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前些日子我从电视节目中得知季羡林老师与世长辞,十分震惊。我对季老师还是知道一些的,他老人家是国学大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作家,梵文、吐火罗文研究者,说起来他老人家和我还是同乡,他的家乡就在山东临汾大官庄,离我的家不算远,高中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过一次,现在回想起来倒确实觉得那水如他人般朴实,那山也如他治学态度般厚重。
开始知道季羡林老师是在初中时候的语文课本上,他谈了一些关于国学的看法,并由浅入深的阐述了国学的基本概念,我也生平第一次知道了到底什么是国学。国学已经沉默了太久,正如前人们所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弘扬国学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无可厚非的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通俗点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我们是时代的接班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我们是在从事什么工作,学习什么专业,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的接起国学的文化大旗,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渊源流传下去,让“中国的文化”薪火相传。
季老曾说过,总结他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天道酬勤,季老正是凭借着勤奋二字从一个乡村少年蜕变成如今的国学大师,赢得了“学界泰斗”、”国宝”等数不胜数的美誉。回想自己往日的生活,那是怎一个“懒”字了得,每天早上不到最后一刻不爬起来,老师不催作业就不上交,寝室的地板不检查就不会打扫···深知这虽然看似是小事情,但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与季羡林老师年轻时候相比我感到惭愧不已。要是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勤奋就是抓住机遇的法宝,季羡林老师生前看似总是得到命运的垂青,从初遇良师到缘定清华再到留德十载,其实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要付出艰辛的代价和汗水的。
季老和我都是山东人,当然都可讲得一口流利的山东方言,而我最佩服他的是他老人家对数十种语言的熟知熟谙。记得老人生前接受采访时,在记者面前能够轻松流利的讲述多国语言,熟练程度与他的山东方言比也毫不逊色,这着实让我这个正为英语4级考试努力拼搏的学生赞叹不已,同样是搞文化的,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此时的我也暗下决心,学不好英语誓不罢休。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显然季老就是这种人,他的身体虽长埋地下,但他的英灵却永垂不朽。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会时刻铭记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化作动力和智慧,眼下我的目标是顺利过英语4级,我想我会做的更好!