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十二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一

众所周知,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简直太不容易了。自里约奥运会开赛以来,这个女排在小组赛上战绩并不佳,仅仅取得了2胜3负名列b组第四的成绩。但是,在最后三场非常关键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姑娘们逐渐进入状态、蓄积多年的能量终于爆发,不仅打出了精气神,更让亿万国人热血沸腾,纷纷直呼又看到了“中国女排精神”。

先是四分之一决赛中在巴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之下,中国女排以3:2逆转战胜巴西队昂首挺进四强。再说在半决赛中对阵荷兰队,中国姑娘更是势如破竹,以3:1力克荷兰队,不仅报了小组赛不敌对手的一箭之仇,更是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度闯进奥运会决赛。最后说决赛迎战塞尔维亚,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不利开局影响下,没有放弃、没有服输,而是稳打稳扎、一分一分地顽强拼搏,并最终以3:1绝地反击逆转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真正打出了中国女排的精气神,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对于“中国女排”,相信大多数国人并不陌生,而且有着非常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曾经在世界大赛中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伟业,也成就了“中国女排精神”。国人曾以女排为荣,为女排而傲。很多人是听着中国女排故事长大的,在“女排精神”的滋养和鼓舞下成长起来的。在那个时代,“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符号,它激励了一代中国人。

探究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冠军的奥秘所在,不管是记者、队员还是“郎指导”,说得最多的还是归功于“女排精神”。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女排姑娘们之所以在此次奥运会上能有精彩的表现,就是得益于“女排精神”的支撑和激励,她们在赛场上的每一分争夺、每一次扣杀,都是对“女排精神”的最好延续和完美诠释。

其实,无论是30多年前还是30多年后的今天,“女排精神”已不仅仅是属于中国女排和中国竞技体育,它更属于整个社会、一个时代。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的强势回归,更体现了人民的期盼和时代的呼唤。这,才是中国“女排精神”的魅力所在、时代价值的。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二

片中对于校园霸凌遮遮掩掩、不敢放手去走真正霸凌剧情更是无奈到浪费。陈念被强暴被凌辱降级成被拍裸照、陈念捅魏莱的一刀降级为愤怒之下的推人,雨衣强暴者、北野杀人等等全部弱化。

戏剧冲突的弱化也带来了感情的弱化,所以我在看到北野和陈念在浴室剃头的那一段无动于衷,他们的眼泪完全没有原著给我的震撼来得彻底。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最纯洁的陈念被侮辱的那一刻带来极致的惨烈和痛苦,那么紧接着小北缝补破碎的陈念的那一段显得更加动人与温情。

陈念和北野,是墙角相依为命的两朵小花,他们经历极致的寒冷和黑暗,借助对方的力量在狂风暴雨中绽放生长,他们顽强又脆弱,寂静地美丽。

极致削弱之后变成平凡,虽有感人之处,却不足以震撼灵魂。少年少了孤绝之后的狠绝,美丽逊色,脆弱得摇摇欲坠。

电影从“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变成“少年的你,如此脆弱”真的是一种遗憾。

幸好两位演员的演技贡献出了直达泪腺的精彩画面。

周冬雨的哭戏太给力,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的时候是那么纯洁又脆弱,惶惑的眼神如同被群狼环伺的小鹿,到后期的坚忍与淡漠又是让人心尖跟着颤抖。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三

片中对于校园霸凌遮遮掩掩、不敢放手去走真正霸凌剧情更是无奈到浪费。陈念被强暴被凌辱降级成被拍裸照、陈念捅魏莱的一刀降级为愤怒之下的推人,雨衣强暴者、北野杀人等等全部弱化。

戏剧冲突的弱化也带来了感情的弱化,所以我在看到北野和陈念在浴室剃头的那一段无动于衷,他们的眼泪完全没有原著给我的震撼来得彻底。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最纯洁的陈念被侮辱的那一刻带来极致的惨烈和痛苦,那么紧接着小北缝补破碎的陈念的那一段显得更加动人与温情。

陈念和北野,是墙角相依为命的两朵小花,他们经历极致的寒冷和黑暗,借助对方的力量在狂风暴雨中绽放生长,他们顽强又脆弱,寂静地美丽。

极致削弱之后变成平凡,虽有感人之处,却不足以震撼灵魂。少年少了孤绝之后的狠绝,美丽逊色,脆弱得摇摇欲坠。

电影从“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变成“少年的你,如此脆弱”真的是一种遗憾。

幸好两位演员的演技贡献出了直达泪腺的精彩画面。

周冬雨的哭戏太给力,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的时候是那么纯洁又脆弱,惶惑的眼神如同被群狼环伺的小鹿,到后期的坚忍与淡漠又是让人心尖跟着颤抖。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四

今晚,有幸参加雏鹰组织观看的电影《小q》首映。

片中讲的是一只名叫小q的拉布拉多导盲犬,它聪明可爱,经过寄养家庭和训练师的悉心训练,终于成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后来它被分配给一个中年失明、孤僻又坏脾气的天才糕点师李宝庭。李宝庭由于承受不了眼睛失明的事实,拒绝任何人的帮助,包括小q对他的帮助。他甚至打骂小q,把小q赶走,在外面淋雨又挨饿的过了一夜。小q总是以期待的眼神看着它的主人,呜呜的叫着,仿佛在说:主人,不要赶我走,让我做你的眼睛,让我做你的拐杖,让我一直陪着你。

李宝庭还是打不开自己失明的心结,在一次牵着小q的路上,解开了小q的牵引绳,自己则向车流中走去,准备让自己葬身于车流之中。说时迟那时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q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猛烈地推开即将被车撞的李宝庭的身体,救了主人一命,幸运的是他们都无大碍。

小q用它对主人的爱和忠诚,逐渐融化并走入了李宝庭的心里,温情的陪伴令处于低谷期的李宝庭有了新生活。他不再颓废,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在一次去看望师傅的途中,小q被可恶的狗贩子抓进了屠狗场。李宝庭的师弟们报了警并冲进屠狗场和狗贩子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在警察的帮助下成功救出小q。

一人一犬,深深的羁绊,他们谁也无法再失去彼此。看到此处,不仅使人感动落泪。

李宝庭在一次出门途中突然晕倒,聪明的小q在呼唤主人不醒后,赶紧叫来了邻居帮忙,李宝庭被送往医院,被确证为心脏病,需要去美国进行手术治疗。小q跟着李宝庭的汽车追了很久,难舍难分之情是那样的感人至深。

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真挚忠诚的爱了吧?就是一旦遇见了你,便至死不渝!

李宝庭终于美国回来了,可是不幸的是十岁的小q已老并患上了绝症。李宝庭带着小q来到了他们以往经常玩耍的公园,度过了小q狗生中最后的时光。因为那里有他们俩最甜蜜的回忆。小q用它最忠诚的爱感动了主人,成为主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份子。它不单只是一只狗,它是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它是主人心目中的亲人!

这世间,人与人之间再难做到相濡以沫,以爱和忠诚相待,为了你,我可以为你去死,这样的誓言已经成为一种传说。而这一切,狗就可以做到。所以,往后余生,养只狗吧,好好对待它,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爱和温暖。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五

今晚,有幸参加雏鹰组织观看的电影《小q》首映。

片中讲的是一只名叫小q的拉布拉多导盲犬,它聪明可爱,经过寄养家庭和训练师的悉心训练,终于成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后来它被分配给一个中年失明、孤僻又坏脾气的天才糕点师李宝庭。李宝庭由于承受不了眼睛失明的事实,拒绝任何人的帮助,包括小q对他的帮助。他甚至打骂小q,把小q赶走,在外面淋雨又挨饿的过了一夜。小q总是以期待的眼神看着它的主人,呜呜的叫着,仿佛在说:主人,不要赶我走,让我做你的眼睛,让我做你的拐杖,让我一直陪着你。

李宝庭还是打不开自己失明的心结,在一次牵着小q的路上,解开了小q的牵引绳,自己则向车流中走去,准备让自己葬身于车流之中。说时迟那时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q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猛烈地推开即将被车撞的李宝庭的身体,救了主人一命,幸运的是他们都无大碍。

小q用它对主人的爱和忠诚,逐渐融化并走入了李宝庭的心里,温情的陪伴令处于低谷期的李宝庭有了新生活。他不再颓废,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在一次去看望师傅的途中,小q被可恶的狗贩子抓进了屠狗场。李宝庭的师弟们报了警并冲进屠狗场和狗贩子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在警察的帮助下成功救出小q。

一人一犬,深深的羁绊,他们谁也无法再失去彼此。看到此处,不仅使人感动落泪。

李宝庭在一次出门途中突然晕倒,聪明的小q在呼唤主人不醒后,赶紧叫来了邻居帮忙,李宝庭被送往医院,被确证为心脏病,需要去美国进行手术治疗。小q跟着李宝庭的汽车追了很久,难舍难分之情是那样的感人至深。

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真挚忠诚的爱了吧?就是一旦遇见了你,便至死不渝!

李宝庭终于美国回来了,可是不幸的是十岁的小q已老并患上了绝症。李宝庭带着小q来到了他们以往经常玩耍的公园,度过了小q狗生中最后的时光。因为那里有他们俩最甜蜜的回忆。小q用它最忠诚的爱感动了主人,成为主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份子。它不单只是一只狗,它是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它是主人心目中的亲人!

这世间,人与人之间再难做到相濡以沫,以爱和忠诚相待,为了你,我可以为你去死,这样的誓言已经成为一种传说。而这一切,狗就可以做到。所以,往后余生,养只狗吧,好好对待它,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爱和温暖。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六

电影讲的是一个:一狗,两人,三餐,四季的故事,时间跨度是20xx年,叙事结构:倒叙+闪回,摄影指导赵小丁把新西兰拍的很美,山川树木,田园小镇,镜头唯美,可以说是一部新西兰宣传片。

人和人的关系:不明白男主为什么爱女主,前面没有铺垫,同居房子就能产生情感,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就那么容易产生感情,前面故事交代,男主和女主在青年时期就邂逅了,男主文工团和女主做公交车邂逅,时隔多年在异国他乡相遇,这个故事真小儿科,太扯淡了。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了。没有细腻的情感戏。

人和动物的关系:男主和女主收养了一条狗布鲁,养了很多年,得病去世了,两人都很伤心,但是前面根本没交代动物和主人公的各种细腻的经历。这层关系坦白讲太浅了。

人和自然关系:新西兰风景是好,有山有水,山川树木,突然冒出来一颗大树,显得特别突兀,小镇恬静优美就是太安静了,既然选择了这个环境,住了一段时间为什么厌倦。这层关系交代的太浅了,一点思考都没有。

最后说说主人公的爱情,男主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女主想干啥她都陪着一起去,女主生病去世还满足她一生的夙愿,男主为了一个停车位和人打架,他们结婚也是一场赌博,男主赌赢了一次,缺输了一辈子。女主隐瞒了早产儿有心脏病的历史,这其实就是一种欺骗,两人相爱的前提就是互相坦白自己的一切,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很有很多的缺点,你是否能接受,你是否能爱我。女主想看极光,想看鲸鱼男主都陪着她,看见极光还许愿失去那个餐厅,因为她想要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她顾及过男主的感受吗?从这些事来看,女主就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双鱼座天真烂漫表现的特别突出。从来没问过男主想要什么,太自私了。难道男主就爱这样一个自私的人吗?

两人相爱,都需要付出,一起经历,一起成就最好的的彼此,男主好像也没啥梦想,全剧情都是围绕女主转悠,女主也没有为男主做过什么,也没体现怎么爱男主。如今这样的好男人不多啦。不计任何回报的莫名其妙的爱一个人。

最后说说冯小刚,这部电影讲的是个啥,海外华人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真扯淡。失望透顶,流水账故事。新西兰观光mv,两首歌贯穿电影。太忽悠观众了。

最好的爱情就是一起经历,一起体验,一起携手扶持共同进步。一起对抗这个世界。

婚姻不是赌博,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七

人有双眼,双眼观世。千色百态,繁芜喧嚣,声色犬马,光怪陆离。

人有一心,以心爱心。所谓爱情,不过如此。

国产商业大片《画皮2》如期而至,吾等影迷蜂拥而至院线,争相观之。

《画皮2》旨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男人的眼睛都会被女人的色相迷惑,但真正的爱情要靠心灵。

电影如人,也有皮相和心脏。

《画皮2》的皮相很是妩媚,仿佛是那个人见人爱的狐妖小唯。色彩绚丽,景象魔幻,兼有爱情,动作,战争、幽默等元素,汇内地当红一线与二线青春系明星,可谓卖相颇佳。

本片的监制是在业内口碑极好的陈先生,近来陈先生监制的作品几乎部部出色完成票房任务,品质不俗,难得在票房与口碑赢得“双拥”。

本片的编剧十分强大,在“命题作文”的框架下,巧妙地构建戏剧冲突,适量地融入商业元素,不仅如此,更难得地在将笔触触及人物灵魂深处,以及爱情真谛的幽谷……

本片的演员都是过硬的演员,赵薇与周迅互换角色的段落是极大的亮点,演得栩栩如生丝丝入扣,很是难得!

本片的导演是此前仅有一部《刀见笑》的吾尔善。《画皮2》的魔幻气息、异域风情、cult味道其实都应该是来自这位新锐导演,但有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想是很多当事人都忽视了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从头说起,《画皮2》如果魔幻水平二流,但爱情戏一流,那么这片还是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毕竟国产片与多年前的《指环王》的特效水准还有距离,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王道。反之,《画皮2》魔幻一流,爱情二流,就很容易让观众感觉这是一部华而不实的伪大片,就像观众对曾经蔑视嘲笑的张大师的那些大制作做出的反应。

然而,投资、制片和监制显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但他们有信心更有期望吾尔善来完成一部魔幻一流爱情一流的杰作!

但问题是,吾尔善的骨子里是一位cult片导演!绝佳的cult片导演!cult片导演成功指导商业大片的成功案例有没有?答案显然,有!pater大帝和他的《指环王》便是!但是但是,各位朋友,谁见过地道的cult片导演(除了刘镇伟)拍摄出细腻动人的爱情电影?请您试想一下,昆丁或是姜文拍一部婉约的三角恋故事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画皮2》中,导演暴露出了自己对于驾驭商业大片时的底气不足与不够自信。那些你仿佛见过的镜头(如单骑赴城与《指环王3》中的白袍道士赶赴山上的城堡一幕如出一辙),那些你仿佛见过的场景(天狼国首领坐的椅子和《300》波斯首领的别无二致),都在说明导演对于商业片采取了是十分保守的“学习”态度。

《画皮2》说到底是一部融合了魔幻和动作的爱情片,这是个铁的规律,核心是爱情片,能否讲好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才是片子成败的重心所在!

那么,《画皮2》的爱情戏到底怎么样?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应有尽有,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那么让人心碎、催人泪下?为什么?

关键在于导演对于爱情的理解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所谓“理性”的爱情理解,是说片子在告诉我们,爱人要用心,而不是眼睛,但这是一道理,电影不是爱情课堂,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爱情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在指尖、在眉边!这才是“感性”的!

具体的说,陈坤和赵薇的爱情,前面没有铺垫足,后面的杯具才没“立”起来!

故事只告诉我们,以前他俩相爱,有救命之恩,问题是,他们俩怎么就相爱了

如果前面加一段戏,陈坤陪护公主狩猎,偷偷看看公主,暗自心动,二人通行,偶尔有些眼神交错、指尖相触、二人怦然心动的内容,才会让观众自然地接受并认同这份感情,陈坤对于赵薇的感情也会更加明了,最后的舍身相救,也才会愈发动人!

结尾周迅的杯具结局也被弱化了,让她满足于一把短暂的“人”的体验而情愿回到”妖“,显然积极正面的内容很难打动观众,她事实上是个悲剧人物,费劲心思要做人,结果最被自己以前做的恶导致做人不成,做了人也没有得到真心和真爱,她绝望的离开,才会让作品更有力量!

然而以上这些赘述,此时已经皆是“事后诸葛亮”的高谈阔论!

《画皮2》那cult味道十足的气息,炫目耀眼的景画,确实提高了国产电影的标杆水平,但没有细腻温暖多情敏感的心灵刻画,使得本片只沦为一张妖媚的皮,只能诱惑观众的眼睛,却得不到观众真正火热的心!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八

由杨子执导,徐峥监制的爱情喜剧电影《宠爱》将于12月31日上映,该影片还未上映,就已经让观众迫不及待了,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演员阵容的庞大。光主演就有十一位,更别说其他联合出演的演员,并且十一位主演中既有当红小生又有演技实力派,先不看故事内容如何,就凭十一位主演的人气,就已经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从曝光的预告片来看,影片是由六段关于爱的故事组成,不善表达的父女于和伟和李兰迪、青梅竹马吴磊和张子枫、热恋情侣钟汉良和杨子姗、新婚夫妇陈伟霆和钟楚曦、互相暗恋的邻居檀健次和阚清子、与流浪狗相依为命的郭麒麟。十一位主演从亲情、友情、爱情不同角度诠释什么是宠爱,在各自宠物的陪伴和守护下学会爱、发现爱、拥抱爱。

最初没公布主演时,观众都以为是一部宠物电影,如果只是一部关于宠物的电影,确实会大大减少吸引力。不过该影片里的宠物确实都是可以独当一面,堪称史上最大牌的宠物演员,是好莱坞金牌动物团队打造的王牌宠物,它们都是可甜可萌可霸气的宠物,每一个萌宠都拥有“世界级”的神演技,想必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

近几年来,关于宠物题材的电影屈指可数,其他各类型的电影都发展迅猛,造成发展不平衡现象,导致电影行业中严重缺乏动物题材电影。虽然这部电影不算是完完全全的宠物电影,还有部分剧情在里面,但总体是围绕着宠物给故事里的人物带来的宠爱。通过宠物来表达爱寄托爱,宠物也是电影中的主演之一。

这部电影中最新颖的不只是宠物题材,还有多样且丰富的剧情,不再只是单一的故事剧情,而是六个故事剧情同时发展,不仅不会让观众感觉单调,还能从不同角度上理解电影的主旨。六个不同的情景几乎涵盖了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六个故事都鲜明独立具有代表性,在不同的故事背景下感悟宠爱的真谛,应该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

同时这也是一部喜剧电影,喜剧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将人物的神态表现和宠物的动作行为结合在一起,简直是把笑点放大欢乐加倍的搭配。对于喜剧的把控,徐峥的能力毋庸置疑,而这次在新鲜类型与宠物题材上的尝试,能否达到突破,带来一部不同凡响的喜剧电影,让观众无比期待。

《宠爱》表达的是人类和宠物碰撞在一起,融入彼此生活,告别孤单温暖加倍,每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由宠物连接在一起,在宠物的帮助下去勇敢的表达,教会他们如何去宠爱。这是一部情节共情内容至上的作品,给观众带来真诚和温暖,作为贺岁档影片,非常适合跨年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你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只有温暖的宠爱。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九

人有双眼,双眼观世。千色百态,繁芜喧嚣,声色犬马,光怪陆离。

人有一心,以心爱心。所谓爱情,不过如此。

国产商业大片《画皮2》如期而至,吾等影迷蜂拥而至院线,争相观之。

《画皮2》旨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男人的眼睛都会被女人的色相迷惑,但真正的爱情要靠心灵。

电影如人,也有皮相和心脏。

《画皮2》的皮相很是妩媚,仿佛是那个人见人爱的狐妖小唯。色彩绚丽,景象魔幻,兼有爱情,动作,战争、幽默等元素,汇内地当红一线与二线青春系明星,可谓卖相颇佳。

本片的监制是在业内口碑极好的陈先生,近来陈先生监制的作品几乎部部出色完成票房任务,品质不俗,难得在票房与口碑赢得“双拥”。

本片的编剧十分强大,在“命题作文”的框架下,巧妙地构建戏剧冲突,适量地融入商业元素,不仅如此,更难得地在将笔触触及人物灵魂深处,以及爱情真谛的幽谷……

本片的演员都是过硬的演员,赵薇与周迅互换角色的段落是极大的亮点,演得栩栩如生丝丝入扣,很是难得!

本片的导演是此前仅有一部《刀见笑》的吾尔善。《画皮2》的魔幻气息、异域风情、cult味道其实都应该是来自这位新锐导演,但有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想是很多当事人都忽视了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从头说起,《画皮2》如果魔幻水平二流,但爱情戏一流,那么这片还是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毕竟国产片与多年前的《指环王》的特效水准还有距离,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王道。反之,《画皮2》魔幻一流,爱情二流,就很容易让观众感觉这是一部华而不实的伪大片,就像观众对曾经蔑视嘲笑的张大师的那些大制作做出的反应。

然而,投资、制片和监制显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但他们有信心更有期望吾尔善来完成一部魔幻一流爱情一流的杰作!

但问题是,吾尔善的骨子里是一位cult片导演!绝佳的cult片导演!cult片导演成功指导商业大片的成功案例有没有?答案显然,有!pater大帝和他的《指环王》便是!但是但是,各位朋友,谁见过地道的cult片导演(除了刘镇伟)拍摄出细腻动人的爱情电影?请您试想一下,昆丁或是姜文拍一部婉约的三角恋故事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画皮2》中,导演暴露出了自己对于驾驭商业大片时的底气不足与不够自信。那些你仿佛见过的镜头(如单骑赴城与《指环王3》中的白袍道士赶赴山上的城堡一幕如出一辙),那些你仿佛见过的场景(天狼国首领坐的椅子和《300》波斯首领的别无二致),都在说明导演对于商业片采取了是十分保守的“学习”态度。

《画皮2》说到底是一部融合了魔幻和动作的爱情片,这是个铁的规律,核心是爱情片,能否讲好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才是片子成败的重心所在!

那么,《画皮2》的爱情戏到底怎么样?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应有尽有,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那么让人心碎、催人泪下?为什么?

关键在于导演对于爱情的理解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所谓“理性”的爱情理解,是说片子在告诉我们,爱人要用心,而不是眼睛,但这是一道理,电影不是爱情课堂,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爱情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在指尖、在眉边!这才是“感性”的!

具体的说,陈坤和赵薇的爱情,前面没有铺垫足,后面的杯具才没“立”起来!

故事只告诉我们,以前他俩相爱,有救命之恩,问题是,他们俩怎么就相爱了

如果前面加一段戏,陈坤陪护公主狩猎,偷偷看看公主,暗自心动,二人通行,偶尔有些眼神交错、指尖相触、二人怦然心动的内容,才会让观众自然地接受并认同这份感情,陈坤对于赵薇的感情也会更加明了,最后的舍身相救,也才会愈发动人!

结尾周迅的杯具结局也被弱化了,让她满足于一把短暂的“人”的体验而情愿回到”妖“,显然积极正面的内容很难打动观众,她事实上是个悲剧人物,费劲心思要做人,结果最被自己以前做的恶导致做人不成,做了人也没有得到真心和真爱,她绝望的离开,才会让作品更有力量!

然而以上这些赘述,此时已经皆是“事后诸葛亮”的高谈阔论!

《画皮2》那cult味道十足的气息,炫目耀眼的景画,确实提高了国产电影的标杆水平,但没有细腻温暖多情敏感的心灵刻画,使得本片只沦为一张妖媚的皮,只能诱惑观众的眼睛,却得不到观众真正火热的心!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十

星期五,我和妈妈一起看了《蓝精灵2》。这是一部动漫喜剧电影,但我觉得它还是一部关于爱和友情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巫师格格巫原来是森林里的一个大坏蛋,可是现在他住到了巴黎,并利用他的龙头魔法杖,把自己变成了全世界公认的魔法大师!不仅如此,他还制造出两个“调皮精灵”梅克西和海库斯。他们俩很像蓝精灵,可是皮肤却是灰色的,格格巫想把他们变成真正的蓝精灵——皮肤是蓝色的,可是他发现只有蓝妹妹念的“咒语”才有用。于是,格格巫“绑架”了蓝妹妹,并把她带到了巴黎。无奈之下,蓝爸爸带着三个蓝精灵到人类世界营救蓝妹妹,最后不但带回了蓝妹妹,还带回了已经变成了蓝精灵的梅克西和海库斯。因此,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电影里有一句蓝爸爸对蓝妹妹说的话,也是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你从哪里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后想要做什么样的一个人。”我觉得这体现了真正的大爱。

是啊,世界上有那么多“流浪”的人,看到他们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以后要干什么。

在蓝爸爸营救蓝妹妹的过程中,他的人类朋友帕特里克和他爸爸格雷斯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在电影的这一部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伟大的友情。

这部电影非常好看,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再见,蓝精灵们,再见!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十一

这部感情片以极其客观视角反映了最真实的复杂世界,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难分是非。看完电影的那天晚上,我甚至难以入眠,脑中都是他们的深情、不得志和难以周全。不断重演那些平实、而又扎心的对话。

夫妻都是演艺人士,女人是电视和话剧演员,男人是话剧导演,共同经营一个小剧场,他们还有一帮可爱的剧院演员们,都是朋友。他们看似天造地设,互相深爱。

电影以两人为彼此写的信开场,他们在对方眼里都是温暖且充满色彩的、有无数的优点、甚至互相崇拜。他们精准的描绘着对方的才华、性格、哪怕生活小小细节,毫不吝惜赞赏。但这是他们离婚前,婚姻调解咨询师让他们写的。女人拒绝念出来,他们失去了交换信件的机会。接下来女人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纽约,去洛杉矶拍摄一部电影。她没有按照约定的那样——双方私下商量敲定离婚方案。也许是偶然,她遇见了nora,一个优雅、懂她、且异常犀利的律师。她把婚姻所有的委屈、对自己在婚姻中状态的不认可、希望独立的心声都倾泻而出,决定通过聘请nora来解决。虽然她的本意还是希望与男人在分手后的未来和平相处,也不贪图财产。男人措手不及地收到了女人方面的律师函,被迫也请了律师——是一个心气不高、过于谦让的老头。后来为了夺得孩子未来在纽约长大的抚养权,男人不得不把老头律师换掉,高价换成了nora的劲敌,虽然双方都知道律师费是在烧掉孩子未来的学费。两个人表面上把纷争交给律师,见面还是客客气气,但整个过程双方内心被撕裂,最终还是针锋相对直接扒开、面对彼此最不堪的一面。

剧终,识字不久的孩子在床头拿起那封信,磕磕巴巴的读着。那是一个万圣节的下午,男人来女人家陪孩子一起过,刚刚还撞上了女人的新男友。男人接过孩子手里女人离婚前写的那封信,陪孩子读道“首次相见几秒钟内,我就爱上了他……,虽然我们分开、离婚,我也会永远爱他”,男人读着信的下巴开始颤抖,镜头虚化的远处是女人路过那间房,依在门框从他们身后望着。就在刚才男人告诉她,他还是选择搬来洛杉矶生活。万圣节party后,女人例外的让男人陪孩子过夜,尽管那不是属于他监护的时间。女人俯下身,帮男人系上了散开的鞋带,系好后转身走向新男友已经落坐的车里。

这部电影看得我好难过。在一段关系中,互相曾是彼此的一束光,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是新知与灵感的源泉,彼此了如指掌。却随着、时间与经历,在每个人的立场上都构建出一个强大的解释系统,以及基于此的完整世界,双方的世界互不相融对,从大事和琐碎都各执一词。

女人年轻时在某电影里展示出的才华已受到外界认可,在她的世界里这些名气和承载的梦想在婚姻中一再消融。她最后卑微到,哪怕自己的一个想法受到导演丈夫的采纳,都感到莫大的肯定;卑微到,拿到外面给她的小角色时,希望得到丈夫认可却换来讥讽;卑微到,数次和男人提起想回到洛杉矶生活,也曾得到过加州的工作邀请,但这些心愿从未被丈夫认真聆听并做入规划。她试图说服自己接受,放下事业的野心和自尊,相夫教子,但她做不到。而在男人眼里,她从来都是是难以开心与满足的。从他们决定结婚,男人就觉得被拖进了她逃避上一段感情的防空洞;他不能相信,视为是俩人共同事业的小剧院根本没被女人当成归宿;他不明白他们居住了十年的纽约的家,为什么在nora律师口中成了临时外出工作之地,而洛杉矶反而是女人和孩子长久的家;他不愿理解,而并非不知道女人希望拥有自己一番事业的心底挣扎,

这部电影的绝望在于,两人并没有什么误解,也充满了对彼此的爱,只是双方都基于“自我”选择性地接受,他们的矛盾“你死我活”,但不是金钱,不是简单的抚养权,而是追求自我——在这世界上我是谁,我在孩子的心中会是谁。疲倦的是对方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我很难概括对nora的印象。一方面,中年的她无比时尚优雅,穿着10cm的高跟鞋,有精致的茶饮和零食;她柔软的一面也令人敞开心扉,脱掉高跟鞋,跪坐在沙发上,她是女人最好的听众和最温暖的闺蜜。但另一方面,她专心搜集所有的证据,把控整个案子的叙事风格;她要赢,哪怕抚养权已经定了在加州,时间分配上还是要争成女人55/男人45。女人并不希望占这个上风,但是nora要赢。她咬牙切齿,以女权主义的姿态批判社会对于女性和母亲角色的不公对待。她是个好律师,却在本来隐晦、ongood terms的离婚夫妇间赤裸裸撕开更大的伤痕,虽然她的客户——女人得到了她想要的在加州的抚养权。

男人的第一个律师离过三次婚,他懂得和平分手时大家对情谊的尊重。他没有为捍卫男人做足功课:不知是无能、还是基于男人对保留情谊的诉求,而故意向nora放水。他在现场中断双方的谈判,私下对男人说,孩子会长大,他未来可以去东海岸上大学,那时候你们还可以重拾父子关系;老律师说,何况如果真的上庭,法官也几乎不可能按照男人的意志判决。男人在这段时间已经感到孩子有些远离他,也发展出新的朋友和爱好。男人怕自己失去孩子,怕孩子在未来仍然旷日持久的青少年成长中情感更加疏离、最终抛弃他。男人觉得纽约抚养的底线在崩溃,他没想到自己本着的正常诉求和双方平和解决的共识在法律系统中会这么不堪一击,脆弱和无助让他他换了律师。nora和女人都觉得他不该换的,他赢不了这一局——何况之后上庭烧进去更多的律师费,把孩子也牵扯进更多的法律程序。但他为坚守底线已经不惜代价。nora说这个系统鼓励卑鄙的手段和人,男人的新律师把女人描绘成一个靠出卖色相在电影界出名、嗜酒成性、偷窥男人邮件的下三滥女人。

在庭后,女人来到男人的临时公寓,空空荡荡。本来希望再次谈和解,却演变成互相指责、嘶喊的爆发。女人引用朋友的话,指责男人无比的自私。男人歇斯底里“我希望某天醒来知道你被公交车撞死”,旋即掩面痛哭缩成一团倒在地板上,女人抱住他。他们互相深深理解。虽然致歉,但第二天司法程序照旧。

我不禁一寒,亲人、爱人或是朋友再有情谊,在底线问题上无法避免诉诸于卑鄙的手段对簿公堂。底线是什么呢,是广义的自我吗?是没有任何人有名义要求自己牺牲吗?是现代社会把成功定义的那么狭隘而具体吗?多么遗憾啊,现代化中不可调和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想起前几天看的另外一则脱口秀,一个在伦敦生活的印度女人讲她和北欧老公的婚姻。她骄傲又讽刺地说出了多少夫妻有耻于承认的真实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谁赢了”。荒谬而真实,多少人是需要在比较中获得优越感,哪怕是,哦不,“尤其是”在现代的婚姻中与配偶争“赢”。

那天读到一句话,不明觉厉地受到了启发,对抗美国的个人主义,需要欧洲大陆的世界主义。我还不知是否认同,至少知道隐忍的传统主义和牺牲精神的集体主义应该也不是我想要的出路吧。

电影《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篇十二

这部感情片以极其客观视角反映了最真实的复杂世界,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难分是非。看完电影的那天晚上,我甚至难以入眠,脑中都是他们的深情、不得志和难以周全。不断重演那些平实、而又扎心的对话。

夫妻都是演艺人士,女人是电视和话剧演员,男人是话剧导演,共同经营一个小剧场,他们还有一帮可爱的剧院演员们,都是朋友。他们看似天造地设,互相深爱。

电影以两人为彼此写的信开场,他们在对方眼里都是温暖且充满色彩的、有无数的优点、甚至互相崇拜。他们精准的描绘着对方的才华、性格、哪怕生活小小细节,毫不吝惜赞赏。但这是他们离婚前,婚姻调解咨询师让他们写的。女人拒绝念出来,他们失去了交换信件的机会。接下来女人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纽约,去洛杉矶拍摄一部电影。她没有按照约定的那样——双方私下商量敲定离婚方案。也许是偶然,她遇见了nora,一个优雅、懂她、且异常犀利的律师。她把婚姻所有的委屈、对自己在婚姻中状态的不认可、希望独立的心声都倾泻而出,决定通过聘请nora来解决。虽然她的本意还是希望与男人在分手后的未来和平相处,也不贪图财产。男人措手不及地收到了女人方面的律师函,被迫也请了律师——是一个心气不高、过于谦让的老头。后来为了夺得孩子未来在纽约长大的抚养权,男人不得不把老头律师换掉,高价换成了nora的劲敌,虽然双方都知道律师费是在烧掉孩子未来的学费。两个人表面上把纷争交给律师,见面还是客客气气,但整个过程双方内心被撕裂,最终还是针锋相对直接扒开、面对彼此最不堪的一面。

剧终,识字不久的孩子在床头拿起那封信,磕磕巴巴的读着。那是一个万圣节的下午,男人来女人家陪孩子一起过,刚刚还撞上了女人的新男友。男人接过孩子手里女人离婚前写的那封信,陪孩子读道“首次相见几秒钟内,我就爱上了他……,虽然我们分开、离婚,我也会永远爱他”,男人读着信的下巴开始颤抖,镜头虚化的远处是女人路过那间房,依在门框从他们身后望着。就在刚才男人告诉她,他还是选择搬来洛杉矶生活。万圣节party后,女人例外的让男人陪孩子过夜,尽管那不是属于他监护的时间。女人俯下身,帮男人系上了散开的鞋带,系好后转身走向新男友已经落坐的车里。

这部电影看得我好难过。在一段关系中,互相曾是彼此的一束光,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是新知与灵感的源泉,彼此了如指掌。却随着、时间与经历,在每个人的立场上都构建出一个强大的解释系统,以及基于此的完整世界,双方的世界互不相融对,从大事和琐碎都各执一词。

女人年轻时在某电影里展示出的才华已受到外界认可,在她的世界里这些名气和承载的梦想在婚姻中一再消融。她最后卑微到,哪怕自己的一个想法受到导演丈夫的采纳,都感到莫大的肯定;卑微到,拿到外面给她的小角色时,希望得到丈夫认可却换来讥讽;卑微到,数次和男人提起想回到洛杉矶生活,也曾得到过加州的工作邀请,但这些心愿从未被丈夫认真聆听并做入规划。她试图说服自己接受,放下事业的野心和自尊,相夫教子,但她做不到。而在男人眼里,她从来都是是难以开心与满足的。从他们决定结婚,男人就觉得被拖进了她逃避上一段感情的防空洞;他不能相信,视为是俩人共同事业的小剧院根本没被女人当成归宿;他不明白他们居住了十年的纽约的家,为什么在nora律师口中成了临时外出工作之地,而洛杉矶反而是女人和孩子长久的家;他不愿理解,而并非不知道女人希望拥有自己一番事业的心底挣扎,

这部电影的绝望在于,两人并没有什么误解,也充满了对彼此的爱,只是双方都基于“自我”选择性地接受,他们的矛盾“你死我活”,但不是金钱,不是简单的抚养权,而是追求自我——在这世界上我是谁,我在孩子的心中会是谁。疲倦的是对方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我很难概括对nora的印象。一方面,中年的她无比时尚优雅,穿着10cm的高跟鞋,有精致的茶饮和零食;她柔软的一面也令人敞开心扉,脱掉高跟鞋,跪坐在沙发上,她是女人最好的听众和最温暖的闺蜜。但另一方面,她专心搜集所有的证据,把控整个案子的叙事风格;她要赢,哪怕抚养权已经定了在加州,时间分配上还是要争成女人55/男人45。女人并不希望占这个上风,但是nora要赢。她咬牙切齿,以女权主义的姿态批判社会对于女性和母亲角色的不公对待。她是个好律师,却在本来隐晦、ongood terms的离婚夫妇间赤裸裸撕开更大的伤痕,虽然她的客户——女人得到了她想要的在加州的抚养权。

男人的第一个律师离过三次婚,他懂得和平分手时大家对情谊的尊重。他没有为捍卫男人做足功课:不知是无能、还是基于男人对保留情谊的诉求,而故意向nora放水。他在现场中断双方的谈判,私下对男人说,孩子会长大,他未来可以去东海岸上大学,那时候你们还可以重拾父子关系;老律师说,何况如果真的上庭,法官也几乎不可能按照男人的意志判决。男人在这段时间已经感到孩子有些远离他,也发展出新的朋友和爱好。男人怕自己失去孩子,怕孩子在未来仍然旷日持久的青少年成长中情感更加疏离、最终抛弃他。男人觉得纽约抚养的底线在崩溃,他没想到自己本着的正常诉求和双方平和解决的共识在法律系统中会这么不堪一击,脆弱和无助让他他换了律师。nora和女人都觉得他不该换的,他赢不了这一局——何况之后上庭烧进去更多的律师费,把孩子也牵扯进更多的法律程序。但他为坚守底线已经不惜代价。nora说这个系统鼓励卑鄙的手段和人,男人的新律师把女人描绘成一个靠出卖色相在电影界出名、嗜酒成性、偷窥男人邮件的下三滥女人。

在庭后,女人来到男人的临时公寓,空空荡荡。本来希望再次谈和解,却演变成互相指责、嘶喊的爆发。女人引用朋友的话,指责男人无比的自私。男人歇斯底里“我希望某天醒来知道你被公交车撞死”,旋即掩面痛哭缩成一团倒在地板上,女人抱住他。他们互相深深理解。虽然致歉,但第二天司法程序照旧。

我不禁一寒,亲人、爱人或是朋友再有情谊,在底线问题上无法避免诉诸于卑鄙的手段对簿公堂。底线是什么呢,是广义的自我吗?是没有任何人有名义要求自己牺牲吗?是现代社会把成功定义的那么狭隘而具体吗?多么遗憾啊,现代化中不可调和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想起前几天看的另外一则脱口秀,一个在伦敦生活的印度女人讲她和北欧老公的婚姻。她骄傲又讽刺地说出了多少夫妻有耻于承认的真实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谁赢了”。荒谬而真实,多少人是需要在比较中获得优越感,哪怕是,哦不,“尤其是”在现代的婚姻中与配偶争“赢”。

那天读到一句话,不明觉厉地受到了启发,对抗美国的个人主义,需要欧洲大陆的世界主义。我还不知是否认同,至少知道隐忍的传统主义和牺牲精神的集体主义应该也不是我想要的出路吧。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