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两会心得体会:稳定物价,责任重于泰山
2011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成为网民新的两会关注点之一。笔者感触颇深,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CPI仍然高位运行,物价背后牵涉的问题比较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首先,由于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大于实际供给,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通俗的话就是钱不值钱了,人们感觉物价贵了。面对通货膨胀,人们的收入却没有和物价的上涨的幅度成正相关,这让百姓的生活质量直接受到了影响。
其次,农业是物价变动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农业近几年发展并不是很好。三农问题的关注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根本问题。农产品的低附加值,价格低廉,与工业产品形成剪刀差,使农产品的价格受到打压。但是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拥有更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对农民的激励问题依然存在。再者,自然灾害近几年增多,农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但是需求比较旺盛,将近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供需失去平衡,物价上涨。
再次,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存在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
第四,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打击投机倒把行为。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须臾不可放松。如何解决好物价这个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四管齐下:一是要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二是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政府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把米袋子和菜篮子记在心里,作为自己头等的大事,加以管理。三是要搞好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整个流通环节最薄弱的,流通环节搞得不好不仅会使物价上涨,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四是要管好市场。采取经济和法律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这四大举措,既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更是对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负责,可说是找准了“七寸”,抓住了要害。
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稳定物价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稳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以民生为重,让百姓切身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努力提高百姓的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