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解放思想的关键是言论自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同志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解放思想首先需要民主,言论自由是民主的最低要求。胡老73高龄,但思想依然清晰深刻,一语道破当前新一轮思想解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两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是通过对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另一次是小平同志南巡,解决了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通过对历史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在思想解放之前,社会各界都展开了民主大讨论,但其最终得以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政治意愿,从某种角度上说,大讨论之所以能够开展,本身便是富有远见的领导人的政治安排。而这次新一轮思想解放,也自然同样如此。换句话说,这次思想解放应当有着同样的最高领袖的政治意愿基础。
然而从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来看,这一次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两次思想解放诞生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一方面,综合国力还比较落后,经济水平比较低,社会发展比较单一,劳动分配差异较小,利益关系都还比较简单;另一方面,政治和经济的封闭性还比较强,还没有融入全球化体系,与外界交往还比较少,受到的约束也比较少。
而当前从经济上看,经济水平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同时两级分化日益严重,出现大量基本民生问题,劳资矛盾日益突出,而另一方面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
从政治上看,国内社会阶层出现分化,不同利益集团已经逐步形成,但力量悬殊;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地方政府与资本的结合导致出现大量社会经济问题,影响政府公信力;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受到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敌视和潜在的对抗。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既有推动思想解放的一面,也有阻碍思想解放的一面。从积极意义上看,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全球化等都将使新的思想更容易被接受,社会理解和消化过程更快,传统思想受到的压力也更大;但从消极层面来看,日益拉大的社会分化,既得利益集体在资源上的垄断,官僚阶层和商业资本的紧密关联等造成的阻力可能比过去更加强烈。
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思想解放的展开与落实都有可能受到上述阻力的影响。尤其是,本应通过思想解放而不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有可能大量地被权力和资本遮掩。思想解放,在越来越现实的权力面前将可能仅仅成为公文和讲话上的修辞而已。这种现象或许任何时候都会存在,但在当前可能会更加突出。
因此,要真正展开和落实思想解放,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显然,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在当前转型环境下远远不够,因而首要之首要,在于保障公民,尤其是知识分子说话的权利。这不仅是说在原则上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这种权利实施后也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把社会的舆论监督和言论自由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才有可能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真正实现思想解放并获得成果,也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