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一

当全国人民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时,各大媒体以及朋友圈,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袁老的不舍、憧憬以及感激之情。在长沙,许多人夹道送别袁老的灵车,哭嚎出内心的痛别。还有许多人在袁老曾经就读的西南大学的雕像前献花。袁老一辈子几乎都是面朝黄土地躬耕在稻田里,一生都在为人民能够吃饱饭而努力奔走着,因为这样,祖国和人民也记得他,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他。

而我作为21世纪的90后,了解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可是我对于他老人家的生平和水稻的研究事迹了解的并不透彻,这驱使我观看《袁隆平》这部纪录片,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故事,了解他的“禾下乘凉梦”。

走进这部纪录片,了解到,当袁老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时,他关于水稻的种植理念和同校的刘老师的种植理念大相径庭时,刘老师的课堂门庭若市,而袁老的课堂门可罗雀,只剩下了一个学生董婕,也就是后来袁老的老婆,不过在真实生活中,袁老的老婆的妻子叫邓则(邓哲),电影里叫做董婕,至于为什么在电影里面要改名,这也是观看电影的我颇为狐疑的一点。即使大部分学生青睐刘老师的课堂,袁老在水稻种植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董婕一起关注自己培育的水稻,当看到那株水稻有230粒种子时,他们的欢呼和雀跃,就是田野上最美丽的风景。

在培育高产的水稻上的道路上,袁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遇到很多挫折。红卫兵砸家,破坏供研究而种植的水稻,试验田被毁坏,以及水稻产量迟迟未增,这条道路走起来是艰难的,但是袁老义无反顾地坚持往前走。

某日,当他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时,学生的妹妹突然肚子疼,因为长期没有吃饱,便蹲下了身。袁老了解之后,给了小姑娘一个冰,可是小姑娘却不舍得吃,说要等肚子饿得瘪瘪的再吃。当袁老在学生家里吃饭时,小姑娘想要搭凳子去拿梁上的水稻种子给袁老吃,却不慎摔了下来。我想,袁老看到这些画面,无不坚定着他继续研究高产量水稻的决心和信念!我想这些画面,都是激励着袁老想要解决人民“吃不饱饭”的动力吧!

有才华的人,也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袁老在培植高产水稻的道路上,尽管困难重重,甚至他也不清楚自己最后能够成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躬身于田野上,研究水稻,希望能够解决人民吃饱饭的难题,他老人家的身上彰显的有一种韧劲。除了对水稻的专情,袁老似乎也是一个别有风情的人。

他会在田野上拉小提琴,还会说英语,讲起话来幽默风趣,做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虽然与袁老素未谋面,但通过电影里或者视频里看到的袁老,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我们有这样的一位同胞,有这样的一位惦记着人民的前辈,我们是多么幸运的华夏儿女。

观看影片,除了对袁老对水稻的执着研究所感动之外,还为他的心中大爱所折服。袁老研究杂交水稻,便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饱饭的问题,但是他不仅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甚至走出国门,无私地将杂交水稻技术带出去,让全世界更多人可以解决吃饱饭的问题。看到他无私地心忧全世界人民的吃饱饭问题,那一刻,他不仅是我们的袁老,更是全世界的袁老。为他的胸襟和大爱所动容和折服!这是一名令我们感到骄傲,并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前辈!

影片中,也看到了袁老的遗憾。在他父亲去世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妻子才告诉他这个事实,因为他父亲叮嘱不要告诉他,因为他忙,他要做大事。父亲去世,自己却不能知晓,这对于袁老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正在他将汗水洒向稻田时一些无可挽回的遗憾也爬上了他的心尖。

看完《袁隆平》这部影片,袁老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更加立体和具体,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大家对袁老的不舍和感激。因为他是除了父母、我们自己,另一个关心我们是否能够吃饱饭的人。虽然我不曾经历过食不果腹的那个年代,但是在我的父母的讲述下,也大约了解他们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能吃饱饭,是多么简单又朴素的愿望。而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人为人民吃饱饭而忧心,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袁老一生躬耕田野,形容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只为一事来”同样可以用在袁老身上。除了袁老,还有许多人的一生都奋战在一个领域,比如同日去世的99岁高龄的肝胆之父吴孟超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等,这些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的某个领域,为我们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世间的蝼蚁,微不足道。可是小小的我们,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我们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他们,但是我们可以追寻他们的光,去发出自己的光,同样也可以在这个社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

这些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人,不仅需要我们记住,更需要化作指引我们奋力前行的光,牢记他们的光荣,献出自己的使命!

伟大的人民前辈,你们一路走好!你们的梦想,后继有人!

《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二

古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以前也略知一二,但并不了解,这次,自从学校组织观看《袁隆平》电影后,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袁隆平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可以说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培养出杂交水稻?是什么人呢?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我们心中。

我崇敬袁隆平总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他热爱大自然,不刻板,那时候,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工作,虽然整天埋头苦干,却并没有搞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简直就是书呆子。而袁隆平则相反,他亲近自然,喜欢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这也是让他人生成功的一大步。

其次,他不屈服。当红卫兵冲进他家,砸烂他的稻子,要批判他的时候,他还喊着:“打倒袁隆平!”这不代表他无能,他软弱,只是他保护家,让他继续研究水稻的做法。这又让他成功了一步。

再次,便是他热爱人民,关爱家人。他爱妻子,不让妻子受到伤害,不让她受苦。他爱人民,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类。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关心,让他扑在书桌前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动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伟大,不平凡的奉献,袁隆平爷爷是个耕耘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呀!

《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三

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电影里,袁隆平在课堂上推崇了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这种做法令到了领导的批判。他们的批判,让我感到可恶!他们没有想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刘老师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恶,他们不但无能,而且还阻止别人的事业,阻碍别人的发展。还有一些红卫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时候把他培养的稻苗全给砸了。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应该都是给这些小人给扼杀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

九十后的我们,是不是开始“做袁隆平”了。有许多已经开始努力了,难道我们还想袖手旁观?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吧!

《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四

带着深切的缅怀之情,我观看了电影《袁隆平》,剧中时间跨越近半个世纪,真实再现了袁隆平数十载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影片从小事落笔,以袁隆平普通人的情感和品格体现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报效祖国的情怀,将生命写在大地上的初心,在逆境中敢于探索的坚定执着,于简单处见不平凡,于朴素中见大情怀。图片

“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为实现这个梦想,这位“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一辈子为此奋斗不止。然而,通过影片中的讲述,我们才知道,他的科研之路曾走得那样艰辛。

炎炎烈日下,要观察要测量;风里雨里,要护好苗,避免夭折。风吹日晒、挽着裤腿、赤脚下田是袁隆平工作的常态。天灾难料,可能会让精心培育的秧苗毁于一旦,但人为的恶意破坏更是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图片

有一次,红卫兵冲到袁隆平家中,将他家盆里的水稻苗全部践踏毁坏,导致前功尽弃;在xx农场,试验田里的禾苗被别有用心的小人全部破坏,袁隆平看到眼前惨象,顶着倾盆大雨,在黑夜中,痛心疾首,仰天长呼:它也是一条生命啊!在那黑白颠倒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一名心中有大爱的知识分子想顺利地搞科研,是何等艰难!图片

“研究了十来年,交了一张白卷,这项目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我看还是取消项目,停拨经费算了!”“外国人都没有研究出来的,你还能研究出来?”面对上级领导的质疑和其他同事的冷嘲热讽,袁隆平掷地有声:“不管怎么样,就算是停拨经费取消项目,我决不放弃!”有一次,为了寻找一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不小心掉进沼泽地,如果不是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及时搭救,袁隆平差一点就丢了性命。事后,他还风趣地说道:阎王爷见我没研究出成果,还不想收我呢!

“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在袁隆平身上,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无论遭受怎样的阻力,他始终初心不改。远离新婚的妻子和初生的孩子,远离年迈的双亲,带着他的助手远赴x搞科研,一去就是几十年。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袁隆平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所有的精力汗水。当他的爱人告诉他,“父亲已经走了”,袁隆平痛苦地双膝跪地,泪如泉涌,充满了深深的自责。看到这一幕,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回望党史百年,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漫漫征途中,有太多的时代英雄让我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他们舍弃小我,胸怀祖国,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蛮的戈壁滩上隐姓埋名几十年,一腔热血只为新中国国防事业,28年的等待,28年的追寻,终于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临终前,他思考的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图片

而袁隆平院士呢,生前最后一次住院,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天气,他担心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同为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影片中,袁隆平的求真务实和刘老师等人的虚伪浮夸形成鲜明的对比。没有经过实践,刘老师在课堂上公然教导学生“只有高密度种植才有高产量,”为了让学生相信他的论断,他竟然从外地移种稻株弄虚作假。当袁隆平的试验失败时,他做为看客在一旁讥讽,这类没有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才是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进步的绊脚石。

幸运的是,袁隆平遇到了成洪涛这样的好领导,爱才惜才,理解并支持袁隆平。成洪涛担任省农业厅厅长后,还亲自带着专家赶到x听取汇报,在众人都反对继续实施项目时,成洪涛力排众议,态度坚决,在人员和财力上都给了袁隆平莫大的支持,也给袁隆平带去了信心和力量。

在影片的最后,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高产量的水稻,亩产超过千斤。当地村民载歌载舞,鞭炮齐鸣,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知道粮食的可贵。“袁隆平让我们吃饱上饭,过上了好日子,他是我们的大恩人哪……”村民洗十八带领着群众齐刷刷地向着袁隆平鞠躬跪谢,这一跪,让袁隆平红了眼眶,电视机前的我,也濡湿了眼睛。“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你高高举起。”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的身上,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韧定力,有对艰难险阻的乐观豁达,有卷起裤管的朴实无华。”活着,是一面旗帜;逝去,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袁老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魂魄早已浸润山川,辉映大地,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愿人间天上,处处稻香!

《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五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就像春天里的第一滴甘露,他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世界万物;就像夏天里的第一缕凉风,他们默默地吹散我们的疲惫;就像秋天里的第一片落叶,他们永远在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就像冬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他们站在背后,温暖着我们。

他们,可以是很多人。他们,可以是大街上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可以是总是走在灾区第一线的志愿者,可以是为培育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以是坚持追梦的科学研究者。

袁隆平,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是个耿直的人。

他的梦想,就是为天下苍生研究出高产粮食,让人类不再被饥饿折磨。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喜欢大树,喜欢花朵,喜欢小草。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抱着满怀对大自然的热情工作。

他对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远远地超过了他对个人荣誉的追求,也许,他也心存愧疚,但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他无暇顾及他私人的情感及亲人。

我认为,一帆风顺这个词语是不应该出现在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的身上。袁隆平也不例外。女友的离去,曾让耿直的他心里滴血。这让他感到彷徨,让他思索他一直信奉的人生规则是不是不对呢。但是,随即而来的饥荒,却让他坚定了他的梦想。在与领导聊天时,他提起了一句诗来形容他的心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漫步。”——毛泽东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像一条芝麻开门的谜语般,令我顿然醒悟。提炼镭这样在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却在居里夫人眼中是迷人的呢,那么袁隆平是不是也一样呢?

虚词假意如同人鱼滚落的泪珠,始终会化为泡沫,即使刻骨铭心,却总该是虚幻的。与其看着泡沫散去,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

蜘蛛夜复一夜坚持地织网,直到逝去;飞蛾日复一日地飞向烛火;蚯蚓蜷曲着身躯天天为花草松土……他们坚持着,行动着,一百次的失败只是为了一次成功。

但是,在学校中,我却看到了很多的人逃课,打架,去网吧……他们只是在任性地挥霍着短暂的青春而已。人生苦短,我们不求名垂青史,但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有价值一些呢?

固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的人,但人类更加需要那些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的梦想家,他们不为名利,只为了造福人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