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税干部培训的几点看法

构建和谐地税,服务地方经济,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地税干部队伍。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育人”工程,切实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税干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在当前地税干部队伍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从市局征收分局实际出发,通过半年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强地税干部培训形成了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xxx分局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现状

1、学历结构

2、人员素质

(2)分局成立至今,7年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3人,占总数的33。这部分同志平均年龄30岁,大多数都是税收、财会科班毕业,专业性强,知识面宽,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但在税收实践经验上略显不足。

3、培训情况

2004年底以前,分局有3人参加过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行政许可法》,社保费征缴最新法规方面的短期培训;4人参加过省局组织的税收法制、企业所得税及财会短期培训;3人参加过市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短期培训。也就是说,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的只有10人,仅占总数的四成一,绝大多数同志没有参加过市一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针对上述情况,分局从2003年接收管户以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体现在:一是制定了三年培训规划。按照省、市地税局总体要求,结合分局实际,制定了《直属征收分局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对三年里加强干

二、当前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各级地税机关也都把干部培训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有长远规划,有年度计划,也有经费投入和各种优惠政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培训前调研不够,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培训的目的,就在于使参训人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迅速运用到税收实践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成果。然而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由于培训前缺乏对基层的实际需求、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地调研分析,举办的培训班针对性不强,存在着随意性、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基层的税干基本上是被动地参加、机械地接受培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比如,在财会知识培训方面,当前的企业财务、税收核算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企业高薪聘请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反复研讨应税手段,甚至出现高智商偷逃税这样一个拼知识、拼管理、拼能力的复杂局面。可是,我们许多税干在接受财会知识培训方面,很多还停留在常规型、通用型的层面,以致于出现部分税干不能给企业很好 服务,对分行业会计制度不够熟悉、不精通会计电算化、甚至查帐无处下手的问题。再比如计算机知识培训,许多情况下都是委托外单位进行的。由于授课教师对地税征管业务规程和税收信息化发展水平了解不多,花了大量时间去讲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知识,却对税收信息化操作技能涉及较少,税干所学知识能用在税收实践中的则更少,培训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2、

培训中方式单一,难以激起学习兴趣。调研中,一些基层税干反映,许多地税部门在培训中大多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没有给培训者与受训者提供互动的空间,仅仅是把黑板移到屏幕上,使学员完全处于被动受训,学员往往是“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回"。这种简单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很难激发起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而有的地方,又采取大而空、大一统的培训方式,使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降低了培训效果。

3、培训后考核不严,多少存在着“交钱拿证”的现象。尽管系统自上而下年年都制定了培训规划,明确了培训将达到的目的,但从培训后情况看,最终用来衡量培训绩效的,常常是以参训人员的多少、考试是否合格、证书发放多少等表面上的几个指标。这既影响了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影响了培训的效果,甚至带有一些功利色彩。特别是委托外单位培训的,常常是“交钱拿证”,自己教,自己考,授课时就将考试题圈定并向学员提示,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地税干部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评判培训的科学标准是什么,培训后考核如何跟上,是当前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基层税干参训渠道也不是很通畅。税收工作的重心在基层。xxx局长在xx调研时指出,地税队伍7O%的人员在基层,100%的收入任务完成靠基层,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地税事业的成败。从分局情况看,大部分税干除了接受过本局组织的蜻蜓点水式的培训外,赴外参训的机会几乎没有。基层税务干部迫切需要提高综合素质但又缺乏接受培训的正常渠道。

三、加强地税干部培训的几点建议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市局于今年9月份做了“五统一”的安排部署,这无疑是提高全市地税干部整体素质的一个及时的、重要的、总体性的举措。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中还应抓好五个环节。

1、抓好领导干部的培训。“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地税机关各级领导干部是地税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能够驾驭全局和科学决策的地税领导人才队伍,是推进地税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他们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等特点,对地税领导干部的培训可立足高起点、全方位进行。一是优先选送他们参加省地税局、各大院校举办的较高层次的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二是积极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推荐他们参加省、市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的各个层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理论培训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和领导水平。三是每年分期分批组织领导干部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2、内训为主,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笔者在县局、分局和税所都工作过,感觉到各个层面的地税干部还是非常喜欢接受业务培训的。但是,由于受工作节奏、财力因素的制约,各级地税机关委托系统外机构培训所能安排的时间一般都不可能太长,而短期受训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因此,干部培训还是应该立足于本单位的内部培训。为此,建议采取四项措施。

首先,要在地税系统建立过硬的兼职师资队伍。比如,市、县(区)地税局和基层分局在自主办班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兼、聘结合的方法,不仅从大专院校、大型企业、中介机构选择一批具有较深理论功底、较高业务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人员,还应该持续不断地发掘、锻炼、培养一批地税系统内部能力强、业务精的干部,共同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师资培训库,以供全系统调剂使用。其次,抓好“五员”培训,带动税干轮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岗责体系,摸清各单位“五员”岗位的现状和技能需求,根据“五员”培训大纲,确定培训目标,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对全市税干特别是基层税干进行有计划地轮训,以提高一线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第三,加强基层税干财会知识培训。从我市情况看,可与财政、院校、金融及中介机构加强联系,对税干进行会计原理、分行业会计制度的培训,特别应抓好《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培训考核,改变部分税干因不懂企业财务、会计原理而使税收工作受到影响的局面,力争2年内一线征管人员全部拿到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努力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财务软件,提高查帐水平。第四,引入“学分制”考核。主要是在各级地税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中推行干部“学分制”考核,以培养良好学风为目的,分别赋予在职学习、脱产学习、学历学位进修和培训成果运用四项内容一定学分,采取分项量化,严格考核的方法,促进干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全省党政干部“学分制”考核已在汉中、渭南和省财政局等地方和单位先行试点,建议我们地税系统未雨绸缪,及早准备。

3、外训为辅,增强培训时的前瞻性。可以“请进来”。采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基层税干举办时代气息强、论点明确、针对性强、生动活泼的学术报告和讲座,进行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的教育培训。也可以“走出去”。以发达地区为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地税干部到省内外学习外地成功经验,汲取发达地区的好做法,使大家在学习中增长才干。

4、延伸课堂,增加培训的信息梁。充分利用我市地税系统目前已建成的局域自动办公网络,搭建干部培训信息化平台。积极尝试网络办学,开发远程教育培训,建立全市地税干部教育培训网站或设置教育培训网页,经常性地刊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消息,使税干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INTERNET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在计算机前接受培训,“吃自助餐”,既节省经费又节约时间,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5、加强管理,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应建立健全以约束、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一是建立“考学”制度。做到“逢学必考,逢考必奖,凡考必通报”,每期税干培训均进行考试,成绩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作为考核依据。二是建立“奖学”制度。将培训成绩与季度考核、津贴发放、评先评优挂钩,奖优罚劣,奖罚分明。三是建立“促学”制度。将教育培训与人员使用相结合,做到“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上岗”,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力争把我市地税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