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教师谈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从束缚或限制中解脱出来,解放与自由在英文中属于同一意义,所以,解放思想就是使自己思想获得自由。儿童的思想最解放,因为他受人的影响时间较短,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条条框框”,所以他看见并说出了“皇帝的新衣”。

我受各种习惯与偏见的影响太深,一路走来,有精华,但更多的是糟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偏见。思想从头脑中产生,要解放思想,就要使自己的头脑“清空”,或者说“归零”。

大脑不是萝筐,想掏空就掏空,“清空”头脑是理想状态,似乎不可能实现,清空是物理意义上的,要清空大脑只有死才会成为可能。头脑是生物的,也只能从生物意义上来考虑“清空”,在生物上有一个新陈代谢机制,思想解放要引进这个机制,“吐故纳新,只有纳新才能吐故“。

随着人的知识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头脑中,冥冥中好像产生了一种”机质“,在抗拒”思想的新陈代谢“,”我自己永远是对的“、”我这样做是对的“、”我就是要怎样做“、“全靠我这样做”、“我要拿最高荣誉“,林林总总都说明了我的头脑中存在着这个“机质”,在拒绝外部的侵犯。“庙堂之高难抵江*湖之远”,无论自己站得多高、无论自己如何有知识、无论自己教学多么优秀,也无法达到至真、至善、至美,况且头脑这个“庙堂”并不高,不能老是期望人家来“烧香”,看到无边无际的“江*湖”方知自家“庙堂”之渺小。

因为在头脑中有前面所说的“机质“,所以我在抗拒思想的代谢。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在头脑中肯定会有一个”反机质“的东西,我要扶持这种东西,促进自己思想的新陈代谢。

第一就是谦虚,”虚心使人进步“,这说明谦虚不属于头脑,而应该属于心灵。头脑是理性的,理性就是”算计“,每碰到一件事、一个知识,我都需要算计算计,看看是否有利可图,这是我学习与做事的一个基本原理。

但在”算计“之前,应该有一个”感性的感觉“,先把自己的”算计“拒之门外,描述这种状态的词汇有很多,如”尊重“、”倾听“、”换位“、”民主“、”平等“、”欣赏“、”承认“、”接纳“等,所有这些都用心的,而不用脑的。所以,我确信,谦虚是心灵的,解放思想从灵开始。

第二就是读书,现在一讲读书就烦,书中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一读,我既看不到书里有”人民币“,也看不到书里有”颜如玉“,没有兴致,还不如炒一下股票、打一下麻将、找一个好对象来得实惠,实际上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没必要反对。但是,人啊,还是要明确自己的社会担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知识分子,知识要经常更新,更新才能开阔思想视野,才是对学生负责,也才是对自己负责。

读书是一种品性,品性是可以养成的,当然大多也是养不成的,我经不住外面的诱惑养不成,我耐不住寂寞养不成,我负担过重养不成,我对未来很有理想养不成。我定位,我就是一个老师,是教育人的,我在教育人的时候先来教育自己,先来发展自己,先来愉悦自己,不要教了一辈子,送了一批批优秀学生,才忽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学生的影子,学生一走连影子都没有。

所以要读书,这才是主动的教师人生,许多学生是你的影子,这就是你的精神传递。读书是一种层次,层次是一种递进关系,要保证上课还可以,要能够高屋建瓴传授知识,就要知道所教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能够艺术地处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育心理等杂七杂八的知识,所有这些都需要读书。

层次是一种境界,读书有什么目的,其实没有目的,只是因为我喜欢,我快乐。文人说读书境界有许多,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做学问三境界说;有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之说;有林语堂”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

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礼拜六》的说法:“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健康,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也。

”也就是说,读书好,好在既便宜,又卫生。又有“宁可不娶小老婆,不可不看《礼拜六》。

”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所以说,解放思想,先要解决读书的束缚与限制,而又因为读书的广泛,促使自己的思想变得开放。第三就是发展,发展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一个解放的过程。

一个人、一个国家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是没办法解放自己及解放他人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发展就是第一要义,最幸福的哲学家罗素说:人生有三件事使他耿耿于怀,一是对爱情不竭的追求,二是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三是对劳苦大众的悲悯之情,虽然他三件都做得挺好,但他还是不满足。他不仅发展到有追求爱情、追求知识的自由,他还有余力关心他人的幸福。

所以,我们要发展自己,对于一辈子都想着做教师的(其余情况免谈),就要想想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当今教育行业中谈论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