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辅导员代表发言稿:我的青春双肩挑

2008年我考入清华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微信和朋友圈,老师和辅导员跟同学的联系主要通过短信和电话;2012年我作为新生辅导员参加上岗培训的时候,大家还在讨论“如何与新生建立关系”。昨天我跟化学系5字班辅导员聊天时,他说已经通过“微信群”联系到了今年化学系所有的新生。短短七年过去,时代的变化是惊人的,大学生的“集体面孔”也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更活跃、独立意识更强烈、也更加渴望被关注。

但他们也与几年前的我们有着相似之处:负有沉重的自豪感走进清华园,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又因周围高手如林而心存担忧。他们也将面临挑战: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朋好友,独自开始集体生活;从中学时期被动、统一化的学习到大学里主动、选择性的学习;逐渐学会为自己负责,并且开始关注和思考未来。

所以学生才需要我们。我认为,辅导员应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盘”和“催化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在这里我愿抛砖引玉,跟大家分享我的三点工作体会。

一是做好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在集体中成长。

二是做好深度辅导,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作为辅导员,我有我的希望和期待: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度过充实快乐的大学生活,不掉队,不遗憾;我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里发现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特长。但同样,我尊重每个学生的判断与选择,鼓励他们勇敢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定地追求梦想。

尊重的核心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沟通。每学期,我都会和班主任商量,共同制定一个深度辅导工作表,结合每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有计划、有准备地找学生谈话。大一刚入学时,我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适应情况,作息时间是否合理、宿舍关系是否融洽;期中考试结束后,我重点关注学业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排解压力、量身定制学习方法;大一寒假,我要求每位同学总结自己在清华的“第一学期”,并通过邮件跟大家深入交流。大二上学期,我与班主任充分沟通,共同引导学生着手规划未来;大二下学期,我又跟大家探讨实验室的选择,邀请班主任分享科研心得体会。另外,每隔一段时间,我还会通过走访宿舍、调研班委等方式,对全年级同学做“心理排查”,争取做到同学互帮互助,辅导员心中有数;遇到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确保学生安全。

现如今我带的2字班同学即将进入毕业年。我惊喜地看到,他们跟当年的我们很不一样:他们更加勇敢,佟月、加娜尔等多名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目前已有论文发表;他们敢为人先,王鹏宇同学停学创业,想闯出青春的一片天地,张媞同学成功当选为化学系十年来首位女学生会主席;他们别出心裁,童璇珏同学题为“近东神话中的原始元素探究及其和中国文化的比较”SRT项目入选星火8期人文社科类项目,妙趣横生。我快乐地看到,我的学生们,他们很有想法,追求与众不同;他们求同存异,各按步伐,共同前进。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欣赏他们,也真诚地盼望他们拥有美好的未来。

三是善假于物,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资源。

在担任辅导员工作之初,我就明确意识到,辅导员不是保姆,不能事必躬亲、包办代替;同样,辅导员也不是全才,不能盲目自信、包打天下。因此,我希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自主解决问题。

第一、依托“三个中心”,实现专业指导。三个“中心”,即学习发展中心、心理发展中心和职业指导中心。与“双肩挑”辅导员相比,三个“中心”拥有更专业的队伍和更丰富的经验。有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遇到困难,思想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我就介绍他去学习发展中心接受一对一辅导;有学生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问题,渴望探索内心,实现自我整合,我就鼓励他去心理发展中心做咨询;有学生兴趣广泛,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我就推荐他去职业指导中心参加职业兴趣测评。

第二、关注培养计划,实现因材施教。清华有着丰富的资源,以“培养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宗旨的思源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星火计划,以“持续培养领袖志愿者”为使命的“薪火”计划,还有覆盖多个理科院系的“学堂班”等。在新生入学后不久,我就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些培养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培养”环节,合理利用学校的多种优质资源。目前,我所带的2字班同学里,一人入选思源计划,四人入选星火计划,多人选修经济学、心理学双学位;20余人入选化学系“学堂班”,立志成为化学家。前段时间我在年级微信群里看到,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参加海外研修。更让我感到快乐的是,他们都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把优质资源辐射到更多同学中去。

担任辅导员工作三年来,我与学生一起成长。辅导员工作总会遇到种种棘手问题,我希望把每一次困难都当成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在困难中成长。做辅导员“新手上路”时,每次跟学生谈话后,我都会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和我尝试过的几个切入点,并通过学生给我的反馈来评估谈话效果、习得经验,吸取教训,逐渐掌握更好的交流方式和面谈技巧,为以后的深度辅导奠定基础。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我也亲身经历了从刚开始的恐慌崩溃,接下来激发责任心、全身心投入、保护学生,到最后淡定平和的全过程,最终对学生“给辅导员创造成长的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我还主动自学了心理学和教育学,初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定期参加学习发展中心组织的督导培训和学生部组织的辅导员沙龙与督导活动。在学习的过程里,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与进取心,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希望进一步完成自我整合。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平衡业务和社会工作的关系?这个问题之所以放在最后,实在因为它对于每个辅导员而言都至关重要。在化学系学生组,有一句话深入人心:“双肩挑的第一要求是做好业务”。作为博士生,积极投入科研,提高科研素质,完成高水平研究成果是我自身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担任带班辅导员时,我要求自己给学生做“榜样”;担任学生组长后,我又要求自己给学生组其他辅导员做“榜样”:一定要保证科研时间投入,提高工作效率。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迷茫与惶恐,我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我每天早晨7点到实验室开始科研,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及时处理实验数据;晚上10点离开实验室之前,做好第二天的实验计划与准备工作。我把整块的时间用来做实验和看文献,零碎的时间用来想问题并随时记录,等待的时间则用来处理辅导员工作。

当然作为辅导员,常有“计划赶不上变化”,要做“救火队员”的时候。实验做了一半,学生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辅导员,怎么办呢?为此,我准备了一套“应急预案”,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保证危机时刻辅导员能做到“随叫随到”。同样,在“应急预案”启动前,我会在实验记录本上仔细记下实验中断之前的所有数据、设备参数,等处理完学生事务,不管多晚,都会重新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享受每一次看到的清华园的日出。

读博三年以来,我的实验记录本已经编到第12本,厚厚的笔记里,有失败也有成功,有疑惑也有思考。我读着它们,往事重现眼前,字里行间的汗与泪,迷茫与艰辛,都成为难忘的回忆,沉重而又美好。我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珍惜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的点滴成果。

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去年化学系学生组有包括我在内的4名辅导员获得了系里研究生的高额奖学金,达到了学生组高年级辅导员人数的三分之二。

意外的是,我的学生们也看到了我的努力与勤奋,在我利用实验间隙或者休息时间找学生谈话时,他们有时候会发自内心地对我说:“辅导员,每次看到你勤奋地做实验,我就觉得特别有正能量!”其实我也想告诉他们,我也同样会被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热情所感染,教学相长,获取前行的力量。我相信,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深深地记得,2008年我新生入学时,带我们的是我的同门师兄赵云龙辅导员。当时他教我们唱老校歌,给我们讲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鼓励我们努力追逐梦想;博士毕业后他远赴四川甘孜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清华人的使命与责任。三年前,当我自己也成为一名辅导员时,我深深感到了双肩挑队伍的薪尽火承、薪火相传。

三年来,我和化学系学生组一起奋斗、成长、收获,进步的是工作方法,不变的却是满心的热情与赤诚,矢志不渝。我想,做辅导员,不能只是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红蜡烛”,而要做照亮整个世界的“启明星”。我的青春双肩挑,这将是我一生的光荣与财富。

谢谢大家!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