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讲啦观后感(五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开讲啦观后感篇一

什么是大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的人说,大学是贪图享乐的地方,为高考中存活下来的学子们提供安乐的港湾。有的人说,大学是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一个平台,让学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什么是大学?其实,将大学比喻成一座象牙塔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比喻了。大学理应是一座象牙塔,与外界隔绝,让学子们在其间修其身,养其性,明其德,不过早的受到社会的污染,保持大学生们的纯洁。正如郑强校长所说,大学理应与社会保持距离。大学是一个平台,让学生们借助这个平台去完善自我,去超越自我,去展现自我。大学给学子们提供这个机会、资源来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其实,大学正如一个摇篮,学生们如其间的婴儿,只有经历了摇篮的呵护,婴儿们才能度过生命的脆弱期,走向坚强。

然而,同样的摇篮也可能呵护出不同的少年,那么,如何更好地存活下去,便需要我们在大学里做的更好。

大学应该怎么做?这无疑是困扰所有中国大学生的一个问题。吃、睡、玩似乎成了现代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的主旋律。不得不说,过重的高中压力,错误的大学观念带给了中国大学生错误的大学生活方式。如何才能利用好大学这个平台,俞敏洪、郑强都给我们做出了答复。这便是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

做什么?整天忙碌于社团之间,以至于忽视学习?这不是正确的大学生活方式。“多看点书,多接触点艺术”。是的,大学的主旨是“学”。这一方面,外国的大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哈佛凌晨的四点半便是一个楷模。大学生来到这座象牙塔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如果说以前12年的学习是为了进入大学,那么将来4年的学习便是为了进入社会。只有在大学里掌握了专业知识以及日常性知识,才能为日后社会的生活保驾护航。另外,多接触点艺术是必要的。显而易见,这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情操必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怎么做?奋斗、奋斗、再奋斗。青春是大学的资本,奋斗则是青春的旋律。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有与青春一样的激情与活力,在如此激情昂扬的年华里,即大学时光,我们不用奋斗去追寻梦想,难道要等老之将至再去空谈?在学习上的奋斗,在自我能力上的奋斗,追求更高的学位,追求更好地自我修养与品德都理所应当地要我们去奋斗。奋斗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一年的奋斗可以使一个徘徊于本科线的孩子进入清华的大门,更别说如见有充足时间拿来自我支配的我们了。怀揣着梦想去奋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少一点任性与盲从,多一点理想与坚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在青春年华创造一段不愧对未来的回忆

开讲啦观后感篇二

周三物联网导论晚课时,和物联网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观看了浙大“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郑强教授的精彩演讲,顿时感觉受益匪浅。其中,令人最为深刻的就是,郑强教授精彩的`演讲,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铿锵有力,整个过程都是那么激情洋溢。他快人快语,针对大学生现状的抨击更是痛快淋漓,不断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观看了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演讲视频,感触很深,尤其是他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作为一个理工科的教授,居然对中国的社会现象以及大学生认识的这么深,特别是讲到我们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郑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郑教授向来以一个普通人自居,以一个平和的现实的眼光去看待种种社会问题,在普通国民眼中,郑教授或许是一个老愤青,说什么他有着极端主义思想,说他对社会有抵触心理,但是我个人认为,那只是市井之言,无聊时发发牢骚罢了,倘若连郑教授都是愤青,那你们的地位又在什么地方呢?

作为浙大的一名教授,郑强早年留学于日本和西欧,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国际学术环境和国民性的优劣,而我们国内的那群“井底之蛙”却在他面前班门弄斧,真是可悲可叹!

再看我们中国当前的大学生,网络和恋爱似乎成了每一个大学生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每一个人在沉迷于网络和风花雪月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来到大学是为了什么而来的?我们能够拥有今天优美的大学坏境是谁给的?我们能吃好的穿名牌这些钱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该深深反思的。当我们在抱怨着饭菜不合口味的时候,当我们在抱怨着食堂拥挤的时候,当我们在抱怨着找不到女朋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长征,有没有想过长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我们不应该再对这个社会抱怨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资格。我们只有在大学里好好充实自己,学好本领,将来对这个社会奉献自己。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时,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目标,在短暂的一生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我们并不是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献自己可以奉献的,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算有价值了。

同时,看过俞敏洪老师的演讲,心中也有了许多的感受。他是新东方的创始人,英语很好,但他总说自己英语水平不高,总是非常谦虚。他说学英语要面带微笑,努力去追求。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如果一件事你认为是好的,那么你必须主动追求,英语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全球通用的语言,用英语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以英语必须要学,而且要学好学精。

俞敏洪认为:什么事只要自己想成功并付诸于行动,再加上坚强的信念是必然会有成果的。他说,如果你是一个能力小的人,那么你就要精而不泛;如果你是一个能力大的人,你就可以泛而不精,像陶渊明那样凡事不拘小节。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工资就是衡量你能力的一个标准,你的能力就要靠你的日积月累。

开讲啦观后感篇三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俞敏洪,新东方的创始人,然而为什么会创建新东方,则是因为他需要机会,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机会。

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俞敏洪收到了多封来自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却没有一所大学愿意为他提供奖学金,以他在北京工作所得,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就30美元,可国外的大学每年最少也需要三万美元。正巧当时国内外语开始盛行起来,俞敏洪就打起了英语的主意。他成功了,他有了财富。可当他站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上,就想着为中国教育业做点贡献了。为什么?因为他有了力量,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去追求更精神层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我们不可能说永远等着天上掉下馅饼砸到你头上,不可能永远等着偶然的运气而不去寻找必然的运气。而这必然的运气就是通过努力,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最终到达一定的高度,找到你的价值。

回想这12年寒窗,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为了大人口中的锦绣前程而奋斗,不知道……有太多的不知道。我想我口中所谓的奋斗,赶不上俞敏洪奋斗的万分之一。他有过三次高考经历,而我,一次高考的失利足以令我的信心消散在烟雨中。再者说,他可以坚持每天早起,晚睡,只为了自己的那点信念,而我,每天晚上不趴在作业本上睡觉,不玩电子产品就谢天谢地了,别说认认真真的学习了。可见老师的老话是对的:“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不,高考成绩就说明了一切,高三一年的努力让我不至于没有学上,但是,没有太好的学上。可不,生命,就是要有奋斗的力量。

上了大学之后,我总是在想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得出的答案不外乎三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门槛,我们玩从中学习如何在小型社会中生存;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提供一个学历,一个平台。可郑强老教授却说,我希望你们这四年不要过得那么累,希望你们过的纯洁一些。你们要因为爱,去学。就像吸铁石,一个n极,一个s极,相互吸引。你可以埋头在实验室中几天几夜也不觉得累,相应的,它也会报你以硕果,让你幸福感爆棚。不要考虑以后的自己要有一份怎样的工作,学好了自然会有。现在经常会有新闻就是大学生不好找工作,然而,这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是找不到一份工作,而是找不到一份让你享受的工作。是啊,让自己喜欢又享受的工作哪有这么好找。所以这大学期间不要思考那么多,快乐地度过则是上上选。

将两位老师的话合起来就是:在大学,努力的奋斗,尽你所能的去做,爱上你的专业,潜心钻研,并在空余时间开展些文体活动,幸福的过完大学生活,你就成功了。

人的一生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在乎它是否绚烂。

开讲啦观后感篇四

又是难得的一节物联网导论课,满怀期待地走入课堂,猜想着老师将会给我们讲解哪些新内容呢?只见老师打开电脑,看见郑强和俞敏洪的视频,老师先给我们看的是郑强校长的视频。

听了郑强校长的演讲,心中有所触动,郑强校长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这个问题一针见血,或许大多数大学生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他解释道:当今的学生在他们初中、高中的时候都是以老上大学为学习目标,然而当他们真正考上了大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他们便没有了目标,便变得迷茫,就不知道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对于“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郑强校长回答道:”在学的过程中去体味。“在随后的演讲中郑强提到他为什么会学到有机高分子,他说有机高分子并不是他想学的专业,但他在学习中越来越爱上有机高分子专业,最后他有所付出便得到了收获。他也提出了“因为爱,所以付出”,他告诫大学生们说哦:“无论你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你都学会去爱它。只有爱你才会付出。”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郑强校长提出:精读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所谓精读就是先注重所学的专业的内容,在学习课外其他知识,本专业的技巧一定要学精、学巧。关于现今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业难的社会现状,他指出:“其实工作不难找,是喜爱的工作难找。”大学生工作难找其实是对工作太挑剔,只要把找工作的门槛降低,每个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是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能刻骨铭心“。他说,为什么当代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为什么容易忘记,而且印象不深,因为现实的教育触动心灵的很少,比较呆板。

听了郑校长的演讲,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去好好思考,“我们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承担这一份责任,而从现在醒悟真的不晚,希望有更多人去看郑校长的演讲。

接着老师给我们放了俞敏洪的视频,俞敏洪和我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之前从来没听所过俞敏洪,这次我终于有机会听到、看到传说中的人物。总的感觉这个人挺幽默,演讲非常有感染力。

俞总说,大学之大在于知识之大,学问之大,眼界之大。这就必须要读大量的书,像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那样,他说:“大学要读多少书才够呢?400本左右。“

他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相信奋斗的力量。他说他曾经经历多许多挫折,他曾经三次高考,曾经追求过二十几个女生都以失败告终,在大学期间患肺结核,被迫休学,与人应聘喝酒住院三天。但这些挫折都没有难倒他,他都挺过来了,并且成功了。他说人不能仅限当前的生活,要勇于奋斗。俞敏洪以自己为例,他放弃自己在北大留校任教师的机会,出来开办培训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创立了新东方,并且在美国上市。

俞敏洪,郑强校长的话使我感触颇深,我不由得看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的志向,也许梦想是一种探索过程,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实现梦想。

开讲啦观后感篇五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正如郑强校长所说,凡是付出的东西都是爱的,凡是得到太容易的东西爱都不能持久。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有着充裕而多彩的课余时间,我们才更该将自己投入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中,也许我们来到这里是机缘巧合、是阴差阳错,但命运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那我们就该接受并投入其中而不是自怨自艾。有种落差,是我们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受过的苦难。而我们的付出就是为了缩减这种误差,从而将我们的校园生活推向美好的轨道。

在《中国合伙人》中,那位描述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的外文教授对主角们说 too young too native,当时我曾对此不屑一顾,因为我从来对这种说教不太感冒,但最终我还是承认他是对的,我们没有他们的人生阅历也就无法评断他们。在大学里,面对多面的知识,我们能做的是相信并跟随老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随性去挥霍精力和时间去做无谓的事。生命不应该片面追求其广度而应努力去拓深其深度。

再次回头看一下俞敏洪的成功经历,不禁再次感叹奋斗的力量。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某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而有些人出生便是孤儿。含着金汤匙的孩子有着我们难以企及的优渥条件,有着很多通往成功的捷径,但我们不应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随机采访了十二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隔七年再重新访问,片子最后让人心酸的是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其中一个孩子让人们重新相信奋斗终可改变命运,这个叫做尼克的孩子通过不断奋斗,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学教授,可见在命运的手中还是漏网之鱼的。当命运给予你一个起点人生是让你用一生的奋斗去书写一个逆袭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勇气,关于梦想,关于坚忍,关于独立。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