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注重修“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一个干部只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民谋利上,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才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有威信、受拥护。尤其是领导干部,台上讲得好,不如台下解决几个矛盾和棘手问题;态度表得好,不如实实在在办几件惠民实事。
荀子《非相篇》中说:“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荀子认为:“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如果行为正派、方法正当,又与内心思想顺应和谐,就算身材相貌差点,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公道正派道德高尚的君子。相反,身材形象虽好,但思想、行为是邪恶的,也无碍他成为卑劣无耻的小人。从古到今,修“行”是多么重要!
行能立德。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一贯表现,在关键时刻的“第一反应”,都是干部德的集中体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名干部只有把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体诸身、见诸行”,经受艰苦环境、复杂局面、关键时刻的考验,才能不断磨练意志、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也只有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造就敢于负责、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在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培养锻炼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过硬的思想品德;也只有辨得清是非,把得住原则,抗得住诱惑,管得住欲望,自觉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才能树立政治清醒、公正廉洁、作风正派、情趣健康的品行,做到在履行职责中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在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
行可见能。行为是知识和才能的最终载体。一个有本事、有才干的干部,无论放在什么岗位,也无论处在哪种环境,都能做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行动。越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在能力水平上越是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作为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是不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时是不是积极稳妥、果敢大胆;在关键时刻和突发事件面前是不是冲在一线、沉着冷静,都可见证胆识和能力。
行可现勤。一个干部对待工作是勤勤恳恳、积极作为、团结协作,还是敷衍塞责、畏缩逃避、盲目跟从,在干与不干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对事业没有热情,对工作缺乏干劲,作风懈怠,庸碌无为;面对难题能推则推、能躲则躲,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心有旁骛、工作不在状态,拿公家的钱,干自已的事,把心思、精力都放在个人的事情上,这类干部就是懒散、庸碌干部,就是不会干、不能干、没干好、干坏了的干部,也就是严格管理、严肃治理的对象。
行能创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业绩都不是空中楼阁,都需要从一砖一瓦、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些干部擅谈,谈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轻描淡写,不屑于做“小事情”,总想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扭曲了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只想当官,不想做事,整天设计升迁路线,干一点工作就想着“回报”、上一个台阶;占着位子、拿着薪水,却不干工作、不负责任,整天浑浑噩噩、无所用心地混日子。这类干部败坏了党风,损害了政风,疏远了干群关系,连自己干了多年的工作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贻误了事业发展,哪有成绩可谈!一个干部只有踏踏实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执着固守、埋头苦干,敢抓敢管、不事张扬,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头脑清醒、勇敢面对,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用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而不是耍嘴皮子、摆花架子,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言以蔽之,修“行”就是正己。行正则人正,人不正行必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