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两会报告学习感想体会

2008年两会胜利召开后,也许大家只关心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有什么重大政策出台,有什么新的惠民政策。家长们盼着减免教育费用,股民们盼着印花税和再融资政策调整,家庭主妇盼着价格调控切实取得成效,普通打工者盼着《劳动法》中对劳动者的保护落到实处,企业家盼着减税降负,住房困难者盼着房价切实得到控制,身体不好者盼着医保政策尽快明朗、落实……总而言之,每个阶层、每个人,都期待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寻到自己所关心的亮点。

然而抱着寻亮点心态看报告听报告,往往会在通读全篇后,不免油然而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尽管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周到,提纲挈领,对过去的五年做了很好的总结,对未来的五年做了周密的预期和计划,但具体到特定的领域,就显得有些过于主干化:多原则性、提纲性的指导意见,少具体、翔实的措施和方法;多宏观、少微观;多骨架,少血肉。虽然通过报告,可以对政府既往工作的成绩、问题有一个全面性、提纲性的了解,可以对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和工作重心有基本的认识,但终不免有一丝“还未挠到最痒处”的感觉。

然而应该认识到,人大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固然是本届政府对人大代表、对全体国民所做的工作汇报、总结和展望,理由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切,但人大全会一年一度,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对一年情况的概述,本届全会是换届的会议,其政府工作报告更须回顾5年的工作,展望5年的前景,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和有限篇幅里,所能采取的,势必只能是“纲举目张”的提要性发言;所能涉及的,也势必只能是总揽性、原则性、方法性的东西。

政府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关注政府的所作所为,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但应关注的,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更应是政府日常的方针政策、行政作为;不仅是一年一度人大全会上说了什么、说了多少,更应是一年365天每时每刻的行为和表现。

显然,在短短几小时内,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谈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如何举措,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却只能通过政府日常工作来体现;可以谈到“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具体的方法、政策,和实施力度、广度和深度,却只能在政府日常工作中体现;可以提到切实控制物价、财政盈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行政理念和思路,如何控制、怎样分配,却只能在平常的点滴工作中具体落实,物价控制得如何,财政盈余是否真的回馈全社会,更须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监督,才能有具体、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

以上内容转载自沐浴城市网原文链接:随着政府行政作风的进一步改善,和行政信息公开化的逐步落实,舆论监督力度的稳步提高,可以说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中国国民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可以更方便、更直观、更经常地了解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思路和理念,可以更具体、更互动地观察和监督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对政府的日常行政工作给予密切关注,其所关心的、与自己更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通过这些渠道和场合,可以得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解答,而无需一味盯紧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几天全会时间,无需一味盯紧篇幅有限的、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