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局(馆)长研修班发言稿

立足“三做”争当合格党员

各位领导 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磐安档案局局长张大华, 2010年担任磐安县档案局长以来,结合档案工作实践,我感到要争做合格党员,就需努力践行“做档案就是做责任;做档案就是做良心;做档案就是做服务”的档案人职业精神。六年多来,我的努力得到上级和领导的认可,2014年荣获省最美兰台战士,2015年荣获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先进个人,磐安县党委系统先进个人。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展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这次机会,我把立足“三做”,争当合格党员的初浅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做档案就是做责任

2010年4月,我从信访局调任到档案局工作,组织上让我挑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重任,我不负 “守土尽责”,造福一方,全力破解档案馆扩建、新建和档案数字化规范化难题。

扩建档案馆一刻也不能拖。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扩建档案馆。档案馆是县政府大院内第一批新建的档案综合楼,经过30多年的风雨,已成为全省少有的简陋破旧馆舍了,特别是查档室光线昏暗、潮湿,库房年久破旧,屋顶排水系统不畅,遇有暴雨就会产生倒灌,危及馆藏档案。我到位的第一天表态“扩建档案馆一刻也不能拖!”。在简单了解局馆工作后,就找县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跑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实情,争取支持。履职第三天即4月22日在招标办签订了招标合同。

档案新馆建设从提案变成了现实。2016年,磐安县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划拨档案局在磐安中学东边十亩地作为新馆建设用地,新馆建筑面积10800平米,并拿出磐安县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新馆建设经费。政府如此支持档案事业发展史无前例

档案数字化工作必须摆上重要位置。硬件条件改善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2010年10月14日,我带队到龙泉市学习考察档案工作,当看到龙泉市的档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档案数字化、成就展览等工作,给我强烈的震撼,我回单位后,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和局干部会议统一思想,用追赶精神做好档案数字化和登记备份工作,重点解决投入不足,人员紧缺等问题。经过努力,最后县领导同意局提出的档案数字化 “统一招标、统一扫描、统一质检、统一付款”的工作模式,数字化成效明显。 “四统一”的做法也得到省、市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做档案就是做良心

党性连着良心,档案人的良心更多的就是体现在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档案架起联系民众的桥梁,用爱心搭建惠及百姓的平台。

争时间、抢速度,为健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建档。2011年我认真组织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为健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建立口述档案的方案和建议,得到磐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作为牵头单位负责人的我迎难而上。白天协调县财政局、新闻传媒中心、民政局、广电台、各乡镇等部门的工作,晚上安排跑乡镇找老战士采访座谈的任务。亲自带队到各乡镇、村采访、摄影,按照“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对健在的84名老战士逐一做了记忆档案。由于健在抗美援朝老战士都年老体弱多病,做口述档案需耐心耐心再耐心,耳聋耳背听不到的,采访时只能把问题写在纸上一问一答,语言听不懂的,就要请人当翻译;行动不便或卧床住院的就在床边或病床边采访和拍照;老战士不在家的,反复预约,择机上门,面对面记录老战士在朝鲜战场的记忆。经过一年多“白加黑”、“5+2”的辛苦工作,最终“抢”下了这些老战士的一批珍贵资料:整理出了9卷文书档案,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在朝鲜战场》,印制了《最可爱的人》画册,搜集了一些实物,《磐安报》连载了老战士在朝鲜战场的口述档案。2013年4月9日,《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以整版篇幅报道了抗美援朝老战士的特写,《我们的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

视亲人 当父母,为健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圆梦。从做档案的角度,为老战士建了档,出了书和画册,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老战士的一些实际困难牵动着我的心,有时还食不香、寝难安,为我他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用“心”走好最后一公里。帮助方前镇寺岙村蒋定森解决了“居无定所”的住房困难;为脑溢血住院的新渥镇大麦坞村卢金祥争取了3000元慈善救济;为缺资金不能做胃癌手术的万苍乡斐湖村楼界村楼福喜解决了2000元补助;为因经济困难无法入住新房的方前镇前王村厉干国解决了3000元,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镇、村的领导给老战士解决具体困难;为实现两个老战士能见面聊天的愿望,我亲自联系老战士王忠良、杨加松的女儿,约定时间地点,圆了老战士“60年见一面”的梦想;当得知仁川镇杨宅村杨正东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时,我立即组织采访,增印《最可爱的人》画册,送到老战士手中。在今年开展的“走亲连心”活动中,特意把走访健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列入其中,为72名健在的老战士送去印有“纪念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军用毯,让每个老战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走访安文镇石贝村陈金法时,他激动地说“这几个字比黄金还珍贵”,在村内的道路上一路高呼“共产党万万年!共产党万万年!”这一幕一幕动人场景,让档案人的付出得到了很大的回报,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在他的走访日记中写道:“我们何德何能,只做了一点点自己份内的小事,竟换来老战士如此深厚的感情!”

抓基层 打基础,创建省内首个村级综合档案馆。2009年下半年,玉山镇林宅村提出了建立村级档案馆的设想,2010年4月份,磐安县档案局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后,形成了主体框架,并组织实施。我上任后,村干部怕 “新官不理旧账”,主动找到我,我当即表态,请村干部放心,不但不会停,而且会努力做好!随后我安排专业人员到村里做好集体档案、会计档案、农户档案等,在此基础上,加大该村档案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组织并亲自参与临泽周氏文化、名村记忆、名人档案、古临泽村遗迹、大兴国遗迹等的收集整理工作,还成功整理出版了《状元故里的传说》一书;对林宅村的十大景点邀请文人墨客形成诗集等文字材料;收集了四季农耕、生活起居等物品,馆内设有集体档案、农户档案、实物档案、村史档案、名人档案、风景名胜等展厅,在省内创建了首家比较系统、有特色的、富有文化底蕴的村级综合性档案馆,为目前全省正在开展的农村文化礼堂提供了样板。

三、做档案就是做服务

服务中心,当好战斗员。2013年,磐安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复县30周年图片展”的任务交到县档案局,经费不宽裕,时限6个月,社会各阶层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一,档案馆藏资料甚少。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人手少,我自有定力,三措并举:一抓思想动员。要求全体干部敢作为,争地位。二抓明确责任。要求每个干部俯下身子,做到苦口婆心,千方百计,最大限度搜集质量高的照片。三抓领导带头。为了多搜集一些老照片,我亲自走访全县健在的曾经有过相机,有照相爱好的,开过相馆的人,召集摄影爱好者座谈,和他们交朋友,交心谈心,用真情感化摄影爱好者。在这一过程中,连续的劳累使我眼睛也花了,胃还出血,住进医院,为了住院治病与开展工作兼顾,我把病床当办公房,打着吊针给其他工作人员打电话、要线索、交任务、教方法,收集图片资料。经过努力,先后征集到了照片3000多张,又反复筛选出了有价值的照片500多张,按照新旧对比的要求,请了全县知名的摄影师战高温、降酷暑,进行点对点拍摄,又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新图片,形成了复县30周年图片展的照片素材,最终图片展览以朴实的方式述说了磐安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磐安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外界对磐安的广泛赞誉。

服务民生,当好勤务员。为方便群众查档,我因地制宜地调整查档室,改善查档环境,切切实实为查档群众提供优质服务。2011年,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五、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的政策,磐安县档案局迎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查档高潮。为方便查阅,我交代工作人员将相关的档案复印多份放在查档室。人多时,我带领档案局全体人员到查档室服务群众,除了调档人员外,有的登记排队,有的维持秩序,有的端水泡茶,有的耐心解答,使查档工作井然有序。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为查档群众提供线索,寻找可能,维护查档人的利益,查档群众非常满意。对部分难以查找的档案,我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有关单位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并主动到查档人家里,详细说明帮助他查找档案的情况,得到了查档人的认可和理解。

服务社会,当好调研员。我到档案局后,非常重视名人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和古村落档案保护。首先摸清全县的名人情况,然后按照动态跟进方式量力而行,把现阶段影响力较大的名人先做,重点做了新华社高级记者胡晓明,全国最年轻的院士、物理学家潘建伟。一是争取领导重视,解决经费问题;二是在馆库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房间,建立名人档案室;三是加强与名人的日常沟通,增进感情,取得名人的主动配合;四是确定专门人员对搜集到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登记条目,并且跟踪搜集相关资料。

热心提供档案元素,主动服务于古村落保护。近年来,磐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文化村保护利用工作,其中都离不开档案元素。我主动对接,热情服务,积极参与相关的调研,讨论发展思路,建设规划等,特别注重为保护利用村寻找和提供一些相关档案资料。为玉山镇马塘村搜集与茶场庙相关的古代文章、历史名人、重大活动、孝道典故,收集到民间口传的茶场庙“茶经”,请书法家撰写好《茶经》,交玉山镇保存。主动配合玉山镇林宅村和浮牌村、尖山镇新宅村和管头村、九和乡后岭村、胡宅乡横路村、冷水镇朱山村、盘峰乡榉溪村、双峰乡大皿村、双溪乡梓誉村等查找一些档案资料,提供一些档案元素的线索,积极参与仁川镇红色教育旅游景区建设的资料搜集,帮助大皿村修复破旧的《羊氏宗谱》。我多年的努力,不断赢得了各方有识之士的共识和支持。档案元素将这些散落在乡、村的优美故事汇集成册,由美丽的传说变为精美的档案文化产品。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