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要敢于说“不”
今年3月18日的两会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一句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总理所引之“三不足”,实际上就是古今改革者所具备的勇气和胆识,亦是对解放思想的生动注解。
“三不足”体现的是无所畏惧,不为权威权势所羁绊,不为古法框框所拘泥,不为流言蜚语所左右,这不正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写照么?事实表明,没有首吃螃蟹的勇气,没有攻坚破垒的气魄,难成其为真正的解放思想,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实践也一再证明,要想真正解放思想,就要敢于说“不”,心中常念“不”字诀,踏踏实实做好“不”字文章。
其一是不怕“犯上”。何为“上”?在一些人眼里,传统的规矩是“上”,习惯的做法是“上”,这些统统要放在高堂之上供奉着,动不得碰不得。还有些人会认为,上级便是“上”,领导便是“上”,这些一概是圣旨不能违背,必须照单全收。于是,便有了唯唯诺诺,有了画地为牢。然而,这些都不是“上”,或者说不是真正的“上”,都是和解放思想背道而驰的。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陈云同志也曾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真正的“上”并不一定在书上,在传统,在领导,而是活在鲜明的当下,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不唯“上”之马首是瞻,敢于“犯上”,敢于“纠上”,敢于对“上”说不,这是真的解放思想。
其二是不惧“揭丑”。所谓“揭丑”就是敢于在众目睽睽下自曝家丑,自摆己短,自触痛处。最浅显的道理,只有清楚己之所丑,己之所短,才能克服己之不足,才能取得新的发展。《管子·小称》言:“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揭丑”非但不会损害自身价值,反而会促使自身人格力量得以升华。一些开明帝王就常发“罪己诏”以自省,此举被认为是重新争取民心的法宝。当然,以伤疤示人,以痛处示人,把自己摆进去,这并不是谁都能坦然处之,的确需要勇气。有些人批评别人是行家,自我批评变哑巴,就算勉强把自己摆进去也是无关痛痒,也更像是走过场,这样就不算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其三是不忌“闻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还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有过,只是大小有别,轻重不同,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但人都喜听好话、恭维话,不喜听逆言,这大抵也是常情。然而,只捡好听的,剔除刺耳的,也许能得到片刻的耳根清净、身心舒畅,但却丝毫不利于解决问题。一个人有缺点有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解放思想就是要提倡“知过不讳,改过不惮”,要做到从善如流,纳谏如流。古人云,多闻己过,广达民情。须知一己之过非小事,系百姓利益。不忌“闻过”,多闻已过,于己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