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500字 电影 人生大事(4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500字 电影 人生大事篇一
打我懂事以来,似乎国人对于“死”这个字讳莫如深,“向死而生”,只有了解到死的要义,才不会令生者的“赴死”之行充满恐惧,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在无限的接近那最后的一刻。从这个层面上看,有关死亡的话题,如果能坦诚相对,其实是有治愈能量的。有些事情,不提起,不直面,并不代表不会发生,这部影片确实是一个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契机。
生,确实是一件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事情。想起我第一次接生猪宝宝的经历,充满羊水的小猪崽产在地上,看着它一动不动的,我甚至不敢去碰它,耳朵抽动一下,晃头晃脑地就站了起来,我顾不上带手套,手抓小家伙起来就是擦干净身上的污物,拿起剪刀,把脐带剪断放进保温灯下保暖,一个…两个…三个…六个…九个…,保温灯下猪宝宝们发出咕咕的叫声,好不热闹。我觉得惊奇又觉得兴奋,最后等母猪把胎衣产出,接生就完毕了。然后又一个个地把猪崽们放到已经侧躺的母猪旁边喂乳。手抓的时候,猪崽们的身体是热乎乎的红扑扑的,已经十分好动了,我突然觉得十分亲近,甚至觉得他们很可爱。我理解了为什么赫拉突然会对吮吸了自己乳汁的赫拉克勒斯温柔亲切。兔宝宝的出生我也同样如此见证经历过,小生命出生,带来的温情让我对生命充满了向往。想起以前偶遇一个瘦骨嶙峋的流浪母狗带着几个狗宝宝浑身湿漉漉的在路上寻觅食物,我是十分有狗缘的人,一般带着孩子的母狗会充满警惕性,但我靠近还是很温驯的,我把他们引回家门口,拿着纸盒箱子做了一个简易版的狗屋,铺上衣服摊子就成了他们的窝,以前养金毛剩的狗粮,我和着肉汤与米饭喂给母狗,狗崽子们也过来分一杯羹,吃着吧唧吧唧的声音,和甩起来的小尾巴,看着春风拂面,吃完狗崽子们有窝在妈妈周边吃乳汁,几天下来,他们一家看到我就往小腿上蹭舔,我也没有躲,生命的反馈治愈人心。
死,这个字眼更是避讳不及了。特别是老年人,去到医院检查,身体都是不由自住紧张的,可能他们对生离死别,也是活明白了。去年爷爷住院的时候,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腿水肿了,我牵着他出去散步,好像这个老头自由闲云野鹤惯了,无忧无虑的与世无争,爷爷十分的平静,慢条斯理地逛,懂事以来这个老头就是孩童般的守门员,家里大大小小的杂事有爷爷在,总是觉得心安甚至也觉得理得,这也是中国式亲情的共点。我第一次这么搀扶着爷爷,斜阳下,佝偻的背影拉的很长,那条手臂布满了褶皱,皮肤松垮垮的,看着花白的头发,哇,觉得爷爷好老了,他那条手臂巧的很,苍劲有力地拉扯了两代人,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心头一酸楚,我拿起了手机录下了一个视频。不同时期面对同样的事表现也不一样吧,19年我被毒虫叮咬休克送去急救,面对死亡的感官感受我略显平静,虽然想起病危通知书还是一阵后怕,可能也是年轻力壮,我恢复意识的时候就比较镇定,心里一个声音就是我肯定不会就这么挂了,带着几分自命不凡,不会草草落幕的意味。但是老年人就不会有这种心劲,人活着也就有一团火,我这团火旺盛,老年人的历经世事,细胞凋亡,面对病痛也有心无力。陪护外公的时候,老人几个月前还是精明强干的强人,哇,外公还真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我自叹不如的全能,与癌症抗争下来,每天的生命力在减退,营养供给吸收不足,眼窝深了,神采淡了,慢慢的骨瘦如柴,给他洗澡的时候,擦拭的寸寸肌肤,一是消亡速度之快的无奈,而是深知时日无多的感伤。我也明白外公也清楚自己的大限将至,我在想,他知道自己就要离别了会想些什么,肯定不是我毒虫蜇咬时那般的简单,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带来了儿孙满堂,带不走世俗牵挂。
广东客家的风俗,大限将至,我们这边会讲究接地气,把老人放置在草席上躺平,草席下隔着地板铺着草,所谓接地气。大限将至的人已经没有生命力,身体冰冷,我在想,这辈子就是个轮回吧,从点到线,在从线返回到点,理解了为什么人越老越想回家。一开始觉得人活一辈子苦难再多,临走了还要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实在怜悯,意外离开会不会比老死更体面更舒服呢?但是看着孝子满堂我也就清楚了,人啊,有着牵挂,尘缘便未了,顺其自然,尽人事知天命,再安天命便是人生标准的答卷,老死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我性格桀骜不驯也不喜欢繁文缛节,某些传统我心里是不赞成的,读书叛逆期觉得是这些传统是思想刻板固封,无营养的劳民伤财,我也惊讶的发现,某些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去询拜仙姑,并不是走投无路而是风气传承。同样的,人生大事预告片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殡葬题材,关于人走后,后事的问题,我是有争议的,火化or土葬?简约吗,简约旁人说闲话不孝顺,大气吗,一场白事据我了解,价格不菲,加上墓地问题,除非家底丰厚,普通家庭有儿有女青春正当年,一人离世就是几个家庭的事儿了,不排除争端非议,充胖子走过场,光脚丫子吃素守着发臭腐烂的尸体尽孝守灵,胆大者,实在受不了啦,就周边撒点白醋消味。人都安然离世了,一场白事还挑起家庭争端,或许这个只是大概率吧,但是市井地方,劳民伤财是百分百的。说来也滑稽,白事团队,一谈就是直入实在的毛泽东主题,话语中也是套话,团队中负责哭丧的三秒钟可以哭出来,声泪俱下,此起彼伏带着节奏,说吃饭了马上回复平常状态谈笑风生,死者为大,打着名义贪小便宜,也对,服务行业嘛。存在即合理,后事后事,就是做事给后面的人看的,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但出来社会后,例行公事做了多少没有意义的过场事儿了,人活一张脸,也图一个名分名声,给未亡人一个念想,体面就好。人没有念想没有期盼,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传统就是传下来的,虽然无意义,但是某些层面上,给予了尊重,平和了精神层面的失调。我看着叔伯辈扶灵抬着棺材从我眼前消失,我也按照习俗,点了一封鞭炮,烧了一团火,诚心跪拜作揖,老人一路走好,我也是一个种星星的人……
电影中莫老伯想要不一样的葬礼,说到骨灰扬在天上,我当即反应会不会……,老三抱着骨灰狂奔,如我期待的点燃了烟花,把自家老头的骨灰绚烂地扬向天空,光彩夺目,泪流满面,人是多么平凡,平凡到你消失了也没什么浪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这确实是老伯最体面最满意的后事。再烫的水总会凉,再爱的人也会离开 ,来日方长赶不上变化,转身人走茶凉,少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我们已经和很多人见完最后一面了……
我走出电影院,外面已经是风雨交加,大风卷夹着雨打在脸上,我想起16年台风沙莉嘉登陆时,我也顶着风雨跑出去海滨公园吃烧鸡的事儿,莫名地分泌内啡肽。我抽出一根烟,点燃,抬头看看天空,下雨天没有星星撒,我低下头长长地吐了一口烟雾,一阵风卷了起来,我也跟着大喝一声,畅快。近期想做的事努力了,没做成功,想见的人主动了,当晚没见着。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会者定离,一期一祈,年轻真好。<
<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500字 电影 人生大事篇二
印象中,这应该是国内首部这么直面死亡话题的电影。电影的开始就有人死了,不像国外大片那种精彩打斗场面之后的英雄般的死亡,而是在市井街巷普通的一个午后,小文的外婆就这么“一睡不醒”,死亡就是来得这么突然,这么平常,这么不经意!
小文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外婆怎么也叫不醒,一脸懵,只能抱着她的小老虎呆坐在那里。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爷爷去世了,我回去后一进院子,看着院子里的景象就是一脸懵,整个过程我就感觉我是“上帝视角”,看着一切的发生,却只能选择看着。
紧接着,男主登场,朱子龙扮演的莫三妹,对他来说这只是日常工作,他根本没觉得小文的外婆去世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忙着联系女朋友,当搭档叫他进来的时候,他从车里到屋里短短的距离,导演就把一个放荡不羁、无所畏惧的浪荡青年刻画的栩栩如生!
小文和“三哥”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整个故事就是围绕小文和三哥展开的。那么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呢?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文是三哥的内在小孩原型。小文的形象是一个“哪吒”的形象,之前非常火爆的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刻画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青少年。小文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她坚持自我(自己找到“上天堂”找外婆),敢于反抗(关键时刻就“咬人”),活脱脱的“小魔童”!三哥呢,从他女朋友和他分手的理由,从他老父亲见了就要打他的相处模式,从他的过往历史,可以看出来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青年,他虽然快三十的人了,但是他的心理年龄基本和小文是一样的。
故事没有交代三哥的母亲,由三哥阴差阳错不得不陪伴小文面对失去外婆的事情,到最后三哥看着小文看天上的星星思念外婆自己也不由落泪的情节,可以推断,三哥也在哀悼自己的母亲的离去。也许从他母亲离开他,压抑了自己的悲伤之后,他就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当他流下那滴眼泪,共情了小文对外婆的哀悼也就哀悼了自己的童年失去母亲的悲伤,从此他整合了自己的母性特质,开始无微不至的照顾小文。
电影中缺失的母亲、姐姐、前女友,小文和小文的妈妈都可以看作是莫三妹的阿尼玛。非常有意思的是男主的大名叫“莫三妹”。所以这部电影也可以看作是男主整合自己阿尼玛的一个过程。荣格分析心理学里,男性的女性人格叫做阿尼玛,女性的男性人格叫阿尼姆斯。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完整的,但是我们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处于我们的无意识,所以我们和外界的男性女性互动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意识自己的另一部分人格的过程。
很显然,莫三妹的阿尼玛非常难缠,片中多次出现“孙悟空”的形象和片段。“孙悟空”的形象可以看作男主的“trickster”原型,也就是愚者原型。小文也拿着一根“金箍棒”,也有对应。多变、挑战各种规则、欺骗、重情、战斗都是这个原型体现出来的正面以及负面特质。莫三妹身上有姐姐的牺牲和照顾,有前女友的敢爱敢恨,有小文妈妈的离经叛世,更有小文的重情和敢于担当和敢于斗争。他对自己名字的不认可也代表他不认可自己的阿尼玛,这么多面的阿尼玛也是真不容易整合啊!
电影中也有莫三妹的男性气质的成长,这个主要通过和父亲的关系来表现的。从父亲一出场,虽然要给男主“上天堂”的房本,但是提了一堆要求,可以看出父亲还不是很认可这个儿子,但是父亲已经老了,要把这个“不成器”的“劣子”培养出来接班,也是十分“头大”和着急。父亲的不放心,不信任让莫三妹更加“叛逆”,这一冲突一度达到了极端,体现在男主在门口挑战老爷子被姐姐打了一个耳光。得到父亲的认可是我们所有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功课。父亲总是那么苛刻的用审视的眼光看着自己已经觉得很努力的你,一个来访者坐在咨询室,流着眼泪哽咽着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父亲能高兴点”,父亲的期待是我们多少人都爬不过去的“玻璃山”!但是作为晚辈,我们能做的只是是“顺”,因为我们不知道历史,家族的历史和传承是多少代人积累的,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传承,尊重系统。当莫三妹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艰巨的专业任务之后,他和父亲和解了,他不再那么对抗,虚心了解了“二哥”的历史,接受了自己的使命,不再犹豫,坚定的继续经营“上天堂”,这个时候父亲也安心离去了,他会在“天堂”护佑莫三妹!
死亡的话题一直是我们文化中不去正面面对的,但是死亡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尤其这几年疫情,各种天灾人祸,死亡恐惧浮出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我经常说,恐惧是个纸老虎。与其焦虑不如正面去直视它,超越它,人固有一死,面对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推荐读物:《直视骄阳》、《西藏生死书》)主人公莫三妹不断的要去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最后竟然还要给自己的情敌“拼尸”(这个编剧也真是没谁了),不过谁还不经历一些让自己“恶心”的事呢?打不死我的终将让我更强大,“恶心”完,“吐”完,老子还是一条好汉,甚至更强大!
《人生大事》以主人公莫三妹的成长为主线,探讨死亡话题,非常勇敢,具有开创性,符合朱一龙日月白羊的气质,为我们日月白羊点赞!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500字 电影 人生大事篇三
故事情节并没有太多亮点,被女友劈腿分手、三天要挣三十万、养女突然丢失、父亲的离世,这种常见的压力情景或者悲惨情景似乎存在于很多电影的主角人设当中,所以很多情节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惊讶。但正是这常见的俗套情节放到这部电影里,反而让你知道该发生什么的同时仍随着人物情绪在波动起伏,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好的电影是能让人与之共情的,这部片子有两个点让我产生了共情:
一是告诉小文外婆去世真相的那个片段。
“你外婆送火葬场去了,被烧了,变成烟了,飘到天上去了,不见了,消失了,你以后再也看不到她了!”看到这一幕的一瞬间就哭了,一方面是共情到了孩子身上,似乎能感受到她得知再也见不到外婆时的那种悲痛,让一个小孩面对亲人离世的这个残酷真相未免太残忍,但又觉得似乎告诉她这个事实比欺骗她是要好一些的,因为这个事实早晚是要面对的;另一方面联想到了自己身上,自己早晚有一天也要面临亲人的离去,一想到这个就开始止不住得流泪,然后就觉得要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二是小文丢了之后找到三哥家的那个画面。
这个剧情显然是可以预见的,但当台词“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不会丢”出来的时候还是一秒破防了,父女在相爱相杀中建立的深厚情感、两个童年“不幸”的人的相互治愈、生命与生命在一次次经历中建立的链接,让人感动不已。
除了这些,还有电影里的武汉方言、婚庆店与寿衣店相邻的巧妙设置、莫三妹与父亲之间的和解、将父亲骨灰变成烟花点上天交作业的惊喜、莫三妹与前女友及情敌之间的和解,这些情节和艺术手法也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是一部让人看完能够共情到的电影,我想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好了。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500字 电影 人生大事篇四
今天睡的昏昏沉沉,晚上摸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人生大事》,难得的不做作的电影,笑的前俯后仰,又哭得稀里哗啦,顺便还被朱一龙圈粉了。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我想,这可能是电影名的由来,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只有死亡才是大事。
电影里几乎把人生所有的鸡零狗碎都揉到了一起,单独摊上每一件事,可能的都觉得是 “大事”,比如:
准备结婚的你,对象跟别人跑了;
童年的你唯一真正的亲人去世了;
新婚不久的另一半在车祸中面目全非;
好不容易刚刚开始理解年迈的父亲,他又去世了 …… ……
但把这些放在一起,你可能会发现,那些你以为过不去的坎儿,和下一个坎儿相比,根本都不是坎儿。
02
电影的最后,男主(三哥)的父亲也去世了,三哥没有把父亲埋到土里,而是绑在炮竹上,放上天绚烂了一把。
看着这个烟花,每个观众当下心里的破烂事儿,也在电影院里被炸开了。
周五的时候,有个年轻同学找我聊天,大抵内容就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又有一堆担忧等一系列「职场新人常见问题」。他说了很久,而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工作的驱动力,是源于想要得到的热爱,还是源于害怕失去的恐惧?
03
非常让我动容的是男主(三哥)和小女孩(小文)的相遇,令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寻常家庭关系中得不到情感依托的两人,在命运恰当的时间线上相遇了,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温暖的存在。
即使当亲生母亲出现,女孩还是选择了收养她的三哥,而非血缘关系的至亲。生命本身不是纽带,“被认可的爱” 才是。
那些在寻常日子里不被爱的人,在被偶尔善待时,体会到的感激与温暖也会倍于常人。—— 大概只有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才能对这句话认同至深。
电影结束后,我走路回家,在刚下过小雨的路上走着,还在回味三哥和小文的奇妙组合,他俩像什么呢?
像贫穷农夫荒芜的院子里,下午刚铺满了雪,晚上的月光又将将好照到了那里,非常奢侈的美好。
像一张白白净净的宣纸,镶了金边,还有碎闪闪的金箔,却被写上了丑拙的毛笔字,纸不美了,可字也没那么丑了。
像月亮很明亮的晚上,山野的路边遇见敞篷大车,可却是用黄牛牵着的,很洋气又很土味。
像没有牙齿的老太婆,坐在门沿上吃着梅子,捂嘴做出年轻姑娘般很酸的样子,又丑又可爱,还忍不住让人多看几眼。
它们都太不相配了,却又都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