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如何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实现妇女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深化思想认识,夯实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论一旦被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成为推进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们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1、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党历来重视妇女工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提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最大来源之一”。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确指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妇女九大会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地位的尊重和对妇女工作的重视,也表明了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推进男女平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部署上来,最大限度地把妇女吸引和凝聚到党的伟大事业中来。
2、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也必然是当代我国妇女运动发展的主题。”这就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女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同步前进的时代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轻视、歧视妇女的现象依然存在。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各方面的力量。如果没有妇女的积极主动参与,妇女中蕴藏的巨大人力资源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妇女发挥聪明才智,与男性平等地竞争,共同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3、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然要求把男女平等纳入统筹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因为人类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两性关系是社会中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它渗透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宗教的人群的发展过程之中,影响着工农、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进程,制约着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XX而言,当前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包含了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协调。如果不能有效地缩小两性发展的差距,必然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必须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结合起来,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妇女工作的各项具体行动中,努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
二、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现实问题。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一项长期的带战略性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
1、进一步加大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她们中蕴含着极大的创造力。XX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县。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县总人口99.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7万,占总人口的48%。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她们的整体素质仍然普遍偏低,相当部分的妇女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身心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男性比较,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我们必须把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坚决废除职业准入限制,为妇女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努力把巨大的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同时,要帮助广大妇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妇女人才能力和作用。要通过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富有时代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妇女人才大军。
2、积极为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妇女广泛深入地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和解决妇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妇女的发展问题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思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实施。因此,我们在全面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支持她们参与经济社会生活上。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重视妇女的优势和作用,坚决防止就业上的性别歧视,帮助她们找到适合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勤奋努力的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在政治文明方面,认真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群众的各项权利,调动她们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大力推进妇女参政工作,提高她们的参政水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研究制定政策和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带头和推动作用,弘扬先进性别文化,倡导科学民主精神。
3、切实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主要目标。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尚不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落实尚不到位,女职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和流动就业的妇女权益受侵害尤为突出。如有的企业任意解雇女工、超时劳动、从事有毒作业、甚至人身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中,要特别关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要进一步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政策措施,扩大养老、生育、医疗保障的社会统筹覆盖面。要把妇女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纳入党委、政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在制定政策时,注重听取妇联和妇女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妇女群众的特殊利益。要重视解决新形势下妇女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保障妇女平等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宣传等各种手段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歧视妇女的各种陈旧观念和落后行为,坚决扫除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坚决打击侵害妇女权利的严重犯罪行为,确保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
三、坚持齐抓共管,促进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协调推进。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齐抓落实。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使一批优秀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女干部占全县在职干部总数的36.5%,各乡镇、县直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基本上配备了女干部。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新时期党的妇女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之中。比如,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将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纳入其中;在党委作出工作部署时,必须对妇女工作和妇女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在各方面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2、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作用。妇女组织是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妇女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关键是发挥妇女组织作用。近年来,XX各级妇联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推动三大文明建设、促进妇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利益的代言人,要坚持把服务大局和服务妇女群众结合起来,把继承优良传统和积极开拓创新结合起来,把发挥自身作用和动员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男女平等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妇联组织要在广大妇女干部中强化“四自”教育,并通过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三大主体活动和大力实施“科技致富”、“社区服务”、“家庭文明”、“女性素质”、“依法维权”五项工程,组织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功立业,做出贡献。
3、广大妇女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妇女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条件。广大妇女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真正改变自身的不平等地位,与男女并驾齐驱。首先,要努力实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用崇高的思想激励自己,用昂扬的斗志鼓励自己,用高尚的情操陶冶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以自己的素质和实力来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其次,要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管理,在实践中创造新岗位、新业绩、新生活,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成绩树立社会新风尚,展示自己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要通过广大妇女的不懈努力,加快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