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x年劳动保障工作总结和200x年工作打算

 

2004年,全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省厅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工作重点,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努力方向,稳步实施,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工作成效

(一)两金一费”实现按时足额发放(二)就业再就业安置工作进展顺利(三)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突破 (五)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力度加大(六)劳动工资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七)劳动关系协调与处理工作得到巩固(八)基金结算和监督工作进展顺利(九)劳动保障法制工作不断巩固(十)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局开展了讲团结、讲民主、讲纪律、讲大局“四讲”活动,同时,启动了科级干部首批轮岗和对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副职考察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3名工作人员。在全局范围内启动了“四观”学习教育活动。讲团结、顾大局、务实事、论业绩、树正气的氛围逐步形成。

此外,机关党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工作以及文秘、会务、调研、信息宣传、保密、财务管理、政务公开、网络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主要做法

(一)层层分解,明确责任,量化工作任务

根据全年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局从上到下建立了分解落实的责任体系。

一是将劳动保障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3月中旬,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4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随后,我局印发了《关于下发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发展计划指标的通知》,将2004年劳动保障工作5大项、55小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三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各县(市)、区和局系统分别印发了2004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加强对被考评单位的考评。同时,从今年4月1日起,在全局系统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科员50元/月、科级干部80元/月、县级干部100元/月的标准建立风险金。通过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做到定期通报、半年检查、年终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二是多形式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建立了专人专班负责制、定时定量考核制,成立了稽核专班、普查专班、扩面专班,采取了“三结合”的扩面方式,即重点突破与分片包干相结合,宣传发动与强制扩面相结合,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参与相结合,分行业推进,分战线包干,分重点突破,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大冶市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督办室、劳动保障等8个部门参加的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5个工作专班。市医保中心服务大厅6个服务窗口全部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服务,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达1.9万人。

三是多手段协调劳动关系。建立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台帐,实行劳动合同签订、鉴证、变更、解除、终止一体化管理。注重把好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审批关、政策落实关和权益维护关,冶钢改制45088名待安置人员已安置42792人,达到了领导、企业和职工“三满意”的目的。强化三方协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七约山矿务局、冶钢等企业改制破产职工安置问题。建立了劳动争议的源头预防机制、依法裁决机制和部门联合办案机制,使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既合法、合情、合理,又公开、公平、公正。(三)加强调研,研究办法,切实解决疑难问题二是围绕当前突出问题加强调研。就医疗保险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成立了医保调研工作专班,强化了医疗保管理,形成了调整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和异地安置人员医保办法的初步意见。为解决市直20家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问题,组织专班深入企业调查,逐家核实,逐人算帐,提出了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补助经济补偿金不足的分类处理方案。对10条违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问题,指定领导,落实专人,逐条整改。

三是围绕政策性问题加强调研。就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政策性问题,研究具体办法,充分征求意见,出台了特殊工种退休持职业资格证办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就业准入与退休准入相结合的制度;取消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基数”,在全省率先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挂钩办法;调整了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报请市政府颁布了《失业保险实施细则》和《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等。

(四)多管齐下,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对外密切配合。对外与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如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总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针对性举办了了大龄特困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女职工、下岗职工党员和下岗军队转业干部14次专场招聘洽谈会。与公安、工商、工会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保护专项检查活动。与工商、经贸、担保公司、银行等合作,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形成“培养小老板,带动大就业”的格局。与工商、税务、财政、卫生、城建等部门共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三是对上争取支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联合积极对上争取倾斜政策,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878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金13099万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5050万元,农垦企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631万元。

(五)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以“四讲”活动为载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针对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5月份起,我局集中2个月的时间,在劳动保障系统二级领导班子内部开展讲团结、讲民主、讲纪律、讲大局“四讲”活动,做到政治上扭成一股绳,思想上保持一个调,工作上保持一盘棋。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制度,即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心组学习制、大事集体研究制、情况通报制。

二是以干部轮岗为契机,推进干部人事组织改革。根据工作需要,5月中旬,我局启动了科级干部轮岗工作,首批对机关三个工作职位相近、工作范围相似的科室正职进行了轮岗。6月中旬,对局属3个二级单位11名领导班子副职进行全面考察,并推荐选拔一批领导班子后备干部。

三是以公开招考为手段,大胆引进人才。为充实劳动保障队伍干部,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5月份,我局对计算机、医疗管理、文秘、会计等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共有200余人报名应聘,69人入围,通过严格、规范的面试和笔试,13名竞聘人员脱颖而出,保证了新进机关人员的素质。

四是以完善机制为重点,改进干部监督工作。4月份以来,从加强机关财务工作入手,完善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机关财务审批制度。同时,实施“两审一核”和“一支笔”制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新增就业岗位空间不足

伴随就业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就业机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即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就业观念陈旧、就业竞争力差等自身素质问题反映在就业市场上是大量出现的“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由此造成登记失业率上升,目前已超过4.3%,接近4.4%的控制线。

(二)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矛盾日益突出(三)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大(四)社会保险扩面难度大

目前,我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扩面空间十分有限。但同时,社会保险扩面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医疗保险在部分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中难以推行,如农行、中行等单位因职工福利待遇高不愿参加医保,武钢驻黄矿山系统、纺机、东钢等单位,因职工工资高,收费额度高,企业承受压力大而不愿参保。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社保意识淡薄,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效益较差,有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名存实亡,无法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体工商户及临时性就业人员认为参保“划不来”、缴费“交不起”,待遇“等不及”,加之就业不稳定,收入无保障,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

(五)医疗保险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露

因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改革”未能同步推进,导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出现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医疗机构违规问题突出。挂床住院、分解住院、降低入院标准、小病大治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定点医疗机构普遍推行科室承包制,导致医疗机构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违规套取医保基金。重病患者较多,医疗费用支出大。我市参保职工中45岁以上的占53

%,其中退休人员占32%,慢性重症占2%,参保人员住院率偏高,统筹基金支出增大。医疗保险政策尚需完善。主要是异地就医政策调整、住院结算办法、县级干部医疗待遇调整、离退干部医疗统筹管理、医疗救助办法出台等。

(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繁重

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显现,呈现多样性、多边性、多重性的特点。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义务、非法使用童工、恶意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加点、随意处理职工的问题在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年年攀升,侵权案件不断增多,企业改制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处理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目标及措施

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突出“并轨”和“做实”两项改革,抓实城乡统筹就业、发展社会保障、协调劳动关三大任务,推进政策法规、服务体系、金保工程、系统能力四大建设,做“五个并重”;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在全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在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注重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在推进各项制度改革的同时注重各项基础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主要目标任务为:

1、确保“两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到“不漏一人、不拖一日、不欠一分”。

2、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5万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1.8万人。4、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网络建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基本形成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6、依法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6%,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6%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侵权案件结案率达96%以上,劳动保障年检3000户。

7、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完善市级数据库建设及城市广域网建设,实现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与全省、全国联网。

其主要措施:

(一)广开就业门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

一是广开就业门路。开发就业岗位以资源为主线,民营经济为重点,第三产业为基础,劳务输出为补充,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就业格局。依托城市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增岗;全面推动非正规就业,支持社区增岗;大力培育再就业基地,组建劳务派遣组织,集中安置增岗;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增产增岗;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增岗。

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安置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对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的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是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小额贷款、主辅分离、税费减免、四项补贴、资金投入“五项政策”的落实。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充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放大贷款比例,在贷款人数、金额上实现新的突破。完善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开展“4555”人员社保援助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改社保补贴由“先缴后补”为“核定直补”,实施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失业保险鼓励政策。完善落实再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办检查制度。

四是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实行失业调控。控制失业源头,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控制企业一次性裁员程序、人数及比例,控制企业裁减人员进入失业保险规模。研究探索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减少裁员、平稳转岗和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支持企业内部分流安置职工,对不裁减职工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可采取减薪不减员、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或职业介绍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组织生产自救。加强失业统计分析和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失业预警线。

(二)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分年做实新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推进乡镇、文化、血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扩大企业年金实施范围。出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研究失业保险基金“三个延伸”办法,开展扩大使用范围试点。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将“三条保障线”并为“两条保障线”。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异地居住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和就医的管理办法,调整公务员医保政策,实施参保人员住院按病种和医疗机构等级结算办法,探索职工家属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三类人员为重点,集中开展扩面核定征缴工作,全市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7.69万人,较上年增长30%以上。建立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全面实行统一申报核定、一票征收、按比例分帐的办法,做到“统一地点、统一表格、统一基数”。落实职工申报签字制度,建立核定责任制。配合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8.1亿元,实现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

三是规范基础管理。规范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实行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100%—300%确定缴费基数办法。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其中社区管理比例达到65%以上。加强失业保险基础管理,完善个人缴费记录,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以计算机全程动态监控为突破口,通过实行驻院专管员专管、医保监督员监督、规范协议管理、定期组织重点抽查、年度考核、招标确定定点药店等措施,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医疗服务,降低住院率,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三)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收入分配指导。在城镇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临时用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协调作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督促企业尤其是建筑行业和民营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大力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岗薪制、经营者年薪制、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科技人员年薪制和持股分配制以及技术工人骨干收入分配制。进一步推进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

二是加强劳动争议处理。继续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做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办案方式,简易案件,做到快审快结,重大案件要由三方参加办案,集体审理。加强规范仲裁庭、仲裁员队伍建设。

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工资支付和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做好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结案率要达到98%左右。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制度,探索建立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制度。

四是做好改组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和维稳工作。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主辅分离中劳动关系的处理和社保接续、促进再就业工作。确保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企业军转干部再就业和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三个100%。完善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统计、重大情况上报和处理制度,积极稳妥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一是加大各类技能培训工作力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特点,实施定向订单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开发培训、免费再就业培训,实行培训结业证、职业资格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三证”制度。组建鄂东南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充分发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各类技校的基地作用,重点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复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指导企业开展岗前培训、轮岗培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

二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拓展鉴定领域,加强质量管理,从就业、用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高技能人才在待遇上予以倾斜,对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对技工学校、劳动预备培训、技能人才表彰和职业技能竞赛资金的支持,落实好再就业培训经费和企业职工培训经费。同时,全面推行技术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与退休挂钩的制度。

(五)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设备,整合资源,完善市级数据中心,力争今年实现省、市、县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完善劳动保障网站建设,建立市级“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推广网上远程申报,方便个人参保缴费。

二是夯实基层工作平台。充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落实办公经费和养老、医疗保险。发展劳动保障中介服务组织,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劳务输出和乡镇事业单位参保工作。

三是加强统计工作。完善月报(快报)和调查统计制度,继续开展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入户调查,建立参保资源数据库。

(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劳动保障队伍

一是在解决“事难办”问题上有所突破。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医疗保险网,构建网上办事大厅等新型办事平台,为群众办事提速提效。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具体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

二是在解决“素质不高”问题上有所突破。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三树一创”活动,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创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活动,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即开展优化环境、优良作风、优质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有所突破。实行部分单位、部分科室、部分岗位的轮岗交流,全面开展对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的述职评议,选拔一批后备干部到系统内挂职锻炼,到基层锻炼。

二○○五年一月十三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