸遭遇车祸而亡;西门金龙的养子西门欢和庞抗美的女儿庞凤凰沦落为临街耍猴的乞丐,并且西门欢在与地痞流氓的冲突中死去,蓝开放在得知自我和他已不顾一切疯狂爱上的庞凤凰实际上乃是同宗兄妹后开枪自杀,庞凤凰则在生养下蓝开放的遗腹子(大头儿蓝千岁,实为西门闹的又一次轮回)后流尽了鲜血而死,全书就在这样一种大毁灭中结束。时代在浩浩荡荡地前进,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以往的风流人物却或死亡,或沦落,这个完美的世界,这尘世的幸福,好像已不属于他们!
小说虽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但在写法上却并非是传统写法的翻版,倒毋宁说更为西方化和现代化,环境和心理描述十分细腻,且两者常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齐,构成极富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的一幕。譬如作者对西门屯杏树环境的多次描述,对猪十六追月成王那一段极富诗意的描述,都在在显示了鬼才莫言的非凡笔力,给人留下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和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从中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和有意吸取现代西方主流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尝试,可谓中西结合的经典范本。
总之,这是一部以新异笔法和不一样寻常的视角,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的具有史诗气质的巨著,我对它的服膺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还是略有缺憾,我觉得全书的精华部分在西门闹轮回到驴、牛和猪的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着解放后合作化改造和生产的全过程,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建设上所走的无数曲折和磨难,以及在这个荒诞岁月里种.种人性的沦落或张扬。而在西门狗的部分,故事对应的时代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十分时期,其实最能看出人性的沉沦与挣扎,看出官民之间、官商之间以及商民之间的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这个社会大动荡中许多富有张力和冲击力的故事。然而,作者却陷入了描述一场忘年之恋的俗烂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好像对复杂时世中人性、人情的把握仅有对性的描述才能得到保证似的,整个故事完全陷入了一场另一种形式的“风花雪月”中,并在这种风月中见证人的沉沦与毁灭,书中很多人物的杯具命运也不由稍显勉强。
这或许是时代太近,作家还不能及时审视我们正亲身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本质,而只能舍本逐末,另辟蹊径,从较易把握的地方入手,以完成对这段历史和故事的记录不管怎样说,这是我们的遗憾,这也或许正是作者的遗憾。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三
适逢春节。带着这本砖头一样重的书到乡下奶奶家过节,闲来无事便上阁楼读上一时半会,或是早上伴着鸭子下塘的嘈杂,或是在乡村冬夜特有的寂静之下,七日之后最终读完了这本大书。
《生死疲劳》从1950的高密县讲起,以千禧年为终点,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书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别的,却是高密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些在如今中国大地上以极快的速度褪去的别样景色总是最容易唤起我怀旧的情绪。
堆得老高的稻草,曲折蜿蜒的田埂,村边斑驳的老树,家门前的沟渠…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我对这些怀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而今却道时过境迁。我也曾回到我生长的小镇上,可是找不到一条走过的路,住过的庭院,爬过的老墙,认识的坟墓,更看不到一丛似曾相识的野菊花。以前总是抱怨社会发展太慢,这个时候才觉得它的脚步太快了,现代城市的各种因素春风化雨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我的村庄改造得面目全非。那是一样中规中矩的楼房,一样“灰不溜秋”的马路,一样高耸的路灯,一样的“千城一面”。
每一座村庄都是一个卢浮宫,里面都有珍奇异宝,需要保留。请不要说这是我个人不切实际怀旧的毛病,你为什么至今还保存着年少时夹在书页里的银杏树叶?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枯干的树叶不经意地落下的哪一刻,难道你没有对人生有什么新的感悟?
一片银杏树叶就像一座村庄,一座村庄承载着无数份魂牵梦绕的乡愁。以至于每次经过以往生活过而如今盖头换面的小镇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虽然我也期望牵着幼儿的手走下一阶又一阶的青石板,带他去我以往嬉戏过得田野里拾起遗落的稻穗,虽然我也渴望老得走不动的时候依旧能闻见池塘边飘过来的淡雅的金银花香气。
蓝脸的碑文是这样写的: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生命就是这样充满着厚重感地轮回,而我们对乡村的记忆最终也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埋入黄土之中。我所能做的只是祈求这个过程越慢越好,越慢越好。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四
读完《生死疲劳》,我能感受到莫言在小说里的大悲悯,就像他说的一样: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并且也同情恶人。《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
《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那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仅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仅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
这是一部写作难度很大的杰作。其难度在于必须要应对那半个多世纪的复杂难解的大背景,同时也是构成今日我们这个巨变中的世俗世界的基础、我们中国人重回现代生活的史前时期。对于过去很多试图以某种观念化、道德化甚至历史化、人性论的方式呈现或借它说事的小说家们来说,这五十多年既是诱人的矿藏,又是不能承受的重负迷宫,结果不是被它轻易地淹没,就是无门而入,不是被事件的沉重所累,就是被人情世相的繁杂所困。如果以人性杯具的角度来看它,就会轻易陷入宿命论的狭隘泥沼;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又会拘泥于大的事实而忽略了众生细节;如果从佛家轮回的角度来理解它,那所谓的现世生活又会显得太过无谓。
作者不仅仅要拥有极强的文字本事,还要有能超越那诸多陈旧角度的阔大视野,将以往发生未曾发生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变成小说的构成因素熔于一炉贯通一气,于是那些点点滴滴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才都能够拿来翻出无数新鲜的色彩与花样;它要求作者找到一个生发与回落的基点,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构建起一个饱满鲜活的世界来。莫言毕其十多年间积累的功力,缓慢而有力地克服了这部小说所要面临的难度,从而才造就这本书的十分精彩之处。
事实上,从西门闹在阎罗殿饱受油炸煎熬的那几页精彩的文字开始,就已经充分地透露出从容、大气、厚重而又简练的特质。这是一部从始至终都体现出十分的自信心与文字运用本事的作品。尤其是当莫言的笔触从牛头马面皮肤的高贵蓝色转到高密东北乡沼泽中的一种上午开放午时凋谢的小花朵的时候,一股轻灵的气息和光泽便暗自流动起来,使小说肌体充满了深层的柔韧和灵性。
莫言是个洞察人心、物性和世理的小说家。无论是所谓的人性、还是动物性、甚至是草木性,都被他融会贯通于他的文字里。他既能超然冷眼应对这一切生灵的际遇,又能与之同喜怒哀乐、共悲欢离合。向来被视为万物灵长的人与驴牛猪狗猴齐物相论。从西门闹的死到驴折腾、牛犟劲,再到猪撒欢、狗精神,到卖艺用的猴及西门后人、相关人等直到最终的世纪婴儿,那么多沉重而苦难的七情六欲的事,于实虚真幻间相互渗透、自然呈现,其中的轻逸狂想与冷调叙述、幽默诙谐与戏拟反讽、残酷呈现与深层抒情交相呼应,使那些沉重不堪坎坷多变的历史情境转化成了一个虚构而又现实的鲜活世界,为我们供给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回忆与想象的多重而广阔的视角和经历。
即使再过若干年,相信莫言也不会像对《丰乳肥臀》那样去重新修改这部小说的,因为其中几乎没有他过去的小说容易出现的繁杂之弊。这部小说的出现,意味着极富韧性与耐力的莫言已抵达其创作的巅峰状态。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五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读《论语》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通行本《论语》共20篇。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竟然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子路是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之一,为人正直勇敢。他很尊敬孔子,但是如果孔子讲的课他听不懂就会向孔子提出来。孔子认为子路这样的学习态度就是一种智慧!所以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由啊,我交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的这句话可谓是童叟皆知,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这样去做呢?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像翻滚的潮水,一浪推过一浪,久久不能平静。对照子路,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多布置一点作业,我就会愁眉苦脸,怨天尤人。于是我经常在家庭作业中偷梁换柱、偷工减料。还有一次考试,我为了能拿到高分,偷偷翻开了资料书,找到了原题的答案。可是哪知道,这个题目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第二天老师竟然让我上台给大家讲解这个题目。当时我站起来的时候,脸瞬间变成了“火球”,两条腿像是灌了铅一样,迈不开一步。同学在小声地议论我,老师看透了我的心思,让我回到了座位上。此时的我如坐针毡,非常后悔自己的作弊行为。
当我读了《论语》后,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应该偷懒作弊。只有像子路一样,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的学习态度,踏踏实实地学习知识,才能为自己赢得掌声,才能做中华的好少年。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我觉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我们也应该牢牢地记住。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由此可见,复习这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之前。我是个自作聪明的小女生,学习知识全凭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一遍,回家后妈妈让我复习今天学过的知识,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总是不屑一顾。不过在读过《论语》之后,我已经养成了复习的好习惯啦!
我真的喜欢《论语》这本书,它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知道它在其他方面也会让我受益的,所以我会继续读《论语》,挖掘藏在它里面的“宝藏”。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六
前几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_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_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这姑娘的父亲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惶失措,而是能够帮着或替着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___岁的小女孩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楼上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地回答了作者的问话这一段时,我感到她是多么的勇敢,镇定啊!正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的,总有一天父亲会回来的,到那一天,人民群众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会好了。所以,她有这种勇气,有这种胆量!
在读到作者问她吃过东西了吗?锅里是什么?她笑着回答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年夜,这是多么诱人的时刻呀!我已经度过了12个年夜。每当这时,我不仅能得到亲人的疼爱,全家人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还观看五光十色的焰火。想到这些,我就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可是,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却一样也没有。她的母亲被打伤,父亲出走而不知下落,过年只能吃红薯稀饭。然而,她仍充满着乐观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姑娘啊!
文章结尾细致地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不算明亮,但是却象征着革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所以作者每逢春节,都会想起那盏小桔灯。
抗战期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更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学习呢?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我热爱书籍,因为读书仿佛是与高尚的人在对话,我从中获益匪浅。我仰慕名人严谨的逻辑与细腻的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阅读时,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变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动,贯穿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细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欢这种感觉,可以说是迷恋,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周国平。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观
周国平的散文极为细腻,富有哲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命运仿佛对他不公。他女儿出生不久,刚开始牙牙学语,便夭折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遗憾、自己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他写成了一部回忆录。我们可以想想,当周国平面对病床上只会喊“疼”的女儿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心非木石岂无感”,一般人已经临近崩溃了,何况是心理如此细腻的他。他内心深处将会泛起多大的波澜?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他内心将会承受多大的打击?不知有没有资格,我想说:“我懂”。
执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许多的道理与哲理,他有许多作品都劝勉大家人生要有执着的精神。他说悲观只是一时的,人生总要执着。执着会拯救悲观,执着在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人能否有机会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生命需要执着,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执着。执着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说悲观主义是一条错误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虚无的,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乐趣。但是他也说,并不能一味的执着,这样也会离智慧越来越远。当时,我还不懂。
超脱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话,但是我后来明白了。一个人不能一味的执着,这样便会产生悲观,悲观的心理产生愈多,就愈不能执着。这怎么办呢?他说就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让他去执着,不顾一切;另一个则现实,让现实去生活,让执着去追求,超脱一切,变得忘我。
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存在着。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国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八
《五猖会》本是一个迎神赛会,在孩子的心中,这是一个节日。但我们能从作者的语言中体会到更多的只是父亲对儿子的压迫,而不是对快乐的正面描写。这足以体现父亲在儿子节日时对儿子做的那件事—先背完书才能去过节,对一个人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确实,有时候,你一不小心,就会改变许多事。
可能是你的一句无心之言,就让一个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能是你的一个微笑,就能让一个人的心情阳光灿烂;也许你的一句善意的谎言,就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所以,请你要小心,谨慎你的一言一行,因为,所谓的“无意”,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那么,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在孩子们稚嫩的心中,您是阳光,您是大树,您是海洋,您用知识哺育着他们,塑造着他们。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请别伤害了他们金子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母亲),请用真诚的爱来帮助孩子的成长,不娇纵,不溺爱。请给予他(她)良好的品德,杜绝一切恶习。同时,也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放松一下,不要象作者的父亲那样,过节时,孩子出去玩,还要先背书才行,使得孩子丧失了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即使时隔多年,还对这件事所带来的感受记忆犹新。
也许,多年以后,你会为你当年某一天所说的一句无心之言而悔恨万分;也可能你会因为多年前的一句善意的谎言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九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不但要好好的利用,还要尽情的去开发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它。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睿智高尚的人对话。就在睡觉前,我又情不自禁的拿起了一本好书——《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的代表作,这是一本活泼生动的书籍,作者的奇思妙想,奇特的想象力,把一本童话故事书变得更引人注目。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下,把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的重点,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作者正是老一代的美国“童话之父”他叫佛兰克。鲍威,他可以说是一个童话天才,在有生之年写了近100多篇童话作品。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绿野仙踪》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多萝茜和亨利叔叔、艾姆婶婶居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一天,一场龙卷风把她刮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奥兹国。在那里她结识了稻草人、铁皮伐木工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携手共度一切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后,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
生活是块七色板,在这,需要顽强的毅力,需要照亮心房的阳光,需要大海般的胸怀,需要……但更需要真心朋友的鼓励与帮助。正如孙武说的一样:上下同欲者胜。多萝茜与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从不相识到朋友,然后一同共度难关,互相帮助,结果实现了他们的心愿。假如多萝茜到了没有遇到稻草人他们,或许她就永远回不了亨利叔叔和艾姆嫂嫂身边了。朋友很重要。在你遇到困难时,需要朋友的帮助;当你遇到麻烦时,需要朋友的帮助,那么你就能很好地解决困难。朋友很重要,你得珍惜他: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建立友谊,互相友爱,团结一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争吵,破坏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在读书的过程中,多萝茜占据了我的`思想,多萝茜似乎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心也随着多萝茜的经历不时地欢喜、紧张、惊异、难过。她那勇敢的表现、善良的心地、坚强的意志,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不已。有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是多萝茜,我会不会像她一样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并帮助其他人呢?”看完这部童话后,我决心像多萝茜一样鼓足勇气,用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战自我,要实现理想,是不容易的,达到每一个目标,是必须付出艰苦劳动的,要不怕困难,带着一颗善良的心,与同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么,你心中所想的美好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那么,朋友就是你生活中的一支擎天柱;就是当你耗尽一切时挺身而出的一丝希望;就是当你徘徊在孤独边缘时,温暖你心的一束阳光……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十
相信不少人都拜读过鲁迅先生的《五猖会》,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当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准备去东关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要求“我”必须将《鉴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会。多年以后,鲁迅仍然对此十分疑惑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那时让我去背书?
其实,许多人在小时候都会有这样经历,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记了。当他们看过《五猖会》时,孩提时的“沉重”经历又恍惚在脑海中萦绕着。
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玩少一点,多点学习。作为父母,这种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如今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一对_只生一个孩子,父母恨不得倾尽所有的爱,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想让孩子成为出色的人才,自己则成为最棒的父母。
造成这种后果的,看来不是单纯某个人的问题了,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中国教育似乎从很早以前就埋下了这颗种子。这是一种很难再改变的思想观念,在文章中鲁迅觉得可能是《鉴略》很重要父亲才会让我背,可是为什么偏偏会让鲁迅在那个时候背呢?鲁迅先生当时的反应是这样描写的: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而后又“梦似的就背完了。”最后导致了在上船之后“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鲁迅的父亲肯定没有想到那时鲁迅孩童时的想法,而_鲁迅去背什么《鉴略》,扼杀了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天性,鲁迅的父亲尚且如此,又何况是我们的父母呢?
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良传统,有一些思想的精华,也有一些糟粕谬论。读书固然可以出人头地,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吧,家长是时候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问题的了。
让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十一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忆少年时代。儿时的记忆犹如清晨绽放的花而作者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书中共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可是《五猖会》却令我反复品读,久久沉思。
五猖会是“我”儿时的一件罕逢的盛事。“我“的内心十分的激动、兴奋与期待。但是父亲却突然要“我”背《鉴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的期待与兴奋立刻减弱了一大半,心中扫兴、痛苦、无奈。而当”我“终于完成了“任务”之后,参加了“我“梦寐以求的五猖会后,可是“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结尾作者发出疑问: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读了数遍后,我在同情作者的同时,也悟出了这篇文章在控诉着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其实造成这种后果的不是单单的某个人,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
其实鲁迅先生文章最后的问题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对孩子天生的玩性严厉斥责、打击,甚至让孩子美好无彩的童年变为枯燥无味的黑白色。孩子从小背着难懂拗口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论语》……如鲁迅先生在文中写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孩子们根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认为,只要背完了,就可以玩了。我小时候背诵的《千字文》,至今一个字也记不起来,而且在我的学习与生活中没有任何益处。而我记住的,就是书中那精美有趣的插图,而已。
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也为他这种敢于批判传统思想的勇气感到佩服,也许正是这份勇气造就了他的成功。
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成长,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的优良传统需要发扬,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抛弃,我们应深深思索、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加成功。
生死疲劳的阅读感悟 生死疲劳读书感悟篇十二
简奥古斯丁的力作《傲慢与偏见》在将近220__年的历史中,折服过众多的善男信女,通过解除傲慢与偏见给正常沟通造成的障碍,最终演绎出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世上传为佳话。
起初读《傲慢与偏见》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我的偏见,尤其是剩女们对我的偏见。
昔日的堂堂清华博士后怎么做起剩女的文章?沦落到这地步?鄙视之意溢于言表。
曾经我从事水资源项目的时候也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不为诺贝尔努力,做没有技术含量的水?我当时回答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我就算获得诺贝尔奖能够创造这么大的效益?
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给社会带来多大的益处,而不在于荣誉、科技水平等,虽然也有这种因素,但毕竟不是核心的价值。那么给国家带来1-2万亿直接经济价值的水问题的解决应该远远超过获得诺贝尔奖的价值了!如果考虑间接价值恐怕怎么也有5-6万亿吧。所以,我当时就能够义无反顾地执着地追求。
对剩女的问题而言,虽然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许妇女的婚恋早已经不是的生活目的。但是在任何社会,尤其在现在的我国,婚恋仍然是大多数女人的生活最主要的部分,甚至是全部。最少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很多方面很出色的女孩因为各种原因一时嫁不出去甚至终身嫁不出去,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耽误她的终身。如果我能够帮助找到意中人,过着美满的婚恋生活,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说挽救了她的一生。因为婚恋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使她享受天伦之乐,也可以帮助她在事业上更有信心。如果我解决一群人甚至一个群体的问题,那么这一事情的社会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剩女是最后不会选择嫁不出去甚至终身嫁不出去的!那么在大多数剩女认识到婚恋在她人生中的价值的一天,客观的经济效益也是可以预期的。这样通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不仅可以挽救我,也许还能够挽救我的事业。
在《傲慢与偏见》文中,我没有想到自己也受到很好的教育,原来我自己的傲慢也是沟通的主要障碍之一。虽然我也是时常告诫自己尽量避免无谓的错误,消除不该有的误解和损失,但是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最要命的是我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并且确信我的观点的时候就是很难做到给人不“傲慢”的印象。我只好更努力学会倾听的艺术消减不良后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