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祖光院士有感

学习马祖光院士有感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以“用生命谱写永恒之光”为题,播出了马祖光院士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发表了《光的追求》一文,一个学习马祖光院士的热潮在全国兴起。通过学习马组光院士的事迹后,深有感触,我觉得,我们应该着重学习以下几点:

一、学习马祖光爱国爱党,为国家,该争的时候还是要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根深蒂固地在马祖光的血脉里流淌。23岁那年,没等研究生班毕业,他即被抽调组建物理教研室;30岁那年,国家需要,受命创办核物理专业;42岁那年,还是国家需要,领衔创办激光专业……1980年,在著名的德国汉诺威大学物理研究所,他独自一人研究成功地发现了新光谱,在研究所把他的名字排在他写的论文的第三位时,他站出来说话了:“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荣誉应该属于中国。”在国内从不争名的马祖光不答应了。最后,所长写下证明:“发现新光谱,这完全是中国的马祖光一人独立做出来的。”论文发表,世界瞩目,美国、苏联、法、德、意等国的科学家做不出来的东西,中国人做出来了,这给中国人争了很大的光。

二、学习马祖光知难而进、不断创新的精神

马祖光对待困难的勇气,对待事业的不断创新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马祖光当初放下驾轻就熟的核物理专业,同他的同事们一起开辟和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激光专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在实验室条件很差,设备很简陋的情况下,他带着研究生继续做试验,研究新的激光震荡谱线,很艰苦,但是他没有半点怨言。在德国期间,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公派留学人员,马祖光掂量得出肩上责任的份量。他悄悄盯上了“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这是近红外激光发展中的世界难题,是国际激光研究的一大热点。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在同行下了最后通谍――“必须改题”时,马祖光坚决不干:“放弃?请再给我10天时间!”在这最后的10天里,马祖光独自一人,连熬了5个夜,终于成功发现了各国科学家梦寐以求的“Na2新的近红外连续谱区”。辛苦的耕耘终于得到了美满的果实。

三、学习马祖光甘于清贫、为人师表的学者风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怎样做人做事。马祖光很淡薄名利,只要是与别人合作完成的论文,几乎每一篇的署名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改过来挪过去,反复多次,最终还是他署名末位。以至于中科院在审阅他的院士推荐材料时,也发出了为什么许多论文的署名“马祖光”总在最后的疑问。在自身利益上,他也仅仅满足于“有床睡,有馒头吃,有几件衣服穿就行”,学校有房给他,他却说“我再搬是锦上添花,给别人是雪中送炭!”哈工大的王树国教授说:“人在名利面前不动心,这有点绝对,但是千万不要为了名利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你得有个坚定的信念,别看别人。你攀比做人的品格,别攀比名利。”是的,我们除了要学习马祖光的人品,更要学习他在业务上兢兢业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

一个人的生命之灯即将熄灭,是任何人无法预知,也无力改变的。马祖光静静地走了,没有带走任何东西,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马祖光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个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一个清苦的学者,是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

《学习马祖光院士有感》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