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中国也是思想的生产者
中国人会思考吗?对于很多西方和其他地方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甚明了。前不久,欧洲外交关系学会行政主任马克?里奥纳多出版了题为《中国在思考什么?》的新书。我很欣赏此书的书名,它表明中国人不仅可以思考,而且事实上也正在思考。
我在海外生活多年,常常自问:我们中国人真的能够思考吗?我时常看到一些书籍、杂志、报纸告诉中国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感觉中国这个国家特别能够在西方人中引发激情。许多西方人对于中国似乎有着一种传教士般的冲动,对中国有一种特别的关切。当中国看似接受西方某个价值观念的时候,他们兴高采烈;而当中国与西方观点相左的时候,他们则悲叹惋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白鲁逊教授曾在美国《外交》杂志上评论道:“中国为何阻挠、挫败、为难那些只不过想帮助中国的人们?所有把中国当成朋友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经历:期望甚高,然后失望。中国似乎唤起了别人,尤其是美国人,一种难以抗拒的欲望去扮演中国在当代世界中的导师的角色。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可以推动中国的自我进步。然而,中国似乎被迫地拒绝了他们的帮助;而且,在那些自认为关心中国利益的人们看来,中国似乎正倔强地自我损害。”
白鲁逊的评论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是师生关系。显然,在这个例子里,西方扮演着老师的角色,而中国扮演着学生的角色。中国自从改革开放起就是学生。中国试图向国际社会学习,不仅向北美、欧洲和东亚的一些富裕国家学习,也向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学习。当然,中国也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负面经验中吸取教训。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有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学生独立思考?我认为所有的老师都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否则就不会有进步。可一旦涉及政治,当中国(学生)独立思考时,西方(老师)并不总是高兴的。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调和我们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如果从西方价值观为导向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预测中国的发展。曾经有很多人做了很多的预测,但均未实现。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人在想什么
正如马克?里奥纳多所言,要想了解中国,光看经济数字是不够的。中国人也在思考,所以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人在想什么。
诚然,中国领导人并非进行思想解放的唯一主体,整个中国社会都在解放思想。没有来自底层的支持,任何解放思想的尝试都不会成功。事实上,思想解放往往发端于社会层面,然后为最高领导层所接受。
这与我想讲的第二点相关,即当今中国改革的内部制约因素。正如马克?里奥纳多所生动描述的那样,在中国内部有不同的声音。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不同的利益团体试图通过各自的学说影响政策制定过程,不同利益团体争论的声音都在提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我在北大求学时,社会上所流行的共识是,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市场经济加民主政治。而今天,如马克所阐述的那样,中国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他们对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看法。去年,俞可平写了一篇题为《民主是个好东西》的文章,备受关注。
我认为中国人正在思考民主。中国领导人多次拒绝了西方的民主模式,比如多党政治。然而,他们认可民主的本质是竞争、透明和责任。他们愿意告诉西方领导人,中国人接受民主和人权这样的价值观,但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这些价值观。
关系是中国软力量的一种形式
我想讲的第三点是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正在崛起,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在经济方面已经是一个事实了。我觉得,较之中国崛起这个问题,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立场是个更重要的问题。
几周前,著名电影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宣布他将辞去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艺术顾问一职。这个消息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引发了大量讨论。有些人尊重斯皮尔伯格先生的决定,而有些人表示愤怒。在那些评论中,我发现一位中国网民的评论尤其有趣。他说:“得了,斯皮尔伯格先生,达尔富尔不是中国的一个省。你怎么能要求我们的中央政府在千里之外的达尔富尔问题上做些什么事情呢?”
这位网民正确地说出了中国政府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大的能力干预达尔富尔问题这个事实。但如果说中国不想影响苏丹政府,则是不正确的。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责任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西方人倾向于认为,中国应该根据那些既定的国际规范和准则行事。毋庸置疑,这些规范和准则是西方确立的。对此,许多中国人并不认同。中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且一直在改革本国的体系以适应这些规范和准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于这些规范和准则没有自己的想法。中国会接受好的准则和规范,但会拒绝那些它认为不合适的准则和规范。
长期以来,中国试图发展出自己的方式来处理同朝鲜、缅甸、苏丹等被西方视为是敌人的国家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西方,尤其是美国,往往采取经济制裁甚至武力干预等措施。中国不想重复西方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既是因为,这些传统手段已经被证明不如预期的那样有效,或者在大多数问题上是无效的,也是因为中国自己就曾经是西方这些制裁措施的受害者。
中国看到了西方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弱点。中国决心发展出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西方的方式常常导致那些国家完全被隔绝于国际社会之外。可是,一旦同敌人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被全面冻结,就不可能再影响敌人了。如果你的敌人不再依附于你,经济制裁就不会起作用。结果,你唯一可以使用的方式就是武力干预。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你最终将有更多的敌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中国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中国不把任何国家当作敌人。几千年来,中国强调关系。中国的对外关系也是这样。中国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建立同几乎所有国家的各种关系。在理论上,关系意味着相互依存。这就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对朝鲜、缅甸、苏丹施加一定影响力的原因。与西方相比,中国同这些国家维持着许多关系。关系是软力量的一种形式,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然而从长远看,关系似乎比经济制裁和武力干预更加有效。
至于同西方的关系,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扮演一个学生的角色。但是,中国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并且在某些方面发展着自己的规范和准则。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新兴的行为模式正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最后,我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老师有时能否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